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中华三校与雪隆福建会馆的渊源

 《中华百年校史纪念集》册四·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


吉隆坡中华三校与雪隆福建会馆的渊源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高级讲师

林德顺博士

 

—、前言

 

马来西亜华文教育滥觞于十九世纪初,由传统私垫开始,华社即已自驱自发,没有得到政府资助。十九世纪末期,维新的大清帝国、当地的殖民地政府及随后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开始登记这些学校及提供部分补助,唯推动学校的运作与发展主力的,还是在地华社。当时的华社精英大部分是乡会领袖。本着儒家栽培下一代读书出仕改变宗族命运的初衷,教育资源的供给和配置最初由宗族负责,接着交棒于宗族精神扩大投射的乡会,因此,早期华校大部分带有浓厚的乡群色彩。

 

吉隆坡开埠约于公元1857年。早期当地华社人口主要是客家和广东人,闽籍人士估计在1870年代才少量迁入。1885年,福建人在谐街门牌7号屋创办当地的第一家福建社团,名曰福建公司。当时创办福建公司的初衷,是当地闽商为刚抵步的新客同乡提供住所,同时也是闽商聚集联谊的所在。不久会馆领导买下安邦街的门牌8号屋,在那里设私壑,延聘南安籍前清秀才方朝国为塾师.为闽人子弟提供传统教育。(注1)这应该是闽人在吉隆坡办学的开始,距离当时叶亚来创办唐文义学略迟了两三年。随后在光绪末期(1905年至1909),因应大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政策,会馆同人也把福建私塾改为现代学校,名为国民学校,并在吉粦路(Klyne Road)41号屋另建馆舍。(注2

 

大约在同一个时期,1906年,吉隆坡粤商陆佑带头捐出三万元倡导办学,闽帮领袖也有刘良颜等响应。尔后适逢大清两广总督奏派的南洋教育视学员刘士骥到访,由他引领侨界领袖讨论办学事宜,最终决定推举陆佑、陈秀连、叶隆兴、刘良颜和李广霖等五人为倡办总理,成立尊孔学堂。(注3)此校由官方引领创办,集合广、客、闽帮领袖共同参与,因此学校的方言群特色并不显著。

 

二、雪兰莪福建会馆领袖创办中华学校

 

公元1919321日,闽帮领袖叶养骞、黄重吉、洪启读、陈炳坤、叶燕峇、谢建午、曽兴汉、林伟如、蔡清海等在文良港创办文良港中华学校。从创办者的名单来看.办校者清一色是闽籍人士,估计是为了满足文良港当地大量闽籍人口的教育需求。加上当地距离国民学校和尊孔学校有一段脚程,建立吉隆坡福建人的第二所学校还是合理的。大约六年后,当地闽籍领袖又在现今的秋杰路创办了中华女校。(注4)当时即使是坐落在福建会馆里的国民学校都有自身的董事会,各闽帮领袖在办校时也不标榜以会馆名义办校,但在早期的海外华人社会,会馆领导就是方言群领导的事实是不证自明的。

 

因此推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三校领导因闽帮背景组成三校联合董事会,一起商讨和解决学校的管理和发展问题。例如在1931年初,三校联合董事会议决成立学生会考委员会,为三校的小六生在毕业前进行一场联合会考。华教斗士林连玉先生曾撰文表示当年他也曾经获邀参与出考题及批改考卷。会考以后,在福建会馆主办三校会考颁奖典礼,邀请全部成绩优异的学生到会馆来领奖。

 

从外人角度看来,这三家学校似乎是隶属于福建会馆的。因为最迟自1936年开始,马来亚的中文媒体常把三家学校统称为“福建会馆直辖之三校”、“福建会馆辖下三校等,不过新闻报道内文还是提到三校董教联席会议。例如在1936年底,《南洋商报》曾报道三校最高领导在联席会议曾经倡议过,把三校合并为两校,把董事会合并为一,取国民学校和中华学校的原名,改为国华学校,一校专收男生,一校专收女生。当时此提议已经获三校董教联席会议通过,还即席选出章程起草专员,当场起草章程和预算并通过,等待召开赞助人大会通过即可执行。不过最终保持原状。(注5

 

三、中华学校増设中学部

 

