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研究》第12期

《资料与研究》第12期 
1994年11月1日





编者的话

焦点
我国大专教育私营化问题及其应有的导向   /佐摩教授●许德发整理
发展偏误与功利教育    /张景云
私立大专与大专私营化    /刘崇汉
大专教育私营化的利与弊座谈会

梅花峰
自主·自强·自立    /永乐多斯
最幸福的华人    /刘锡通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甄供
阿都拉欣事件如何收场?    /陈锦松
子宫的窘境    /张碧芳

新闻橱窗

人物
从马斯洛的动机论看张碧芳是谁    /吴海凉

文摘
阳光下不要再喊冷    /冯光远

访问
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    /黄文斌
以“理解”创造开放的社会    /许德发

新书介绍
《中国与海外华人》    /苏庆华

翻译
《砂劳越华人》第八章日治时期与光复之后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解梅政治神活》
本书的内容是在探讨马来西亚80年 代中期至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的政治 局势,当时在野的政党组成以政党联盟 的阵线,去抗衡执政了卅多年的执政集 团国民阵线,因而造成了所谓的“两线 政治” 〇
陈友信肯定,本书在硏究我国政治 体制的演化、政治反对势カ的形成过程 及两线政治大马政体演化,紧扣着现代 社会政治运动的硏究重点,是具有深远 的意义。
何启良博士对本书的评价是:它是 "当前寥寥数本以中文写成分析大马政 治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是迄今最坚实, 最杰出的一部。它不只拥有坚厚的理论 铺基,更重要的,是它解察的通幽洞微 和验证的实在谨慎。把它与相关著作比 较,这两个特色更显得突出” 〇
•大马爾线政治的评析(1985 —1992)
ISBN 983-9673-29-7 版本:21 X 15cm 404 页 定价:RM25/ =
《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恩》
ISBN 983-9673-30-0 版本:21 X 15cm 168 页 定价:RM12/ =
当 代 大 兀马 政华 治人 省
《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ー书 是一群大马华裔知识分子经过了长期 的省思之后,分别透过不同的观点和 课题对大马华人政治检验的成果。当 代大马华人政治的省思,是迫切的, 也是必需的。这个省思的意义,除了 对就一般现象加以观察和剖析其成因 后果外,尙寓有批判的积极意涵。在 这些论文里,论者批判的声调,容或 有低有高,但基本上皆出于对国家和 民族的关爱。他们都能够以冷静的热 情,透过韦伯所谓的伦理中立 (Ethical Neutrality),去观看权势 的实在和虚无。
编者的话
人民的教育,其责任应由谁来担当?
人民的教育,在政府的规划与负责实行外,人民,•也就是私 人界,是否也应负起一些责任?这些问题,在社会文明与经济水 平有了高度发展之后,都应有新的认识与诠释。
近20年来,我国私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而步入 90年后,•我国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也曾指出,当私人界有管 理能力时,高等教育最终将会私营化。
今年6月21日教育部长拿督苏莱曼道医生说,教育部一俟 “私立学院和大学法案”获得国会通过,即能允许设立私立大 学,准许外国大学来我国设立分校。
国内私立学院蓬勃发展,我们看到这对下一代的教育,扮演 了辅助性的积极角色,让无数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大专教育的青 年,有机会实现他们深造的理想,成为国家出色的人才。
然而,大专教育私营化,又是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若付诸 行动,肯定会有很大的好处,然而,它是否会带来一些负面而且 是深远的影响呢?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大业,谁都关切。因此,本刊特在 10月10日晩间,邀请了学者与教育界的知名人士陈忠登教授、 陈崇德博士、张健辉硕士、李宽荣硕士与罗洪贤老加,举行了关 于“大专教育私营化的利弊”的座谈会。与此同时,我们也邀请 许德发访问佐摩教授,并特约张景云、刘崇汉撰文,对有关的课 题发表高见。
“大专教育私营化的利弊”座谈会内容的报导,专访佐摩与两 篇特约专论,是本刊在这一期里呈献的“焦点” 〇希望这个焦点 也是读者关切的焦点。
在此,我们还要特别预告的是’:本刊现正在逬行革新内容的 策划,在1995年元月,将以崭新的风貌与读者见面。

