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5.03.04
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寄托与力量;公益慈善,让人可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惜福感恩之心。
位于峇株巴辖的白沙浮建南寺太子爷公神庙,多年来秉持援助弱势人士精神,将助人为乐的爱心散发到社会各个角落。
建南寺过去多年来,每年定期举办施米及敬老等活动,让社会上需要援助的一群感受到雪中送暖的温情。
2013年10月23日,该庙经过停办多年后的中医义诊部重新启动,以象征式收费为病患提供中医治疗,为社区贫病人士捎来好消息。
独立的医疗空间,完善设备及药品,让家境不富裕的人士可以接受适当的中医治疗。
这不仅为社区贫病提供廉宜的中医治疗,也为一些需要长期复诊及接受治疗的贫病减轻沉重的医疗负担,至今共为200名病患提供义诊服务。
建南寺理事会主席蔡珑庆在受访时表示,该庙在5年前曾开设中医义诊部,后基于面对经济问题而被迫暂停提供义诊服务。
他表示,该庙名誉主席兼会务顾问丹斯里李金友在2年前呼吁理事会应重新开设义诊部,延续施医赠药的助人理念。
理事们一呼百应下积极著于展开筹办义诊部工作,仅花了约3个月时间便完成筹备工作,并获得拥有多年行医经验的中医师冯博荣配合,让义诊部顺利地重新启动。
他指出,原有的义诊部是设在庙宇二楼,但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病患,该庙也耗资经费重新装修,将义诊部迁移到大殿旁,求诊病患便可免去上下楼梯的困扰。
“义诊部每逢星期四下午2时至4时开放为病患看诊,每次可为20名病患完成看诊服务,医疗加上配药,只收取象征式5令吉费用。”
蔡珑庆表示,由于药物价格日益高涨,该庙每年需耗费6万令吉维持义诊部运作,相等于1个月约5千令吉,这对来自善信乐捐维持的该庙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本着助人为乐精神,不论药物价格昂贵,成本负担大,我们都会坚持开办下去,并妥善及透明化处理善信的捐献,让义诊部顺利维持经营。”
建南寺太子爷公义诊部驻诊中医师冯傅荣(64岁)表示,他是透过学生介绍下,获知该庙有意开设义诊部,并需寻找有意协助的驻诊医师,机缘巧合下来到这里成为驻诊中医师。
冯傅荣自1997年开始行医,专长于治疗中风病患、颈椎等病症,虽然义诊部收取的是象征式收费,但是病患仍可透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正统治疗方法,加上医师开出的药物获得妥善治疗。
身为基督徒的他跨越宗教界限,毫无保留依然走进神庙义诊部驻诊,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行医精神可嘉。
冯傅荣说,前来求诊的病患许多是需要长期定时复诊的中风病患,还有一些则是需要长期调理的糖尿病患者,但也不乏因感冒前来求诊的病患。
“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里有一班尽心尽力的理事和热心人士,其中蓝女士更是我驻诊时的得力助手,让许多病患能够更快获得治疗。”
根据记载,白沙浮建南寺建于1953年,经由该庙顾问丹斯里李金友耗巨资重建后,多年前成为峇市一座巍峨壮丽,古色古香的庙宇,也成为峇县神庙旅游景点之一。
建由寺有著一个传说,话说1950年时,白沙浮一名名为汤振兴的小贩(已故乩童)在做生意时,突然被神明太子爷公附身。
当时旁人都不明白他所发出言语,但经太子爷公给予符水供旁人饮用后,众人就明白太子爷所言是欲指示旁人协助太子爷公设坛医病救世。
1952年众善信经商议后,成立一个名为“建南寺太子爷公兴建庙宇委员会”小组,以便完成太子爷公的心愿。
该庙于1989年1月19日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注册成为合法化庙宇。
经过善信捐助重建后,该庙除了为善信提供一个心灵寄托的膜拜场地,也开办各种活动让居民参与,成为居民的活动联络中心。
建南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配合庆况升殿周年纪念举办扶贫济弱施米活动,发放1千包福田米给予前来登记的弱势人士。