1939622日,三校联合董事会总务杜崇文召开一个紧急会议,讨论由二十五位闽侨领袖发来的公函,要求联合董事会发动筹款,在中华学校内设立一个初中部。经讨论以后,提案获得通过,即席成立国民学校、中华学校、中华女校董事联合会中华学校增办初中委员会,以负责处理相关事宜。这个委员会以陈仁堧为首,率领雪兰莪福建会馆的董事有:叶养骞、黄重吉、杨兆琰、洪启读、林世吟、陈侦祥、姚金榜、黄振秀、戴文郁、刘西蝶、刘庭前、杨滂沽、林崇文、叶锦启、黄和光、陈云桢、陈喜启、林邦玲、陈可川、刘治国、叶阿守、黄秋航等。(注6628日,委员会开会决定了校长人选、学费和开学日期。(注7)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委员会的名字从增办初中委员会改为增办中学委员会,显示校方打算增设高中班。到了7月中时,报读的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三百五十人,校方预计到开学时学生还会增加到四百人以上。为了应付教学的需求,增办中学委员会主席陈仁堧,还特地到狮城去采购大批图书和科学仪器。(注8)另外,当时殖民地政府的教育条例规定中小学校舍不能混用,校方只好于鹅唛路校地上,赶工搭建亚答屋三大栋权充临时校舍供中学用。(注9

 

1940年初,三校校长联名向联合董事部申清举办第一届三校联合运动会,顺利获得通过,并在四月初举行。(注10)据报道,大约有六百余名三校学生参赛。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阴影正逐步逼近,但三校同人仍努力维持日常活动的运行。五月初,一众校董叶养骞、陈仁堧、黄重吉、林世吟、陈桢祥、黄振秀等物色彭亨路三又四份之三里处树胶园一座,面积十英亩,地图号34393763共三段价值一万五千余元,作校地用途,并得到四州府总视官的许可,完成了割名手续,绘好平面设计图册,等待进行莫基仪式。(注11

 

四、战后重建

 

1941年底,战火延烧到马来亚,三校的发展也迎受严重打击。战争摧毁了学校建筑,也摧毁了社会秩序。这导致在19411945年间,三校都处于停课状态。战后,1945109日,雪兰莪州教育局视学官召见当时福建会馆负责人,探询复办三校事宜。两天后,会馆董事召开三校董事联席会议,获得正面的反应,议决在111日复校。当天会议也即席聘任林尧本为中华学校校长、盛崇先生为国民学校校长和林敏如女士为中华女校校长。三校后来陆续顺利开课,中华学校由小学部率先开课,中学部则是来年在小学部斜对面的校地搭建亚答屋夏学,计划开七班。

 

尔后,福建会馆决定为中华学校建立新的稳固校舍,自此通过各种方式展开募款运动。19481110日,雪兰莪福建会馆通过报章发表一项筹款宣言,宣称其辖办中华中小学、国民学校和中华女校,自创办以来,人才辈出,成绩早已见知于社会。(注12)大约十天后,雪兰莪福建会馆为三校联合举办一场游艺会,筹到一万一千余元。1212日,三校董事会开会决议,开始招标以进行翻盖中华中学及中华附小教室。1953年为了建小学部校舍,10月讨论办游艺大会筹募建校基金,11月设立七人小组处理建筑工程招标事宜。游艺大会的日期定在19543月举行,到1954年杪11月期间,这座拥有二十间教室的校舍接近完工。中学部的校舍建筑工程则在19543月底提出,议决建造一座三层校舍,5月已经绘好图测,预计在1955年初开工,因此在195410月底正式成立中华中学改建校舍筹委会12月办一场游艺大会筹募建校基金。不过后来政府因为图测中没有规划建造一座运动场,把图测退回。(注13)校方按政府的建议把图测进行修订,并在1955619日再召开一场赞助人大会,再度寻求议决重建校舍。提案获得通过,同时也开始组织雪兰莪中华中学重建校舍筹募基金委员会”。(注14)据报道,是次重建将建造大礼堂、科学室、理化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办公室、讲堂各一座。教室则有二十九间,另外还有卫生厕所若干间。整个重建工程大约耗资二十九万余元。此前三校董事联合会也在1955424日起对校址上的住户进行劝迁。(注151956年开始进行拆卸旧校舍及住户居宅。当时中学部则暂借小学部课堂上课,小学部因此全改为下午班。(注16195612月,为建校筹款的游艺大会再度举行,据报章报道反应热烈。1957年初校方开始招标承包建筑工程,年中动工,1958年初完成,四月底正式迁入。因此在1957928日,当雪兰莪福建会馆庆祝七十一周年时,当时的中华中学校长王白山在庆祝晚宴上披露,中华中学的新校舍还在建着。《南洋商报》形容福建会馆是以一会馆之组织,主办三间完整之华小,一间规模相当之中学,是本州社团之冠。(注17

 