•编者的话
条卜丽如
ROSA SINENSIS
出 版: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出版人:叶新田博士
编 辑:〈资料与研究〉编务诏询委员会
何维城(召集人)、朱自存、 张景云、李业霖、罗正文、 陈应德博士、陈忠登医生、 苏庆华、游若金博士
主 编:陈思庆
封面题字:何维城 美术设计:林碧凤/罗碧玉 打字排版:华社资料研究中心资讯部 发行处: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4035
Fax: 03-2734037
承 印:万兴印务贸易有限公司
No 3, Jalan SR 3/6
Taman Serdang Raya Seksyen 3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出版日期:1994年11月1日
定 价:RM5.00
kdn pp 7865 /2/94
ISSN: 0128-8369
所有来稿反映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焦点
4我国大专教育私营化问题及其应有的导向 /佐摩教授・许德发整理
7发展偏误与功利教育 Z张景云
10私立大专与大专私营化 /刘崇汉
12大专教育私营化的利与弊座谈会
.梅花峰
20自主•自强•自立 /永乐多斯
21 最幸福的华人 /刘锡通
2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甄供
23阿都拉欣事件如何收场? /陈锦松
24子宫的窘境 /张碧芳
・专论
26论《镜花缘》中的女权思想 /李玉馨
2
•农大渔业系学生"出海”归来,大有收获。
・马大迎新周,新生在一起玩乐。
•理科大学大门入夜灯光灿烂。
■"大专教育私营化利与弊”座谈会的场面。
-•新闻橱窗
38-43
•人物-
44从马斯洛的动机论看张碧芳是谁 /吴海凉
•文摘
48阳光下不要再喊冷 /冯光远
・访问
50知识分子与文化传承 /黄文斌
52以“理解”创造开放的社会 /许德发
•新书介绍
59《中国与海外华人》
/苏庆华
•翻译
63《砂劳越华人》第八章
日治时期与光复之后 /陈振声撰 黄顺柳译
3
我国玄专撤育淞营化
编者按:为了配合本期《资料与研究》的焦点课题,本刊特访马大经济学院的 佐摩教授(Prof. Jomo),请他畅谈我国大专教育私营化问题及其应 有的导向。佐摩教授以其批判的视度让我们从另一新的层面认识大专 教育私营化的实质。以下是其具体论析: . '
众所周知,政府有责任确保更多大 专层次的教育机会。因此,若政府的财 政资源有限,则私人界不应被限制参与 发展教育,因为通过私营化增加本地的 大专教育机会是ー项很好的革新。
但是,我对过去或正在发生的情况 感到很不惬意,因为我国的大专教育私
•槟城理科大学总校一景。
营化已变相成一种商业交易,政党人士 及商人共谋发展高等教育以赚取利润。 若以东亚国家作为比较,尤其是日本及 韩国,我们会发现当地政府允许私办大 学的设立,而且是以非营利为目的。这 是ー项应受重视的差异,因为一旦成立 大学主要为了牟利,势将损坏和扭曲大 专教育的发展。
对我而言,高等教育应该仅交由非 营利团体经营,例如教会、回教组织, 甚至董教总。事实上,这些团体从来就 有志于此,并已涉及这方面的教育エ 作。这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大专教育不 只是为了培育从事某些特定职业者。若 只是如此,那么这些人不需得到“学 位”的承认,而只要颁予“文凭” (Sijil)以示曾接受某ー领域之训练即 可。诚然的,大学理应亦是ー个发展知 识的组织。但观察现况,可以说几乎全 部的私立学院都没有进行任何研究,原 因是这不被认为能让资方有利可图。如 果学子们进入这类大学或学院,他们的 “大学印象”将会受损坏及歪曲,这是
4
可靈敏裏盛或偷手向
I佐摩教授 命许德发整理
叫人感到极为沉痛的。我们这些从此类 学院门槛步出的下一代虽精于某一方 面,但却不尊重“知识”本身,而只在 乎“方法”与“技巧”,就此而已。
应准设立私立大学
另外一点必须强调的是:政府似乎 不会允许私立大学的创立。究实而论, 这问题产生于70年代董教总独大事件爆 发之后。禁止私立大学的成立是政府教 育政策的一大错误。其实,私立大学应 被容许,而事实上现在已有一所,即国
际回教大学。回大是在公司法令之下获 准注册成立,而非大专法令。有了这个 先例,政府更应批准其他大学设立,但 必须符合下列两项基本条件:
ー、不是为了赚取利润而已。
二、必须具备品质之控制。
怎样控制品质?我认为,设立类似 英国的开放大学就是ー个方法。人们可 在任何地方申请注册就学,并参与开放 大学所举办的考试。我之所以建议成立 英国似的开放大学是基于其成立历史悠 久,而且广受推誉。相比之下,加拿大 或澳洲等涉及隔空教育(Distant Learning) 的大学则相形见拙。职是之故,英
5
国的开放大学是一个可资我国学习的很 好“典范”,但其成立必须通过有利于 本地社会的管道。财政部及其他政府部 门本身在很久之前也承认开放大学制度 的存在意义,但最佳方法还是和英国开 放大学联合,以保持其学术品质。与此 同时,为了适应国情也应加以马来西亚 化。肯定的,这将能减少许多问题,以 及在没有提高学费之下制造更多升学机 会。
