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文学界折翼!一—悼念魏维贤博士


星洲日报2013.03.03
新马文学界折翼!一—悼念魏维贤博士
吴华

    从报章上得知:马新文教界名人魏维贤博士于3个月前在家中跌倒导致脑出血,一直昏迷不醒,不幸于2月10日去世,享年85岁。哀哉“痛失斯人!”新马文教界又少了一位学者,再少了一位推动文化学术的高手。

    早在1950年,他毕业于马来亚大学考获教育系学位,而后获英国伦敦大学颁发博士学位。60年代,曾任马来亚联邦政府教育部官员,其后,迁居新加坡,先后担任新加坡华侨中学教师、南洋大学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讲师、院长,南洋艺术学院院长,为教育工作服务了一生。此外,他又热衷于学术研究工作,自1966年起担任南洋学会学报编委主任,同时主编东南亚教育学报。并于1970年起担任南洋学会会长,连任32年,是该会历任会长中任期最久的一位。在任期间,内出版不少南洋学会丛书,也接年出版学报及举办几次学术研讨会,邀请学者专家讲述专题课题作出不少的贡献。

    在他接任南洋学会会长后,我结识了魏博士。在70年代中期,我和柯木林,林孝胜、张夏帏、李奕志等位志同道合的文友从事探讨石叻古迹,定期在《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发表一系列的古迹文稿;而我本人则研究会馆,发表不少有关会馆史料的文稿。当时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其后,便有将发表过的文章,整理编印成单行本的计划。

    但在当年的环境之下要出版作品,并非容易的事,有谁愿意出版呢?当时,设在奎因街的南海印刷所东主许苏吾先生却把书的计划推荐给魏博士。他则毫无犹豫地一口答应,由南洋学会为我们出版。并将《石叻古迹》(作者:柯木林、林孝胜、张夏帏、张清江、吴华、李奕志列为“南洋学会丛书第十三种”,而本人的《新加坡华族会馆志》(三册)则列为“南洋学会丛书第十六种”得到魏博上的厚爱与帮助,才圆了出书的好梦。

    当年,我们几位正是初出茅芦的小伙子,获得魏博士的垂青与厚爱,对日后我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是极大的鼓励,是一股推动的力量,我们深深地感恩。

    我和魏博士认识三十多年,但很少来往,1970年代我迁居新山后,彼此更少见面,记得有一次在南方学院出席某一项集会,他时任南方学院学术谘询顾问。另一次是2004年,在参加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会所举办的《新加坡宗乡会馆史略》推介礼上,当时,他见到我时,第一句话便是:“吴华,早在20多年前我们就先走了一步。”他的意思是说南洋学会在1975年就出版了《新加坡华族会馆志》。当时,我心里在想:若不是魏博士的错爱,拙作《新加坡华族会馆志》或许没有机会面世呢!

    所以,我对他的“垂青”是深切的感恩,而如今,他走了,除了“感恩”还加上了“悼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