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社总坟”凝聚客家族群意义重

“客社总坟”凝聚客家族群意义重

    麻坡共有四座客社总坟。其中以位于峇加利亚的客属义冢神位年代最久。坟碑刻有“大清光绪癸卯年孟冬月吉立”,由“闽粤众商公建”。“光绪癸卯”是光绪29年,亦即公元1903年,迄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每逢清明,麻坡客家公会仍会到此进行春祭。

    4月7日南方学院“搜集柔佛客家人史料”工作小组安焕然讲师一行人,在麻坡客家公会理事的引领下,进行了实地考察。

推论百多年前客家人已落足麻坡

    这座客属义冢,位于麻市峇加利亚醒华华小斜对面的一条大水沟旁的草丛中。其周围散建着马来民居,路旁还有一间嘛嘛档。惟,义冢附近仍可见到不少古墓碑,可惜碑文多己风化模糊不清。相信这一带是华人的古墓区。是否是早期华人开发之地,有待进一步考证。

    其中一座古墓碑,尚可辨识部份字迹,刻有“光绪三十三年”“增邑显考讳 茂温公之墓”。光绪33年即公元1907年。“增邑”,应是指“增城”,是广东客家人的其中一个聚居地。如果这些蛛丝马迹可以构筑历史的话,推论在一百多年前,客家人已有到来麻坡拓殖。

    这座义冢,就目前所知,应该是柔佛境内年代第二久远的客社总坟。年份最早者,当为新山的原义兴路绵裕亭老义山之“客社总坟之位”。碑上刻写是“大清光绪拾四年季冬月吉旦修”,亦即1888年所修。但,该总坟附近有不少刻有“同治”年间的古墓,因此,有人依此推算应建于1862至1874年间。这座总坟后来也是淹没于杂草丛中,直至1958年才被发现,迄今新山客家公会代表每年也会前往祭拜。

北山亭改由麻茶阳会馆管理

    除了峇加利亚的客属义冢,在麻坡巴口,由麻坡客家公会管辖之旧南山亭,也有一座署名由“阳上客属同人”建立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的“中华客社公共众坟”年代亦相当久远。旧南山亭已葬满封山。70年代在新南山亭,又建有一座客社总坟。是故,每逢清明时节,麻坡客家公会代表都要前往上述三座客社总坟进行春祭拜祀。

    此外,麻坡武吉摩的北山亨,也有一座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北山亭客属公冢”。北山亭原本是由巴冬客籍人士管理的一座义山,去年改由麻坡茶阳会馆管辖,并进行美化工程。

    根据南院工作小组实地的田野调查,在柔佛境内的客籍社群中,峇株巴辖有“茶阳总坟纪念碑”(1916年)、“茶阳列英灵总坟”(1936年),麻坡东甲有潮客社群的“韩江鹅城两郡义冢灵魂公墓”(1934年),居銮令金则有原属闽西上杭客家社群的“鄞江同侨义总坟”(1932年)。以上均属地缘性的客家总坟。此外,在令金也有一座由“旅南洋人等”同立于1932年的“客家同侨义总坟”。惟,2003年,在居銮姚森良局绅的致力催动下,以汀江(即鄞江)为“客家母亲河”的“新客家认同”,把令金鄞江总坟推广成为全柔性的客属人士秋祭活动,共举客家寻根祭祖秋祭大典,祭祖思古,慎终追远,促使这项活动成为凝聚全柔客家人的聚点。

祖先崇拜观念非常强烈

    华人,尤其是客家人的祖先崇拜观念非常强烈。客家人的祖先崇拜表现在其祠堂文化、丧葬文化、谱牒文化及其祭祀习俗。但,在中国本土,祖先或先人的概念主要是血缘性的,通过祖先崇拜以凝聚血亲宗族。但是海外华人的祖先概念却有所变化。根据厦门大学曾玲教授和台湾庄英章教授对新加坡华人社会总坟的研究,认为海外华人的祖先崇拜,是超越血缘宗亲关系,而扩大形成一种整合地缘、行业、血缘等族群的“虚拟共祖”的崇祀现象。

    而在柔佛,“客社总坟”更是客家社群一种超越宗族血缘、甚至是跨越地缘,更扩大化的“虚拟共祖”的塑造象征。这种强调文化认同和语言认同的族群意识,早在百多年前已见雏形,在团结客家族群的整合凝聚上更具有一番意义。

原载于:
星洲日报,大柔佛,2006.04.14(星期五),JO08
《柔佛客家人的移植与拓殖》 安焕然 刘莉晶 编撰 南方学院出版社、新山客家公会联合出版 2007年12月



位于麻坡峇吉利亚醒华华小斜对面的一条大水沟旁的草丛中,由“闽粤众商公建”于“大清癸卯年”(即公元1903年)的“客属义冢神位”。


位于新山的原义兴路绵裕亭老义山的“客社总坟之位”,于“大清光绪拾四年”(即公元1888)年所修。有人依据总坟附近的古墓年代推测,该总坟可能建于1862至1874年之间。这座总坟当为目前所知,成立年份最早的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