除此之外,大专教育私营化所必须 解决的另ー问题是语文政策问题。对我 而言,任何族群都应该掌护国语或马来 文,但不意味着其他语文就不需学习。 不容讳言,大多数参考资料都在英文 里,因此我们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必须提 升对英文的认识与掌握。现有的许多大 学生皆非来自讲英语的家庭,故当他们 进入大学深造时就被迫花费更多时间去 学习英文。明显的,不管这些学生是马 来人、华人,抑或印度人都存在着妨碍 他们在大学学习的障碍。依我的观察, 没有理由为什么英文不应该广泛通用于 大学里。现在有许多大学行政人员运用 某些“计谋”使英文得以搬上讲堂,如 聘请客卿讲师来授课,但这是ー项耗费 极大的“装模作样”而已。从根本上说 来,更好的方法是允许本地讲师使用英 文讲课,同时确保学生们皆能掌握英 文。而学生的英文掌握能力早在中学时 期即可确定了。反观国语方面,现有的 大学入学资格已要求国语必须及格,这 已相当足够了。若大学生提出要求,我 们可允许他们使用国语回答习题,而ー 些特定课程也可规定必须使用国语对 应。但若我们对待英文的态度仍停留在 “装模作势”,则本地大学将继续“边
缘化”,文凭价值也继续被轻视。这些 轻视尤其来自留学国外者,尽管海外大 学未必所所皆佳,而本地大学的ー些课 程也颇有水准。
国内大学应授华文
提到大专教育私营化政策下华文独 大是否可能建立,我的看法是政府在这 方面不可能会亮起“绿灯”的。我并非 支持政府的大专教育私营化应附加ー些 关于族群或文化语文上的限制(限制应 只为提高学术水准),而是因独大具有 本身的不适当性。董教总欲建立大学之 志值得欢迎,但不是建立一所中文大 学。据我所知,华人社会本身支持独大 创立的人数也已不像16年前那么多了。 其实,全国所有大学都应提供大学程度 的中文授课,而不是一所独大。现在董 教总所屡次强调的媒介语课题已被其他 课题所淹盖了,故媒介语课题已变得不 再显凸。显然的,若华文大学得以创 立,那其学生将只是华人或几乎全是华 人子弟,这难道是好现象吗?我这个立 场与我反对玛拉学院和回大等单一族群 学院是相一致的,所以我不赞成独大或 拉曼学院之创立。我们的社会已存在这 么多“隔离” 了,试问我们还要加强这 种“隔离”于大学吗?对我来说,不论 这种“隔离”来自政府或华人,都应付 诸反对。
无论如何,大学程度的中文学习是 很好的,而且应存在于任何大学。玛拉 学院甚至不只教导中文,还教导粤语及 其他语文。总括一句,我们应该认知大 学教育的问题不只是媒介语的问题,尽 管我赞成语文很重要,而且应推广。。
6
发展偏误与功利教育
•张景云
我国政府近年实行专上教育开放政 策,让私人界开办学院,使专上教育普 及化与国际化,普遍获得好评。
这个教育开放政策,是从因应内外 客观形势的需求开始,然而基本上具有 充足的前瞻性,显示了政府强劲的应变 能力与决策程序的弹性。
从80年代以来,除开中叶一段为期 三年的不景气之外,在马哈迪医生励精 图治的领导下,马来西亚的经济一路以 平均八巴仙年增率的高速度增长,为社 会、文教与国民生活带来了一番朝气蓬 勃的气象。
这个新形势暴露了国内高等教育的 弱点以及高等教育政策的偏误,逼使当 局进行检讨与修正以应变,从而规定了 专上教育私营化、开放与国际化的路 向。
教育规划必须因应国家社会发展的 需求,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当国家朝向 全面工业化、输出导向制造业、贸易环 球化、资金市场无疆界、资讯高科技化 的大方向迈进时,教育体系自然会被期 望供应能满足这些工商业需求的人力资 源。
国内的政府大专既然没有适当的规 模与设施来应付这个殷切的需求,开放 专上教育,允许学院私营,以及与海外 大学挂钩开办双联课程,遂成了无可避 免的出路。
这个形势也规定了私营学院所提供 的“教育产品”必然偏重理工商应用学 科,为工商业各领域供应人力资源而服 务。
于是教育决策人、私人学院经营者 和广大家长都把教育当做一种投资,讲 求经济效益和成本/收益比率,教育功
7
利主义的声浪淹没了其他社会/文化价 值的考量。
根据ー份最近发表的统计数据,国 内共有超过二百五十所各级各类私营学 院,除了语文学校和数目最多的大学先 修班课程学院之外,工艺学校计有二十 六所,商业学院共有二十九所。这里头 没有一所文化书院式的学院,来提供人 文学或社会科学课程,甚至连实用性很 高的师资训练课程也没有;这最后一点 当然与政府政策的限制有关。
这样的ー个图景反映了政府在推行 教育开放政策上相当大程度的保留,对 国家教育主流的完整性保卫颇为严密, 另一方面专上教育的开放则其实是ー种 文化手段,运用来为经济发展服务。
专上教育开放的这种实质情况,说 明了政府的发展哲学并没有整全性的基 础,距离马哈迪首相在2020年宏愿工作 论文里所标举的九大挑战/目标,以及 它们所焕发的混元性思想,可说相当遥 远。
发展学研究的史实告诉我们,某个 重要学派将增长阶段归纳为五个,即: 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起飞阶段,迈向成熟阶段,以及高额大 规模消费阶段。以欧美先进国为例来 看,英国起飞期在公元1780至1800 间,法国在1825至1860间,美国在 1850至1860间,而它们迈向成熟及达 臻高额消费阶段,皆须经历百馀年的波 折。
