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演变给本地区带来的冲击

 当代马华文存4经济卷• 90年代

国际经济演变给本地区带来的冲击

张燦泉

 

近半世纪来,国际经济不论从总体的发展形势,或是内部的相互关系和结构的调整改革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给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为本地区的工商业带来了程度不同的冲击。

 

充分认识和评估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冲击,显然有助于我们采取因势利导的应变之策,并以高瞻远瞩的眼光洞察时局,掌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并进。

 

国际经济关系发生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上至少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大事。当大战进入惨烈而且是决定性的阶段,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邱吉尔联合发表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西洋宪章》,声言英美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扩张,放弃殖民地统治,恢复各国人民在国土安居乐业和自由生活的状况,保证一切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进行贸易,促进国与国间经济合作。

 

19447月,也是大战结束前夕,来自美洲、欧洲和亚洲44个工业先进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举行了布林顿森林会议”,其基本目标在求通过自由贸易的政策,确保类似1930年经济不景气的灾难不致再度重现,使世界各国共同分享经济的繁荣。会议也确立了以黄金作为衡量货币价值固定比率的原则,美元成为纸金,也等于是确立了以美元为基础的货币兑换制度。由于当年这项会议只有工业先进国参加,它所确立起来的国际经济关系,只是为工业化国家而服务,并且允许少数特殊国家将它们所享有的经济特权建筑在牺牲其他落后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不平等的经济关系。

 

大战结束以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数众多被压迫的国家和地区,纷纷摆脱了殖民地宗主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新兴国家,使西方工业列强再也不能依靠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它们进行随心所欲的控制和剥削,支配与被支配的垄断局面不复再有,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以往两者之间经济上的主导与从属关系。

 

进入7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进一步发生变化。北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迫于形势,开始同南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对话,希望通过某种自愿性质的国际合作,逐步改变以往单是以军事和政治力量强行维护与控制其经济利益的作法,改以经济性的金融资本、行政管理、市场网络和其他经济手段,继续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资源进行间接的或是局部的控制与支配。这便是象征国际经济合作关系的南北经济合作的由来,也是当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可是由于这项所谓南北经济合作仍然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所制约,工业先进国与发展中国家依然关系紧张,矛盾重重,各行其是。在这种情况下,要希望通过南北经济合作改变落后国家的经济地位,并为这个世界带来经济繁荣是不可能的。以原产品和工业产品的产销为例,工业先进国不仅由于历史条件的关系而垄断了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广阔市场,几乎可以任意制订其工业产品的价格,赚取落后国家大笔的财富,给消费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商品销售制度和人为的贸易保护措施,发展中国家的原产品不是销途受阻,就是价格受到不合理的压抑,使原产品的价格始终未能和工业产品的价格有着合理的比例。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深刻地认识到工业先进国一直主宰着国际经济事务,只顾维护本身既得的经济利益,并无协助落后国家发展经济的诚意,而且采取双重标准对待重大国际政治与经济问题,甚至通过其所控制的国际货币金融组织频频作出与其身份不符的决定,公然干预他国内政,大大妨碍了各国从事真正经济合作关系的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实,以不结盟运动为主干的发展中国家,便在80年代积极为建立一个基于公正平等、互惠互利、相互依存与通力合作原则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1976年,拥有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不结盟运动的各国领袖在哥伦坡举行峰会,一致决定尽快促成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并且提出六项具体步骤,作为推动这一新经济秩序的重要条件,这就是:

 

•重组国际贸易结构,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享有更大的份额。

•重组世界工业生产,废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使发展中国家的制成品分享先进国家的市场。

•改变在现行国际货币制度下,货币汇率浮动均由工业先进国家支配的现实。

•进行资源转移,达成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

•采取迫切的步骤,解决最落后国家无法偿还的债务问题。

•通过更大的投资和改善生产技术,增加发展中国家必需的

 

农业基金和提高粮食产量。

 

这些具体的步骤,说明了不结盟国家不仅决定设法掌握和充分利用国家资源,以发展本身的经济事业,也决定通过争取和维护第三世界经济权益的途径,使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享有合理的价格,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其新兴的工业产品推销到一向由工业先进国家本身独霸的市场,改变发展中国家一向只是作为廉价原料输出国和工业先进国倾销其昂贵制成品市场的从属地位。

 

