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华侨银信:李云宏宗族家书

 

古巴华侨银信:李云宏宗族家书

李柏达编著,黄卓才审订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7



目录

 

总序

1.离乡廿载旋故里 1925614日古巴寄台山温边村书信

2.出洋费用千余元 1925716日古巴寄台山家信

3.尽寄金银起新屋 1925112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一

4.生意冷淡如往昔 1925112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二

5.新政之下生意淡 1925112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三

6.身上无钱难遵命 19251119日古巴寄台山家信

7.衣馆一律装水龙 1926122日古巴寄台山家书

8.长叔身故两三年 1930217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9.新岁将至寄银信 19301213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10.公理公平论纷争 193165日古巴寄台山信

11.以字为证记账目 19311128日古巴寄台山信

12.没钱还债嘱卖屋 1933425日古巴寄台山信

13.银信被扣须追回 1934813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14.刊布启事昭恶行 1934813日古巴寄台山信

15.新屋受损要索赔 1935年三月廿九日台山李礽润寄给古巴李云宏信

16.免伤和气是上策 1935614日古巴寄台山家信之一

17.族人议决和为贵 1935614日古巴寄台山家信之二

18.在家勤俭莫闲荡 193635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19.吉不用红之银信 1939111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0.儿孙升学最重要 1940614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1.顺风得利道吉祥 1940616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2.见相片如见亲人 1940129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3.世情维艰仅糊口 1941129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4.滇缅公路转银信 1941831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5.驼峰航线护飞鸿 1944420日古巴寄台山航空担保银信

26.战后家书报平安 1945115日古巴寄台山信

27.再问家人可平安 19451117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8.阴阳相隔唤母亲 19451214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29.年老失业欲回乡 19451218日古巴寄台山信

30.侵略者罪恶滔天 194617日台山寄古巴回批信

31.战后通胀兼缺粮 1946222日台山寄古巴回信

32.园地纷争又再起 1946319日古巴寄台山信

33.重复收银属犯法 1946320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34.收银回音莫两误 194685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35.沦陷饥荒连六年 1946911日台山寄古巴回批信

36.爱妻身故四五年 19461125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一

37.有心无力难助学 19461125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二

38.相盼回音断肝肠 1947218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39.人生要守慎德行 19471011日古巴寄台山信

40.父母功劳大过天 19471012日古巴寄台山信

41.择善而从定志向 19471014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2.问君能有几多愁 19471014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3.严词责问金足事 1948120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4.环球各国竞争逐 1948616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5.祖国紊乱盼和平 19481213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一

46.破家荡产是何故 19481213日古巴寄台山银信之二

47.血脉之情恩难忘 1949219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8.日求两餐夜求宿 194952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49.婚礼应照新例办 1949711日古巴寄台山银信

50.常接族刊各事知 1949722日古巴寄台山信

51.有心无力叹无奈 1958102日古巴寄台山信

52.耄耋无依真可怜 1961522日古巴寄台山信

53.晚年困境话无多 196379日古巴寄台山信

54.祖国富强赤子梦 196436日古巴寄台山信

55.侨汇限制更严厉 1964411日古巴寄台山信

56.天生一日念家人 1964420日古巴寄台山信

57.中华总会馆理侨汇 196476日古巴寄台山信

58.大同时刻无自由 1964108日古巴寄台山信

59.阴阳相隔无会期 19641114日阳江寄古巴信

60.力谋进取望图强 1965415日古巴寄台山信

61.中国援古数额大 19651025日古巴寄台山信

62.实行共产受压制 1966516日古巴寄台山信

63.平等对待骨血亲 196742日古巴寄台山信

64.魂归异邦人财空 196871日古巴寄台山信

65.邮政寄银凭信收 1968817日古巴寄台山信

66.借人姓名寄侨汇 19681018日古巴寄台山信

67.家长里短无奈诉 19681228日台山寄古巴回信

68.日思夜想念唐山 1969216日古巴寄台山信

69.在家千祈和平善 1969515日古巴寄台山信

70.家中之事莫外扬 196976日台山寄古巴信

71.赴京汇银千余里 19691020日古巴寄台山信

72.想回唐山无定期 19691115日古巴寄台山信

73.寄银拟用假名址 1970823日古巴寄台山信

74.假造门牌寄银信 197092日古巴寄台山信

75.一世积蓄全寄清 1971212日古巴寄台山信之一

76.信银失漏不可查 1971212日古巴寄台山信之二

77.老侨月粮寄回家 1971515日古巴寄台山信

78.叔侄情深超父子 19716月台山寄古巴信

79.古巴华人迁美国 19711214日古巴寄台山信

80.汇钱回乡补口粮 1972521日古巴寄台山信

81.再次汇款没人情 1972104日古巴寄台山信

82.古稀之年患哮喘 1973928日古巴寄台山信

83.落地生根变观念 19731219日古巴寄台山信

84.华侨期待保祖业 1974729日古巴寄台山信

85.银信断绝梦未圆 19741122日古巴寄台山信

86.后继有人弘祖训 1975816日古巴寄台山信

参考文献

后记

 

