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亨历史地理》
R.
G. Cant 博士著《彭亨历史地理》(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ahang),马来西亚皇家亚洲学会马来西亚分会专著第四号,1972年根据1939年原版重印。
本书主要考察了马来西亚彭亨州在1888年至1939年英国殖民统治下的历史地理变迁。通过分析官方报告、土地记录、人口普查及地图等多种史料,作者细致地描绘了该州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人口构成、聚落形态以及交通网络的变化。
特别关注了锡矿开采、橡胶种植等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空间格局的影响,并探讨了英国殖民政策在塑造彭亨地理风貌中的作用。书中还探讨了农业发展、城镇化进程以及自然灾害对该地区历史进程的影响。
最终,本书旨在对彭亨在二战前夕的发展阶段进行全面的地理学解读。
1. 研究方法与时间框架:
- 本研究不局限于描述变化的过程,更侧重于特定时间点的空间关系重构。
- 研究的时间跨度主要集中在英国行政管理时期,以1888年(英国行政管理前夕)、1909年、1921年和1939年为关键节点进行地理重构。
- 研究方法包括对土地局和税务调查记录的详细分析,利用村级登记册和土地分配索引来识别发展阶段的阈值日期,并绘制了选定村庄在不同时间点之前的土地占用批准地图。
- “为了解组织框架,特别需要提及土地局和税务调查记录在本研究中的使用方式。”
- “从村级登记册和土地分配索引中提取的信息被用来识别不同发展阶段的阈值日期,然后重新组织以进一步阐明1888年、1909年、1921年和1939年彭亨的地理状况。”
2. 自然地理环境与土地潜力:
- 彭亨的土壤类型多样,对农业潜力有重要影响。潘顿(W.P. Panton)的土壤分类为评估不同区域的农业潜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 立陶索和浅层红壤土在刀耕火种后迅速 depletion,难以进行长期耕作。
- 沿海地区的有机淤泥和泥炭由于排水条件不佳,不利于长期农业发展,且肥力不如马来亚西部和北部相应的土壤。
- 低腐殖质灰壤是传统马来农业最重要的土壤,适宜水稻种植,但在排水和灌溉方面存在挑战。
- 彭亨河沿岸的冲积土因定期淤泥沉积而肥力较高,即使没有灌溉也可每年种植。
- 平行于海岸线的旧沙滩脊排水良好,但形成的灰棕色酸性土肥力极低,仅勉强适合椰子树生长。
- 排水良好且坡度不大的土壤(红棕色、红色和黄色红壤土及灰壤土)广泛用于橡胶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彭亨此类土壤面积在各州中最大。
- “潘顿采用的实用分类为评估彭亨不同地区的农业潜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图5复制了该地图彭亨部分的简化版本。”
- “前两类土壤代表负面区域,在研究期间,除少数例外,从未吸引永久定居。”
- “传统马来农业最重要的土壤是低腐殖质灰壤土。”
- “与这些土壤相关联,特别是在彭亨河的上游和下游,有一些排水更好的冲积土,这些土壤因彭亨河每年洪水的定期淤积而得到改良。”
3. 矿产资源:
- 彭亨拥有锡、金、铁等矿产资源,历史上吸引了矿工和贸易商。
- 锡矿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主山脉东坡及边缘、关丹地区斯鲁东山侧翼以及南部乐松山附近。
- 金矿在许多地方被发现,主要位于延伸至泰国北大年的马来亚金带内。
- 铁矿在多个地点存在,早在史前时代就在淡比灵河流域冶炼,20世纪30年代在彭亨南部发现了大量储量。
- 其他矿产如铜、钨和锡钨锰矿也有少量开采,但在彭亨的整体发展中并不重要。
- “彭亨与马来半岛邻近各州一样,拥有长期以来吸引矿工和贸易商的矿产资源。”
- “锡矿已在该州的三个主要区域被发现;首先是主山脉的东坡和边缘;其次是关丹地区的斯鲁东山侧翼;第三是在该州南部,勒松山附近(图 6)。”
- “少量黄金已在许多地点被发现,主要位于被称为马来亚金带的广阔地带内。”
4. 森林植被:
- 彭亨的森林类型多样,从低地的龙脑香林到高地的山地森林。
- 低地双翅果林是主要的商业林木来源。
- 中海拔的山地森林物种较少,但覆盖陡峭山坡,对防止侵蚀至关重要。
- 采矿或自然灾害造成的森林破坏可能导致严重的侵蚀问题。
- 图7展示了1886年彭亨的森林分布情况。