2020宏愿的提出,必然偏重经济的 转型发展,因为20世纪末叶的变革速度 和效能即使比上世纪快上两三倍、强上 两三倍,政治精英所注意的事功也仅是
最有政洽效应“卖点”的经济发展。为 最多的人提供最多的物质福利,是稳定 政权,也是通往政治稳定的不二法门。
当代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承袭而又 腐化了穆勒的原初功利主义,变为ー种 唯利是图、贪得无屑的物质主义版本, 牢固的操控着今天的人类社会和人心旨 趋。科学与工艺被误解为属于“道德中 立的范畴”(说这话的是希特勒的亲信绘 测师阿伯特・斯皮尔),英国诗人罗伯 特・格雷夫斯更批判现代科学“缺少统 一的良心,至少是科学已经被迫接受了 财神的武器。”
运用供求原理和经济效益核算来论 析现代化社会的教育制度,是现代化理 论家的方法,也是教育规划与决策人员 的手段。以色列发展理论家S. N・艾 森斯塔德开列了以下的内容:“各种群 体在各社会生活领域获得新目标的尝 试,发展中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对人力的 需求,各类精英对教育进程施加影响的 尝试一不论是作为政治影响和社会控 制的方式,还是作为确保经济人材的手 段。”
对于目前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 私人学院所提供的功利教育最好的批 判,应该是重提四十年前英国科学官僚 兼小说家斯诺(Sir C. P. Snow)的 “两种文化”说。当年斯诺在大西洋两 岸两次演讲中批评科学文化与文学文化 分家成两大阵营,科学工作者没有人文 素养,人文学者缺乏科学知识。他分析 产生两种文化分裂的原因,指出两个主 要成因,ー个是现代社会对专业化教育 的过分推崇,另ー个是“我们要把我们 的社会模式固定下来的倾向”。
8
史诺提出他的解决方案:“所有这 一切只有一条出路,自然,这就是重新 考虑我们的教育。”史诺认为“我们不 可能让ー个人同时在两种分裂了的文化 中都达到极高的水平,唯一的方法是改 变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让 下一代不再这样隔膜。”
本世纪的科学史重镇萨顿(George Sarton)也说过近似的话:“我们这个 时代最可怕的冲突就是两种看法不同的
人们之间的冲突,一方是文学家、史学 家、哲学家这些所谓人文学者,另一方 是科学家。”他主张“人们必须找到把 科学和我们的文化的其他部分结合起来 的方法,而不能让科学作为一种与我们 的文化无关的工具来发展。科学必须人 性化,这意味着至少不能允许它横冲直 撞。”他把他主张创立的科学/人文结 合的文化形式称为新人文主义。@
北方大学宿舍村的远景。
9
哈迪医生曾表示虽然政府负责提供教育 设施,但当私人界已有管理能力时,高 等教育最终将会私营化。同年2月22 日,当时的教育部长安华依布拉欣则指 出首相所提及的官办高等教育学府最终 私营化并非意味完全交由私人界发展。 他说,政府可以考虑让私人界与本地大 学在某些领域上合作或把ー些任务交予 私人界负责。他也透露,政府有意修改 某些大学条例,让大学当局在处理一些
问题上更具伸缩性。
大学一向来是完全受政府控制的。
由于本地大学学额不足,加上政府根据 种族实施学额固打制,大部分有资格的 华裔子弟无法进入本地大学深造。根据 槟城英特教育中心院长拿督许岳金引述 该院ー份调查显示,每年平均只有4 %修完中六的华裔子弟被录取进入本地 大学。1980年代中期以后,政府对于本 ,地私人界开办各类学院已采取相当开放 的态度,有关私立学院提供之大学双联 课程乃以英语为媒介语。
1994年6月21日,教育部长拿督 苏莱曼道勿医生说;教育部一俟“私立 学院和大学法案”获得国会通过,即能 允许设立私立大学,准许外国大学来马 设立分校。他说这是新的法案,而不是 修改现有的“大学和大专学院法令”。 此份正在草拟的“私立学院和大学法 案”将在今年12月提呈国会。
基本上,政府大学私营化和允许私 立大专的设立(包括外国大学来马设立 分校)应有所区分。政府大学要私营化 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而政府大学把 某项任务交给有特殊专长的私人界负责 (短期性)则并非所谓的大学私营化。
政府是否于年杪如期在国会提呈“私立 学院与大学法案”以及法案内容是否包 含政府大学私营化、师训学院私营化等 等项目,还是ー个大问号。
教育部长拿督苏莱曼道勿医生说,
政府对于准许设立私立大学正采取积极 步骤,不但要为国人提供更多大学学 ・额,也要把我国发展为本区域的教育中 心,这是出口教育策略的一部分。我国 目前以英文为教学媒介的私立高等教育 机构已发展为大财团争夺的大生意。过
10
去多年来,私立高等教育学院对政府大 学产生极大的冲击,政府大学所面对的 问题之一便是政府大学里不少教授讲师 辞职,到待遇较高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 服务。令人担心的则是私立高等教育学 院的经营手法纯粹以盈利为主,而学费 则越来越高。政府制定的政策法令中是 否会区分非营利机构及营利集团开办的 私立大专教育机构?政府在批准私立大 专方面的有关准则、程序及理由是否更 具透明度也是人民所极为关心的问题。
