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面对文化问题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我们面对文化问题

任雨农

 

历史、社会、文化,演进到了今天,构成一个挑战性的时代,既是个人的挑战,也是社会国家的挑战,是文化与思想的挑战。欧美民族,他们的历史没有中华民族悠久,然而,他们所建立的国家,他们所创建的文化、工艺、科学,以及政治制度,那种辉煌的成就,确确实实令人惊心动魄。过去,1百多年的日子里,欧美民族的嚣张势力,曾经使亚洲、非洲的人民受尽了屈辱与痛苦。就是到了今天,他们还要叫东方的国家照着他们所高唱的民主人权的步伐走路。同样是有知性的民族,为什么欧美民族敢于指挥别个民族呢?中华民族论历史,有45千年;论人口,有十一二亿;论文化,有浩如烟海的古籍,为什么我们会输给人家呢?而且,从新的观点方面说,我们输得太多,输得太远,输得太惨。要根究为什么吗?以我个人荒浅的看法,我们的民族不是体力不如人,不是智慧不如人,不是奋斗的毅力不如人,不是好学的精神不如人,我们的民族可以说样样比得上人,样样比得上欧美民族,比得上日本民族,只有一样,比不上他们,就是“爱国心,爱民族心”比不上别个民族。别个民族从“爱国家,爱民族”的基础上作出发点,他们的智慧、思想、学问发挥到最高峰的时候,就是他们的国家、他们的文化到达了最强最盛的时候。然而,反观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太多的人民把自己的智慧精神用在“私利”方面。“私利与公利”相冲突的时候,牺牲的是“公利”,怎样也不肯为了大众而决心让自己牺牲,正如前人流传下来的一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不是十分露骨吗?不是把我们民族本性刻画得面目分明吗?

 

说到这里,我感觉到我自己似乎从梦幻中醒觉过来。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民族。不是没有觉醒,是觉醒了,不过,只是觉醒一半,另一半仍然在迷惘中。好像失去了方向,失去了重心。在过去近百年的历史道路上,我们的人民,掌握国家大权的人,高级政客,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叫老百姓爱国,叫人民作牺牲。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大家都有牺牲的义务,大家是应该作出份内的牺牲。可是,每当国难当头,每当民族危急当头,流血捐躯的,毁家纾难的,是热血青年,是勇敢的老百姓。然而,发大财的,做大官的,过着酒绿灯红生活的,是那些少数的特殊阶级人物。这个问题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就是出在我们的“民族良心”丧失了。“民族良心”不幸一旦丧失,那等如一个人失去了理智,心智疯狂了,那还有什么不会做出来呢?

 

过去,高喊实行“民主政治”,以挽救国家;提倡科学,以建设社会;打倒孔家店,以建设新一代的思想。五四运动时期,掀起这一股浪潮。国民党统治时期,文化运动是大力尊孔,把孔夫子奉为思想指导最高原则;教育方面,一面介绍西方科学,一面提倡读经书,读古典文学。国民党政府退到台湾,一方面在痛定思痛中似乎找到了生命的方向,一方面继续“儒家思想”的发扬。中国大陆方面呢?那是一片矛盾的云雾,斗争,批孔,腥风血雨,国家与人民入浩劫的痛苦中。自己的民族生命在战,外人在冷笑。这一划时代的悲惨情形出现了,也产生了别开生面的社会情形的出现,这是文化的另一新面貌呢?还是思想方面的另一面貌?严格的说,都不像,既不是新文化的萌芽,也不是新思想的发初。别开生面的社会情形的现,是指那些地方呢?是指新加坡,是指马来西亚,不是指香港,也不是指泰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两个独立国家,一个是全面英文化的国家,一个是多元化的国家,这两个国家的社会文化方面,忽然加入了一个插曲,响起了中国文化的调子,而这个调子又是两千年前的“儒家思想”,所以就显得特别新奇,他有引起人们深思的兴趣。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不被自己民族子孙看重,甚至遭到自己民族子孙的清算与糟蹋,相反的,却受到海外拓荒的子孙,而这些子孙又是受外文文化薰陶身的,他们忽然看重起来,要提倡“儒家思想”,举办“儒家思想”讲座,举办“儒家思想”研讨会。真是一道彩霞击破了云雾,我想,凡是自己心田上仍然还有本身民族感情的子孙,该是多么的兴奋,多么的感到骄傲!

