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华人经济问题

 当代马华文存3经济卷 80年代

谈华人经济问题

张健辉

 

谈华人经济问题要从国家经济状况入手,这是因为华人经济只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部份。第45年计划中期检讨也是国家经济状况的最新形势,相信是大家所关心的,这篇讲稿就是以这样的经济背景来谈华人经济当中的3大问题:华人大企业运动及其营运方向,中小型企业及其初步解决途径包括零售行业、熟食业的改革方法,根据国家农业政策,提出建议,利用荒芜土地试办华巫裔联营的现代化集体农场来满足新村华裔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全篇只是发抒个人见解,不代表其他人士或任何机构的意见。

 

当前国家经济状况

 

我国3年来经济受国际不景气影响,导致经济进展缓慢。第35年计划(1976-1980)期间,年平均经济成长率是8.6%。第45年计划(1981-1985)开始时,成长率还有7.8%,去年仅有5.6%,今后两年,大概是6.0%而已。如果这项预测属实,那么今后两年的复苏,将是缓和的。

 

我国经济制度奉行开放经济(Open Economy)和出口引导经济(Export-Led Economy),容易招致国际经济衰退浪潮的冲击。虽然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已经有所改善,美国今年经济成长率可能达5.5%,比去年的3.4%增加2.1%;24个工业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包括美、英、法、德、瑞士、加拿大、日本等国)1983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为1.9%,1982年的0.3%(0.3%)有所进展,整个国际经济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国际经济局势对我国不利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金融利率仍然偏高,致使美国国内工业界无法大力増加投资设备,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的兑换率提高,削弱美国产品输出的竞争能力,贸易规模缩小,波及西欧、日本和东南亚,我国也无法幸免。

(2)  美国及其他工业国家保护主义弥漫,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门户森严,打击了第三世界包括我国的贸易发展。

(3)  美国军费开销庞大,财政预算赤字高达1800亿美元,这种沉重的财政负担必然会阻碍它的经济复苏,9%的失业率就是一个例子。

(4)  第三世界债台高筑,1983年共负8100亿美元(1969年末才600亿美元)。其中拉丁美洲的负债状况最为恶劣。1983年巴西、墨西哥各欠900亿美元,阿根廷则是世界上人均外债最多的国家,每人平均欠1400美元,其出口的总收入都不足以偿还本息。

 

反观我国经济形势,由于政府在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的领导之下以大刀阔斧的作风,推行一系列旨在于改善行政效率、提高生产力、促进政府和私人界合作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打卡制度、工作准则、向东学习、以身作则、生产力运动、统办服务中心、统办缴费中心、马来西亚合营机构概念、官营机构私营化政策等等,又在发展策划和经常开销的预算方面作了及时的节流安排,终于获得了比较良好的经济成就。我国政治局势稳定,人民基本上安居乐业,保安情况良好,也为今后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5年计划中期检讨

 

45年计划由1981年开始,总预算经费是420亿元。据副首相拿督慕沙希旦披露,首3年的开销,已花去325亿元,占总预算的77.4%,计划指标却没有按照预定的排程达致。造成当前困境的原因,除上文所提的世界经济衰退影响外贸收益之外,还有两个内在因素。一个是经常开支浩大,政府每得1元额外的收入,就需付出53.5元的薪金。另外一个因素则是私人企业界的投资未臻理想。据报导,预料于下月(3月)在国会提出的第45年计划中期检讨草案,将可能打破以往惯例,实行收缩,不增加新的计划和开支。不过足堪告慰的是我国原产品诸如树胶、棕油、可可和胡椒,价格都有提升。只是棕油价格暴涨,反而将失去竞争能力,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迫使消费国在油脂市场中寻求其他油作物作为棕油的代替品,而驱使棕油价格下降。原产品价格暴升暴降,对我国有弊无利。

 

为了发扬马来西亚合营机构概念,鼓励更多的私人企业参与建国大计,预料政府将在最近召开工商界领袖会议,寻求增加私人企业的投资办法,另辟经济成长的蹊径,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自立更生,加快经济复苏步伐,让全民受惠。华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环,更是私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相信将是会议的课题之一。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今天各位在探讨华人经济问题的时候,也不妨配合当前国家政策的推行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需要,发挥群体智慧,通过商会组织,向当局献计献策,促使华人经济在建国事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作出应有的贡献。

 

华资大企业运动

 

(1)由来和崛起

 