 

尽管对华侨家书并不陌生,但当李柏达先生将他珍藏的八十多封自己家族的古巴华侨银信展露在我面前时,我仍然感到十分惊讶。

 

古巴!“古巴”这两个字首先让我眼前一亮。古巴(亚湾)曾经是中国人主要的一个移民国家,由1847卖猪仔开始,先后到这个遥隔万里的拉丁美洲岛国谋生的中国人至少有二十万。在我的家乡五邑(江门)地区,“去亚湾”曾经是一个流行词。1959年卡斯特罗革命胜利后,由于社会制度的认同,歌曲《美丽的哈瓦那》在神州大地上广泛传唱,“古巴糖”一度进入中国城乡的每个家庭,国人对这个兄弟之邦的名称也就耳熟能详。但20世纪60年代古巴实行国有化,大小产业(包括小商店和街头摊档在内)一律被没收,当地华侨失去了谋生的手段,曾经繁荣的华人社区迅速式微。加上水路遥远、信息闭塞等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于古巴华侨华人的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直到近期,古巴老华侨已经所剩无几,大小华埠渐次荒废,大量的文物和史料流失,才有人突然醒悟,喊出“抢救”的呼声。在这种情势下,忽见一批古巴华侨家书冒出来,怎能不令人惊喜呢?

 

家书保存之不易,大家是深有体会的。而华侨家书的收藏,就更为困难。你无法想象,一个家族、两个国家(古巴、中国)、三代人(收藏者的曾祖辈、祖辈、父辈)之间的通信,竟能历时80多年,在经受了抗日战争等严重战祸、旧社会农村的匪患盗贼,以及“文化大革命”等政治动乱,还有台风、洪水、虫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仍然能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农村,像李云宏宗族这样珍藏家书的例子实在不多。不少人因文化水平所限,或搬迁、扫除,或老人去世,书信就会被当成垃圾扫地出门,或一把火烧掉。这批家书之所以保存下来,有一个特殊原因——它传到第四代,传到了一位对银信(侨批)情有独钟的集邮爱好者、青年收藏家手上,同时又遇上了一个重视华侨历史研究、弘扬华侨文化的好时代。这又是多么令人庆幸和欣喜啊!

 

2006年起,我出版了两本书[1],发表了先父黄宝世1952—1975年的40多封古巴家书,曾经引起读者关注和文史界、收藏界专家的高度重视。不止一位朋友曾经断言很难再有这样的家书出现。谁知,李氏家族的古巴银信不但时间上比我父亲的家书长27年,而且数量也几乎翻了一番。作为私人生活史和心灵史的民间家书,向有“信史”的美誉,是最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而华侨家书更是一种宝贵的跨国民间文献,国际信息和世界风云也会游弋其中。民间家书抵万金,华侨家书价更高!

 

若如学术评论界所言,我的两本书在某种意义上构建了一部古巴当代华侨史,那么李氏宗族银信就不仅是对这部当代华侨史作了有力的佐证和补充,同时也为20世纪上半叶的古巴华侨现代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史料。为此,我鼓励柏达把它们编辑成书,进一步丰富华侨史料的宝库。柏达十分努力,仅仅用了一年多的业余时间,就把《古巴华侨银信——李云宏宗族家书》的书稿拿了出来。

 

从史料的视角看这批银信,其中抗日战争时期部分最珍贵,也最让我震撼。“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太平洋水路被封锁,美洲侨汇几被断绝。日军多次入侵台山,狂轰滥炸、烧杀抢掠,以致生灵涂炭。而天公偏偏不开眼,连续三年大旱,作物失收,台山侨眷生活陷入困境,以致哀鸿满地、饿殍遍野。海外华侨心急如焚,纷纷捐款抗日,或回国参战,或千方百计寄钱接济亲人。本书的第2425封银信,信封两面密密麻麻地盖着邮戳,经编著者考证,这是在多个国家、地区兜兜转转才由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足足历时半年才最终到达台山侨乡的。而此时,台山已经沦陷,李氏宗族中有的小家庭早已家破人亡,有位妇女被卷入逃难人流,远走他乡。这是当年台山侨乡一个多么凄惨的缩影!是对凶悍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多么有力的控诉!这些家书将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懂得什么叫作“战争、沦陷”,什么叫作“天灾、人祸”,什么叫作“灾荒、饥饿”……

