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风百年纪念特刊第二册(上下)

  

培风百年纪念特刊第二册(上下)

Wind Through the Centennial

Badai reda Kecapi kegemilangan 100tahun

BOOK 2 (part1)



 

 

惠存:

 

 

 

马六甲培风中学

百年特刊编辑委员会

敬赠

 

 

 

 

献辞

董事会主席

史进福

 

百年培风,其心路历程正是马来西亚华教发展的缩影。其间,承载着许许多多华教奋斗求存、可歌可泣的事迹。先贤当初披荆斩棘、开疆辟土,为华教在本国争取一片天,过程是艰难无比,尤其后来全国六十所独立中学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之下,发展道路崎岖,困难重重,所幸社会大众深知教育乃一个民族延续、强盛之根本,无论富商巨贾、市井小民,莫不深切关注,鼎力护持,终能在风雨如晦、荆棘满途中化解重重障碍,一步一脚印走到今天。

 

培风何其有幸,百年前,在诸先哲陈齐贤、曾江水、吴万里、沈鸿柏等前辈笃志兴学,艰辛策划之下,于1913年正式创办培风学校。1939年,大慈善家胡文虎先生莅校访问,感佩众人兴学办校之远见,并察觉培风校舍环境非常简陋,发展之路窒碍难行,遂慨捐巨资,购地以赠,培风因此得以在四英亩之校地逐渐发展。百年来为国家社会培育无数英才,也为中华文化薪火相传承载重大使命。

 

百年老校,可以记载的事迹一箩箩,特刊将择要为之记载。先贤兴学办校的功绩不能忘,社会大众的关爱护持不能忘,师长们的辛劳奉献更不能忘。凡此点点滴滴,世代培风人必须耳熟能详、都牢记在心。

 

很髙兴看到培风百年纪念特刊第二册即将付梓,感谢编委小组老师同学们的通力合作,辛勤付岀,使得百年鹏飞这项特刊筹划得以圆满顺利,为百年培风写下完美篇章。

 

 

 

献辞

董事会署理主席

杨桂莲

 

做为马六甲唯一的一间华文独立中学,培风自1913创校以来,走过了百年的风雨飘摇路,不为其他,只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对百年树人的基业做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先贤披荆斩棘,勤劳艰苦流血汗,步履艰辛,才发展成今天的培风中学。

 

2013年培风百年鹏飞起航后,高飞的大鹏,再度扎根展望,在迈向前景的旅程中朝育人的目标前行,以快乐学习为本,琢玉成器,凡学之道,以尊师为要,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而后学生知敬学的古训导航,进而力行博学、问思、明辩,笃行、培养学生要广泛猎取,积极向上的心志,且能独立思考,进而通过自身的思微活动,融汇贯通,最终能将所学化为己用,展现行动力,实践力行。

 

人不能离群独居,在为学过程中,必须学习彼此兼容共处的功课,以取得提升和进展。教导学生懂得尊重差异并欣赏美善,和而不同,存异求同的修身德行,让和谐、圆融成为个人、社稷的成功基石。

 

为适应今时的教育模式与理念,教学已不止于传道解惑的单向传授知识给成长中的孩子而已,学校要发掘的是学生的能力与培养独立性,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培风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本,结合博雅教育的精髓,为成人成才,继往开来,达成教育愿景。

 

今逢庆祝母校105周年校庆,又值百年特刊第二册的出版,谨此为文与众人共勉,并祝愿母校万古长青,继续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领航,作为给下一代在追求未来美好生活的奠脚石延续教育使命。

 

 

 

 

献辞

董事会总务

曾昭明

 

培风百年鹏飞在瞬间又已经过了五年,在教育这条长河里,五年,仅仅只是培风中学校史中的沧海一粟。回顾这五年来培风中学为育人这一事业,董事会确实遵守承先启后的承诺,以坚毅的精神,兢兢业业往前迈进每一步。这五年期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20174月间,开始在校门口兴建了两栋四层楼建筑,一栋是资讯大楼及一栋综合大楼,预计在2018年底前竣工;另外,我们称之为Lot 831校区的培风学校发源地,在空置了六年之后,再次回到教育正轨上,继续为华教奉献,这个过程曲折多变,所以这里约略叙述事情始末,谨以为记。

