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的发展与前瞻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华乐的发展与前瞻

曾剑青

 

华乐和其他华族文化如语言、习俗一样,从其发源地一中国由先人带着向外发展,遍布世界上每个有华人的角落。这对具有多元种族的我国也不例外,况且我国离中国较近,更是深受影响。所以要谈华乐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必须先提到中国的华乐(即中国民族管弦乐)发展概况。

 

中国华乐的发展概况

 

现今华乐的规模及形制的历史只有半个世纪左右,它是从中国原有民间乐种如吹打乐、丝竹合奏或戏曲伴乐的基础上,应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理论结合发展而来,就因为以上乐种本身已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格(诸如“吹打乐”有:潮州、四川的闹年锣鼓,苏南、福州的十番锣鼓,山东、西安鼓乐,河北吹歌,辽南鼓吹等;“丝竹合奏”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诗乐,内蒙二人牌子曲,福建南曲等),所以当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50年代将它分类为吹、打、弹、拉四组乐器,组成一个实验性的民族管弦乐团后,那具有浓厚色彩的演奏形式立刻蓬勃发展,加上该国政府大力支持,成立几个专业乐团,也带动了国内外如台湾,香港、新加坡等地的华乐发展,更奠定了它在世界音乐领域仅次于西洋管弦乐的崇高地位。

 

我国华乐的发展概况

 

华族先民南来时自然也把上述乐种传来,只是因当时环境困苦,无暇对其作研究及推广,通常只被应用于隆重仪式(婚、丧礼)的宴乐,或酬神戏曲的伴奏上。50年代,受中国对其民族音乐改革的启示,及对本身文化的醒觉,各地社团纷纷成立华乐组织,从此,华乐工作者鞠躬尽瘁,前仆后继,辛苦地站稳岗位,默默的为这块园地耕耘。至今,在全国60多个华乐团,具有规模的不下20个。近几年来更因为槟华堂一连主催3次全国华乐节达到非凡的成就,及随着政府对中国的开放政策,跟国外华乐界的接触层面扩大;使不论演奏水准,艺术要求、鉴赏水平及专业需求都大大提高,所以在此时谈我国的华乐发展前景应该是最合时宜了。

 

我国华乐的困境

 

虽然是具备以上条件,但如要与上述国家的华乐并驾齐驱的话,仍然欠缺以下几项要素:

 

(一)优秀的演奏员

 

根据各项华乐比赛的结果,我们虽然发现不缺演奏人材,但必须确保能让他们继续发挥彼等才干,及训练更多声部齐全(如呐,低、中音乐器等)的演奏员,这样人们便会以他们作为崇拜对象,也使华乐团能够拥有一个技术全面的合奏乐队,配合作曲和指挥,呈献多样化的精彩乐曲,满足表现完美艺术的要求。所以本地必须有充足的优秀师资,完善的课程及优良设备的学习环境。

 

(二)高品质的乐器和维修服务

 

俗说:“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论你有多好的演奏天才,一把粗劣的乐器不但不能让你有效的发挥,亦会使你觉得乏味和颓丧而却步不前。以前乐团不但面对良好乐器的短缺难求,也因昂贵的价格而兴叹,所以对此硬体设备无法讲究,甚至敷衍了事,给人一种落后的感觉。但是经过中国半个世纪不断的乐器改革,(例如音色纯厚、音律稳定的笛子,易吹响亮的腰呐,省气而音域阔的36簧扩音笙,快速转调的大扬琴,低音厚实,高音透亮的胡琴等。)大大的提高了学习者的信心,既加强演奏的表现能力,也提供欣赏者更美妙的音响享受。至于昂贵的乐器如定音鼓,云锣,低、中音笙等,除了我们自己有能力减低成本制造外,别无他法。

 

足够而有经验的乐器维修人材,能使乐器随时处于最佳状态,有效的发挥其性能。因此要有一个供应齐全的乐器设备,提供完善的维修服务的机构及乐器制造厂。

 

(三)要有符合国情的好作品

 

好的作品应当能尽量发挥华乐的性能、风格及结合当地文化色彩的融合性。我们有能力作曲的人材不少,但可能因为客观因素,如乐队的素质,华乐的认识层面,题材方向……,致使这类作品稀少,就算有也以西方模式写成,流于格式化;因此,本地华乐作品几乎来自中国。但这些作品不但需要高超的演奏水平,也要有特别及齐全的乐器设备,当然更难于找到本地化的色彩了。去年旅居我国的中国二级作曲家钱兆熹教授曾说过:“如果没有大量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小型民乐新品创作,它就会失掉群众基础,如果没有大量有分量,有深度的大型民乐新作,要使它自立于世界之林,也是不可能。”所以我们需要一位对华乐性能有心得,对本邦文化风格有研究、对社会需求面有了解的作曲家,创造出具有本地色彩、广受欢迎的华乐作品。

 

(四)要有好的行政管理及运作制度

 

早期华人社团组织华乐队的目的,一般上纯粹是为了提供康乐、消遣性的活动,并非担当起推动及发展民族文化的任务,因此都缺乏一系列的长远计划:包括行政鉴督及管理,订立技术发展目标、与领导层配合及协调,这严重影响一个华乐队的正常操作,使队员失去归宿感,造成流动性,以致士气低落,整体停滞不前。

 