为了解除工业先进国家在国际货币制度中所占据的具有支配性的地位,确保贫富国家在国际货币事务中享有平等的决策权力,不结盟运动除却主张建立新的国际货币制度,也倡议推行以发展中国家丰富经济资源为基础的第三世界货币以及成立一家第三世界银行。

 

加强“南南”国家互助互利和互补短长的经济合作,也将对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产生重大的作用,并可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长,增强第三世界的经济实力,进而提高其在南北对话中的谈判地位。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历史任务,过程也将是迂回曲折的,既要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工业先进国正面和反面的阻挠,还要设法克服发展中国家内部由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经济成就不一,难免存有经济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因而看法和立场可能不尽一致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南南国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歧见,共同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伟大事业奋斗到底。

 

国际贸易发展主要特点

 

70年代之前,随着工业先进国经济迅速成长,资本输出带动了生产国际化和产品多样化的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这时期,工业先进国的对外贸易远远超越发展中国家,而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美国则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占据着具有支配性的霸主地位,它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中又占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因此美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并且推动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

 

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出现缓慢状态,在工业先进国家中,美国的对外贸易地位逐渐衰退,德国、日本和西欧共市的地位则不断提升,贸易不平衡的现象不独在先进与落后国家间出现,先进工业国间也因贸易上的矛盾和冲突而导致经济关系紧张的局面,在客观上推动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和贸易集团的发展。

 

1971年美国对外贸易首次出现逆差,美国总统尼克逊宣布停止外国中央银行以美元兑换黄金,又对所有应纳税的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1974年,美国制订和通过一项贸易法案,使美国的自由贸易开始具有保护主义色彩,其贸易政策也由多边自由贸易改为寻求双边或区域性的自由贸易。80年代后期,美国甚至先后同加拿大和墨西哥谈判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同欧洲共同市场分庭抗礼的经济堡垒。

 

资本主义世界内部各国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和矛盾重重,导致其对外贸易政策发生变化,这是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滋长和成为一种遍及全球的现象的原因。

 

必须指出,《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原是一项多边贸易协定,形式上各缔约国不论强弱大小一律平等,它所实行的优惠国待遇原则以及采取协商精神解决国与国间争端的办法也是可取的,但它的基本行事标准仍以经济实力大小为依据,并以经济强国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依然受到工业先进国的控制,以致削弱了它在推动国际贸易上所应发挥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自80年代初期便已开始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也因工业先进国间未能对农产品的津贴与贸易问题达致协议,特别是发达与落后国家间不能就一系列重大贸易问题达致协议,使谈判一直陷于一筹莫展的胶着状态。这也是导致美国逐渐对多边自由贸易失去往日的热诚,以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合作失去信心的缘故。

 

跟着而来的发展是,欧洲更加致力于实现一个完全由欧洲人所支配的而且在经济上直接和美国抗衡的单一市场。美国联合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北美洲自由贸易区,巴西和阿根廷推动成立南美洲共同市场,澳洲和纽西兰则有自由贸易的安排。中国、台湾和香港学者也在初步探讨成立一个大中华经济圈的可能性,东合国家则计划在15年内成立一个东合自由贸易区,马来西亚倡议成立东亚经济集团,日本最近也建议设立一个包括日本、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部和俄罗斯远东区在内的经济合作特区,这些都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地正在朝向组成各自区域性的贸易与经济合作组织的方向发展。

 

可以预见,在国际贸易发展中,多边贸易的体制将进一步受到削弱,贸易保护主义将朝向全球化和组织化的方向发展,区域性的贸易集团则将在世界各地纷纷涌现,所有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近几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也改变了国际经济关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至深且巨。这一世界性的科技革命,既推动了诸如微电子、新科技、光纤通讯、新能源、生物工程、海洋工程和航空工程等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经济上促使了国际关系信息化、国际投资多元化、生产国际化、企业组织跨国化以及国际贸易全球化等重大变化。我们必须密切加以注视,也须及时予以正确的评估。

 

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整个世界经济正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重大改革,工业先进国调整的是经济结构与政策,发展中国家注重的是经济发展战略与策略,东欧和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则是经济开放与体制改革,其共同目标都在于通过更加可行的方法和更具活力的机制发展经济,特别是减少行政干预,使世界经济能在更加开放、更具活力和更加自由的条件下向前发展。

 