 

培风1913年创校后,先哲陈齐贤与曾江水两位先生捐献校地即Lot 831校区及Lot 87两片地段,成立培风学校信托局,并倾尽全力扶持培风。培风学校开始在Lot 831校区生根成长茁壮,1925年开设初中部后,中小学部就在同一个校园内共存共荣,根据二战前的校史,共有7次的记录显示,每当在这总校区校舍不敷使用时,培风学校董事会,就会向鸡场街的乡团组织,商借会馆一隅辟为教室,或在荷兰街一带另觅地点开设分校,为甲州华裔子弟,提供学习我母语母文的机会(注1)。

 

在经历了二战的蹂瞩后,马六甲州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巨大的重创,Lot 831校舍也损坏不堪,但是在日本投降后,甲州热爱教育的前辈,在修复校舍前,便开始觅地复办了中小学部,这期间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批前辈即便是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能坚持以孩子教育为优先考虑,实为甲州华教人士办学的精神典范,这应当为我辈教育工作者所景仰与学习之处。

 

194510月培风中小学复校,1947年迁回修复好了的Lot 831校区后,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开始弦歌不断,随后更増办了马六甲第一个高师班,为华教师资输送新血,培育下一新生代;当时除了培风总校外,也在荷兰街成立了培风第一分校,在怡力区成立培风第二分校,及在三宝山麓成立培风第三分校,1950年培风中学、培一、培二、培三、及平民学校、培德女校各校,组成马六甲六校联合董事会。

 

众志成城,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办好我们自己的华文教育,传承自己的中华文化,大家不分彼此万事以教育为先;这也是六校联合董事会成立的初心本意。

 

目前培风中学的校本部(Lot 200校址),是由慈善家胡文虎先生在1940年捐献给培风学校,因二战的破坏与延误,新校舍迟至1950年底方才竣工,因培风第一分校在华人体育会的租约,在1950底期满,培风第一分校才先行迁人使用1年;培风总校(含小学部初中部与高师班)则是在1952年初,将小学部的学生与校务,全部划归培一分校集中管理,仅保留中学的初中部与高师的班级,培风中学与培风第一分校对调校区,从Lot831迁入目前的校本部Lot 200;迁入Lot200的培风学校在这个时候,才正式蜕变成培风中学,我们可以从1950年至1956年的董事会会议记录上看到,当时培风中学在多年的会议记录上,都称之为培风总校,所以培风中学即便是迁出Lot831,但还是延续培风学校的传承道统,为培风的正校(语出2007年沈慕羽校友我与培一的关系一文)。

 

培风第一分校自1952年起收编了由培风学校迁来的8班小学班级后,从Lot 200迁入Lot 831办学,直至2011年搬迁到Krubong新校区为止共计55年(注2)。令人扼腕的是,Lot831校区并没有因培风第一分校的迁出,即刻归还给培风学校信托局,反而将之空置或做其他用途长达6年之久。

 

在这六年期间,Lot 831校地问题,一直为各方所关注,最后蒙培风学校信托局主席,拿督林源瑞局绅在20171118日他老人家的90寿宴上宣布,将这块培风学校发源地(Lot8 31校区)交付培风中学使用。

 

2017年底培风董事会延续先辈的精神,获得接管使用Lot 831校区后,即刻着手策划校园粉刷与绿化工作,希望能在培风发源地再创华教辉煌一页,培风百年鹏飞之后,在培风学校信托局及培风中学董事会同仁齐心合力,还原先辈创立培风学校的发源地,见贤思齐之情油然而生,若能在另个百年之后,此校园能成我国华教圣地,则我培风幸甚,华教幸甚。

 

1:详情可参阅第656页,培风学校(Lot 831)校区与培风各分校间的关系。

2:详情可参阅第656页,培风学校(Lot 831)校区与培风各分校间的关系。

 

 

 

献辞

校长

黄雪莱

 

《风过百年》第二册的编辑工作,延续了两年,从校友张茹娇起始规划,到岀版第一册,接着由陈奇峰师与李名冠师相继接棒,都是在身兼教职的繁忙中完成这个时代重任。我在此要深深感谢三位跨时代的主编,要感谢所有参与校对的华文老师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校友,当然还有功不可没的文宣出版组的老师们。大家真的辛苦了!

