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不是干预新闻?又是什么?

星洲日报2013.03.02
如果这不是干预新闻?又是什么?
    我的同行,香港明报前总编辑刘进图,被凶徒猛砍6刀,在鬼门关转了一圈,所幸目前已经脱离险境。
    他清醒后,见到前来慰问的朋友,开口笑说:“现在只想喝一杯咖啡。”
    他不想让别人担忧,把性命之事,用一杯咖啡轻轻带过;真汉子也!
    一杯咖啡,云淡风轻,一切都付笑谈中。凶徒和幕后的真凶,最害怕的就是这种勇气,进图兄,我敬你一杯拿铁,不管是在香港或吉隆坡,你的勇气照亮了新闻事业,让我们尊敬,也为你感到骄傲。
    攻击刘进图,或是任何其他的新闻从业员,目的是要他们收声,实际上,就是迫害整个社会,要让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听不到声音。
    香港同行没有置身事外,他们发起反暴力游行,要传达这个讯息,唤起全民的意识,共同捍卫新闻事业的尊严。我虽在吉隆坡,心向往之。
    只要这个行业的精神不死,休想恶势力可以达到恐吓威胁的企图,也休想能够干预新闻自由。
    X    X    X
    一般人观念中的新闻自由,往往以为是免于遭到当权者的压迫。多数人以为,媒体的敌人就是政府,以为只要政府不管制,则自由矣!
    这个看法只对了一半。新闻自由的限制,许多是来自政府和恶法,然而,这不代表就是所有的威胁来源。
    无疆界记者每年发布的自由排名,用一套涵盖各层面的标准,包括政府的管制、法律的状况,社会的多元情况,取得讯息的难易度、媒体生态,以及新闻从业员的工作环境等等。
    最后一项,即是新闻从业员所处的环境,悠关紧要。譬如,菲律宾的媒体,很少遭到政府干预,也有充分的法律保障,但是,它在2014年排名149,还低于马来西业两个名次。
    关键在于环境恶劣,媒体和从业人员随时面对各种政治集团、利益团体,以及黑社会的迫害。过去3年,就已经有超过20名记者遇害;只要得罪了任何一方,妨碍其利益,就可能惹来杀身之祸。
    这告诉我们,干预新闻自由者,并非只有政府。
    而新闻从业员被对付的方式,也不只是身体受伤害,而是包括各种形式,譬如杯葛、诋毁、网络迫害等等。
    网络暴力,人身攻击,恫言杯葛,更在大马盛行,这还是某方面引以为傲的手段。
    表面上,这不是暴力,但是,它的意图,和暴力伤害没有差别,就是要媒体就范,耍记者配合,耍评论员收声,或是歌功颂德。
    如果这不是干预新闻自由,我也不知道是什么。
    X    X    X
    很多读者询问,前几天本报连续刊登了同样一条新闻,内容完全一样,只是标题不同;他们感到好奇,询问是否本报编排有错误,新闻重覆了。
    2月26日的这条新闻,标题是“林冠英:1200令吉没有问题——若马航没亏可增援金”
    2月27日的同样新闻,标题是“林冠英——马航巨亏若用于一马援金,受惠民众每人可获1200”
    由于读者关注,因此有必要说明。
    26日新闻见报后,本报收到来自槟城林首长办公室的电话,说标题错误,要本报更正。
    我不知道读者看了,是否感觉有差?以我近30年的编务经验,它们的意思相同,用法在于主动和被动式,正如母鸡生鸡蛋/鸡蛋是母鸡生的;反正就是母鸡和鸡蛋的生和被生的关系。
    何况,这是本报一位很资深和优秀的同事下的题。
    在这位首长的坚持之下,报章换了标题,重登新闻。不过,新闻之下,有一段编按“由于林冠英对标题有意见,特此重登”。
    或许,这位首长的中文造诣比资深编辑还深厚,对编辑学尤其精通,因此,在处理繁重的政务和党务之外,还能够教导编辑如何下标题。
    类似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而且是同一来源;次数之频繁,远超过主管报章的内政部。
    新闻可以重登,标题可以再下,而编按的意思,就是让读者自行研判,知道是怎么回事。
    挟民意和权力,试图把手伸进编辑室,这不是干预新闻自由,那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