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有效生产管理体制加强人力培训纺织工业才能应付挑战

南洋商报 一九八九年五月十六日

建立有效生产管理体制加强人力培训纺织工业才能应付挑战
杨国瑞在高科技与技职教育讲习会指出

    (峇株巴辖十五日讯)我国的纺织工业,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有需建立起有效的生产管理体制,加强技术人力的培训。积极地在我国发展纺织技术学科,培训中级和高级的技术人员,为发展中的纺织工业提供有技术训练的人才。
    这是国际著名的赫司特染织技术经理杨国瑞昨日在高科技与技职教育讲习会上所指出的。其讲题是『马来西亚纺织工业的发展与人力需求』。他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化工系,从事化工事业二十多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工商界各行业的人才需求及分配,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辟的见解。
    此项讲习会由柔州华校董教联合会与全国华文独中工委会联办,峇株五校董事会协办。

大马纺织工业背景

    杨氏首先讲述马来西亚纺织工业的发展背景。他说,在一九五七年,我国第一间纺织工业由第一位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在新山主持开幕,其它纺织工业如纱笼织造,针织内衣等,也随着在半岛北部设立。虽然在七O年代的上半叶,有许多现代化的纺织工业在半岛设立,但是进展十分缓慢,与同时期的纺织工业国家如港台、泰、印度尼西亚相比较,我国的纺织工业似乎失去发展方向,而且几经挫折。
    他继称,终于在七O年代的下半叶,面对着世界性纺织业低潮,许多纺织工业在萎缩的市场惨淡经营,再加上内部管理失策,使到许多纺织工业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有些工厂倒闭被接管,有的转换了业主,有的工厂减产裁员,被企业界视为『夕阳工业』。
    八O年代的下半叶,世界经济开始转好,纺织市场渐露曙光,在冬眠中的马来西亚纺织工业,再度活跃起来,尤其是针织工业,更从过去的过度依赖本地市场的营业方针中改变过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提高针织品的质量。
    到了八八年中,许多纺织厂已从过去银根紧缩的经济困境中解困出来,于是添置新机器,改进生产方式,新的国外投资奖励条例,吸引许多新的投资,如台湾和香港集团的投资。本国的新投资,积累了巨额资金,使到纺织工业从单纯的依赖工人的手动加工中解脱出来,逐步实现动力驱动,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程序的集中性生产方式。
    他进一步说,在步入九O年代后,我国的纺织工业已步人另一个发展阶段,纺织品的制造朝向多元化的织造生产程序,漂染印技术也将进一步的改进,使我国的纺织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更具竞争性。
    杨氏透露,纺织品成衣的总投资额已从一九八三年的马币九点二亿增至一九八六年的十二点五亿,从目前一些已知的投资计划,估计到一九九O年在纺织与制衣的总投资额将达到马币二十亿元。

国内纺织工业现况

    提到本邦纺织工业的概况,他说,这已发展成为一贯作业的工业,包括了纤维的制造,纺纱,假燃,梭织,针织,漂染,印花,整理,成衣等工业生产过程。纺织成品也是多元化的,有毛巾,被毯,缝纫线,袜子,手帕,色织布,各种梭织布和针织布。
    目前本邦有梭织厂廿一间,每年产量为二百五十至三百万平方公尺,本地之成衣厂出口成衣所用的梭织布五十六巴仙为进口。至于主要针织厂有一六五间,这不包括那些未根据一九七五年工业协调法令登记的针织厂,全马已注册的针织厂共有三O三间。据针织厂商总会在今年三月所作一项非正式调查,全马针织布的年产量为五十四千吨,年底可增多四十至五十吨。
    他说,马来西亚的针织工业自一九八六年来,海外市场开拓成功,大部份仍以出口为主,单是峇株巴辖一个地区,针织成衣出口,每月已达马币二千万元,为国家带来不少外汇。近年来的成衣出口市场稳定,也为国家赚取大笔外汇。根据一九八一年制造业统计数字,全马共有四八四间成衣厂,共雇用二五四三五人,这些成衣厂产品七十二巴仙外销,其出口总值为三亿六千九百万元。

技术人员的培训

    对于大马纺织工业技术人力发展过程,杨氏说,纺织技术人力一向都以外来的技术人员为主。我国的技术学校没有开设与纺织工业相关的学科,玛拉技术学院虽有开设纺织技术科,但偏重于艺术手工艺方面。因此,纺织工业卅多年来,其所需要的技术人才,除向外国聘用外,全由纺织业本身自己培训。当初主要的技术人员来自香港,而普通文员及工人,来自本地,工资非常低,其时槟城钟灵中学毕业生也应聘到纺织厂服务,而南大,义安和台湾各大专的毕业生,也投入这一行业。七十年代初期,纺织业主要技术人力仍然聘用自外国,但本地技术人力已渐受重视,技术人力着重于在职训练,主要安排在母公司的三个月至半年的训练。在这个时期,本地投资于小型的针织厂,规模仍小,未能把握技术。到了七十年代下半叶,台湾的纺织学科开始发展成为完整的科系。我国留台的学生有很多进入台中逢甲大学的纺织系或侨训班的纺织科,台北工专纺织系的也有,然人数不多。
    这些逢甲毕业生在回国后,在纺织厂服务,主要仍以针织为主。到了八十年代,针织厂开始生产绵和聚酯棉纤维的针织厂,在技术的发展上,这一批逢甲的毕业生作出他们的贡献。
    杨氏指出,纺织的技术已向高科技发展,对纺织工业的从业员要求,不再是劳力的需求,而是对高科技的掌握,包括对化学、机械、电子、电工、计算机、生产工程等科学的知识。

发展趋势及展望

    杨国瑞最后述及大马纺织工业的发展趁势与展望。他说,发展趋势与东亚和东南亚的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有着连带的关系。虽然政治局势没有直接影响纺织工业的发展,然而在实质却影响了投资气氛,尤其是近年来马币疲弱、台币升值,美国对四小龙的纺织品采取限制的政策,以及欧洲共同体对四小龙的纺织品征收倾销税等政策,都使台湾的一些以出口为基础的纺织工业急需将其纺织生产设备转移到其它国家去。
    他指出,我国政府为吸引外来投资,订下了许多优惠投资条件,也准备了许多华文资料,但基于某种因素,在吸引台湾投资上,我们似不如泰国,其实我国在公共设施上,交通系统,工资虽不及泰国低,但普遍上人力资质较佳,更何况在生活习惯,语言上都较泰国更容易为台湾人士所接受,无奈是繁文缛节使台湾投资却步。
    他表示,如果我们要保持今天纺织工业这样的活力,我们就必须将纺织品发展得更具有竞争能力,将纺织工业的生产操作系统化,并引进新的技术,生产高级的纺织品以增加成品的附加值。
    他强调,只有技术人力的培训上,能配合纺织工业的现代化,才能保持我们在纺织工业所享有的地位,也才能将我国的纺织工业的技术改进,使我国的纺织工业在生产技术上有第三次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