华社对政府允准私人界开办大专的 政策基本上大表欢迎,但华社也关注以 华裔为主的政党在这方面的政策参与及 监督扮演何种积极角色以及民间教育组 织如何在“马来西亚大宝号”概念下扮 演参与的角色。另一方面,若政府仍然 对政府大学学额,对民办大学媒介语等 方面有所限制,那么大专教育仍未达到 真正开放的意义,对为国培养更多人才 的努力仍有所阻碍。
目前国内已有私立学院开办以华文 来考取国外行政管理文凭的相关课程, 而半官方的拉曼学院也将以华文来教授 新闻传播系里的课程。我们希望新的 “私立学院和大学法令”将允许民办大 学以各种语文为教学媒介,以利私人界 协助政府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确保在 2020年或之前达致先进エ业国宏愿。
我们希望政府在允准开办私立大专 的政策、申请程序及批准问题上有更高 的透明度,不应纯粹从经济能力的角度 来允许有关集团(包括政党、半官方机 构或大财团)来开办私立大专,也应考 虑民间各族具代表性的团体,尤其是教 育团体,参与研商及申办私立大专的权 益与要求。。)
With Compliments
From
GREEN AIR SERVICES SDN BHD
Suite 1205, 12th Floor, Pernas International, Jalan Sultan Ismail, 50250 Kuala Lumpur, Malaysia. TDC No.1967
Tel: 03-2622981 (Ticketing/Reservations), 261750〇, 2632978 Fax: 03-2613596 Sita: KULTOBR
GSA FOR
EVAAIR
長榮航空
11
、中」
大专教育私营化
日 期:10 - 1〇 - 1994 • 地点:华荘资料研究中心 出席者:陈忠登教授(华社资料研究中心董事会署理主席)(简称登) 张健辉硕士(精英学院副院长) (简称辉) 陈崇德博士(马华中央教育局委员) (简称德) 李宽荣硕士(马大教育糸讲师) (简称荣) 罗洪贤老师(循人独中教务主任) (简称贤) 主持人:陈思庆 (简称庆) 整理:叶瑞生 II IF 1
庆:欢迎大家百忙中拨出时间出席今 晩华资所主办的“大专教育私营化的利 与弊”座谈会。近年来我们的私人学院 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为年青的一代提供 教育机会。这些私人学院和外国大学结 合主办双联课程,为我国培养了很多人 才,对我们的教育发展做了很大的贡 献。最近我国政府有意把这个大专教育 私营化,•・那么这个私人学院的设立和大 专教育的私营化,可能在ー些观念上、 措施上或结构上会有一些不同。我们现 在也不清楚政府要把大专教育私营化的 动向,而这样的政策,都会带来正负两 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觉得教育是 政府应尽的责任,那么私营化大专教育 后,由于讲求盈利收支平衡等,可能会 植到学费上涨,增加了学生的负担。除 了政府大专之外,私营大专院校可说是 ー种辅助教育,让不能进入政府大专的 学生有个升学的地方。由此,我们拟定 了四个问题,希望各位对这几方面发表 高见。首先是政府要私营化大专教育的
春育是
这个动向还很不明朗,希望大家可以提 供ー些意见。
登:我想应该分清一下,私营化可分 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鼓励盈利的教育 学院存在,以解决这个国家的教育问 题,这形成雨后春笋式的私立高等教育 学府岀现。另一方面是原有大学的某些 部门变成私营化,我想这两个是不ー样 的课题,需要分开。
庆:当政府要把大学教育私营化的这 个讯息传达出来后,各位有些什么看
12
拘利与弊座谈会
ゑ逾西方^面的很资
法?
荣:我想这主要是我国教育的设施不 足,不能承担过多的需求。我国每年预 算教育要花去国民总生产的五至六巴 仙,教育也占了政府总开销的16-17 %,尤其是大专教育,占了整个教育经 费的16-17%〇根据教育专家的分析, 高等教育是社会回收最低的ー项,那么 如果政府继续扩充高等教育,它恐怕承 担不了那庞大的经费,除非政府提高税 收。。根据报导,ー间大学的设立大约需 7イブ元,估计到2020年,大专生的人数
将增加到20至25万,那时二十间大学 都不够应付,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减 轻政府的负担,政府将允许私人界筹办 教育。除此之外,我国政府持有的另ー 个看法是我国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和本 地大专生约同等数目。根据冯镇安副部 长指出,我国每年因此流失25亿元的外 汇。那么与其让外国赚钱,倒不如我们 自己多设立大学,除了省却外汇,也可 以吸引外人来就读。教育已变成继旅游 之后成为另ー种エ业,因此政府开放这 个领域可说是有意的。.
