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佛古庙旁的潮州神


星洲日报2013.04.28
柔佛古庙旁的潮州神
安焕然

    立庙崇祀,是早期华人移民社会的普遍现象,其崇奉的神只亦多具有地方色彩,并与特定社群的移民历史有关联。据说新山直律街最早的一座神庙并不是柔佛古庙,而是风雨圣者亭。然而,柔佛古庙兴建时,风雨圣者只是在古庙外旁侧一间小亭内安身,并未被请入柔佛古庙大殿内供奉。舒庆祥《走过历史》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柔佛古庙和风雨圣者亭其实是两个不相同的庙宇,修复后的柔佛古庙也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布局。而就我对潮人庙宇的考察,两庙相联的建筑格局,似乎是潮汕地区神庙建筑的习惯。

    风雨圣者,又称雨仙爷,据考是潮汕地区的祈雨神祗,其原乡的信仰中心区就在潮州韩江三角洲中部低平原区。传说,风雨圣者是宋代扬阳登岗孙畔村一位能预知风云晴雨的神童,羽化成仙后,被当地人立庙奉祀。

    根据彭世奖《潮汕风物谈》和王伟深、少光编著《潮汕民俗漫话》等书的记述。风雨圣者姓孙,父母早丧,依兄嫂度日。他天赋异能,12岁那年随兄到潮州城,时苦旱,孙神童在开元寺看见民众跪地求雨,天空却无半片云彩,便手拿小竹笠,遥向空中来回摆动,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竟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正当大家欲向这位神童道谢时,他竟向人道别,不知去向,原来他办完这件事便回宝峰山归仙去了。数天后,在雨仙归仙之处,雨仙塔旁樟树上发现了雨仙留下的一只小食指头。据说这只指头曾为嫂嫂拿过缠脚布,所以不能升天。人们为了感激他的恩惠,便砍下这棵樟树,刻成他的雕像,并在他归仙之处建起一座小塔,年年祭祀。后来在揭阳和潮安交界的浮洋镇斗文村也建起了雨仙庙。

    清朝乾隆年间,潮州地方官员从浮洋斗文雨仙庙迎请神像至开元寺内设厂祈雨。因为此种官方政治势力的介入,增强了风雨圣者信仰在潮州地区流播的影响力。不少风雨圣者庙就是直接从浮洋斗文雨仙庙分香出来的,例如潮安金石仙圃寨所祀风雨圣者,是全寨的“大老爷”,为地方保护神,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风雨圣者巡游仙圃全境,场面盛大,邻近的金石市信众亦参与祭祀活动,金石镇仙乐、仙都、龙阁和东凤镇西部一些乡村的信徒也纷纷诣庙行香。

    此外,风雨圣者信仰的流播与血缘观念有关(如西林孙氏宗族)。据考,新加坡有一间于1967年成立的沙溪西林孙氏同乡会,其会所即内奉雨仙,阐扬祖德。

    如此看来,早期新山华人的立庙,亦与潮州人的民间信仰有关。我们有理由相信,此风雨圣者应是19世纪潮州人南来新山开拓时,从家乡请来的香火。黄建成<风雨圣者亭>  (收载于吴华编《柔佛古庙专辑》)指说,柔佛古庙每年农历正月廿一连3天的众神出游,很可能与风雨圣者有渊源。这是值得玩味的推论。可是,现今的柔佛古庙游神,仅是五尊主神的出游,风雨圣者并不在列。个中原由,还有待学者进一步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