 

一卷培风史,堪比一个世纪的甲州华教史。培风中学的百年风华,要用两册纪念特刊来记叙评论,谈何容易。每个年代的培风校史记录者,都在战战兢兢的记录着学校的改变与成长,不敢有怠。而学校阶段性的纪念特刊,就是在做一个阶段性的历史任务,勾勒几许春风化雨,记叙多少惊涛拍岸。

 

《风过百年(第二册)》,记述着学校的硬体建筑发展、学校各个角楼的碑文题壁。这样的叙述是从具体的发展一探学校的发展规模与不同年代的培风人留在学校的关爱烙印。这一册,也记载着培风人的集体回忆:校庆、文娱晚会、纪念徽章、毕业证书……,这些记述,是把不同年代的培风人共同的记忆,做个梳理与解释。让我们透过学校的硬体设备与软性的活动设计,找到培风人的办学精神、体悟培风人的公忠勤毅、延续培风人的情义礼序。

 

这十几年经历培风多场风波,我们更了解校史记录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百年来,华教的风雨不曾停歇,也不会停歇。不同年代的培风人都在执行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性任务,每个年代都有当代的惊涛骇浪,都有当代的外患内忧,都有当代的教育责任与压力。而我们,都只是在执行阶段性任务而已。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切,责而已。

 

 

 

贺辞

董事会顾问

拿督林源瑞局绅

 

 

先贤树功猷,史笔春秋辉教铎;

后裔怀德举,培风百世耀英名。

 

——培风硕果仅存的老校友发出的心声

 

今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看到培风母校,这棵具有超逾百年的参天古木——培中,虽然有超过50载不获政府分文津贴,但在甲州广大的各界爱护华教人士及各地热爱母校校友的鼎力支持与赞助下,虽然它曾饱受暴风雨的多方摧残,也曾遭受各种难以应付的威胁与利诱,可是这棵参天老树不但不受动摇,相反地却在坚守着维护华教的神圣岗位,坚强地生存,稳健地成长。一座座巍峨的新校舍矗立在拿督沈慕羽路的培风校园里,继续成为培育爱护华校之学子温床,同心续谱篇章,合力共扬教铎。

 

百年来,它培育了数以万计的有为青年,也完成了时代所赋予的神圣任务一发扬中华文化,光大民族教育。它如今仍然踩着坚毅的步伐,朝向廿一世纪的崭新面貌迈进。目前报读培中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増加,足见独中办学的成功。如今,培中母校已发展成为甲州一座永远标志发扬中华文化的干城,更是民族教育的坚强堡垒。

 

为了不使大家淡忘战前与战后初期各地曾对华社、政党与母校有着杰出贡献的杰出校友,本人特在《七五回顾,细说从头》凭本人数十年的记忆,除细述本人与培风母校七五年来不弃不离的关系报导外,特别介绍那批老校友在各行各业的杰出表现。

 

这些杰出的校友大致如下(注1):

 

拿督陈汉源律师(荣任卫生部长)、拿督江真诚博士(槟州行政议员)、郭全强学长(董总主席)、企业家丹斯里吴德芳学长、史进福学长、拿督吴忠信局绅、拿督沈慕羽局绅、政府高官李金山局绅、芙中张贤炳学长、王佐学长、邓日才学长、陈国华学长、王祖炯学长等。新加坡林金拉学长、许万忠学长、黄月光学长、林火龙学长、陈培成学长、陈云祥学长、林国安讲师、辜瑞和博士、杨国祥博士、陈韵冰博士、范铮强博士及林新龙博士等数十位。

 

有道是:培育英才,桃李芬芳扬海图;风行学苑,栋梁俊彦毓古城。

 

这再次证明,培风母校(独中)办学方针是正确的,它不仅得到华社的自我肯定,统考成绩更获得世界上八百多所大学的承认。

 