13
私营化是发展的必然
辉:其实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 的教育会朝向私营化的方向去发展,因 为到了 2020年后,经济会达到很高水 平,一切的做法都是企业化的做法。若 届时仍以公共事业的方式来发挥教育事 业,恐怕不能应付那时经济的发展情 况。因此,私营化的这个方向应该是可 以预测得到的。但以目前的情形来讲, 在可见的将来,私营化大专的这个目标 还不能达到,但它有很多的做法,如过 渡的做法,比方说,根据我们所知道的 消息,大专法令修改之后,会允许某种 形式的私立大专存在,但这个更详细的 情形我们不知道。比方说它可以允许某 些外国大学在本地设立分校,但它会规 定在投资和财政结构上须和当地教育人 士或企业组合,这是我们的一种猜测。 他们这样的做法也有一定的时代背景。 如果早在十年前这问题根本不用去谈。
但在10年后,我国经济高速均衡的发展 促使了教育的发展,这是很自然的趋 势。由于每年的毕业生有增无减,而大 学本身的学生录取是有限的,因此政府 必须在这方面找出路,那么在这一方面 私立学院则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起 着互补又互相竞争的作用。互补方面, 比方说ー些私人学院不可能搞的学科如 基础科学,这些学科,第一投资成本 高,第二学生的出路受限,因为我们私 人企业界还没达到那个水平,那么这些 学科就应由目前的大学来办,而那些如 商科或和经济有关联、又能直接回报的 科系,则应由私人企业界去搞。竞争又 怎么讲呢?因为在私人企业界,讲求的 是企业化,效率,但不讲求商业化,毕 竟学院仍然是个教育机构,必须符合教 育的宗旨。它不能一味的以盈利至上, 它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利益和学院的长远
利益。所以我的看法是私立学院会和政 府大学相辅相成,在很多方面我们都可 以配合。比方说提到私营化,最近我们 的教育部长说,与其由私立学院和外国 大学搞双联,为何不让本地私立学院和 本地大学搞双联。因此你只要往这一方 面去做考察的话,也能为我国青年增加 升学的机会。我们认为他的谈话的基本 意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目前的大学是 有这样的能力。而且大学本身有一定的 师资,很多的设备也没被充份利用,因 为它实行的是非全日制。我总认为大学 是公共的财产,那么这份公共财产应被 加以利用。另一点是大学收的是STPM 和SPM的学生,但私立学院却要求A 水平。这A水平和STPM是不一样 的。STPM是两年制,A水平却是ー年 制修三科,一般外国大学录取的标准是 最起码的两科,A水平主修级者再加上 三科SPM优等就行了,这是外国的标 准。那些和外国大学办双联课程的私立 学院,是以此为录取标准,那么这情形 就出现了新局面,本来要去本地大学的 学生就不会去考STPM,而跑去念A水 平。由于STPM是两年制,导致私立学 院招收到更多学生,相比之下,大学可 能反而招收不到学生。
德:我相信私营化的教育不是一百巴 仙以盈利为中心的,许多大集团投资在 私立学院,是以亿元来计算,而这回收 率是很慢的,我倒认为这是ー些大集团 在别的地方赚了很多钱,现在再把这些 钱用这种方式回馈社会,是一种社会服 务。假如以生意的眼光来看,•这应是最 后ー项人家要做的生意。我真正是认为 它们是在提供社会服务,并为政府节省 教育开支。因为如果有私人公司参与开
14
办教育,而它是ー间电脑工程公司,像 英特尔(Intel),它有一个训练中心, 那么这些电子电脑公司协助政府来开发 电子和电脑的教育,成本方面会低得 多。因为反正它们的工厂原本就有这些 设备,它们要提供这方面的设备是极方 便的。但是要每一间大学都这样的话, 我相信是很划不来的,如果我们能利用 现有这些エ厂的设备来办教育,那么资 源也就被充份利用,这也是我们所讲的 要如何使我们的大学和工商界有更密切 的联系。那么私营学院就能通过如此的 方式对工商界有更好的认识。另一方 面,私立学院都是用最有效的方式来管 理它们有限的资源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 益,这就是为什么教育应该企业化和现 代化的前理所在。而且我们必须注意到 许多先进国家如美国、英国、澳洲等都 有私立大学(外国最好的大学都是私立 大学),这些大学的毕业生都以他们的 大学为荣,并在赚了钱后捐钱回馈母 校,以购买更好的设备,请更好的师 资,在这种情况之下,私立大学越做越 好,甚至比那些州立或国立大学还好。
荣:我倒不觉得这是效率不效率的问
题,因为我国是个多元种族的国家,从 独立以来,马来同胞一向觉得比其他族 群落后,所以他们觉得应该掌握教育成 为主要工具,以完成全民团结的目标。
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平衡各族的发展, 教育所以被称为社会工程,也就是因为
张健辉硕士
的,问题是在于怎样控制。其实已经有 马来学者谈到这个问题,如马大教授依 沙・哈鲁汀。他们非常担心招生方面 的问题。我们的大专要实施固打制以达 到社会结构的改造,如果让学生自由选 择的话,那么政府永远也达不到这个目 标。因此他们一定会实施限制。还有一 个他们考虑的问题,就是民主化的教 育,即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但私 营化后,这个成本费就由学生来承担, 那么私营教育就变成只有富人能进去而 贫穷学生望门兴叹的情形。刚オ我所提 到的那位马来学者的担扰,是这样的。 他们在本地私立学院和外国双联的课程
