从华堂联合会成立谈华团的使命

 当代马华文存 社会卷 90年代

从华堂联合会成立谈华团的使命

李金韵

 

多年企盼,终获实现,华社对即将于本月13日正式诞生的华堂联合会寄以厚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以往十五华团领导机构虽然得不到正名,但是,在历任领导人开明的领导下,容纳来自各方,有志对华社奉献个人力量的民族精英分子,集思广益,使揭案我民族光荣生活于斯土的《华团宣言》得以顺利诞生,并取得族群的普遍认同。今后,名正言顺的华社最高领导机构华堂联合会正式成立,自当秉承十五华团的优良传统,负起争取民族权益、振兴民族文化的重任,努力使《华团宣言》所订下的九大目标得以早日实现。

 

华团使命有异政党

 

华堂联合会受华社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最有资格充当华社的发言人。由于我国社会的特殊背景,华团所能发挥的作用,向来都受到朝野人士的重视。事实上,以往各主要华团因为奉行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的方针,能够容纳各党派的精英,因此它比各个华裔政党或以华裔为主的政党更具有民族的代表性。例如当年参与草拟《华团宣言》的人,就包括了目前贵为马华部长的陈祖排博士,部长前政治秘书蔡维衍博士、民政党智囊团之一的陈业宏博士,以及现为行动党国会议员的柯嘉逊博士和李万千等人。试问,又有那一个政党有这样的能耐汇集这样强大的阵容,来探讨民族奋斗的目标呢?

 

因此,华团的使命完全有异于政党,不管是执政党成员或是反对党。

 

这个特殊的使命让华团突破了原本作为“联谊”或“互助”组织的格局,也叫华团产生了新的生命力。这一点,正是所有华团领导人必须具有的最基本共识,尤其是即将诞生的华堂联合会领袖,更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采取灵活多变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能够负起重任的华团领袖首先就必须具有宽阔的胸怀。他既不能把华团领导朝向只懂得协商的道路,也不能将它变成一味反对的压力集团。只会协商,它肯定做得不如马华或民政;只是反对,它取得的效果也不会比行动党大。因此,堪当大任的华堂领导人必须具有这样睿智,知道什么时候、什么问题可以协商解决;什么时候、什么问题必须坚持反对。未来艰巨复什的局面,身为领袖只能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才可以更有效地争取及捍卫族人的权益。

 

事实上,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是“协商”还是“反对”,都有它一定的作用,也都有它一定的局限性。这个作用和局限性是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改变的。因此,一个华团领导人如果只是片面夸大和强调协商或者反对的作用和效果,那末,他将难免会暴露出自己的党性。一个人,身在政党而显露出党性,当然是十分正常、不能非议的;但是如果身在华团,却也党性十足,就免不了要受到敌对党的批评和攻击了。这一来,他本身名誉受损还是小事,被他领导的华团也蒙受池鱼之殃,那种破坏性,就难以弥补了。

 

《华团宜首》是护身符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雪华堂最近所发生的委任属下“民权委员会成员的纠纷。尽管事情是通过民主表决来决定的,但是却有党同伐异的迹象。人们难免要追究:这些旧成员过去既然能够不分党派,坐在一起,探讨族人的前途,还和大家一齐草拟出受到朝野华人政党支持的《华团宣言》,现在为什么非要他们离开大会堂这个不分党派的团体不可?

 

其实,身为华团领袖,就必须致力搞好与各个政党的关系。老实说,华团领袖手中都有一张护身符,那就是《华团宣言》。那一个政党违背《华团宣言》行事,他都可以采取灵活的策略,或协商或反对,不必先给自己树立敌人,先把自己的手脚绑死,这样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华团扮演的是与政党完全不同的角色。走不偏不倚的路线、以《华团宣言》作为奋斗目标,应该是最正确的方针。能够稳固把住这个方针的人,才是我们华社最需要的华团领袖。

 

13-12-1991《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