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人思想兴革”的浅见

 当代马华文存6文化卷·90年代

 

对“华人思想兴革”的浅见

黄家光

 

自“华人思想兴革”运动推展后,已引起全国华人的普遍关注。各地华人社团陆续举行相关的研讨会,虽然许多研讨的结果尚未公布,但相信对华人思想的兴革问题,必有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笔者没机会参加任何有关的研讨会,然而身为华裔一分子,深觉责无旁贷,对上述课题有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的义务。兹依一己之所知所觉,略举数端阐释于下,俾能抛砖引玉,激起更多华裔关注上述的课题,并发表宝贵的意见,供有关当局参考。

 

(一)国民意识

 

华人最初从中国南来的目的,是为了来“掘金”,赚了钱后,便衣锦还乡,回去中国。后来因觉此国土很适合我们居住,许多人都落叶归根,不作回国之想,成为本地的居民,国家的一分子,自马来西亚独立后,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华裔,就自动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民。马来西亚是我们的祖国,与以前先辈们以中国为祖国,大不相同。既已是马来西亚的国民,在国家宪法所赋的权力下,我们有权与其他各族并起并坐,享受一切有关的权利。我们也有义务尽国民的责任,为国家尽应尽的义务。所以惯常人说“回中国去观光旅游”,这“回”字应改做“去”才对。也许平时人们都没去注意这些小节。而实际上,一字之差,其意义相去很多。若是在过去国家陷入紧急状态时,你说那样的话,可能会以你为不效忠祖国而入你于罪。曾有人认为我们这些大马的华裔,应做“新华人”,才更合国情,更合我们的身份。

 

新近又有人倡仪“新马来西亚人”,所以,我们不仅要做“马来西亚人”,还要准备做“新马来西亚人”。

 

也许,有些从中国来的长辈还不习惯认定我们目前的身份。但事实究竟已是事实,不能不在思想上改变一下。否则,可能会引起异族人士的误会,那可不太妙。

 

(二)语文问题

 

有些华裔同胞不知是固执,还是思想问题,不愿学其他民族的语文。

 

笔者曾有一位服务于教育界的朋友,除了华文与华语外,他无论怎样都不学英文与国语。当然,这对他的工作影响甚大,后来因语文问题,连升职加薪的机会都失去了。

 

既然马来文与马来语已被定为国文与国语,我们就应当努力去学习并掌握它,效不效忠的问题姑且不谈,多学一种语文在我们的工作上及日常生活上有许多的方便,为何不去学呢?相信在华裔同胞中,还有许多人不谙国文与国语。希望他们不是因为狭窄的种族观念而不去学它。为了自己方便,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学习这种能与其他民族沟通,全国共通的语文。

 

(三)教育问题

 

为了维护华教,为了我们那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能代代相传,绵绵不绝,许多爱护母语,重视母语教育的华裔同胞,非常关心华小与华文独中的开办,不停地向有关当局争取有关的利益,这是对的,我们也很佩服他们为华教工作、为华教的生存,所作的努力与奋斗。不过,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国文与英文在我们国家及生活中所占位置的重要。无论是华小或华文独中,都应该以学好三语——华语、国语、英语为目标。这才不失办教育的真正意义。这也才是生活在现实环境中,我们的子弟所需要的教育。

 

有一点可能是被维护华教人士或关心母语教育人士忽略掉的,那就是在国中就读的华裔子弟的华文学习问题。

 

虽然教育部明文规定,在一班中若有超过十五名的学生要学华文,学校当局应安排他们上华文课,遗憾的是许多国中并没照办,就是有,也只是课外时间像补习一样补一点点。

 

笔者曾受某国中“华文协会”的邀请,主持一个华文写作讲座会。见出席的同学们那种热爱华文,渴望学习华文的精神,便为他们没机会好好地学习华文感到惋惜。他们虽然有导师,但却未能或许是没时间好好地领导他们。所以,一切有关的活动都由他们自己去搞。

 

是故,祈望关心华教的热心人士,放大你们的视野,也多多关怀你们在国中就读的子弟们的学习生活,尤其在学习母语文所面对的困境。

 

(四)种族观念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必须各种族能和谐共处,互重互爱,才能共存共荣。这是人人皆知的铁一般的事实。