5. 早期人类活动与原住民:
- 彭亨的考古发现表明,早在史前时代就有人类居住,包括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宾汉文化)、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遗址。
- 原住民通常分为三个主要群体:尼格利陀人、塞诺伊人和雅坤人或原始马来人,他们与石器时代的定居者和冲积平原的居民有关。
- 图9展示了彭亨的考古发现。
6. 英国殖民统治的开端与土地制度变革:
- 1888年,彭亨成为英国保护国,标志着英国行政管理的开始。
- 新的行政管理部门确认了现有土地占有者的所有权,并开始编纂土地登记册。
- 1897年通过了《土地所有权登记法令》,并在本世纪初启动了全面的土地测量和登记系统——托伦斯系统。
- 土地所有权的法律登记职责由彭亨土地专员和各县长分担。土地专员负责登记城镇土地和超过十英亩的农业土地,而县长负责登记较小的农业用地和采矿权。
- 到1939年底,彭亨共有超过六万两千份有效土地所有权证书,并保留了1900年后大部分已注销证书的记录。
- “根据马来习俗,对土地的有效和持续占有构成了所有权。”
- “在其第一年,新的行政管理部门确认了现有占有者的所有权,并开始编纂如此持有的土地登记册。”
- “1897年通过了一项土地所有权登记法令,在本世纪初,启动了一个全面的测量和登记系统,即托伦斯系统(附录 1)。”
7. 英国对彭亨的兴趣和早期经济开发:
- 在1882年至1884年间,文达哈拉·艾哈迈德多次访问新加坡,与当地富商交往,透露了彭亨的资源信息,引发了人们对彭亨无限自然财富的想象。
- 海峡殖民地的资本家和企业家意识到,在不受英国行政管理(限制土地采矿和其他用途)的彭亨等地,可以进行更大规模的开发。
-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投机者及其在宫廷的朋友竞相从文达哈拉那里获取特许权。
- 与此同时,欧洲人对彭亨河流域进行了彻底的勘探,以寻找矿产资源。
- “由于在英国管理的马来各邦更容易获得土地和交通便利,直到接下来的十年,人们才进一步关注彭亨。”
- “1882年至1884年间,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文达哈拉·艾哈迈德多次长时间访问新加坡,他的随从与那里的富裕商人自由交往。”
- “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投机者及其在宫廷的朋友竞相从文达哈拉那里获得特许权。”
8. 采矿业的发展:
- 1888年前,彭亨的采矿活动主要集中在劳勿、都拉斯、文冬、甘榜和双溪流明等地,但都只是临时定居的小据点。
- 欧洲和华人公司开始在这些地区进行锡矿和金矿的开采。
- 图17和图18展示了1888年之前的彭亨采矿区域和重要的矿业公司。
- 1889年至1909年间,采矿业和交通通讯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图19所示。
- 劳勿澳大利亚金矿的生产在1891年至1939年间占据重要地位,如图20所示。
- 1890年至1939年间,彭亨的锡产量经历了波动,各地区的产量比例也有变化,如图21和图22所示。
- Ulu Kuantan和Gambang地区的锡出口在1899年至1909年间有所增长,如图23所示。
- 罗克友(Loke Yew)等华人矿业家在甘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露天锡矿开采,到1904年底雇用了两千多人,锡产量迅速增加。
- 双溪流明的矿山是马来半岛无与伦比的岩锡矿,由一家单一公司运营,雇用了超过1600名亚洲工人。
- “1888年前,劳勿、都拉斯、文冬、甘榜和双溪流明充其量只是临时定居的小前哨。”
- “1904年,罗克友在冲积平原上开设了几个大型露天矿,到年底,雇用了两千多人,锡的产量迅速增加(图 23)。”
- “虽然甘榜的锡矿开采规模与雪兰莪和霹雳相比不大,但双溪流明的岩锡矿在马来半岛是无与伦比的。”
9. 农业发展,特别是橡胶种植的兴起:
- 尽管早期也有水稻种植,但橡胶的引入和迅速推广对彭亨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 马来人积极接受橡胶作为经济作物和投机手段。
- 1909年,彭亨的区域划分受到采矿业和新兴橡胶产业的影响,形成了中央区域(以马来农业为主)、西部采矿边缘和东北部采矿边缘。