此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会盛大举行施贫敬老公益活动,派发红包给70岁以上的长者,发扬孝亲敬老美德。
建南寺设义诊部 施米济贫 打造爱心社会
宗教信仰,给予人们精神上的寄托与力量;公益慈善,让人可感受施比受更有福的惜福感恩之心。
位于峇株巴辖的白沙浮建南寺太子爷公神庙,多年来秉持援助弱势人士精神,将助人为乐的爱心散发到社会各个角落。
建南寺过去多年来,每年定期举办施米及敬老等活动,让社会上需要援助的一群感受到雪中送暖的温情。
2013年10月23日,该庙经过停办多年后的中医义诊部重新启动,以象征式收费为病患提供中医治疗,为社区贫病人士捎来好消息。
独立的医疗空间,完善设备及药品,让家境不富裕的人士可以接受适当的中医治疗。
这不仅为社区贫病提供廉宜的中医治疗,也为一些需要长期复诊及接受治疗的贫病减轻沉重的医疗负担,至今共为200名病患提供义诊服务。
蔡珑庆:因经济义诊部曾暂停服务
建南寺理事会主席蔡珑庆在受访时表示,该庙在5年前曾开设中医义诊部,后基于面对经济问题而被迫暂停提供义诊服务。
他表示,该庙名誉主席兼会务顾问丹斯里李金友在2年前呼吁理事会应重新开设义诊部,延续施医赠药的助人理念。
理事们一呼百应下积极著于展开筹办义诊部工作,仅花了约3个月时间便完成筹备工作,并获得拥有多年行医经验的中医师冯博荣配合,让义诊部顺利地重新启动。
搬下楼方便病患
他指出,原有的义诊部是设在庙宇二楼,但为了方便行动不便的病患,该庙也耗资经费重新装修,将义诊部迁移到大殿旁,求诊病患便可免去上下楼梯的困扰。
“义诊部每逢星期四下午2时至4时开放为病患看诊,每次可为20名病患完成看诊服务,医疗加上配药,只收取象征式5令吉费用。”
蔡珑庆表示,由于药物价格日益高涨,该庙每年需耗费6万令吉维持义诊部运作,相等于1个月约5千令吉,这对来自善信乐捐维持的该庙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本着助人为乐精神,不论药物价格昂贵,成本负担大,我们都会坚持开办下去,并妥善及透明化处理善信的捐献,让义诊部顺利维持经营。”
冯傅荣:基督徒走进神庙驻诊
建南寺太子爷公义诊部驻诊中医师冯傅荣(64岁)表示,他是透过学生介绍下,获知该庙有意开设义诊部,并需寻找有意协助的驻诊医师,机缘巧合下来到这里成为驻诊中医师。
冯傅荣自1997年开始行医,专长于治疗中风病患、颈椎等病症,虽然义诊部收取的是象征式收费,但是病患仍可透过针灸、拔罐、推拿等正统治疗方法,加上医师开出的药物获得妥善治疗。
身为基督徒的他跨越宗教界限,毫无保留依然走进神庙义诊部驻诊,为有需要的病患提供医疗服务,行医精神可嘉。
冯傅荣说,前来求诊的病患许多是需要长期定时复诊的中风病患,还有一些则是需要长期调理的糖尿病患者,但也不乏因感冒前来求诊的病患。
“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里有一班尽心尽力的理事和热心人士,其中蓝女士更是我驻诊时的得力助手,让许多病患能够更快获得治疗。”
神明附身设坛医病救世
根据记载,白沙浮建南寺建于1953年,经由该庙顾问丹斯里李金友耗巨资重建后,多年前成为峇市一座巍峨壮丽,古色古香的庙宇,也成为峇县神庙旅游景点之一。
建由寺有著一个传说,话说1950年时,白沙浮一名名为汤振兴的小贩(已故乩童)在做生意时,突然被神明太子爷公附身。
当时旁人都不明白他所发出言语,但经太子爷公给予符水供旁人饮用后,众人就明白太子爷所言是欲指示旁人协助太子爷公设坛医病救世。
1952年众善信经商议后,成立一个名为“建南寺太子爷公兴建庙宇委员会”小组,以便完成太子爷公的心愿。
该庙于1989年1月19日获得社团注册局批准,注册成为合法化庙宇。
经过善信捐助重建后,该庙除了为善信提供一个心灵寄托的膜拜场地,也开办各种活动让居民参与,成为居民的活动联络中心。
每年发放1千包福田米给弱势者
建南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配合庆况升殿周年纪念举办扶贫济弱施米活动,发放1千包福田米给予前来登记的弱势人士。
此外,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也会盛大举行施贫敬老公益活动,派发红包给70岁以上的长者,发扬孝亲敬老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