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2015:不怕慢,只怕站 个人也可以发挥大力量

星洲日报2015.03.27

地球一小时2015  不怕慢,只怕站 个人也可以发挥大力量

(地球一小时2015328 8:30PM9:30PM)

    今年活动落在328日,超过7000个城市、数以亿计的人将在当地时间晚上830分到930分,将家中不必要的电灯和电器关闭。有意响应者,可到WWF大马分会网站www.wwf.org.my了解详情。

    如果说近代环保运动(conservation movement)始于环保人士的孤军作战,那来到今天这个世代,环保已不再是一小撮人的事,而是名副其实的全民运动。将这一波运动推向高潮的,除了日益严峻的环境课题,还有幕后的重要工具--社交媒体(Sociial media)

    社交媒体如何改变环保运动格局?柴静自制的环保影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放,一天内点击数就超过一亿,如果将这部时长将近2个小时的影片放到电影院上映,首映票房成绩就足以载入史册。一部影片激起的千层浪,让中国政府不得不回应烟霾问题。

    你看清楚了吗?灰蒙蒙的天空之下,是一场由线下到在线、再由在线到线下的战争,而你我不再只是旁观者。

    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于2007年在悉尼这一座城市展开,经过短短数年,就以惊人速度发展成全球最大规模的环保运动。2014329日,地球一小时在162个国家的超过7000个城市举行,全球数以亿计人响应熄灯号召,以行动表达对抗气候变化的要求。

    规模如此之大的运动,探索至源头,其实仅由位于新加坡的9人团队负责全球协调,再由WWF各国分会筹备,最终由广大的志愿者负责执行。

    人力和物力的限制并没有成为阻碍,反而让团队看清社交媒体低成本、高影响力的特点,继而将重点放在数码策略上。

    以大马的地球一小时为例,WWF大马分会并没有员工专门负责这项活动,当活动临近时,主力也只有市场部的区区3名员工,但在2014年,地球一小时在槟城举办的活动就吸引了2000人参与。

    2009年大马第一次举办地球一小时,当时这个概念对大马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所以我们面对的主要挑战是,如何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地球一小时。但是,我们并没有广告预算,所以我们选择通过WWF大马分会的官方面子书以及网站推广。”WWF大马分会高级品牌市场经理陈梅钻说道。

    “社交媒体是很强大的工具,它让用户可以很快地将接收到的信息分享出去,而且成本低廉。”

社交媒体,传达信息有效又低廉

    2006年就加入WWF的陈梅钻比较社交媒体出现前后的情况,认为社交媒体为环保组织提供更多渠道传播环保信息,越多渠道意味着越多支持者加入。“现在很多人通过网站捐款给我们,根据数据显示,这之中大多数是从而子书和网站导人的。”从2009年才开始活跃于社交媒体的WWF大马分会,目前面子书粉丝人数已超过13万人。

    陈梅钻补充,在面子书发帖,通常触及率可达525%,意即,一则帖文可吸引650032500人阅览。除了面子书,WWF大马分会也充分利用TwitterYoutube发布讯息,并根据平台属性及用户习性的不同来调整信息发布的方法。

    “在邀请人们参加活动这方面,面子书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而Twitter发布的讯息较短,非常适合用作活动当天的直播;Youtube则是播放宣传片的管道。不同的管道增加了我们和人们接触的机会,并将他们导向我们的网站,获取更多信息,最终成为环保运动的支持者。”

    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地球一小时更广为人传,传统媒体也竞相报道相关活动,媒体曝光度大大增加的同时,商家也开始主动加入,赞助场地、设备和表演等。良性循环下去,陈梅钻笑说,“我们几乎不太花钱在地球一小时上。”这是WWF大马分会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开销如此低廉又可达到良好效果,一切都始于社交媒体。

    “地球一小时持续加强利利用科技的力量,将讯息传达到更多人手上,启发并引领人们对气候变化采取行动。除了社交媒体上超过100万的支持者以外,我们也利用创新平台来协调世界各地的活动,并提供人们解决当地气候课题的方案。”地球一小时全球董事局主席萨德萨龙瓦拉(Sudhanshu Sarronwala)说道。

    这样的互联网策略,成果惊人。2014年地球一小时在全球的电子直接互动人数达到400万,在活动举办的3月,单在新浪微博,“地球一小时”这个字眼被提及了1400万次,到了活动当天,该字眼出现在Twitter次数达到12亿次,平均下来每秒钟就有将近14000次,触及人数无法估量。

一小时以外的每一个小时,都应注重

    地球一小时联合创始人安迪莱利(Andy Ridley)曾说过,“地球一小时的意义并非只是要大家关灯而已,这显得有点愚蠢,地球一小时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活动。”--更重要的,是这一小时以外的每一个小时(Beyond The Hour)

    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俄罗斯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收集到11万个签名请愿,终于促使俄罗斯政府通过一项海洋保护法令,对采油公司制定更高要求以保护海域免受油污泄漏的危险;2013年一项保护森林的请愿被提呈到俄罗斯政府;2014年,通过地球一小时的努力,加拉帕戈斯群岛成为厄瓜多尔第一个全面禁止塑料袋的省份、4000个高效柴灶被发放到马达加斯加,保护了7平方公里的森林免于被砍伐,而WWF中国分会,此时正通过地球一小时向大众寻求烟霾问题的解决方案。

    20071个城市、2008400个城市、20094000个城市再到去年的超过7000个城市,一个如此简单的环保运动,在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下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全民团结表达同一要求时,将有能力影响政府决策,也让企业自动加入行列,一起改变。

    “我只是一个人,我可以对全球暖化做什么?我尝试更环保地生活,我尝试不那么浪费,我尝试做对的事,可是我只是一个人,我可以改变什么?”


    2007年地球一小时宣传片里的这句话,说出千万人心中的疑问:我不是不环保,只是我的力量那么小,真的有用吗?今天,社交媒体改变了世界,它也许将协助改变地球的命运,它给了我们机会,疮痍的地球,在身后撒下绿色的种子,任它滋长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