为此本人(仅存的一位年近九十高龄的老校友)希望目前在籍的培中学弟/妹,应力争上游,抓紧机会好好学习的基础,俾能与其他源流中学生赶上廿一世纪的发展列车,更盼望现任政府应以宏观办教育的概念,尽速随着砂州果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的步伐,早日宣布全面承认全马独中的统考问题,并接受独中优秀人才成为本邦的公务员,共同为2020宏愿作出应有的努力,更期望各地拥有才华表现的校友,多多关心母校,经常为母校提供宝贵的改革意见,让培风母校能赶上时代,走向国际列车,为国家,为民族,为华社作出更辉煌的贡献。

 

百载春风化雨,芬芳桃李;

培中众志成城,灿烂篇章。

 

 

1:有关林源瑞学长的论述,切勿错过本特刊的特稿《七五回顾》(第335页)。

 

 

 

主编虚——“情而已”

/李名冠

 

这本《风过百年》(培风百年纪念特刊)第二册(以下简称特刊)延宕时日,已逾二载,现在终于可以付梓了。本特刊之规划始于校友张茹娇,续于陈奇峰,今成于我手。其实,我们三位都是现实里的主编,依次接棒,我不过是最后那位冲刺终点站的参与者罢了。

 

2015年回到睽违九年的母校,忝为文宣处特约助理,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把特刊所积累的大量稿件重新梳理并润饰一番。在逐字逐句逐篇梳理的当儿,浮思翩翩,毕竟从1978年就读初中一与培风结缘迄今,有些情感,早已超乎文字之外。当校方正式询问我对于此特刊的看法以及是否愿意接受主编一职的意见时,我不经思索的说,那么好的东西,为何不出版。现实中许多事,不是经济效益、得失、荣辱、名利、褒贬、悲喜、进退,哪怕是颦笑之间可以判别的。

 

当董事会总务曾昭明先生拍拍我的肩膀,问我是否能为特刊写序时,我点了点头。其实修润了那么多的底稿,编撰了战后那么多年的校史,我心中早已浸淫而驹荡的一个意念——情而已!

 

贯穿百年来整个培风历史,从“培风之母——沈鸿柏到邓日才校长在校庆前夕周会上多次提及的培风婆婆,无论是为华教义卖、义演、义唱、义走、义踩(三轮)、义剪(落发),甚至那些虽然囊中羞涩而情愿为培风搬搬座椅做些劳动活儿,或只能鼓掌支持的华社小市民们,一以贯之,从他们身上,我们只看到一个字——情!这是华教之情、民族文化教育之情、无私付出而只愿培风屹立茁壮之情!

 

天上人间,此情此义堪载青史!清代洪升《桃花扇传概满江红》中唱道: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吾侪取义翻宫征。借太真外传谱新词,情而已。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今日的培风屹立古城,传承华文教育及民族文化,栽培一代代优秀的培风儿女,我们长期浸淫的就是华社及先贤的无私奉献与关爱之情。至情的熏陶下,新一代培风人都会是重情而钟情的。未来的培风,就靠他们接棒、坚持并一秉初心,融入至情,发扬光大!

 

建筑与碑文系列里,看校园内一砖一瓦,都是华社上下多年坚强劳苦筹措与群策群力的心血。在我看来,处处都是至情的化现。有些碑文或已斑驳,部分角落难经风雨蹂躏,然而所有培风人对母校的那份惦念与真情,永远无法抹去。那年校庆的校史室展览里,一位鬓发斑白的老姐姐在大幅黄花树的照片前伫立良久。我与她攀谈,原来是一位1965年毕业的老学姐。她说,黄花树承载着许多深挚的回忆,当年她的作文得了奖,学校在黄花树下架起看板,把她的文章张贴在那里。听学姐娓娓道来一些过去美好的回忆,我心有戚戚。

 

彼时,我心中不由地吟忆起纳兰容若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词中赌书一句,讲的是赵明诚与李清照南渡并诀别之前的生活情趣。整首词表面上看来,并无特岀之处,然而最尾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顿时点亮了所有的意义,让人沉吟而三叹。过去生活中许多事,我们或觉得是寻常小事,然而如今追思抚念,人事已非,追悔不及。在培风学习时的每一个当下,同学们兴许觉得普通、寻常或乏味,然而,所有寻常之中,都蕴蓄着不寻常的意义;所有的偶然,都是美善意义下的“必然”,那是因为生活中蕴含着灵动的真挚和至情。我们在巍峨先进的校舍学习,每一砖一瓦一草一树,当时看似寻常,其实仔细思忖,这一切一切都极不寻常!这里的一切承载着一百多年来先贤的热心殷盼、好几代老师们的谆谆善诱,还有华社大众的赤诚支持。我们所有的培风人,无论您在校园内抑或校园外,其实,我们的血液中,早已流淌着愿为民族语言、文化及精神而牺牲奉献的基因。这是培风人的基因,这更是我们引以为傲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