 

我们不愿意被歧视,但我们也不应当看轻其他的民族。也许过去是因教育及生活程度的关系,我们会看轻一些土著,尤其是被称为“拉仔”的一种民族,时时想占他们的便宜。所以才有“唐人不杀拉仔(占便宜之意),娶妻不会生仔”的话,其实那是非常不对,也不应该的。

 

现在他们的教育及生活水准都大大地提高了,再加上在同一个国度里,大家都是一家人,是兄弟姐妹,不容再有互相歧视、不平等的事情发生。否则,不但会破坏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产生仇恨、不平,更会使国家破裂,招来耻辱。

 

(五)人际关系

 

我们生活上所需要的一切,无论是衣、食、住、行,都是经过许许多多人的努力、操作,才能获得的。我们不能离群生活,也不能表示勿须依靠别人。最起码当你四肢一伸,呜呼哀哉时,也需要人家抬你到坟上,人土为安。所以,一个人不能“孤芳自赏”,把自己关在自我的小框子里。应当扩大自己的生活到人群中,那才是真正的生活,那种生活才会带给你快乐。

 

在多元民族的国家里,我们的生活框子应由本族推广至异族。不可因偏见、歧视或其他原因,搞单一种族的生活圈子,把自己围在小圈子里,而把其他民族抛弃或隔绝在圈外。在现实环境中,那是不合逻辑,也是行不通的,我们华族并非气量狭窄,而是宽宏大量、能容人、容异己的民族,应该发挥这种优点,搞好人际关系。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有安全感、更有意义。若是采取狭隘的“种族主义”,恐柏会到处树敌,草木皆兵,生无宁日。

 

(六)政治观念

 

现在的华裔同胞越来越明白参政的重要。那是我们的基本权利,为什么不把握呢?要确保一个民族主权的完整,一切国家宪法下所规定的利益不被剥夺,唯有参政一途。华裔的政治力量愈大,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权益就愈有保障。所以,不可因一次、两次的挫折失败而退缩,有这方面使命感和抱负的人,应坚持到底,奋斗到底,直到获得成功。

 

参政的目的并非为一己的利益,升官发财,而是受民族、受人民的委托,为人民传达心声,千万别过河拆桥,忘本地忘却未执政前、参选时所许下的诺言。那样最终一定会被人民遗弃的。做官要当好官,脚踏实地,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人民争取福利、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献出力量,那样才会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好男不当兵”已是过时的迂腐思想,视入警界服务为畏途,也是错误的观念。所以,华裔同胞不应阻止我们的子弟去当兵投入警界,那不仅是一种国民当尽的义务,正当的选择,也是民族权益的更好的保障,试想想,如果在国家军队中没有华人或华人的数目占得很少,军权都掌握在他族手中,不仅会被视为华族对国家不够忠心,对整个民族的前途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在警界中如果有华人,当办事时,会不会感到方便许多呢?

 

最令人感到痛心的是朝野的华裔代议士们,因政见不同视为陌路人,甚至敌人,时常借题抨击对方、为难对方,弄得大家脸上都不光彩。这不是令仇者快吗?而其他民族对我华裔这种心态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其实,朝野的代议士都是受民族、人民的重托,出来参选,企图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效劳的,都是千挑万选的佼佼者,所不同的是一方于大选中获胜,执掌了政权,而另一方于大选中落败,沦为反对派。双方不仅不应互相仇视,应惺惺相惜才对。

 

执政党不应排斥反对党,基于人民国家利益上,好好拉拢他们,听取他们的见解,彼此配搭,俾在施政上收得更好的效果。而反对党也不应纯为反对而反对。对政府当局好的计划、好的措施,应当全力支持,使之能顺利推行,惠及人民。倘发觉行政上有偏差,应好好地向当局提出,绝对不可心怀鬼胎,互相谩骂,互相诋毁,那只会加强给人民的坏印象,对彼此是绝对没有帮助的,切忌被人利用而相煎急,手足相残。

 

(七)  宗教信仰

 