学校的收入来源除了学费、热心人士自动捐助和董事会募款外,尚有庙宇香油钱赞助、政府津贴及会馆购买胶园收租赚取收入支助。凭借着会馆和学校董事会的努力,学校获得足够的资金发展。其中龙溪胶园及彭亨加叻路胶园都是由会馆买下经营,收入分别支持国民学校和中华学校的日常开销。通过上述种种的方式引进的款项,三校才能在早期几乎没有政府奥援下存活,乃至于茁壮起来。

 

19584月新校舍建成及启用之时,董事会同人也在校内墙上建立一面中华中学重建碑”,碑面铭刻若校史、集资建校人名字及捐献地段如下:

 

I)     吉隆坡文良港区彭亨律地契E.M.R.No.2626地段304,面积约三依格零十四波,位在文冬路三支三须久(现校址)。合赠者:陈仁堧二分一,陈桢群四分一,黄振秀四分一。

II)    吉隆坡文良港区彭亨律地契E.M.R.No.5458地段3763,面积约二依格二十五波,与上一段地毗连。合赠者:黄重与林世吟

III)  吉隆坡文良港区彭亨律地契E.M.R.No.2422地段910,面积约一依格二律一波,位在彭亨律(本校附小对面)。合赠者:陈仁堧、叶养骞、黄重吉与林世吟。(注18

 

那年,也是中华学校在教育部一声令下把小学与中学部正式分开成为两所学校,自此两校各自拥有自身的董事会、校地和组织。

 

五、“中华三校”的演变成形

 

1961929日的《南洋商报》报道,雪兰莪福建会馆主办庆祝七十五周年纪念晚宴,会长尤人俊致辞说:在福建公所的年代已有私塾开办,以为树人大计的另一鸿猷,这私塾又可以说是导致后来同乡协力创办中华中学、中华女校、国民学校、中华小学等校的先声。(注19)另外,因应中华小学改制,会馆董事自费在中华小学开办体制外的下午班十一班,学生人数四五百人,是收容超龄及小六考试成绩C等学生准备就读中学。另外,中华董事部议决明年政府中学新制推行时,将支持中华另设独立中学。(注20

 

1962年,马来亚政府正式推介中学新制,董事部决定接受新制而改名为雪兰莪中华国民型中学,同时又通过设立独立中学以保留原校制,另设董事部而名中华独立中学。改制后两校同用一个校舍,唯分别在上下午班上课。如此情况维持一段时日后,两校上下都觉得不是长久办法,因此独中董事部动念要另觅校地建新校舍供独中使用。自此校方开始筹募建校基金。

 

1969年,董事部寻得怡保路一个地段,通过董事部本身筹得的款项加上雪兰莪福建会馆拨款赞助,及早买下作为建立新校舍之用。无论如何,动土礼要等到1978年方进行,很快的在两年以后竣工,198115日,总値马币三百二十余万的中华独中新校舍正式启用。中华学校从此三分,都拥有本身固定的校舍。这是继1958年中华学校中学与小学部分开的一分为二,然后1962年又二分为三,是因应时代的变迁而组织主体和组织结构都产生极大的变化。不过三校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良好关系.例如三校的校友会没有因此拆散,反之是保持一家。

 

六、结语

 

历史清楚记载,中华三校自创始以来的发展,当年的雪兰莪福建会馆至今日的雪隆福建会馆和非盈利的雪隆福建会馆公司,由其组织名义及个别领导领衔,对三校的创办、校舍建设与重建、营运经费、校务经营和主权代表等,皆以自家人办的学校看待。在他们的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国下,长期提供支持。

 

就组织而言,直至今天,中华小学、中华国中和中华独中三校的董事会成员,仍有福建会馆现任或前任董事参与。在上个世纪的大多时候,学校董事会的最高领导人即由福建会馆会长担任。中华独中成立以后,因为校制问题得不到政府的制度性拨款支助,早年除了靠董事部向华社寻求捐助,雪兰莪福建会馆也是它的后盾,会馆常年提供固定拨款和不时的营运经费援助。不过无论在组织结构、师资与生源各方面,中华三校跟其他华校态度如出一辙,即完全没有方言群的区隔,釆取海纳百川、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各籍贯、族群乃至国籍人士成为中华学校的一员。因此当今若要对吉隆坡中华三校作一番介绍,当可形容它为出自闽帮,华社拥有,大家共享

 

今日欣然见证中华学校迎来创校一百周年纪念,谨此恭祝大家校庆快乐,希望在欢愉盛况庆祝之时,有机会回顾学校一个世纪来各方人士的建设,在凉荫下思考种树人,饮水解渴时记起掘井人。