 

这批银信中的每一封,其史料价值都是不言而喻的,你细细品读,都会看到历史的身影。由于编著者对银信作了相当深入的分析研究,为读者提供了颇有助益的注释和解读,我相信,本书对于金融史、邮政史、交通史、中外关系史和家书、侨批、文献信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助益。

 

当然,李氏宗族银信的价值还远不止于此。它和所有的华侨家书一样,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传谕、教化作用和艺术欣赏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银信的三位曾祖辈和祖辈华侨作者(李云宏、李云宽、李维亮)都是农民出身,读书不多,而且遇到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变、独特的台山方言以及中西文化碰撞等多重困扰,因而他们的文字表达困难重重。虽然书信中还有好些非文非白、不太通顺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耐心阅读,就不难发现里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信息。诸如20世纪20年代古巴政府的禁赌、禁毒和排华,60年代卡斯特罗新政府实行共产,受到美国的封锁压制,中古贸易的易货方式,以及古巴华侨为何出走美国等。而信中所展示出的李氏家族先辈的不怕艰险、勇于闯荡、刻苦勤俭、爱国爱乡、重视教育、敬重父母、关怀亲人等内容,则充分体现了华侨优秀的传统品格和伟大精神。他们的每一封信,都离不开寄钱——寄钱,不断地寄钱!即使在只靠微薄的养老金糊口、侨汇受到侨居国政府严酷限制的困境中,依然千方百计地寄钱。临近生命终点时,竟破釜沉舟、倾其所有,将“一生积蓄一次寄回”。这是何等的感人!相对于某些侨眷在家乡缺乏大志、不思进取,习惯性依赖侨汇过悠闲自在的生活,海外华侨则更显独立、奋发、自强,视野和胸怀也更加开阔。针对侨乡的陋习和不良风气,华侨长辈在银信中一边寄钱,一边反复劝导儿孙“人生在世,须要守慎德行,切勿乱作行为。人伦不固(顾)”;与邻里相处要有气量、“以和为贵”,切勿因小事争斗,有矛盾“祈用和平善法解决,切不可用仇怨气语讲话”;“力谋进取,希望发展图强”,“择善而从,立定志向”,“千祈勤俭,不可闲汤(荡)过日”;“父母功劳大过天,儿应奉养父母亲”,教导后辈要常记“血脉之情,平等对待”……简朴的语言中体现了高尚的道德修养,传授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西方的平等、民主、博爱理念。虽然时移世易,但今天的读者仍可从中获得教益。

 

此外,这批银信的艺术欣赏价值也值得肯定。颇见功力的字迹、精美且内容丰富的邮票,以及多姿多彩的信封和邮戳,都会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批银信大多用毛笔写成。李云宏、李云宽和李维亮的字写得都不错,其中尤以云宽为佳。云宏、云宽生于19世纪80年代,维亮生于1903年,他们是在清末民初受教育的。那一代人学毛笔字,就像今人学电脑,是必修课。但字写得好不好,则与各人所下的功夫与天分有关,这就是所谓“字如其人”。我特别欣赏老一代华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他们把“文房四宝”(纸、笔、墨、砚)带到大洋彼岸的岛国,直到晚年仍锲而不舍。此等情怀,着实令人感动与佩服。

 

黄卓才

2015年元月于暨南大学

 

[1]黄卓才:《古巴华侨家书故事》,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黄卓才:《鸿雁飞越加勒比——古巴华侨家书纪事》,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1. 离乡廿载旋故里

1925614日古巴寄台山温边村书信

 

【原文】

 

父母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料必大人平安到家,与家人之乐事也。伏望大人玉体双安,不胜欣喜,惟愿为慰。但吾欲想在家买得好茸参,如有人来湾[1]者,祈寄佢[2]带来以应补身体为重可也。又云古巴新总统[3]登任不满两月之久,布告禁赌博吹亚(鸦)片妓馆实行之事。况且吾衣馆近于此处,现时禁唱叉[4],生意极甚冷淡,将来或者开反(返)不定。吾望佢开反(返)为上策可也。儿各人在外均皆安康,祈勿远念。余容后禀,谨此跪请。

 