我国华人工商企业,向来以家庭方式经营。200多年来,白手起家,分布各地,数量虽多,却是小本经营,此为小型企业的雏形。通过长期的涓滴资本的积累,商业资本逐渐转化为工业资本,零售改为批发,手工趋向机械,由咕哩(KULI)变头家,其流程既缓慢又坎坷。由小园主而拥有大园丘,设立略具规模的商业公司和从事制造业也是近几十年来的事。回首前尘,华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变迁,是逆流而上,力争上游的结果,也是长期克勤克俭,勝手月氐足的奋斗成就。但是这种两个多世纪的成果,在目前整个国民经济当中,也只是占20多个巴仙而已。

 

70年代新经济政策推行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变化迅速。新经济政策主旨是不分种族地消灭贫穷,重组社会,以达到全民团结,是举国上下一致赞成的。不过由于执行偏差,使得华裔社会不得不寻求应变的办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保障原有的地位,争取达到新经济政策所规定的指标。70年代末期的大企业运动乃由此产生。华人乡会、社团是这个运动的主力军。大企业的构成一般上分为两种,一是组织有限公司,一是成立合作社。两者都是集聚华团基层和民间的游资、发挥大企业的经济功能。

 

(2)华资大企业管理现代化,业务联营化,贸易国际化。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华团大企业配合自强自救运动如火如荼地蔓延。当时适逢股市飞涨,华人争相参股,一时蔚为风气;几乎被看作是解救华社困境的特效药。可惜好景不常,环球景气转入低迷,股市归于沉寂,华团大企业进入稳扎稳打,忍机待时的局面。

 

为了响应首相提出的马来西亚合营机构概念,公私两方在建国途中结为志同道合的伙伴,在国家经济有所迟滞的时期努力运用企业组织的经济回弹力,积极参与国家发展计划,我建议各华团企业稳扎稳打,承秉家族经营的传统接棒精神(这是家族经营的积极一面,应予发扬),扶掖广大中小企业,坚持管理现代化、业务联营化、贸易国际化的营运方针。

 

所谓管理现代化,就是组织机构制度化,延揽专才从事大规模企业的系统管理:拥有权和管理权必须分开;奖惩分明,杜绝用人唯亲,摒除狭隘的派系地域门户的落伍观念(这是家族经营的消极一面,应予排除)。

 

管理现代化的另一层面就是把管理工作信息化和最优化。信息化包括电脑管理。最优化蕴含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言之,管理现代化是以发展现代管理科学(Management Science)为宗旨,以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为基础,着重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来研究和处理管理工作中的规律性问题,使管理工作更趋于完善,机构组织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机地成长、壮大而立于不败之地。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大企业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信息就是财富,也就是本钱,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动向取决于信息情报的迅速精确完善的处理和分析。公元前约500年的《孙子兵法》一书一语道出信息的重要性。他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相信各位早已耳熟能详。但是他下文还有一句:与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胜。这就是信息工作的化境了,希望各位多多玩味。

 

至于管理现代化中的科学技术和电脑化工作,更是大势所趋,必不可缺的工作,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华团大企业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不可能在旦夕之间现代化。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根据现有的条件,集中力量逐步罗致人才、扩充业务、统筹规划、拟定经营方针、投资并作实际生产,为华人经济发展作长远部署。

 

业务联营化是华团企业扩大经营,发挥经济规模(Economy of Scale)威力的重大策略,也是现行政策下的多元文化经营模式。按照公司法令,股份的有限公司可以根据合伙章程,经营多种行业和从事投资活动。根据现行政策,华资企业可着眼于制造业、种植业和建筑业。第45年计划规定的工业化策略当中有一条是关于工业分散布局的,以便惠及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取得平衡发展。其中尤以吉打、吉兰丹、彭亨、玻璃市、沙巴、砂劳越和丁加奴为重点优先考虑地区,在这些地区设厂生产将会得到特别奖励。.华资企业可根据新经济政策和有关工业法令考虑与州政府联营。当然联营的对象也可以是华团企业本身、外资企业、土著公司或公营企业。通过联营途径,可以获得多元化经营的效益,引进外国科技;而与土著联营,直接参与发展,符合新经济政策。另外,我们也要注意到马来西亚重工业机构宗旨是要发展私人界未涉足的领域,其他下游工业则是门户开放,私人企业将有机会参与。有关详情可以向重工业机构谘问索取。除了上文所述之外,华团企业联营化还应该包含参与支持中小企业的意义(下文还要谈到)。通过参与支持的途径,华团企业可在管理经营、技术革新、财政支援、扩大行销致海外市场方面扶掖小型企业。

