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印裔的历史剪影

 星洲日报2024.02.18


马来西亚印裔的历史剪影





編輯:邵美鳳 文化空間23

18.02.2024 ヾ星对臼机

+

區凰国E3圈圃

文•禮オ

馬來西亞印裔

的歷史剪影

这些年来学习印度历史、文化与宗教,对比华人南来的经历,再 加上跟印裔朋友交往所累积的心得,个人有个想法,认为进行华裔和印 裔的相关比较研究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必要的,此举有助于促进更深ー 层的相互理解。这段比较研究,可以从移民历史延伸到当代,这其中有 好些相似之处,有的则彼此差异甚大。

本文还是聚焦我国印裔,概述印裔东来、迁移的人口与模式等 等,这对我们了解当代印裔,比如印裔劳エ运动、各种印裔团体及马来 亚印度国大党的成立,都有脉络可寻。

公元1世纪至15世纪,马来半岛及马来群岛上的印度化文明古国, 是我国多元社会重要且珍贵的篇章,虽然某些段落有待进ー步确认,但 文化上长期潜移默化的互动,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与习俗:

• Gangga Negara (公元2至 11世纪)

•狼牙修Langkasuka (公元2至14世纪)

・盘盘Pan Pan (公元3至5世纪)

•室利佛逝Srivijaya (公元3世纪至1400年)

(布秧谷BujangValley,公元3世纪至1200年)

•满者伯夷王朝Majapahit (1293年至1500年)等等。

在马六甲王朝时期(1400-1511 ),印裔在当时的宫廷也发挥了影 响カ。他们通晓梵文宗教经典、法律文书、熟悉印度文学论著,因此 经常被聘为教师、祭司、大臣、国王的顾问等。此外,梵文Sanskrit. 古兴地文Hindi、《罗摩衍那》及《摩诃婆罗多》等经典,滋养马来文 化与艺术。马来文从梵文借用了一些词汇,比如acara、adil、agama、 anugerah、dewa、guru、jiwa、wama、wira等等〇

迁移时期与人数

从17世纪开始,印裔开始在马来半岛定居下来;18世纪,荷兰人 拨了一块地给马六甲的印度教徒兴建印度庙。现代印度人移民到马来半 岛可追溯到1786年,即莱特登陆槟榔屿时期。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西方殖民主义鼎盛时期。这个阶段离 乡背井的印度人,累积总数大约2800万人,超过半数是出洋谋生的过 客,真正在海外落脚的大约有1300万人。以下统计数据显示,在1844年 至1910年间,迁移到马来亚的印裔总数达到25万人,人数仅次于毛里求 斯,在全球排行第二。

英殖民时期东来 的印裔劳エ在槟 城下船。

泰米尔人最多,占印裔总人口80%

英殖民时期的印裔移民和劳エ,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类型,就其先后顺序 包含以下模式:

(1)罪犯劳エ:将印度的罪犯流放到马来半岛

(2 )契约劳エ(Indentured labour)

(3) エ额尼制度劳エ(Kangany System )

(4) 政府资助劳エ(即协助移民制Assisted labour)

(5) 自由劳エ(即自费前来者Non-assisted labour)

在华人社会,地缘性因素所产生的籍贯概念是明确的。但是,当华人看待印裔 时,对印度人的地域和语文划分相对含糊。以1921-1957年代的数据显示,马来亚 的印裔以来自印度南方的泰米尔人(Tamil)为主,占马来亚印裔总人口的80%5其 次是北印度人,主要有锡克教徒(Sikh)的旁遮普人(Punjabi),占7.7%,印度南 部的Malayalam ( 4.7% )ヽ Telegu ( 3.4% )、斯里兰卡泰米尔人(Sri Lanka Tamil, 2.7%)以及其他族群。至今在我国印裔社群中,泰米尔人还是人数最多的群体。

根据族群-语文区别之马来亚印裔人口( 1921-1957)

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迁移到世界各国的印裔人数

Ethno-lingu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Indian population of Malaya, 1921-1957

Ethno-linguistic group 1921 1931 1947 1957

A. South Indians group

Tamils 887,509 514,778 460,985 634,681

Telegus 39,986 32,536 24,098 27,670

Malayalis 17,190 34,898 44,339 72,971

Other South Indians 2,00〇・ 4,00〇・ 15968 20,00〇・

TOTALS 446,685 586,212 545,385 755,322

B. Nouth Indians group

Sikhs 9,307 18,149 10,132 N

Other Punjabis 6,144 N 20,460 N

Pathans 804 N 3,166 N

Bengalis 5072(?) 1,827 3,834 N

Gujaratis 408 N 1,301 N

Mahrattas 29 N 556 N

Sindhis N N 728(?) N

Rajputs and Marwaris N N 1,835 N

Parsis N N 98 N

TOTALS 21,750 34,158** 42,109 N

C. Otherand indeterminate people of India 1,736 1,479 12,122 N

Total Indian populations in Malaya 470,180 621,847 599,616 820,270

・估计之数字・・这是书中原本的数字O

瓷耕・源:Kernial Singh Sandhu (1959) > INDIANS IN MALAYA: Im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1786-195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ge 287.

Period of Migration 迁移的时期 No. of emigrants 移民的人口

Mauritius 1834-1900 453,063

British Guiana 1838-1916 238,909

Malaya 1844-1910 250,000

Trinidad 1845-1916 143,939

Jamaica 1845-1913 36,412

Grenada 1856-1885 3,200

St. Lucia 1858-1895 4,350

Natal (巴西) 1880-1911 152,184

St. Kitts 1860-1861 337

St .Vincents 1860-1880 2,472

Reunion 1861-1883 26,507

Surinam 1873-1916 34,304

Fiji 1879-1916 60,965

East Africa 1896-1921 39,282

Seychelles 1904-1916 6,315

资料来源:Brij V. Lal, Girmitiyas: The Origins of The Fiji Indians, 1983.

民族主义与民族英雄

二战时期是反侵略、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时期, 民族主义高涨。马来亚印裔的二战视角有别于投入 抗日战争、牺牲惨重的华裔。1941年12月8日,日 本侵占马来亚,引起印裔的恐慌,中上阶层的印裔 逃回印度。英国被日军打败后,其强大的形象随之 破灭。初期日军对印裔还算友好,ー些印度民族主 义分子寄望借助日本的力量,推翻英国人对印度的 殖民统治。以詹德拉博斯(Subhas Chandra Bose,

1897-1945 )领导的印度国民军(Indian National Army, INA )是代 表例子。

詹德拉博斯想借助日本和德国的力量,结束英国对印度的殖 民统治,让印度走上独立之路。而日本和德国也想借助詹德拉博 斯领导的印度国民军,打败英国,彼此各有算计。

詹德拉博斯最终虽然失败,但无损他成为印度的民族英雄, 因为他致カ于争取印度独立。吉隆坡十五碑印度文化中心以詹德 拉博斯的名字命名,以纪念其功绩。

吉隆坡十五碑印度 文化中心(Netaji Subhash Chandra Bose Indian Cultural Centre ),以詹德 拉博斯的名字命 名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