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政府政策、加强应变能力,华裔应力争上游免受淘汰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配合政府政策、加强应变能力,华裔应力争上游免受淘汰

杨名万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与其他内阁部长多次强调,政府希望通过第2工业大蓝图计划,制造更多土著中产阶级。他们都很有信心,在这计划于公元2005年完成时,土著中产阶级将会増加。

 

这意味在第2工业大蓝图实施的10年期间,土著将更积极参与我国的经济活动,同时,弥补过去土著大都集中在大企业集团的不足。

 

在政府的政策与机制的配合下,过去10年,土著的经济成就有目共睹。过去一向居于我国经济主流的华裔,却相对的节节落后。在未来的10年期间,华商如果不能在第2工业大蓝图计划下与政府配合,则在土著中产阶级急速增加中,华人在大马经济的贡献将远远落在土著的后头。

 

经济参与率不及总产值增长率

 

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10年,华裔在参与大马经济领域方面的增长最为缓慢,远远不及其他族群,甚至比外国投资者还不如。根据该项以各民族拥有的企业股权为准的指标,华人也是过去10年,唯一面对参与国家经济比例倒退的族群。

 

有关数据也显示,尽管国家经济于1990年的首5年期间取得辉煌的蓬勃进展,然而,华人在参与经济方面的每年平均增长率,竟然低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而且,华族是唯一追不上国家经济増长率的族群。

 

从这趋势看来,华人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很快就落在其他族群的后头。其实,以过去10年的趋势看来,如果华商未能在往后的日子发奋图强,及配合国家政策发展加强本身的应变能力,则在第2工业大蓝图计划于公元2005年完成时,华人将落在土著的后面,不再支配国家经济,而再过另一个10年,华裔在大马经济的贡献将式微,虽然仍不致于淘汰,但影响力将微不足道。

 

这不是危言耸听,趋势已很明显。以国内注册的有限公司股权分布变化可知,华人占有率已从1985年的48.9%,缩减至1990年的45.5%,1995年,进一步缩减至40.9%

 

同时,土著的拥有比率,从1980年的12.5%,增至1985年的18%,1990年进一步提升至19.3%,1995年时,已达20.6%o印裔则从1985年的0.9%,增至1990年的1.0%1995年的1.5%

 

甚至是外国人的拥有权,过去10年也显著增长,所占的比率从1985年的24.1%,增至1990年的25.1%,1995年时,进一步增至27.7%

 

这数字很明显,华裔虽然仍占大多数,但所持有的比例不断缩减,而且是唯一面对这现象的族群。其实,目前华裔主要是在传统的工业、销售业及中小企业中盘守,在关键性的服务业(如银行与金融业)、资本密集工业(如汽车业)及高科技领域,华商都不是居于领导地位。易言之,华商不但未能在新的现代经济领域开拓新机,在本身原有善长的传统领域,也正处在艰辛的守势。

 

尽管最近几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从199119955年期间,大马经济平均每年增长8.7%,然而,华裔参与企业领域的股权每年平均只增长8.3%,是所有各族群包括外国投资者中,唯一无法赶上国家经济增长者。

 

在同一期间,土著每年平均增长12.1%,印裔每年增长高达20.6%,外国人则增长12.6%。这些数字显示华裔遥遥落后。过去一向以支配国家经济为荣的华商,正面对逐渐衰微的厄运。

 

土著的经济成就

 

刚才我已提及,在1991年至1995年的5年期间,土著在有限公司股权的持有额每年增长12.1%,远比华裔为高。实际上,这数字包括了土著信托机构持有额的增长率,如果扣除土著信托机构的部份,土著个人与公司机构在有限公司股权的持有额每年增长16.8%,而且,截至1995年杪,土著个人与机构的持有额占总额的18.6%,而包括土著信托机构诸如国民信托机构(PNB)的持股额则占总额的20.6%o这显示越来越多的个人土著企业家已崛起,土著已不再需要过去依靠信托机构来支撑局面。

 

全面而言,截至1995年杪,土著在企业界的股权持有总额已比1990年增加77%。在个别公司的控制权方面,根据公司注册的资料,土著控制超过50%股权的公司已占所有注册公司总额的约19%

 

在各业务领域方面,土著控制制造业13%,金融业21%,批发及销售16%,建筑业26%,交通运输业31%,农业16.5%

 

在吉隆坡股票交易所,土著持有控制性股权(即35%以上)的公司总达108家,占所有挂牌公司总额的23%

 

华商为何落在其他族群之后?

 

我们没有任何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其实,很多人仍然不承认华裔在工商业的占有率已开始萎缩,另有一些人则对政府政策诸多埋怨,很少人针对这问题作深入及详细研究。

 

依个人的浅见,这或许是几方面促成。首先,华人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基础较大,无可否认的,到目前为止,华商仍然是我国经济主流,在大马的经济领域占有最大的份额。由于基础较大,因此,要更大的动力才能比其他族群更快的增长。

 

其次,由于华族控制的经济范畴较大,也就很容易成为其他族群争取的目标。

 

其三,华商缺乏像土著般有系统,及在良好规划下,有秩序、步伐整齐的提升经济机制。华商喜于单打独斗,很散漫及自负的在商场上打天下。在这方面华商应向土著学习。

 

虽然华商没有政府特为土著所设立的机构协助,但是,华商本身可主动通过工商团体及其他机构设立类似的机制。

 

其四,华裔过去以传统手法创业,多以刻苦节俭起家,许多老一辈的华裔无法适应目前须投下大资本现代化设备,提高生产力的经营方式。有一些成功的由下一代引进现代化管理,但大部份仍在这方面落后,导致华裔的竞争力遭削弱。

 

其五,政府强调高科技及资讯科技领域,同时配合全球自由贸易的趋势,对外资越来越开放,华裔所面对的竞争已远比过去的受政府保护时纯粹与其他族群竞争更为严峻。

 

2工业大蓝图的挑战

 

华人的许多经商弊病,在中小工业领域里最为显著。这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华商为主流。但是,也是许多大型外资厂最常投诉的领域,不断要求政府容许他们引进他们在海外的供应商,以补足所谓的“本地供应商之不足”。

 

国家银行去年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型公司与中小型公司的联系仍然非常弱。虽然77%受调查的公司表示他们有向大马的中小型工业购买配件或半制成品,但是,只有28%的这些公司表示向本地中小型工业获取超过20%所需配件。

 

大家都知道,我国中小型工业主要是华商在经营,因此,中小型工业未能满足外资大厂商的要求,也显示华商确有不足之处,有许多地方应予加以强。

 

政府所推行的第2工业大蓝图,所提出的8个类聚工业,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小型工业,以解决大厂商所常提出的环节工业问题。当然,由于这领域也是土著的弱势领域,政府也就同时通过这计划加强土著的参与。

 

华裔如不主动争取参与机会,则很快会发现,这领域将不再以华裔为主流。华商比其他族群更早在这领域经营,如未能追随时代变动,配合政府政策加强本身的弱点,则将来如落人后可怨不得他人。

 

总结

 

随着大马经济取得多年的卓越成长后,整个经济结构正在转型中,在这大趋势下,华裔必须能够相应提升本身的业务。将来的环境已不像过去般的处处受到保护,华裔如未能适应这竞争剧烈的环境,则只有遭受淘汰。

 

虽然政府优先保护土著的政策常令许多华裔沮丧,采取消极态度,但是,其实,在面对海外竞争方面,政府也同样保护华裔,免受剧烈的国际竞争,只是保护土著比华人多一点。所以,我们不应怨天尤人,应掌握时机,与政府配合,巩固华裔地位,加强我们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06-05-1997《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