 

贸易国际化在马来西亚合营机构概念之下获得新的战略意义。华团大企业可以在向海外进军的号召下成立总合商社(Sogososha),协助国家直接经销商品和原产品给海外用户和消费者,并在航运保险方面减少无形贸易的损失(1983年我国在无形贸易方面的损失估计为30亿元)。在外销原产品方面,华团大企业要特别注意木材加工业以及其他原产品、工业品的增加价值的可能性并扩大贸易收益范围。这里要特别指出,私人企业必须努力开拓更大的市场,促销比较不知名的木材,扩大这类木材在消费领域和房屋建筑业的用途。

 

华資大企业向海外进军也可以筹组第3世界跨国公司的方式来进行。这类跨国公司在当地投资设厂从而得到国内所需的科学工艺。它们也可能和当地企业合作,经营地产或做其他生意。从长远利益来看,华资大企业除了和东合国家特别是新加坡华商在工商业方面进行合作经营之外,不妨把视野扩展到太平洋地区。这是因为太平洋地区具有极大的经济发展潜能。日本学者小岛清在他的专论〈80年代是太平洋经济的时代〉里指出,从人口、资源、粮食、贸易等角度来看,太平洋地区的发展潜力深厚。这个地区包括:

 

1)太平洋5个先进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澳洲和新西兰)。

2)西太平洋地区:

A.东亚(南韩、台湾、香港)

B.东南亚(即亚细安六国)

C.大洋洲一-南太平洋各岛屿国家(包括斐济岛、东力L库克岛、基里巴地、巴布亚新基内亚,所罗门群岛等等)。

 

我国对南太平洋各岛屿国家及南亚国家推行技术援助计划,为这些地区的政府官员提供训练课程,并在国立行政学院(INTAN)传授。学员的训练费用、膳宿费、每日津贴和往返吉隆坡飞机票全由马来西亚政府负责。首相和政府官员及私人企业家曾访问了南太平洋等岛屿国家,双边关系搞得很融洽。华资大企业能否考虑向这些岛屿推销它们所需的商品、组团旅游再运回南太平洋的鲨鱼加工品及其鱼翅呢?

 

中小型企业状况

 

前文述及,华人企业是由小规模生意起家的。这类中小型企业据说有3万家左右,其中90%为家庭式生意。业务水准基本上停留在15年前水平。在我国制造业中,有70%属于小型工业,每年生意总额约40亿元。小型企业提供了三分之一的非农业就业机会,是协助国家达致工业化目标的重要力量。第四个5年计划对小型企业的发展给予重视,并说明小型企业在培养创业精神、制造就业机会、集聚余资、扩大并支援大工业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1)政府发展小企业的政策

在发展小型工业的总目标方面,政府的政策是发展本地企业专才、提高生产就业、提高绝大多数和最贫穷人民的收入、把工商业活动分散到各地区,使非城市和乡区的资源达到最佳的利用。为此,政府已经设立了不少过20个负责促进小型工业的机构,而贸工部设立的小型工业司则负责协调上述机构,及协助小型工业的发展。

 

(2)中小型企业问题及初步解决途径

中小型企业存在的难题很多,尤以华人设办的小型企业为最。这些中小型企业分散全国各地,对于它们确切的营运情况没有最新资料及记录。据一般反映,小型工业缺乏厂地,设备因陋就简,大多数小型工业在没有领取执照的情况下,在住宅区或非工业区内进行活动。它们缺乏能力购买工业区内的土地,新近设立的轻工业地区缺乏基本设施,水电供应不足,小型工业申请贷款遇到账目不全及缺少抵押品的困难。大多数小型工业仅凭经验经营,工艺技术相当落后,人力训练及工商管理训练也刚进行不久,规模很小,影响不大,营业及销售方面则是各自为政,销售网很小,难以长久维持。

 

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为此曾提出一系列建议,有关详情请参阅19837月出版的《经济季刊》。

 