 

 

 

1.“福建会馆昨庆祝成立七十三成立纪念”,《南洋商报》,1959929日。

2.因为雪隆福建会馆1930年之前会文件都因故没有保存下来,目前相关资料只好通过其他管道搜寻拼凑寻得,这里提到国民学校的创校日期是根据1959929日《南洋商报》雪福建会馆昨庆祝成立七十三周年纪念一文的内容而定。文中报道当时的会馆主席刘甫秀在讲述会馆历史时特别提到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认为学校是民国四年(公元1915)创办,其实那年是因为同乡叶祖那出资把国民学校校舍搬到吉隆路的馆舍去.同时也设立一个董事部。不过,又据19271227日《南洋商报》第20版的“学务消息”所述,该年国民学校准备庆况十一周年纪念,以此推断其建校日期为1916,跟上述日期有所出入,特此志明。雪福建会馆昨庆祝成立七十三周年纪念”,《南洋商报》,1959929日,学务消息,《南洋商报》,1927127日。

3。“雪兰莪华侨教育之调查吉隆坡尊孔学校()”,《南洋商报》,193395日。

4.这是根据中华女校网站的资料。无论如何,在创校年份及董事名单上,1933920日南洋商报的报道跟它有所不同。

据报道,当时的创校年份是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创校的闽籍领袖有:刘宗唐、黄和先、黄重吉、叶养骞、刘志豪、江世起、刘国远、林世吟、洪本真、张朝源、陈炳坊、刘甫继等人。其中有数位人士也是中华学校的创办人。不过女校网站上显示的创校人是:洪进聴、洪启读、黄振秀、黄重吉、陈仁阮(应该是陈仁堧)、陈喜启、叶养骞、林世邦、林邦玲、颜滂佑(应该是颜滂沽)、杜崇文、戴文郁等人,何者为准,待考。校史 http://chp.sjkc.com.my/xiaoshi,“学兰莪华侨教育之调查8吉隆坡中华女学校”,《南洋商报》,1933920日。

5.“吉隆福建会馆直辖之三校合并为国华男女两校将实现校董会章程及预算案已通过,俟三校赞助人大会通过即可实现”,《南洋商报》,19361124日。

6.吉隆坡中华学校下学期増设初中并已成立委员会负责办理”,《南洋商报》,1939623日。

7.“吉隆中华学校积极筹备増办中学,通辻筹委会简章选出各科职员订定增办中学经费及建校捐款表扬办法,《南洋商报》,1939628日。

8.“隆中华中学办大批图书仪器,《南洋商报》,1939717日。

9.“吉隆坡文良港中华中学庆祝十九周年校庆下月杪迁入新校舍上课”,《南洋商报》,1958322日。

10.“吉隆福建会馆主办三校首届联运 节目繁多现正积极筹备,南洋商报194038日。吉隆中中国三校联运会明日起举行两日参加学生千余人选手六百余名各项运动节目经已规定”,《南洋谪报〉年410.“吉隆中中国三校联运会昨日隆重开幕施领事陈仁堧发挥体育精义男女选手六百余人热烈角逐,南洋商报1940412.“吉隆中中国三校联运会七项破华校联运记录其中女子六人创造五项新记录大会昨日闭幕杨会长勉再努力《南洋商报》,1940413日。

11.“学校消息”,《南洋商报》,194054日。

12.“雪福建会馆辖下三华校游艺筹款宣言,《南洋商报〉,19481110日。

13.“隆中中筹款建校游艺大会。演出成绩获致好评”《南洋商报》,19561210日。

14.中中国民中女赞助人特别大会通过重建中中校舍成立建校筹款委员会,《南洋商报》,1955621日。

15.隆中中国民中华三校董联会通过重建彭亨路派专员办理住户拆迁”,《南洋商报》,1955222.“隆中中国建校积极进行,《南洋商报》,1955421日。

16.“隆中国民中女三校赞助人大会选出明后年新董事”,《南洋商报》,19561115日。

17.“隆福建会馆热烈庆祝成立七十一周年纪念”,《南洋商报》,1957929日。

18.“吉隆坡文良港中华中学庆祝十九周年校庆下月杪”,《南洋商报》,1958322日。此碑目前还保留在吉隆坡中华国中校内走廊的墙壁上。

19.福建会馆庆祝七十五周年纪念主席希望秉承先贤遗志继续发扬光大固有美德”,《南洋商报》,1961921日。

20.“雪福建会馆庆祝七十五周年纪念主席希望秉承先贤遗志继续发扬光大固有美德《南洋商报》.19619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