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两岸交通47年 峇株渡轮 几代人的回忆

 星洲日报2021.04.19


联系两岸交通47年 峇株渡轮 几代人的回忆

报导:林伟良


    曾经联系峇株巴辖河两岸交通的渡轮,虽在1967年峇株巴辖桥建竣通车后走入历史,但依然在地方发展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这些人那些事>,将回溯当年服务长达47年的峇株巴辖渡轮,它承载着几代峇株巴辖人的共同记忆,但却已被年轻一代所遗忘。

    当年柔佛州只有峇株巴辖及麻坡设有河上渡轮码头,后来两地的大桥在同一年通车,柔州河上渡轮从此成为历史。

    由巫裔商人于1887年创设的“巴南邦渡轮公司”(Penampang),原本只在麻河经营渡轮业务,直到1920年才开始在峇株巴辖河提供渡轮服务。

    当年的峇株巴辖渡轮码头原址位于海墘街,也就是峇株巴辖旧公市斜对面的马来市集旁,如今只剩下残存的码头设施,而且杂草丛生,根本无法想像昔日码头的繁华风光。

全盛时期有7渡轮及8载客渡船

    在全盛时期.这个渡轮码头共有7艘运载车辆的渡轮及8艘载客渡船,而且还没有造船厂,可以制造及维修渡轮和渡船。

    1967年以前,民众从峇株巴辖前往麻坡都需要通过渡轮和渡船,人们坐在渡船内,而汽车、巴士及罗里则由渡轮运载。

    渡船每次过河最少需要10分钟,渡轮则需要半小时,每当车辆大排长龙阵时,就要花费许多时间等候,当年每次渡河费为每人1令吉20仙。

    当时在峇株巴辖河两岸各有一个渡轮码头,河道交通繁忙,而且德士及巴士车站皆没在码头附近,方便搭客上下车。

    由于搭乘渡轮过河比较耗时,一些货车为了节省时间.会取道建于1930午代初期的巴力士隆桥,开通过中江桥进入峇株巴辖市区。

    后来政府决定建造峇株巴辖桥以取代渡轮服务,于是开始探测地质,最终选择现在的峇九尊隆路建桥,工程耗时大约2年完成,接着政府也从大桥修建新路连接居銮路及柏实莱路。

峇株桥斥资逾300万建造

    1967年,政府斥资逾300万令吉建造的峇株巴辖桥,由时任副首相敦拉萨主持通车礼,象征峇市交通史迈入新纪元。

    随着峇株巴辖桥通车,交通运输时间大大缩短,峇县经济快速起飞,只是数十名码头工人的遣散问题,当年经过一段时期才圆满解决。

    这时峇株巴辖市区也开始向东部发展,陆续开发峇株花园、万兰花园、尼拉花园及白沙浮花园等花园住宅区,扩大了市区范围,同时政府也征用大约百亩的私人土地,发展成拿督翁模范村。

    此外,峇株巴辖河对岸的柏实莱也开始发展,开发小贩摊档、私人专科医院及新兴花园住宅区。

    当年峇株巴辖桥刚通车时,还有征收“过桥税”,每辆摩托车20仙、汽车80仙,而巴士及罗里则是1令吉80仙。

沈志坚:渡轮码头关闭 工人失业转当三轮车夫

    峇株巴辖文史工作者沈志坚表示,当年渡轮码头关闭后,许多码头工人跟着失业,并在政府协助下转行成为三轮车夫。

    他说、根据1966年的新闻报道,码头工人在码头关闭前,曾与政府谈判并一度展开罢工行动,导致车辆无法过河,只有救伤车及消防车等才可使用渡轮服务。

    “当年峇株巴辖及麻坡渡轮码头的工人及职员多达200人,每天分3班工作,后来政府安排一些峇株巴辖码头工人转行成为三轮车夫,另一些人则在柏实莱亲善村(Kg. Muhibbala)落户。”

    他指出,当年除了渡轮运载车辆及渡船载客的服务,河畔也有一些私人小舢舨载送居民渡河,但安全措施不足,甚至曾发生乘客溺毙事件。

    “当时载客渡船的宽度,只比一般的罗里宽一些,每次只能载送大约30人。”

高明春:河水清澈 常坐渡轮游船河

    从小住在峇株巴辖班底的柴桥头庆中元会主席拿督高明春(71岁)表示,当年峇株巴辖河的河水非常清澈,他中学时代也常乘坐渡轮到对岸,吹吹河风及欣赏河畔美景。

    他说,以前乘坐渡轮就像是在“游船河”,非常开心,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渡轮靠岸对接时,会发出“碰”的一声巨响。

    “在峇株巴辖桥落成之前,居民都是靠渡轮或舢舨往返两岸,—些家住圣模那区的中学生要骑脚车加上坐船渡河,才能来到峇市的学校上课。”

杨三国:坐落渡轮码头旁 巴士车站当年最热闹

    峇株巴辖小贩商业公会副会长杨三国(78岁)透露,当年峇株巴辖巴士车站坐落在渡轮码头旁,而且附近就是公市,成为峇市最热闹的商业区。

    他说.小时候渡轮码头一带也是峇株巴辖“物物交换码头”贸易区。但随着峇株巴辖桥落成,巴士车站也搬迁至罗加雅路现址。

    “后来峇株巴辖市区范围逐步扩大,老街区渐渐没落,许多年轻人部不知道当年的渡轮码头位于何处。”



照片说明:

1950年代的峇株巴辖渡轮码头。

1950年巴生兴华中学毕业生旅行团到访峇株巴辖时,乘坐渡轮渡河的历史照片。

1950年代巴士在渡轮码头渡河的情景。

当年民众乘搭渡轮横跨峇株巴辖河。

在1967年以前,峇株巴辖渡轮码头就位于旧公市钭对面,而旧公市旁则是“硕莪沟”及“柒桥头”。

峇株巴辖渡轮码头原址只剩下残存的码头设施,而且杂草丛生,根本无法想像昔日码头的繁华风光。

当年峇株巴辖的渡轮码头位于海墘街,即旧公市斜对面的马来市集旁。

沈志坚:当年峇株巴辖渡轮码头关闭后,许多码头工友跟著失业,并在政府协助下转行成为三轮车夫。

高明春:当年峇株巴辖河的河水非常清澈,乘坐渡轮到对岸还能吹吹河风及欣赏河畔美景。

杨三国:昔日峇株巴辖巴士车站就坐落在渡轮码头旁,而且附近就是公市,是峇市最热闹的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