所以上层策划者要鉴督乐队的发展,订立目标,乐队执委注重严格有效的行政管理:奖罚、职权分明,技术指导层必须善于处理排练,分组训练及乐谱、乐器的保管等。

 

(五)要有专业程度的指挥

 

去年尾,中国一级指挥惠昌到我国主持讲座时提到;“什么样程度的指挥,便会有什么样程度的乐团可见指挥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一个好的“华乐指挥”必须通晓东西方文化,又要对华族文化有深入研究,而对乐器的了解更要高于演奏员,还要拥有能吸引演奏员乐意配合的修养。这样,整个乐队的水准才能达到最高的艺术境界。

 

(六)统一的行政及发展机构

 

其实上面提到的几个因素我们大都具备,只是因为零星散布,犹如一盘散沙,使我国华乐团体在技术上不能交流,水平不能全面提升,各区的华乐发展不能平衡;一些大型的训练计划、推展或竞赛活动(如华乐集训营、类似华乐节的活动、发展音乐会、器乐比赛等),只依靠一、两个社团或机构苦苦支撑,并不能达到更广泛、更有效、更长远的目标,因此有必要成立一个以全国华乐团体为代表的统一机构,诸如华乐协会之类,以聚集的力量来进行如规划培训制、课程及考级的统一制度,协助各地乐队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华乐咨询服务,策划上面所提及的大小各项活动。这样才能积极有效的推展这长远的文化传播任务。

 

(七)专业化制度

 

要一个文化活动建全发展,除了要有设备齐全的学习环境夕卜,一个稳定的技术研究环境更加重要。早期的华乐工作者或演奏员,纵有坚定的发展华乐事业的意志,但当面对经济、工作、前途等紧要关头时,都万分无奈的作出痛苦的抉择;或暂停活动,或停滞不前,甚至舍手放弃。因此,作为长远之道,有必要成立专业化的华乐团,一方面让他们有一个就业机会,能有安定的环境,探讨更高、更有深度的演奏技术,全心全意的进行巡回性、推展性、完美性的演出活动,另一方面,也提高人们对此文化的价值观,当然所涉及的费用相当庞大,这必须有赖于政府的支持,或商业机构及其他方面的财源资助。

 

我国华乐的发展趋势

 

未来有什么发展趋势值得我们进行上述的努力?

 

一、首先谈谈目前国际形势对它的影响:西方冷战的结束,东方中国的对外开放,加上世界经济重点的东移现象,顺带的提高该区文化的发展,和造成东西方音乐文化交融的〈多元时代〉。而西方音乐,也返朴归真的进入序列和数字结合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复合〉时代,这恰巧与华乐的传统特点如乐器个性的强调,非乐音、噪音解放,微分音、任意律的追求等长处互相联系,再加上近期对乐器的科学性改革及许多高超演奏技巧不断的被发掘下,使华乐更能应付各方面的音乐技术要求,这些都是它向国际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一些企业开始参与华乐发展事业,他们除解决乐器短缺,乐器维修的问题,提供专业导师训练人材外,也籍此举办各种发扬推广的活动,如资助各类集训计划和音乐演奏会,引进外国华乐各类专家进行如演奏、技术交流、讲座等具有教育宣传意义的活动,不但提高人们对华乐的认识层面,也刺激了人们欣赏和学习的热潮。

 

三、近年来,越来越多各阶层的家长纷纷鼓励其孩子学习华乐,各社团、学府、甚至商业机构也成立华乐团,提供人们更多参与的机会;举办的集训营、器乐比赛之类的活动动辄数百人参加。又因为华乐的表现及适应力很强,能奏出各族的心声,所以也得到他们的另眼相看和喜爱,加阔其发展空间。总之华乐在目前是一片蓬勃气象。

 

四、因为华乐的表现力丰富、可亲而又色彩缤纷,所以人们喜欢在各种宴会、典礼、广场、餐厅等场合以华乐助兴,如此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使其推广层面达到各个角落,间接的提高它在社会上的价值,成为华族继舞狮、书法、歌舞之后的文化象征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它会时常出现在国际性场合、甚至电视上了。

 

五、据闻北、中马的华乐工作者都对〈华乐协会〉的概念进行探讨工作,如果成功的话,华乐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拥有空前庞大的组织力量,进而有系统的统一课程、考级、培训师资、发掘接班人、鼓励属下乐团的发展等工作;带领主办各项大、小型的推展式活动;吸取各团体良好行政管理经验,召集各地华乐精英,征求著名作曲家撰写具有本地色彩的乐曲,配合有专业程度的华乐指挥,以专业化的态度排练具有马来西亚色彩音乐的乐曲,作全国巡回性的推展演出,这不但树立一个成功华乐组织的典范,也为未来华乐专业化辅一条康庄大道。

 

我国华乐的未来展望

 

纵观未来发展前景,我们迫切要做的是积极的培训师资、发掘演奏人材;创造融合各族音乐特色的大马华乐,扩大它在其他领域如歌、舞、剧的伴合表现能力;组织统一机构,聚集整体力量,进行更广泛、更有效的推广和发展工作,最希望能得到国家和社会共识和支持,进而争取实现乐团专业化的意愿,一齐为发扬及丰富我们国家文化而努力,让大马华乐在国际华乐舞台上发出灿烂的光辉!

 

15-08-1995《文化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