我国是个信仰自由的国家。华人是多神教的民族。各人有各人的信仰自由,不可干涉,要彼此尊重。不过,信仰不可沦为迷信,应清楚明白自己所信的是什么,不可盲目随从。否则,不但显自己愚蠢,而且也浪费时间与精神,还可能危害自己的生命。

 

(八)  伦理观念

 

华人是最重视伦理、重孝道的民族。所以,流传许多有关的故事,供后人学习与警惕。不知是否受西方文化影响,现今竟然有人不愿奉养年老的父母,让他们在老人院度其余生。有的为了争夺遗产,不顾亲情,兄弟阅墙,置老父或老母于度外,难道金钱真的比亲情更重要?因此与父母反目成仇者有之,杀父杀母者亦有之,是否真的人心不古?

 

虐儿事件层出不穷,为父母者怎忍心虐待、伤害自己的亲骨肉,甚至夺去他们宝贵的生命?

 

乱伦事件,父与女、兄与妹、甚至母与子乱伦的事件皆有所闻,为什么?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变了,而人的思想也因之变得肮脏龌龊,六亲不认,以致人欲横流?这些人应用奥妙(0M0)还是快白(FAB)才能把他/她们的头脑,身心灵洗干净?抑或用什么方法去改造他们?除了施重罚外。

 

以前人生儿育女是为了养老,现在的人是否还是同一信念?还做得到吗?或者还是“仔大仔世界”,老头子自己料理?

 

(九)生活素质

 

勤俭为齐家之本。这是华人的传统观念,也是一种美德。以前的人克勤克俭,省衣节食,把积存下来的家财留给子孙,自己的生活除了粗饭淡菜外,简直没有享受过。有的人一直到老,死都没离开家乡一步,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繁华,他们根本都不晓得。为此,他们过同样的生活。

 

可是现代的人,有几个肯过那种生活?现代的人,尤其是青年男女,都讲求生活素质,穿的、用的都讲求名牌;吃吗?屡见许多青年男女上酒楼餐馆,大鱼大肉的享受,真是羡煞人。旅游、渡假,更是现代人所喜爱的。只要经济许可,他们都要宠一宠自己,携妻带子,出门观光,或是夫妇俩出游,重度蜜月,过两人世界,藉之增广见闻,散心解闷。这一切与年长一辈的人相比,真有天渊之别。我们能说他们不对吗?

 

现代的人特别重视儿女的教育,因此而卖屋卖车的都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投资。只要他们学业有成,还怕将来没家财?所以,许多人不再有把产业留给子女的想法。有的人,尤其是儿女不孝者,不把家产留给他们,情愿将之捐给慈善机构、福利团体、宁愿准备在养老院或老人院度过晚年。是否有人认为做得太过分呢?

 

健康就是财宝。所以,现代的人特别注重生活起居,重视饮食,只要对身体有益,多花点钱不要紧,哪儿还有视财如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守财奴”?是否有人还是认为,我们应像长辈一样节俭些“积谷防饥”,为自己预备一条退路。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

 

(十)生育问题

 

百子千孙,子孙满堂,这是华人认为是有福气的传统思想。所以,年长一辈的人都希望子孙越多越好。一对夫妇有七、八个儿女是很平常的事,多至十多个的也不在少数。可是,现代的人想法就不同了。我们都顾到生育儿女容易,栽培儿女难,与其生了一大群儿女,不能好好的去栽培他们,不如少生几个,好好栽培他们的好。一方面也是为了不要受“一生儿女债”之苦,所以,目前的人都减产、节育,普通人家只要两、三个儿女,至多也不会超过五个。这样可以减轻负担,是无可厚非的。中国为了避免人口过多,不是都在采取“一子制”吗?

