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团事业企业化

 当代马华文存3经济卷 80年代

华团事业企业化

陈云深

 

不是我们要对政党搞文化的诚意起惧高症,而是我国华人政党一路来的表现,太令人失望了。

 

民族的文化事业,有赖民族本身去自强自救,而在推动民族的文化事业方面,华团的角色委实比政党还要重要。

 

要华团把华团的组织事业企业化,求革新,是因为今天的社会已经不是移民社会或殖民社会,华团的许多观念都必须要配合多元种族社会的地位与身份,同时在社会与时代进展下,我们也须以民主和科学的进步思想来配合社会进展,否则民族的文化遗产会被抛在时代后头;而华团是民族文化的推动力。

 

华团要改革的,主要是华团自身的传统礼俗制度,笔者参与陈业良博士的意见简述如下:

 

(1)华团领袖必须在思想上追上潮流,否则难以带动华团和华人民族文化,代代旧人无新人。

(2)  华团组织制度必须企业化,把那些个别的、没有协调的零星系统改变为一个有系统、有组织与有策划的机构,才能指挥组织力量

(3)  华团的活动传统与形式必须去芜存菁,以发展性的活动来取代无谓的传统性活动,让华团充满文娱学习活动的生气。

(4)华团必须重视长期利益和长期的策划、安排、预算等工作,切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短视角度上,而忽略了整体的概念和长远的发展推动计划。

(5)华团必须从事改革华人风俗礼节的形式工作,以配合上述4项精神革命,让华人文化在精神与物质上是充满内容而非空洞,有朝气而非负担的。

 

总之,华团踏入80年代,确须积极着手革新本身的礼俗,以便把文化事业制度化和企业化,带领民族文化进入发扬光大的境地,不必依赖政党要苟延求存。

 

所谓的制度化,是要避免许多华团的调查研究工作虎头蛇尾,有前文无下文;所谓的企业化,是要把所有零星的文化活动与工作,归纳入一条组织系统的体系上,以便集体规划和推动文化事业,而文化事业即华团事业最终必然发扬光大。

 

以下8建议,可以作为总结:

 

(1)  华团各会所纷纷设立小型图书馆或阅览室,以培养年轻一代读书风气,但必须要有良好的管理。

(2)  设立研究中心,邀请各领域热忱人士进行一些资料研究工作,华团则提供一切所需便利。

(3)  除了搓麻将,并增设文娱中心,由有兴趣人士推动工作,不要让挂名领袖存在。

(4)  改变特刊的目标和作用,改变内容与编排方法,以便在文化水平上提升晋级和让特刊印刷更具出版意义和多种效能。

(5)  设奖励金给清寒学生,增设助学金给优良学生,使原本的奖励金更吻合其意义。

(6)  举办老中青文娱活动,例如儿童课外读物展览,青年政经研讨会等。

(7)定期专门探讨文教课题,邀请有水准的主讲人来研讨。

(8)发起文教基金,协助推动一切文教活动。

 

如果诸华团领袖有心推动文化工作,也有人协助主持改革策略,民族事业要亮红灯都很难。

 

(30-05-1984《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