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海山、义兴、义福……是甚么公司?

  私会党足迹不绝

8.海山、义兴、义福……是甚么公司?

 

海山、义兴、义福等私会党组织,在殖民地时代,实际上几乎是华人社会的地下政府,它们以公司的名义存在,控制了华社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

尽管人们对这几个“公司”的名称很熟悉,但是,一般上却不知道这几个组织有甚么分别,彼此之间又有着何种关系?

基本上,它们是由南来的不同籍贯人士所组成。源自中国广东省的新宁、新会、肇庆、惠州,组织客家人私会党海山。

而义兴主要是由源自广东中山、番禺、顺德、南海、东莞的粤人移民所织成。

私会党之间的斗争表面上是粤人与客家人之间的敌对。但是这两个私会党组织并不完全以籍贯为根据,客家人可能成为义兴党徒,而粤人可能是海山党徒。旧社会私会党徒对所属私会党的效忠更胜于本身的籍贯。相同籍贯,甚至同一个家族的不同派系私会党徒,往往也会因为私会党派系歧见拼个你死我活。

日本学者今堀博士著作《马来亚华人社会》中对马来亚的私会党有以下的描述:“马来亚华侨中,有红帮,即天地会的会党势力。其中有广东人的义兴与和成;客家的华生,以后结集为海山;福建人则加入义福。英政府对会党势力亦无可奈何,只得闭着眼睛,让他一步。在马六甲,义兴称为三合会,加盟者有椰园、胶园、钖矿等的广东工人约有四千。”

“三合会曾屡次和海山公司冲突,而互相屠杀,或袭击矿山主人而消灭其全家。义福和海山公司,在海上交通关系上无法不发生接触。义福的势力建立在福建会馆中。会党是以同党的利益为依归,对党外的屠杀、掠夺,则视如家常便饭。”

初期的新马私会党总部设在槟榔屿,支部遍设马来半岛各地,其中以森美兰的双溪芙蓉、霹雳的拿律、雪兰莪的芦骨,以及后来崛起的吉隆坡都是私会党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在19世纪盛产锡米,采锡的华裔矿工多数属于当时兴盛的两个私会党海山与义兴的党徒,而锡矿的主人大部份是这两个私会党的中坚份子。例如吉隆坡开埠人甲必丹叶亚来是客家海山的党魁。

英国当局原先无法控制这些私会党性质的“公司”,而采取容忍的态度。后来,私会党之间的扰乱加剧,严重影响社会治安,1851年至1854年短短3年内,单在新加坡一地,私会党暴乱造成的人命损失,就高达1千人。另一方面,英政府的力量逐渐壮大,于是改而对私会党采取管制与镇压政策。

1870年,英政府对私会党进行社团登记,试图通过注册来管制它们。但是,私会党竟因此由地下组织转变为合法的公开组织,因而可以正式展开活动。

熟悉华人事务的殖民地官员毕麒麟(W.A.PICKERING)在一份华民护卫司常年报告书中指出,当年依法注册的华人私会党计有以下10个:一、福建义兴;二、潮郡义兴;三、琼州义兴;四、义福;五、福兴;六、义信;七、广福义气;八、广惠肇;九、松柏馆;以及十、海山。

1882年开始,英政府再次改弦易辙,采取强硬的镇压措施。海山公司成为第一个非法组织,遭到封闭。

这些公司不复存在之后,成员化明为暗,化整为零,改变组织名称进入地下活动。“海山”、“义兴”等,也成为历史名词。

一些地区的公司,解散之后倒也为民族事业尽了一份力量。例如新山的义兴公司将结束营业的余款,捐赠给宽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