 

可是,我们目前的处境有点特殊。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呼吁国民努力生产,期望我国人口到某个时期能达到7千万。马来族,相信其他土著也是一样,在有关方面的鼓励与奖励下,不断地增产,致人口增长率急速提升。而我华裔同胞呢?却拼命地节育、减产,以致人口加率不升反降,而且降得很快,很低。人力就是政治的资本,也是政治的力量。这样下去,是否会影响他日我华裔在国家中政治的力量?是否有足够的政治力量来保障我们的权益?为长远计,我们是否也应鼓励增产?这的确是不容大家忽视的一个问题。

 

(十一)婚姻问题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生必经之路,旧式的婚姻是由媒灼之言,父母之命,一对从未谋面过的男女就这样结为夫妇,而且很多都讲求“门当户对”才可结亲。这种婚姻制度下的男女,能白头偕老,快快乐乐,幸福地度过一生的固然不少,但却有造成许多怨偶,难以共度终身。

 

而且在两人未达婚约前,还要先讲清,聘礼几多,礼饼几担,嫁妆多少等,一切讲得妥妥当当,办得楚清清楚楚,才可成亲。

 

现在的时代是“自由恋爱”,男女自由选择伴侣。先交朋友,而至拍拖,订婚,结婚只要男欢女爱就行,哪管什么门户问题?哪理你父母满不满意?

 

但在这科技时代,竟然还出现少数食古不化的父母,硬要像过去那样讲求门当户对,反对儿女的婚姻,硬要拆散他们,或以很高的聘礼,多至数万元的都有来为难男方,想让他知难而退。而当一对男女到了海誓山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的阶段,任何阻力都拆不开他们的,就因为这样,许多人结婚后负债累累,而女的在成婚后也要帮丈夫还债,这又何苦呢?岂不是害了自己的女儿吃苦?

 

婚姻是神圣的,不应把女儿当货品一样,待价而估,这是非常不当的作法。

 

再说年轻男女虽然可以自由恋爱,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但也不可过分违逆父母之意,若他们有提出什么意见或反对时,应好好向他们解释,清醒地再对自己选择做一番观察,免得“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爱情冲昏了头,做了错误的选择,断送终身的幸福,后悔莫及。

 

严守我国法律所规定的一夫一妻制,别饱暖思淫欲,羡慕他人三妻四妾,享齐人之福。其实那并非真福,其背后不知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

 

人逢喜事精神爽,许多人都办喜事时捐款给慈善教育团体。这是好现象,值得继续鼓励。

 

为了响应国家当局的搏节呼吁,不必太过铺张,亦可免去经济不佳者备尝婚后还债之苦。

 

(十二)丧事襄理问题

 

家有丧事,亲朋戚友都自动来襄助,这是守望相助最佳的表现,屡见许多人于襄助完毕,藉“搓麻将”来打发时间,吵吵闹闹。甚至有些孝男孝女于守灵时,嫌时间难过,亦如是行。这对已作古之人似乎不敬,不但不表示与伤心人同伤心,反而作乐如办喜事一样,此风不可长。

 

父母作古,为子女者都披麻带孝,以示孝心,这无可厚非,不过,现在有许多人改了这传统的习俗,改穿全身白色或黑色的衣裳。这也无不可,其实孝敬父母是发自内心,并不在于外在衣着,这总比穿着孝衣在赌场中玩乐好得多。相比较,笔者认为不一定要披麻衣,这样会减少家人和亲友的伤心感。

 

至于守孝的时间,或长或短,各不相同。有些同是兄弟,对父母守孝的时间却不同,有者百日,有者一年或两年,应该来个统一较妥,也好教后人能遵行。

 

办丧事时,尤其是有钱人家,大摆筵席(俗称之为老饭),游街,打锣打鼓,还有许许多多亲友、学生、社团代表等执送殡,是否有此必要,见仁见智,大家的意见不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行。尽可简单些,搏节献予学校及慈善机构。若以此表示对已故之人孝敬者恐怕不多,多数是为面子问题,别人如此行,若不也照样行,未免有失面子,假使大家都简单、推节,则情形又不一样。

 

还有一些丧家捐款给学校,目的是要派学生参加执绑送殡,以增加热闹气氛或场面,这个陋俗应当改革,因为那对学生的学业影响很大,有的学生,尤其是华文独中学生,一周内送两次殡的都有,许多家长对此啧有烦言,也难为他们。

 

若是真的关心教育,捐一笔钱算了,不必劳动许多学生,若派数位校董代表送殡,则尚行得通。

 

至于办“老饭”,名符其实,请吃饭菜就行,可不必破费办酒席,因那并非喜事,可不必要热闹的场面。

 

送挽轴、挽联不如改用送钱(大多数人都已这样做),这对丧家更有帮助,尤其是家境穷苦者。

 

