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新加坡(3)
早在1984年,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就提出了民选总统的概念。1991年1月新加坡修改宪法,增加总统的权力;1993年,新加坡首次举行了总统直接选举,但总统一职仍只作为国家的象征,并无太大实权。2004年8月12日,新加坡,李光耀(右二)宣誓就任内阁资政,吴作栋(右一)宣誓就任国务资政。在党外,人民行动党限制反对党的生存空间,如利用《国内安全法》等逮捕反对党的活跃分子,运用其他法律手段使反对党领袖远走他乡。
1997年,工人党候选人邓亮洪参与国会大选,出战某集选区。在点票结果中,邓的候选团队共获得45%的选票。然而,邓亮洪在大选前曾多次遭国内媒体指为“反基督教、危险人物、大汉沙文主义者”,还收到死亡恐吓信,大选过后又遭国会资政李光耀、总理吴作栋等11人控告诽谤。之后邓亮洪流亡澳大利亚。图为1997年3月17日,邓亮洪在律师事务所召开记者招待会。
在新加坡,在公众场所集会抗议是不被法律允许的。图为2007年10月15日,民主党人徐顺全在总统府外抗议。徐顺全因多次被政府当局指“无准证演讲”及“无准证集会”罪名而入狱,2001年被行动党领导人控告诽谤,2006年因未能缴付案件赔偿金而被宣告破产。
事实上,李光耀曾经20多次控告他人诽谤,每一次都获胜。 图为徐顺全在进行公众演讲时被警察带走。
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发展,许多年轻选民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反对党在国会中对执政党进行监督和制约。2006年5月1日,新加坡工人党的支持者们进行抗议,防暴警察试图阻止。李光耀说:“我不会以民意调查决定我的施政,我认为这显示了执政者的软弱和驾驭无方。”
几十年来,新加坡反对党并不成气候,1968年至1980年,反对党在国会没有一席之地;1984年,反对党实现了“0”的突破,获得了2个席位,此后反对党逐渐成长;到2011年大选,反对党已经占据了6席之地,民众支持率达40%。尽管并不能改变行动党一党执政的局面,却使行动党在执政以来遭受了最惨痛的打击。图为2011年大选前,反对党人在街头宣传。
李光耀在2011年大选时曾经对媒体发话,人民行动党失去一个集选区不算什么,选民如果投票支持反对党,倒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而有5年“要度过和忏悔”。这一段“恐吓”讲话引发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弹。图为李光耀在演讲。
而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随后向民众道歉:“我们犯了错之后必将承认错误,并向民众道歉,承担责任和纠正问题。”李显龙还表示,政府需要多从网络上听取年轻一代的心声。图为2011年5月3日,新加坡,李显龙参加人民行动党竞选集会。
有媒体称,反对党支持率上升,说明新加坡年轻一代不再满足于“有房住有饭吃”的物质需求,而是有更多的政治诉求;不只要求政府为民众办好事,更要求能够参与到政治决策。 图为2011年4月28日,新加坡,数千市民参加反对党的选举集会。
2011年5月14日,李光耀宣布退出新加坡内阁,宣告了“李光耀时代”的终结。在送走了这位严厉的“新加坡爸爸”后,新加坡将迎来未知的“成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