 

是的,这幕幕都不是寻常的!联欢晚会的舞台上、校庆义卖的吆喝声里、游戏摊位的欢笑中,还有师长们的寄语或墨迹、百年经典文章精选、百年校长专栏以及校友们的特约文稿等等,都不是寻常的!明代潘之恒《鸾啸小品情痴》中说故能痴者而后能情,能情者而后能写其情,这一切一切,都不是普通的活动或者文字,不是偶然的,不是虚白的,而一颦一笑一字一句之中尽是“能痴”与“能情的升华。

 

时光流动不已,兴许,面对“逝者如斯乎的感慨,我们总觉得被抛掷于饱满的意义之外。这其中,潘之恒点醒梦中人说惟其情真,而幻、荡何所不至矣,在真情的映衬与提炼之下,这种种颦笑,都是情深意长的。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才明白曹雪芹所谓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玄义。

 

这本特刊最绚丽的亮点,就是详尽的记载了2013年百年庆典中许多节目的缘起、筹办过程与精彩亮相。百年鹏飞系列里,从三保山上到波德申海滨,自倒数活动至世纪晚宴,由舞向风华跳到诗歌舞台剧,无论是为百年培风义卖一天、名家墨宝大展、爱校献金、中场操演,还是琳琅满目的纪念品等等,各项庆祝节目的细节中,各个热闹欢腾的气氛里,其实都贯穿了一个蕴积而醇厚的主旋律——培风之情!

 

这本特刊,比上一本(第一册)还要厚实。校史部分占了大幅版页,毕竟时间跨度大,从1945年战后到2012年。我们想尽可能涵括大家所期盼的全部内容,然而,许多事依旧力所不逮。部分釆访文稿因为个别录音的断序及主题模糊等因素被割爱了。这其中,还有更多有待勘查、梳理、开发研究的校史课题,虽心殷盼之,然而若不适时放下,这本特刊是无法应时付梓的。在此恳求大家的谅解。兴许,2023年当培风110周年时,现前许多不完美的缺憾都能得到弥补。我们谨此诚挚欢迎所有培风人继续勘查、钩沉、记录、撰写培风史稿,把培风之情一代代延续下去!谢谢!

 

感谢邓日才校长谆谆关怀与惠赐文稿,感谢林源瑞局绅老学长的鼎力赐稿与无比厚盼,感谢为这本特刊撰写文稿、协助编纂及提供意见的学长学姐与学弟学妹们!谢谢!把全体培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假外求,一以贯之,正是这浓郁芬芳的培风之情

 

是的,情而已!

 

是为序。

 

20182

 

 

 

目录

《风过百年〉第二册(上)

 

献词、贺词

董事会主席史进福

董事会署理主席杨桂莲

董事会总务曾昭明

黄雪莱校长

董事会顾问拿督林源瑞局绅

 

主编序

情而已

 

第一篇章:校史与建设篇

 

培风百年史稿初编(战后篇)

附:董事会秘书处职员任期表

 

建筑、碑文与题壁

 

建筑篇

东楼、南楼、北楼、思源楼、西侧楼、武帮楼、礼堂、食堂、宿舍楼、运动场、动物园、已拆除的建筑物、围墙

 

碑文与题壁篇

培风中学校园墨宝勘查

1963年旧礼堂揭幕碑文

胡文虎纪念碑

胡文虎先生纪念碑志

培风中学建校纪念碑序(西楼)

培风中学建校纪念碑序(北楼)

培风中学扩建科学馆暨图书馆记

语言实验室记

培风中学语言视听中心大夏记

培风中学扩建南北楼记

武帮楼培风中学旧礼堂(缘起匾)