还有许多繁文缚节,能改则改,无谓增加丧家的麻烦。

 

(十三)宴会

 

好多团体对这方面已作许多建议,诸如:宴会时勿须太多人致词,而且致词要简单扼要,若是太长,台上演讲,台下的人也在谈话,根本没意义,主持人对宴会有关的称呼也应简单,除东家及主宾外,各位先生女士其实已包括所有在场的人士,菜式不用太多,有人建议六道菜就够了,以免浪费,有人建议把菜尾或剩菜捐给慈善机构,笔者却认为不大妥当,因为只是剩菜,从许多桌当中收集来的,都是别人吃剩下的,一来严格地说有欠卫生,许多人都不要,二来慈善机构的人会有怎样的看法?要吗?捐点好的,卫生的,为什么是菜尾、菜底?这对他们未免有些不敬,若是未吃过的整碗整盘的菜肴,那又另当别论,不过在减少菜色后,恐怕也没多少菜尾了。

 

宴会的节目不用太多,有的场面为了留住客人,不仅幸运抽奖分两三次进行,还把吸引人的特大奖放在最后才抽,这是不妥当、没意义,也是拖长宴的时间,现在若出席一个宴会起码要花四个小时的时间,真令人难受。

 

其实花一半的时间一一两小时已经太足够了,若是大家都守时的话。

 

其实,有些宴会以“自由餐”的方式进行更好,这样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可以交谈、联络。马来人的宴会如婚宴,菜色不多,而且不一定等所有的人都到齐了才开席,先来先吃,吃完就走,省时又省事,半个钟头就够了,我们为什么不也试试看?

 

办喜事时,除了言明礼仪敬辞者外,通常都有人在记名收红包,这方便结账,好向东家交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妥,说不好听些像是在讨红包一一有些外国人就有这种感觉。如果把红包写了名,直接交给东家不是更好吗?这样来参加宴会的宾客,也不需要先经过如纳税那一关。

 

(十四)守时——时间观念

 

华裔同胞对时间观念很差,无论是宴会、会议、集会——等总是有人迟到,迟到者,尤其是大人物或有身份者,往往提许多迟到的原因或理由,请大家原谅他

 

实际上,退到就是迟到,根本不用以什么原因或理由来解释,都于事无补,比如:塞车、遇到朋友、参加另外一个宴会或场面、……这些都不成为理由,都可预先安排或准备的。

 

宴会时,有时为了等一个亲戚或重要的客人,延退了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才开席的都有。也由于大家愿意等、会等,所以更养成许多人不守时的习惯,反正太早去也是要等,不如迟半个小时去刚好赶得及?人人都这么想,就把宴会的时间越拉越长,大家也越不守时了。

 

请柬上应列明宴会开席的时间,时间一到或至多延迟十至十五分钟就开席。这样迟到者因一两次“落桌脚”,下次就会准时或早到了。

 

会议或集会的主持人,应抓紧时间在所预定的时间内开完会,若发现有人不顾时间一直的发言或发牢骚,应当即时有礼貌的截止他。以免拉长时间,使一些人因忍下往而提早退席。

 

在会议或集会中,甚至宴会中提早退席是极不礼貌的行为,有地位的人往往找些藉口提早退出,这会给人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在未出席会议或宴会前,就早应准备好,包括腾那一段时间,直至散会才退出,倘若实在无法或没空出席,请个假或向东家说明。免得因你早退影响会场的气氛与秩序,若是有许多人都说因故早退,那叫主持人或东家怎么下得了台?

 

守时很不容易做到,但那却代表一个人的修养及办事的准则,可不要因时常不守时而影响人们对你的印象哦!

 

华人思想兴革运动的目的,无非是要对华人过去对人、对事、对物的思想与看法来一个总检讨,去芜存菁,再加上众人所认为对的、好的一些新思想、新构思,以期提升华人的素质、提升华人的地位,在这个国度里更有力量与其他民族公平竞争,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笔者不才,何能何德对此大问题敢提何建议?仅依过去的生活经验,所见所闻,略提数端加以阐释,倘对有关课题有点用处,固所愿也。若觉有欠妥或不合情理之处,请一笑置之。

 

02-12-1997《诗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