 

说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一说有46百多年,一说有43百多年,这两个数字都说明了这个民族历史的悠久。一个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奋斗,而仍然存在。不止存在,而且繁衍昌盛,发扬光大,这就不简单了。这就可以看出这个民族本身有一种深厚的雄伟的力量在支持,在激励。什么力量呢?自然是文化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总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尊严的代表。民族要团结,民族要发挥力量,惟一的维系与促进,就只有靠文化,只有靠本身民族文化,不是别人的文化。本身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之源,外人的文化,只能增添我们生活上的姿彩。

 

说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很自然的就想起孔夫子。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在孔子之前,中华民族还没有文化产生,殷商时代,只有简拙的卜辞,就是甲骨文,是初期民族记载游牧生活情况。卜辞以后,可作为上古文学重要资料的,便是周易。在我们的文学史上,有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周易的时代,是商朝末年,周朝初年。周易,是一本卜筮的书,也不是一人所作,由那时一些巫卜之流的人所作。今天,有些地方有“易经研究会”的组织,看作是一部有大学问有科学理论的书籍。从文学史的观点来看,卜辞,只是一部迷信的书。虽然只是一部迷信的书,但是,她是由卜辞时代走到诗经时代的桥梁。不论在思想上与文学上,在这一条进化的道路上,卜辞(周易)是过渡时代的产物。那时代的艺术,正是利用迷信魔术作为宣传的工具。在那时的人民,只能做到这一点。因此,在周易里面,自然谈不到伦理教育,谈不到政治理想,就是唯美艺术,高尚的宗教,都谈不上。所以说,要谈中国的文化,只有从诗经时代开始,只有从孔子开始。

 

孔子生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大小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所造成的影响很大,社会动荡不安,人心向犯罪的方向奔流,这个可怕的局面必须要有一种力量把它阻止,把它扭转,把它改善。希望有一天有人能够把“仁道”的力量发挥,不仁的人,不仁的事,不仁的现象,自然会渐渐好转过来。社会的病态,人民的苦难,激发他的爱心,这爱心就是“仁道”。所以一个“仁”宇,就成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他要人们除掉一切自私自利的心机,养成为大众献身的牺牲精神。

 

孔子说:“仁者爱人”,这是一种利他(为他人)的行为。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和仁人,他是不会为了个人的利益而去做不仁道的事,为了大众的利益,他可以不惜牺牲自己。

 

“士见危授命,见得思义”。临到人们有危难的时候,先把自己的生命拿出来;有利益的时候,先要考虑应不应该得。

 

这种行为,就是“仁道”精神的发挥。孔子顺应当时奴隶制度解放的潮流,他认识到一个社会问题,那就是先把他人当成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先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利,自己的生存权利才能得到他人的尊。

 

一个人有“杀身成仁”的精神,有“见危授命”的精神,在社会人群的大事情上,那有甚么好怕的呢?所以,他说:“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当仁不让于师”,这些语重心长的话,后世子孙,有没有体会到呢?后世子孙有多少人临到社会人群的大问题上,发挥过这种精神呢?今天高谈“儒家思想”的人,他们临到社会与族群艰难危急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态度呢?像这样冷漠的社会,残酷的社会,希望有“见危授命”的人,希望有“杀身成仁”的人,本来是不容易的。而古今社会人们的面目太多“巧言令色”的人,一副对待上层人物的媚态。媚上的人,必定是傲下,对待下层人一副傲慢的态度,这种人是不会有仁爱心的,所以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些儒家的伦理真义。可惜后世只看到他的皮相,看不见他的精神。

 

论语所含的哲理

 

“论语”这部书,谈到“仁”的问题很多,我不想逐条来讨论,总的来说,孔子的“仁”,就是博爱,就是要爱所有人的生命,要每个人的生命不受到侵害,这是一种伟大的人道主义。人们的生命得到保障,社会才会安宁,社会要安宁才有进步。两千多年的孔子,有这等眼光,有这等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成为民族文化主流,他的影响到今天,今天的人权、民主、自由,就是孔子精神的化身。我们本身的民族文化,早已具备了这种精神,为什么要学欧美人的那一套呢?

 

孔子不但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还是一位很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方法并不是机械式的,他能够“因材施教”,诱发性的教学法,两千多年前就实行了。今天的教学,填具式的教学,这样的情形,想要藉教育的力量来增添文化的生命力,会有希望吗?

 

孔子更是一位平民教育的开山祖师,他主张“有教无类”,教育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权利,教育不应该分贫富,不应该分贵贱。他要打破他所处的时代邢种奴隶式的社会,只有贵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主张,这种眼光,这种精神,正是民族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不过,在教育问题上,孔子遇到了一个难题。什么难题呢?孔子自己说:“惟小人与女人,为难养也”。孔子说的小人,是指当时社会上那些失去父母,没有人照顾的少年,所谓流浪孤儿。这些流浪孤儿,连生活都成问题,要养(教育)他们,那就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了。所以孔子说难养。养,就是教育问题。孔子的时代,奴隶制度虽然破了,残存的旧的不合理的制度仍然存在。女子想要受教育,同贵族男子一样受教育,那就非常难了,女人虽然同样是人,而时代限制了她们,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这就是孔子所说的难养的意思。后世的人没有从孔子做人的精神气质上面去细心理解,把孔子的原意误解了。说成“小人与女人”是最难对付的人,是品流极下的人。这一错失。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请想想,以孔子的气质,以孔子的情操,他会说伤人的话吗?何况这句话含有轻佻性。