本着自强自救和自立更生的精神,我在这里提出一个建议,以华团的力量,通过各地区的小型企业协会组织进行地方性的普查工作,分批分段进行。目的是要搜集比较完整的和新近的资料,通过统计分析,编写成一份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的报告,作为今后华团大企业扶掖中小型企业发展和开拓国内外市场经销它们产品的依据。其实华团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后者和前者陪衬起来正是绿叶牡丹,相得益彰。调查研究的经费可由报告销售收入来弥补。当然万事起头难,不妨从吉隆坡开始,先调查其附近的小型企业集中地区例如新街场,甲洞增江等地。调查可以分发调查表(Questionaire)方式进行,再配以有选择性的实地观察和访谈,所得原始资料可通过电脑归纳整理然后作统计分析评审后公布。从技术观点来看是没有问题的。这种工作是私人企业协助政府扶助小型企业的健康成长,应该受到鼓励。这是解决华人小型企业问题的初步途径,希望能获得有关团体的考虑和支持。

 

(3)华人零售商熟食行改革经营问题

10年来,超级百货市场、迷你市场和快餐店纷纷在各大城市成立并采纳现代化的营业方式,给我国的杂货洋货零售行业及咖啡店和餐馆带来新的挑战。新近成立的我的商店”(MyShop)更是异军突起。它们多设于花园住宅区,全部冷气设备,货品排列整齐,菜类鱼肉均特选包装,营业时间又长,从早上730分开到晚上II时,据说要在全国设立200间。

 

华人零售商行面临这种新局面而要争一日长短,一定要从改革创新入手,寻求突破,在原有基础上谋求发展。

 

改革途径要分开来说:

 

(1)对杂货零售行业(全国大约有2万间,多为家庭经营店主)来说,他们应该明白,时代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潮流已经大大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购物要求和期望。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因循苟且,一定会被时代的巨轮所淘汰,但是也绝不能消极放弃。其实事在人为,改革途径之一就是团结起来,发挥同业群体力量,在各州开设联营公司并以自愿方式组织宜康迷你市场,好像邻国一样,以联锁方式经营。在大城市搞联销商店可以发挥超级市场不能匹比的优点,那就是利用联号所处的战略性地点,无论顾客在那里,只要顾客喜欢都可以就近送货上门。一个电话就可能完成一单送货上门的生意。当然这种买卖必拥须有电脑化的库存资料,才能分清哪家同号拥有什么存货。当然以目前电讯交通水准来说,恐怕还没有可能设立这么一种电脑化的讯息传递系统来充作商业用途。不过科学日新月异,技术天天进步,这种电脑化的管理系统是迟早会派上用场的。

 

(2)对咖啡店主来说,改革途径之一就是以集中管理方式经营,集中收银、讲究卫生,保持厕所清洁。各摊档共用同一种碗筷、集中清洗、节省空间。营业方式尽可能自动化,例如可设置自动售卖饮料机,现场饮料冲泡机等等。零售的玻璃瓶装饮料可改用盒装或塑料瓶装以减轻劳动强度。

 

(3)普通华人餐馆可考虑试办中式快餐,(高级餐馆顾客对象不同,另当别论)。不论是哪种餐馆,一定要保持厕所卫生。华人餐馆厨师青黄不接,可由华资企业管理公司偕同姑苏行开设厨师训练班,集中培养厨师,再到大饭店实习毕业。

 

重视新村农民土地问题,利用荒芜土地开办多元种族联营的现代化集体农场。

 

根据最近公布的国家农业政策,政府提倡农民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农民将受鼓励利用久已荒废了的土地,进行集体耕作和机械化生产,推行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全国土地统一复兴局总监披露,国内60万公顷土地没有耕耘,造成政府一年蒙受约700万元的损失。

 

在这里,我建议让新村没有农地耕作的华裔农民和在乡村(包括新村)没有土地耕作的印裔农民和巫裔以合作社方式经营已荒芜了的土地并建议有关州政府拨出土地给他们作为建屋之用,以便安心工作生产。具体的安排可遵照有关土地法令和农民协会法令进行。

 

独立以来,我国465个新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截至1980年末,已有超过90%拥有电流供应逾80%获得自来水供应,还有45%已拥有现代化厕所。房屋地方政府部也在新村和乡区完成了241公里的新路以及改善了1千公里的道路,其他公共文教设施也添置了不少。

 

新村人口増加(1952年约50万人;1983年约150万人),家庭人口每户估计平均只有5.2人。由人口而产生的土地问题由于各州政府政策不同始终没有获得完善的解决。利用荒芜土地合作耕种,不但有助于因地制宜多种经营新村人民对土地的需求,而且也可以缓和乡村劳动力紧张的问题,华巫印裔同耕同息,共谋福利,正是体现了重组社会,不分种族地消灭贫穷的新经济政策精神而达致全面团结。

 

28-02-1984《光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