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会:支持反对党的华人会如何?
言论
东方日报2013年5月12日
作者: 蓝志锋
是的,华裔选民在第13届全国大选中,全面支持反对党,特別是行动党,38支火箭升空射入国会,其中两只由巫裔驾驶。火箭比308多10席。
505开票当晚,纳吉取得执政所需的112简单多数议席后,立即召开记者会表示组织下一任政府。最受瞩目的是,首次领军的他以「华裔海啸」形容选举成绩。
他的比喻立即在马来社会发酵,政治领袖各自解读华裔海啸;弃州攻国败选的前马六甲首长莫哈末阿里形容华裔,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
其他巫统领袖也附和「官方解释」。海啸是负面字眼,带有破坏和摧毁意思,毁灭的含义很重。
週二(7日)《马来西亚前锋报》封面標题打著刺眼的「华人还要什么?」从狭隘的种族角度出发,將败绩往特定族群身上推,转移焦点,掩饰自己的不足。
这是最简单的標籤和寻找代罪羔羊的方式。这份政治立场与倾向无需赘言解释,大家心中有数。
一些充满种族味道的言论和偏颇的成绩选票分析,有欠公平和公正。我们还有更好的形容词总结大选成绩,不应该成为种族课题。这是阶级和城乡发展阶段不同,所產生的结果。
简单的一刀切是不全面、不科学和不客观的剖析。巫裔的投票倾向是不平均,因地域、资讯接受度、社会经济结构有別,以及党內因素所致。
城市混合选区的国席如振林山、班底谷、旺沙马朱,城市地区州席(如雪兰莪)的巫裔倾向民联。登嘉楼的成绩却是,巫统仅以微差2席,勉强维持政权。巫裔选民的流失率可想而知。
巫统根据该党贏得比上届79席更多的国席(88席),得出支持率增加的结论。这是局部事实,还有很多实况有待釐清和分析。
马华惨败不入阁,全面从各级政府决策单位中撤退。马华的缺席,引起党內两极化討论,支持和反对声浪都有。
华社普遍觉得,马华入阁与否已不重要,马华在朝的角色没受到对等的尊重,未能充分落实权力共享精神。
不过,华商却认为,內阁应该有华裔代表。关键是,华裔代表是否由谁扮演?是马华?华团?商会?
朝里有人好办事之外,朝里更需要发挥监督力量,確保所有政策获得公平和公正的执行,减少行政偏差,防止一些官员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內。
纳吉指出,政府將展开「国家和解」措施,淡化极端主义,促进全民团结,也强调自己是全民首相,拒绝不利国家的极端及种族思想。
竞选期间的非理性现象及做法,还在延续选后一星期至今。过度投入的支持者,未能冷却头脑,不断在各自平台发表似是而非言论。借助互联网力量,在疯传下形成另一股盲目,可以是建设性或破坏性的不可预知力量。
我们都希望,尽快重回生活轨道。朝野减少种族言论,政治归政治,生活归生活。任何的族群爭议都不利于国家发展,吃亏的最终是人民,不仅是华社。
今次华社成为针对目標,但这是不分种族、肤色和宗教的课题。华裔的不满是人民的不满,华裔的牢骚也是全民的牢骚。
政治人物不应该陷入种族思维死角,以种族角度思考看待问题,否则週而復始,原地踏步,无法有效解决人民的课题。
国家若动盪不安,全民皆遭殃。这是华人的课题,也是全民议题,必须把全民利益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