- 图23至图29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小农场土地分配情况,以及橡胶、水稻和椰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 橡胶价格的波动对彭亨的土地需求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
- 1910年至1921年间,橡胶种植迅速扩张,但在1921年橡胶价格暴跌后,扩张戛然而止。
- 1922年实施的史蒂文森橡胶限制计划旨在提高橡胶价格,但也刺激了荷属东印度等非参与国的橡胶种植。
- 1926年至1929年间,由于世界橡胶需求强劲,彭亨再次出现新的橡胶种植扩张。
- 1934年后,国际橡胶管理局的规定禁止新的橡胶种植,政府试图鼓励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但效果有限。
- 到1939年,橡胶种植已成为彭亨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
- “任何在矿区存在双重经济的倾向很快就被橡胶种植的引入以及马来人欣然接受橡胶(无论是作为经济作物还是投机手段)所打破。”
- “在采矿区之外,新的经济对马来农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这个阶段存在的任何二分法都是地域性的,而不是商业经济和马来经济之间的区别。”
- “1910年至1921年间,橡胶种植迅速扩张。”
- “根据国际橡胶管理计划的条款,从1934年7月起,所有新的橡胶种植都被禁止。”
10. 人口与城镇发展: - 1911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了彭亨的人口构成,如图30所示。 - 城镇中心随着采矿业和商业的发展而兴起,如图21所示的1939年彭亨城镇中心及其估计人口。 - 华人移民在采矿区和商业中心形成重要的聚居地,如图41所示的1939年彭亨华人主要聚居区。 - 马来人主要分布在中央区域和沿河地区,如图40所示的1937年马来人聚居地。 - 人口增长和迁移模式与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
11. 交通通讯: - 早期的交通主要依赖河流。 - 随着采矿业和橡胶业的发展,道路和铁路等现代交通基础设施逐渐得到建设,如图31和图43所示。 - 交通的改善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经济发展。 - 舷外马达船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河流运输。 - “在彭亨的河流两岸,道路寥寥无几,购买机动船非常昂贵,但安装舷外马达的小船则是一种更为经济的方案,毫不夸张地说,这些船只彻底改变了河流运输。”
12. 马来保留地和灌溉计划: - 英国殖民政府设立了马来保留地,以保护马来人的土地权益,如图38所示。 - 20世纪30年代,为了改善水稻种植条件,成立了水利灌溉部门,并实施了一些灌溉计划,如图39所示。
13. 土地所有权制度: - 英国殖民时期引入了多种土地所有权形式,包括农业批地、城镇批地、租赁以及村级登记等。 - 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复杂性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附录1详细介绍了彭亨的土地所有权制度。
14. 统计数据的局限性: - 研究指出,早期的人口和经济统计数据存在局限性,例如缺乏小区域的详细数据,以及职业分类标准的不一致等。 - 附录2讨论了1939年之前英国行政管理时期收集的统计信息。
结论:
到1939年,彭亨在英国殖民统治下经历了显著的地理和社会经济转型。采矿业的兴盛和橡胶种植的迅速扩张塑造了新的区域格局和经济结构。交通通讯的改善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城镇也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兴起。然而,土地所有权制度的复杂性和统计数据的局限性,以及行政管理上的挑战,仍然制约着彭亨的进一步发展潜力。尽管如此,到二战前夕,彭亨似乎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门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