国际贸易日益朝向以区域划分为主的集团化发展,是一项不可避免的趋势。随着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走向多极化的局面也已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单元化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还了,由西方工业先进国、前苏联东欧集团和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三大格局,也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发生了变化。目前的世界经济至少是由美国、日本、西欧共市、亚太地区和前苏联东欧组成。整个世界可以分为西欧、北美、日本、前苏联东欧、西太平洋、拉丁美洲、南亚、西亚北非和中南非洲九大经济区。根据经济专家推测,到了21世纪,亚洲太平洋区和拉丁美洲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蓬勃地区。

 

在亚太地区中,日本已经成为工业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先进、资本势力雄厚和经济地位日形重要的国家,中国、台湾、香港、南韩和东合地区的经济成就也相当不错,表现不俗,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扮演着不平凡的角色,东京、香港和新加坡甚至崛起成为足以同纽约和伦敦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使亚洲很有可能在下世纪中创造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亚洲的世纪,或是太平洋时代。太平洋盆地区肯定将在经济上续领风骚,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将从1991年的2.7%增至1992年的3.5%1993年的4.7%,贸易和出口将是这个地区经济增长更加快速的推动力。个别国家和地区经济表现预测如下:

 

太平洋国家和地区经济成长预测

 

1991

1992

1993

澳洲

-2.0%

3.0%

3.8%

加拿大

-1.5%

2.3%

4.1%

智利

6.0%

6.5%

5.0%

中国

7.0%

6.5%

7.0%

香港

3.9%

5.4%

6.4%

印尼

6.4%

6.4%

6.4%

日本

4.4%

2.5%

3.2%

马来西亚

8.8%

8.5%

8.0%

墨西哥

3.6%

4.5%

5.5%

纽西兰

-2.1%

2.4%

1.9%

秘鲁

2.9%

3.5%

4.5%

菲律宾

0.0%

2.5%

4.5%

新加坡

6.7%

6.0%

5.5%

南韩

8.4%

7.5%

8.0%

台湾

7.3%

6.8%

7.0%

泰国

7.7%

8.6%

8.3%

美国

-0.7%

1.6%

4.1%

(资料亲源: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

 

在不同的地区出现经济一体化和集团化的局面,是战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世界各地由于新科技革命而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分工专业化,也扩大了经济生活的范围,无论资金筹集、生产分工、产品流通和抗拒外来威胁,都更加需要打破国界,超越疆域界限,以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与协调,这是区域性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客观原因。

 

目前,世界上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有以下几种形式:

 

1、经济共同体,是一个较为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具有参与经济、贸易、金融和社会等方面的决策权,在具体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合作上具有较大的协调作用,也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基础与实力。

2、自由贸易区,谋求各成员国的商品在贸易区内可以减免关税或削减其他方面的限制,不过在内外政策上各自保持其独立性。

3、关税同盟,目的在于消除彼此的贸易壁垒,加强集团内部市场机制,保护集团内部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4  经济联盟,在资本、生产和流通方面进行合作,是一种具有强烈排他性的垄断经济组织。

5、经济合作论坛,则是一种区域性的普通经济组织,使会员国不时针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评论或组织各种有关的经济会议,交换意见,共谋区域经济的利益。

 

东合向经济一体化发展

 

东合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于196788日在曼谷正式成立,其目标在于促进区域经济和文化合作,成员包括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以及1984年加入的汶莱、共为六国。面积3,069,693平方公里,人口3.3亿,国民生产总值3,100亿美元。

 

在所有东合成员国中,除了新加坡以金融和服务行业以及汶莱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以外,其他各国几乎都是原料生产国,而且出产大致相同的产品,在出口方面互相竞争。东合地区生产了占世界总产量87%的马尼剌麻、77%天然胶、75%棕油、70%椰干、43%锡,以及大量木材、可可、咖啡、甘蔗、铜和镣矿,资源十分丰富,经济潜能巨大。

 

随着国际间和东南亚出现了重大变化的现实,东合组织已经采取步骤,加强和进一步扩大同印支国家的经济联系,使之纳入本地区和环球经济主流,欢迎包括印支国家在内的其他东南亚国家签署加入成为《东南亚友好与合作条约》会员国,共同为促进区域经济繁荣以及维持东南亚的和平与稳定而努力。

 