再者刻下[5]衣馆生意每礼拜有六七十元,祈为知之。

 

双安

 

小儿维亮字禀

1925年)旧历闰四月廿四日

 

 


原信尺寸:210mm×238mm

 

【家书解读】

   

 


李维亮青年时期照片

 

“喜鹊仔,贺新年,阿爸去金山赚大钱。赚得金银千万两,返来起屋又买田。”这首台山民谣,唱出清末民初时期五邑侨乡特有的社会现象,唱出华侨、侨属的期盼。

 

这封家书1925614日由李维亮从古巴舍咕埠[6]寄广东台山县长岭温边村李云宏,是我家族现存最早的一封家书,信封遗失。(很可惜,此前的家书没有保存下来。)虽然这封家书的落款没有年份,但从内容及与同时期的几封家书相比较,可以判断出它写于1925年。这一年,我家办了几件大事,后来的家书能保存下来应该与此有关。

 

本封家书的作者李维亮,生于19031011日(光绪廿九年癸卯八月廿一日),是曾祖父李云宏的次子,我称呼为“二公”(二祖父)。1921年,18岁的他远渡重洋去古巴谋生,与他的父亲一起在古巴舍咕埠经营一间洗衣馆。

 

曾祖父李云宏自1905年去古巴后,因自己经营的洗衣馆无人看管,一直未有机会回唐山[7],直到小儿子李维亮去古巴后,他才有了一个回国的机会。离家20年后,他首次回到台山城东附近的一个古村——温边村。听祖母讲,曾祖父回乡时是乘火车走新宁铁路到大亨车站下车回家的。按照信里所说,大约是当年4月初从古巴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大约5月间回到台山,与家人团聚。

 

曾祖父出洋二十载,首归故里,河山依旧,物是人非,当年的清朝已经变成了中华民国。他的父亲李俊衍五年前已在家乡与世长辞,当年年轻貌美的妻子邓氏已人到中年,大儿子礽润娶了媳妇,且媳妇十月怀胎。还有家乡村边新宁铁路的火车在隆隆飞驰。

 

出洋归乡,与妻儿共聚天伦,乃人生一大乐事。于是曾祖父择吉日在村尾雅传祖祠堂大摆筵席,款待全村父老乡亲,同时行山祭祖等,好不热闹。不久,我的父亲呱呱坠地,曾祖父喜添孙,喜上加喜,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年。此时,身在古巴的小儿子维亮写信问候父母亲,并且告知一些古巴的情况。19255月,古巴自由党格拉多·马查多·莫拉莱斯当上新总统。他是一位独裁者,以亲美立场、破坏民主政治和镇压工人运动著称。任内修建了古巴中央公路。[8]他上任不足两个月,宣布全国实行“禁赌博吹亚(鸦)片妓馆”的政策,又禁止卖唱,二公的洗衣馆刚好在这些服务行业的街区,行业的萧条导致生意极其冷淡,每周营业额只有6070元,因此他希望尽快解禁政策。

 

 



编著者藏品

新宁铁路公司行车时刻价目表。

 

二公年少时身体较弱,出洋后也未见好转,经常要买些补品补养身体。他在信中嘱咐“在家买得好茸参”,托人“带来以应补身体”。古巴虽为世界著名的糖生产国和糖出口国,但参茸等滋补珍贵药材奇缺,价格昂贵。民国时期,在古巴的台山人很多,据有关资料记载,最高峰时期达两万人。温边村旅古华侨也不少,经常有乡亲来往于中古之间,带些家乡的东西去外洋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这是天运九年(1912年)古巴夏湾(哈瓦那)致公堂发给李云宏的夏湾致公堂馆底票”。此种布质底票是孙中山当年筹集革命经费的收据,是华侨捐款支持辛亥革命的重要文物,目前仅见此件。

 

[1]湾:古巴亚湾的简称,又称夏湾,是古巴首都哈瓦那的台山话音译。这里泛指古巴。

[2]佢:粤方言(含台山话)词语,他、她、它都说佢。这个代词在下文多次出现。这里指来湾者。

[3]19255月,古巴自由党格拉多·马查多·莫拉莱斯(Gerardo Machado Y. Morales)任新总统。

[4]唱叉:唱歌的丫鬟,即歌女。

[5]刻下:目前,眼下。

[6]舍咕埠:台山话音译,西班牙文Ciego de Ávila,古巴中部城市,谢戈德阿维拉省省会。

[7]唐山:是东南亚华侨和美洲华侨对祖国的一种称呼。

[8]“格拉多·马查多”词条,中国雅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