里发现到,凡是到外国留学的,除了那 些由官方资助的,馀者都是非巫裔学 生。在双联课程里,他们也看到大部份 为非巫裔学生。很简单的道理,因为这
些学生都进不了政府大学,唯一的办法 就是进入私人学院,在这种情况下,政
教育是最快改变社会结构的ー种手段。
府又控制不了,尤其是修读专业课程的
政府从独立以来花了整整30年オ搞到这 个规模,所以忽然间说要开放是很矛盾 的。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长说私营大专法
令十月份就会被拟出来,我相信它的开 放是有限制的。它是不可能完全开放
学生,政府不承认不要紧,私人界承 认,也受其专业公会承认,因此马来学 者列了一个公式,马来学生进入本地大
学,出来变成次等货,市场不吸收他, 他唯一的办法是去政府机构打エ,而非
15
巫裔则大部份进入私人学院,过后在私 人界发展。他说再过一世纪,巫裔学生 永远也赶不上他们,因为一到市场去, 他们就赶不上了。他们对这点非常担 扰,因此刚オ张先生说它会大开放,恐 怕它不只不开放,还要对私人教育有所 控制。换句话说,它制定这个私立大专 法令,我猜想它会限制语文的应用,还 有开放给人民选择的课程。像最近的ー 项报导就很奇怪,冯镇安副部长说跟中 国的双联课程协定书好像不久就要签 T,可是教育部长却声称他完全不知道 有这一回事。非常矛盾的ー种报导,我 相信他们现在也相当矛盾,要开放嘛他 语文政策保不住。第二,他利用教育做 为社会工程的工具恐怕也同样保不住。 第三,我们将来的2020宏愿强调爱心社 会,但我们的私人学院可没这时间搞这 些东西。私人教育最有效的是智育,你 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可是德育和体育就 比较困难了,因为它需要很大成本去增 加设备和设施,但却无法看到立竿见影 的效果。
辉:市场需求很少,不是不能搞,而 是没有这个需求。
荣:所以我相信他们也还在斟酌着怎 样来控制并维持教育的功能。
庆:换句话说,从好的方面来看,你 很高兴国家把大专教育私营化了。但在 ー些正式法令提出后,か李先生所说的 有一些规定,规定以后设立学院必须设 立某ー些重成本的学科,培养国家科技 人员,这就对私立学院可能构成一种限 制。罗先生有什么意见吗?
贤:其实从政府把SRP改成PMR, 从SRP的淘汰制到PMR的把原应淘汰
罗洪贤老师
的学生收回来,走入技职教育的领域里 面,中等教育的人数已经如此庞大了, 那么中等教育的人数一出来,那你要社 会怎样去容纳它?可能这样也一下子冲 击到大专教育。当然这种学生不可能直 接进入大学,而是由私立学院来承受。 不过,以大专教育的这个观点来看,学 额的增加是直接的,因为私立学院增加 了,那对我们中学的毕业生,升学的选 择也比较多了。其实以目前的双联课程 来讲,我们本身也提供SPM和统考的 课程,一般上如果他们毕业而还留在本 地的话,很少能进到大学,因为这还要 经过两年的STPM,除非你的SPM考 得非常好,才能直接进入工大。所以比 较之下,相当多的学生都是选择双联课 程,对我们来讲,大专教育私营化后, 学额增加,本就是件好事,不过就如李 生所提到,不管政府背后的动机如何, 私营化肯定会配合一项修定好了的大专 教育法令,不可能没有限制。那对我们 独中来讲,最担心的是收生的资格。因 为以目前的双联课程,统考文凭是可以 进入私立学院。万一大专教育法令一推 出来并限制收生资格,那么这打击对我 们来说不可谓不小了。
德:在这方面,我认为我们大家不必 担心,因为目前很多私立学院招收学生 的资格都不一样,有的根据A水平,有 的是SPM,也有读了八个月基础班后进 大学的,只要他们能达到进入大学的要
16
求。独中统考文凭也受很多外国大专的 承认,我们本地的大专当然也是照样承 认。我觉得政府会做的是设立独立的学 术鉴定局,用来做为品质管理,管理这 些学院所授的课程,水准要达到某ー种 要求。这种措施是在保证给予我们的青 年人良好的教育,而不是像那些学店, 只注重赚取盈利而不注重学业发展,相 信这种措施会纳入修改的大专法令之 内。要有这么多的私立大专,就应该有 适当的条规来管制它们的品质。
若限制媒介语应商榷
辉:我也认为现在已是到加以整顿、 巩固和提高私人学院质素的时候了。在 这时通过法律做某种调控及控制,我认 为是正确和积极的。因为教育毕竟是个 重要环节,也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但 同时,我们希望政府在修改大专法令 时,应该多多吸取ー些教育工作者的意 见。它不应该贸然的推出教育法令,不 然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比方说,学 术鉴定局是很好的主意,应该去进行, 没有人会阻止。但如果是限制语文的政 策,这就值得商榷了。我们一向来拥护 政府的语文政策,在官方的场合,我们 都以马来文来交谈,这我们都做得到。 但因为我们私人学院的双联课程都是和 外国大学挂钩,它们没有办法用马来文 来批改考卷。我们有听闻将来私人学院 的课程,百分之五十须用国文来教,这 怎样教呢?师资从那来?谁批改巻子? 所以以这样的做法来限制私人学院的发 展,我想不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效果。这 会出现什么局面呢?首先是找不到学生 来念。为什么呢?因为学生是希望通过 最好的方式来取得学识,如果他有资格