已成立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东合组织,也由于欧洲共同市场出现经济一体化,北美形成自由贸易区,以及东欧各国相继发生巨变,而使本地区的出口贸易蒙受极为不良的影响,东南亚各国甚至还和东欧国家在经济上特别是争取外来投资方面,进行激烈的竞争。这些冷酷的客观现实,促使东合和所有东南亚国家认识到必须通过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扩大区域内部经济合作范围,以及增进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和自由贸易往来,才能有效地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东合六国政府首长,今年初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届东合峰会上,成功地达致一项历史性的协议,同意在未来的15年内成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以便通过逐步消除关税壁垒的障碍,促进经济更大幅度的成长,将各国的经济结合成为一个较大的而且是没有明显国界的经济区,并为最终实现一个更强大、更有内聚力和一体化的东南亚而努力。

 

为了实现建立“东合自由贸易区”(AFTA)的理想,东合各国也签署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CEPT,由明年正月起互相削减关税,规定在东合地区凡征税超过20%的产品,必须在5年至8年内减至20%,产品税率介于5%20%者,则须减至5%,其后7年内,所有产品税率将减至豁免征税或只征抽5%的税率,每一减税的幅度至少是5%。这项互相削减关税的安排,在初期阶段,估计至少将使东合国家间三分之一以上的贸易产品普遍受益,非常有利于促进成员国间的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通向建立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万里征程”,迈开了重要的第一步。

 

随着东合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十五年后东合将成为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辽阔市场,届时人口增至3.3-4亿,人均收入将达2,000-3,000美元。在自由贸易区,受惠的工业将包括印尼的洋灰和纸浆业,泰国的纺织和鞋业,马来西亚的钢铁和汽车工业,以及新加坡的通讯业和金融业等。

 

东合的区域经济合作事业确然是成功的,成就也是骄人的。只要不断努力,尽量发挥潜能,和衷共济,假以时日,东合地区必将能够成为欧洲共同市场和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另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经济合作组织。

 

在东合国家中,新加坡早已成为亚洲新兴工业国之一,取得了卓越的经济成就,而这种反映高度经济成长的趋势,目前也已逐渐扩至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使东合地区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地带。

 

东合地区经济发展成功的经验是值得重视的,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广泛应用商品经济中自由市场的机制作为发展经济的基础,采取低税策略促进经济成长和增加国库收入,通过大量智力投资全力发展人力资源,鼓励原料就地加工、技术密集和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创造有力条件争取有意参与联营以上述工业为主的外来投资,以及尽力发展和完善一切基础设施以支援工业化建设。

 

除此以外,东合地区的人民也因不能忘怀过去的伟大文明而决心发奋图强,赶上日本,赶上美国和赶上欧美先进国,马来西亚也决心在公元2020年实现成为工业先进国的理想。东合地区人民所具有的这一高度文明的背景及其所流露的豪情壮志,是东合地区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产。

 

在经济变局中稳步向前

 

国际经济不断演变,确然给本地区带来很大的冲击,我们必须作好必要的准备,面对挑战,在经济变局中稳步向前,谋求发展。

 

从国际经济发展的大势上看,各地区国家为了维护各自的经济利益,必然要走上区域经济合作的道路,选择适合其具体经济情况与条件的合作形式。我们所处的东亚,正面对着世界上众多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挑战,毫无疑问,我们必须全力支持由我国首相马哈迪医生所倡议的东亚经济集团,以便进一步发挥区域内部经济成长的潜能,将消极的因素转为积极的动力,使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种区域合作以及同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次区域合作互为补充的多层次经济合作的局面,以保护本地区各国的经济利益,抗衡世界各地经济堡垒构成的威胁。东亚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共15万亿美元,去年贸易额达世界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比20年前増加了10倍,东亚地区能在世界贸易额下跌3%的情况继续保持増长,确是难能可贵的。这些优势,正是倡组东亚经济集团的重要因素。

 

建立东合自由贸易区和实施共同有效优惠关税,是本地区各国朝向更密切经济合作的重要步骤。在这项《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的推动下,3.3亿消费人将因为货物价格较为廉宜而直接受惠,市场经济的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区域内各国的产品将互相自由竞争,我国产品既可到其他东合国家去竞争,本地市场也将受到其他东合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机会,争取先机,将《共同有效优惠关税协定》计划下所涉及的有关产品,大量推销到整个东合市场上;我们也必须自强不息,加强竞争优势,面对来自东合地区同类产品的竞争。从整个区域的利益上看,设立东合自由贸易区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但规定逐步推行这项计划的时期长达15年,确是太长了。这可能导致人们对此逐渐失去热诚,并且赶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甚至被其他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远远抛在后头,这是必须加以检讨的。