 

“食色性也”这句话,一般人认为是孔子说的,其实不是。这句话是孟子的学生告子说的。告子说这话的动机是不满意孟子离弃妻子的理由。孟子离弃妻子的理由是,他认为男子身体容易败坏,就是有了妻子的原故。所以告子说:人,须要饮食,才能维持生命,同时也须要男女间的性爱,才能使生命活跃。食和色,是生命的泉源,是生命的继续,这是人性的自然现象。孟子一心一意宣扬“仁义”,关心社会,忽略了男女阴阳间的重要性,也是值得同情的。由这些地方我们应该看出:孔子孟子这些哲学家,他们的眼光在社会,他们的爱心在人群,这正是道德最高警觉性。只是可惜儒家的道德最高警觉性到今天非常薄弱,华社与华族智识份子不能发挥道德的最高警觉性,而另一方面却来谈“儒家思想”。这样的情形,我有一个比喻,我们要上13层宝塔,不从第一级第一层开始,却想从第八九层开始,这怎么可能呢?说到“儒家思想”,这是一个十分深厚而又渊博的哲学课题。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大家一致认定孔子是儒家开山祖师。孔子之后,他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在儒家领域又分成八派,(子张氏之儒,子思氏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绅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八派之下,另外还有自立门户的学派;汉朝之后,再经历唐宋明清,到民国,到现代,许多学者,许多哲学家,各有自己的伦理学说,各有自己的定见,各有自己的哲学发现。以梁漱溟、辜鸿铭、胡适之、冯友兰等等名家,各有一套对儒家,对其他哲学家的伦理现点,彼此不能信服。可见“儒家思想”这个题目之大了,这不是普通读书人能够有系统的透澈的说一个折衷的义理来

 

民族与本身的文化

 

孔子有崇高的政治理想,有充满爱心的伦理哲学,因为时代限制了他,也就不容易实践。我们,有了两千多年的文化资产,这笔雄厚的本钱,照理,我们应该创出光宗耀祖的局面来,才有面目谈儒家,才有资格谈思想。从理论的观点来说,要谈儒家,要谈思想,要谈文化,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感,要有一定的警觉感,要有一定的民族情操感。而这些智慧,又必须从学校教育中去寻求。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却出现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生命奋斗方向。请看:

 

第一、以实际力量支持华文中小学,自己的子女受完全的华文教育。

第二、出钱出力支持华文中小学,自己的子女受外文教育。

第三、自己的工作岗位不是母语母文系统,而自己的子女受华文教育。

第四、自己的工作岗位是华文领域,而自己的子女受外文教育。

第五、自己出身华文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半受华文教育,一半受外文教育。

第六、自己身外文教育,自己的子女一半受华文教育,一半受外文教育。

 

上面这个情形,这种现象,我们不能责备谁,也不好怨恨谁。因为,•人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志趣,有自己的选择,自然有自己的理想。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白,民族文化大江是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也就是说民族文化是历经几百年几千年才壮大起来的。民族文化哺育了子孙,子孙才有知识,才能蕴育智慧,才能有生命力发挥。地球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他本身的特征,这特征是什么呢?就是他本身的文化。没有他本身的文化,他是属于那一类型的民族呢?德国的哲学家尼采说:“没有音乐的生活,是一种罪过”。我现在要说:“没有本身民族文化,是一种罪过”。想到一百几十年来,不畏风雨,忍受一切艰难,不惜一切代价,全心全力支持华文学校的民族觉醒者,他们才真正是海外华族的明灯。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意识,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感情,因为他们的民族文化魄力,今天,才有海外的华文中小学。先有了华文中小学,才出现了华文教育问题,进一步才有华文报纸的出现,进而形成海外民族文化河流,中华文化才能延续不坠。

 

团体的生命长于个人。民族生命,民族文化生命,长于世间的一切。我们如果真的诚心的想从“儒家思想”里面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有必须拿出自己的感情迎接民族文化感情。一面继承旧有文化,整理旧有文化,一面开拓新文化。开拓新文化必须以新文化眼光。建立起有中华文化意识的精神,以抗拒外面的诱惑。西方人虽然科学发达,但西方人并非生活在科学世界中,而系生活在宗教信仰中,他们的心灵寄托在宗教上面。我们华族,尤其是教学人员,文化工作者,如果认为自己身上有知识使命,就得想想办法使我们的儿童、少年、青年,先接受母语母文教育,使他们认识民族文化价值,和民族文化发生感情,然后汇集群体的智慧,使民族文化溶入科学理论,溶入民主思想,溶人博爱情神,逐步的达到孔子“仁”的理想。

 

08/11/20/27-06-1992《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