培风中学新礼堂(开幕匾)

培风中学翻新礼堂记

培风中学翻建礼堂乐捐人士芳名

1994年培风大礼堂征信录

培风中学思源楼培风中学西楼记

思源楼志

全球培风校友爱校基金征信录

培风人的期许与碑文缘起

“思源楼”命名缘起

怀萱堂命名缘由

运动场重建缘起

慈善企业家张武帮先生简介

培风学校廿年纪念

王云五生平事略

同美园志

纪念厅

培风中学

培风中学

马六甲米郊公会捐资建筑

培风中学

培风中学

邵氏慈善基金科学馆

李光前图书馆

米郊公会纪念厅

会议厅

李光前语言视听中心

杨晋搻商科室

三忠宫电脑室

三忠宫电脑室

武帮楼

武帮楼

培风中学大礼堂

培风大礼堂

思源楼

怀萱堂

怀萱堂

校训:公忠勤毅

培风儿女有情、有义、有礼、有序

天籁

虫二

品质宣言

培风美术馆

培风美术馆

校史室

同美园

李光前图书馆

培风振翮赞


培风百年纪念特刊第二册()

Wind Through the Centennial

Badai reda Kecapi kegemilangan 100tahun

BOOK 2 (part2)

 

目录

《风过百年》第二册(下)

 

第二篇章:校园生活史篇之一

 

培风校庆意义的转变

培风校庆文娱晚会史略

本校历年发行纪念徽章之简述

培风毕业证书

培风月捐浅谈

宣言与征信录

 

第二篇章:校园生活史篇之二

 

甲、特稿

七五回顾——拿督林源瑞局绅

想起杨朝长——许万忠

张雅山心系培风——许万忠

培风心,同学情——许万忠

黄润岳在(后)大分裂时代的故园情结与家国想象——许万忠

“花开桃李,铎震南邦”一一寻找黄润岳的诗意——张锦忠

缅怀先父曾锦祥——曾昭智

南国多风多雨·温暖在黉宫——安焕然

我的黑白摄影心路历程——吴瑶仁

苔痕挹翠——蔡苔芬

拾起的记忆——林钦为(林思维)

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李名冠

A letter for Pay Fong from a Neurosurgeon in the United Kingdom——Dr Mario Teo(张志雄)

采访王群良老师——李名冠

采访杨雯斌老师——李名冠

采访叶荣业老师——郑若凡

蔡清正访谈录   

陈锡祉访谈录   

范子明访谈录   

吴永仁访谈录   

张运植访谈录   

 

乙、培风校长文章系列   

回忆培风——匡光熙

三十年代的培风——匡光熙

半世纪前的培风杂忆——陈怀天

在困境中负荷了一程——周清渠

教训合一教育实施的回忆——王佐

培中八年扩展回忆——王佐

古城之恋的尾声——黄润岳

十年二三事——黄润岳

竭尽校友爱校的心意——邓日才

不死的爱情——邓日才

掌校廿年·功成身退——邓日才

校长的话一一情牵培风60年——邓日才

孺子牛耕三十年·如履薄冰三千日——陈国华

那一段在培风的日子——赖兴祥

校长领导学校改革实践——张永庆

 

第三篇章:百年校庆系列活动报道(2013年)

校友回校日

舞向风华芭蕾舞义演

癸巳年名家挥春邀请展

培风方舟培你追风脚车行

风之颂

“众星邀月”学生社团展

百年鹏飞爱校献金

缅怀老总务张雅山暨《顾事知多少》新书推介礼

爱我培风世纪晚宴

“书艺瑰宝,熠熠生辉”名家墨宝珍藏大展

一步一脚印·一脉一传承

百年庆典聚古城,培风儿女情义浓——校友嘉年华会暨晚宴

校庆前夕倒数活动

老童军步操队气势不减当年

百年鹏飞史诗歌舞剧

“古城寻风迹”文化街徒步寻宝

“阅读风起”培风百年书展

《百年汇舞》舞蹈公演

“为培风百年校庆奉献一天”商家义卖

百年纪念品

 

专题

博雅班与经典班

Lot 831校地归培风中学使用

新建综合大楼及信息大楼工程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