 

国际分工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一部分,国际投资是促进生产社会化的动力,跨国公司的出现则是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的反映。前苏联、东欧国家出现巨变,引起西欧工业先进国涌向这些国家进行投资的兴趣;墨西哥加入北美洲自由贸易区以后,日本的投资者便跑到墨西哥投资设厂,利用那里廉价的劳工和自由贸易区优惠关税的安排,将制成品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赚取优厚的利润。同样的,东合自由贸易区也可进一步制订其他奖励投资办法,废除一切非关税的人为贸易障碍,鼓励东合地区内外私人企业家到这里来投资,充分利用东合各国的条件,尤其是各国丰富的天然资源,为一个拥有3亿人口以上的

 

市场制造所需的产品,甚至将产品打进国际市场。扩大眼界,走向国际,根据本身的条件和能力积极发展对外投资,以开拓事业更大的空间,是我国企业家应走的道路。

 

贸易保护主义浪潮逐渐遍及全球各地,是国际贸易领域中难以抗拒的趋势。我们除了应该通过形成中的东合自由贸易区以及行将付渚实施的共同有效的优惠关税安排,发展本地区的工业和在本地区推销这些工业制成品,以维护本地区的经济利益,我们也须在扩展对外贸易上改弦易辙,侧重于开拓诸如前苏联、东欧、印支国家、中国、非洲、南美洲和太平洋群岛国家等市场,以便将我国原产品、半制成品或工业产品推销到上述这些地区和国家,避免由于过份依赖欧美等传统出口市场而处处受制于人。

 

在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人们已经掌握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和发明大量尖端的科技产品,包括新能源的发现和利用,人工合成新材料的出现,电子计算机和现代化通讯设备的发明以及海洋、航天和生化工程的发展,全面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大大改变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面貌,也加速了朝向信息社会发展,以取代工业社会的进程。处在这么一个科技化的时代,我们除了要认识、掌握和运用已然出现的新科学技术及其产品,以提高生产力和工作效率,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参与以高科技为基础的工业发展,这不仅符合我国新的工业发展政策,也可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在国内工业领域占有较大比重的华资中小型工业和辅助工业,也应在政府的协助下朝向设备现代化、生产科学化和产品加值化的方向发展,以免落在时代的后头。

 

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及发展会议(地球峰会),已于两个月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结束了12天会议,这不仅是一项涉及环境保护的峰会,也是一项对于如何促进南北经济合作和发展全球经济策略有着不少启示的会议。占世界人口仅25%的富有先进国家,消耗了世界85%的财富,制造了90%的废料,却要拥有世界人口75%的贫穷国家对世界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付出代价,要它们放弃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南方发展中国家抱怨北方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将地球糟蹋够了,现在却要贫穷国家不可开发利用天然资源的原因。发展中国家认为它们也有发展权利,也希望摆脱贫穷,只是缺乏发展所需的技术与资金,结果只能依赖出售廉价的原料资源。北方发达国家对南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无疑是不公平的,也是南北国家间矛盾重重的所在。南方国家只有利用高科技和深发展的办法,使原料和能源获得增值加工,才能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从事与这些天然资源有关的私人企业,必须正视世界天然资源必将越来越短缺的现实,尽快改变业务营业方针,采取业务多元化的策略,使所经营的企业继续在稳定中求发展。

 

我们正处在一个世界经济出现集团化、多极化、科技化和多变化的时代,既充满着不稳定的因素,也面对着一系列的挑战,但我们必须对前途充满信心,抱定决心,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稳步向前,群策群力,共同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为实现公元2020年达致工业先进国的理想以及为建设强大的全球性华人经济而努力。

 

我们也吁请政府正视当前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制订一项更富回弹性和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国家经济政策,塑造一个更具活力和融合各民族在内的工商社会,采取一种更有战略性和更切合实际需要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包括确认各民族教育为国家培育人才所作的贡献,给予各族学子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进一步鼓励民间办学的热忱以及允许自由创办大专院校。让我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各尽所能,共同为建设一个公正平等、稳定和谐与繁荣进步的马来西亚作出贡献。

 

18/19-08-1992《第二届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大会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