的话,他乾脆到国立大专或外国大专 了,这会造成更大的外汇流失,而且国 家也赚不到外汇。
荣:政府现在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个方 向,即把我们的国家变成本区域的教育 中心。这个由首相提出来的概念已经确 定了,而且得到内阁许多部长和社会阶 层的支持。这个概念要实现的话,第 一,语文政策必须稍微开放,如果单用 马来文的话,你去招什么学生来读呢? 首相其实也公开呼吁理工科在大学可以 用英文来教。所以他们基本上有了这个 方向。
登:现在大家都很赞同私营化大专教 育,它的确是有种种的好处,不过我想 刚オ张先生提到外国的教育很多是私营 的,我想这样的说法是对也是错的。因 为在美国,虽然是私营教育,不过是社 群教育,不是盈利教育,这是完全不一 样的事情。我国选择釆用私营化大专教 育,是很不寻常的步骤,我们看其他国 家作为例子的话,很多国家的工业进 步,所需要的人才,都不必通过私营化 教育,就能够达到训练人オ的目标。比 方说,新加坡、香港,都没有私营化教 育的存在。它有私人学院如教会学院, 那是不一样的。我国的私营化教育和国 外的不一样,它是盈利的教育私营化。 刚オ陈博士和张先生提到说那些岀资创 办教育的人,不会利字当头,这不一定 的。还有一点,第一代的人可能不想牟 利,他们出钱建医院建学校,不介意没 赚钱,只要不亏就好。可是等到老人家 去世后,儿子当家,他说如果没赚钱建 学校来干什么?我的意思是说我国的私 营学院,其底线是账簿上最终是否有盈 莉,这和外国一些商业集团岀资办教育
17
リ教育品管是基本问题
的情形不一样。我国的商业文化是考虑 最后有没有盈利,而教育这么大,这么 重要的领域,在将来是否应该把国家的 六、七十巴仙的大专教育交给这种模式 的私立学院担当呢?我想这是非常重要 的问题,是现在我们应该考虑的。而且 历史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给予我们ー 个好例子、好榜样让我们走这条路。
荣:陈教授这样提也对的,不过我想 在这20年,私营化大学的趋向是很难改 变的了,它一定会这样跑,所以它现在 语文政策在变,如果它要搞所谓的教育 中心,连入境法律它也必须放松、简化 程序让外国学生来我国念书。
登:我提这个问题,是因为觉得品管 始终是最基本的问题。收三十个学生和 收二个学生利润可以相差很大,而且学 生给了钱念书,你不给他文凭,也是挺 难的事情。所以品管的问题是内在的, 是结构上的问题。现在所提出的解决方 法是和外国大学挂钩,比如歇菲尔大 学,学生必须通过歇菲尔大学所设的最 后ー关考试。不过这不会是、也不可能 是长久的办法,我们的国家也不会容许 20年后当我国的生活水准和英国同一水 平时,我国的大学还是由外国大学来颁 发它们的文凭。我不是说这问题不能解 决,而是认为这一条路是新的路,还不 是一条康庄大道,所以我们的态度可以 保守一点,鼓励大家走ー些别人走过的 路。
庆:有一两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国 家认为它在教育上的负担很重,并要求 把它转移到私人界。那为什么国家办大 专教育的时候会觉得负担很重,转移到 私人界反而会赚钱?第二个问题是张先 生提到应该让全民办教育,就是说教育
应该私营化,越普遍越好,但是教育品 质,如陈教授所说的,就很难控制。同 时那些大机构或个人投资办教育,他们 不是教育专家或以教育目标及概念来办 教育,那么会不会影响后代的教育和负 担?另一方面,大专私营化后,这些负 担就转向学生身上去,但教育本就是国 家应尽的责任呀!这个问题请大家谈ー 谈。
登:我觉得这个问题最终并不是钱的 问题。今天我国一间颇见规模的大学オ 花7亿,那么如果它多建五间大学,也 只花了 35亿,而ー个雪邦国际机场就花 T 900亿元。所以我觉得不是钱的问 题,而是历史包袱的问题,使到我们的 大专不能发展起来。我们自己给固打制 绑死,现在从政的不能做民族罪人去改 掉这个政策,所以它就让私营大学来求 ー个水平思考的突破。他不能向他的先 辈说你做错了,也不能跟他的先民说我 要改变,不过他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 弥补。
牌:你这样的看法也是相当客观的, 的确是这样的现象存在。固打制是造成 一大批私立学院出现的重要因素,应该 是不能否认的。当然私立学院的发展, 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造成,如经济的发 展,国家政策适应各方面的需求而做调 整等等。庆:我国首相说要把我国变成 为东南亚或世界的教育输出国,我相信 有两个可能性,ー个是让世界各大学在 这里设立分校,另ー个可能是我们自己 设立私人学院,让外国学生来念书,把 它当做一种企业来做。那你们看那一个 可能性比较大?
辉:我觉得马哈迪医生真是高瞻远瞩 的领袖。他提出这个构想不完全基于经
18
李宽荣硕士
济因素。我在IN -TAN工作时,政府已 经有个援助弱小国家 的政策,那个IN-TAN就是扮演这样的 角色,很遗憾的报章
上没什么报导。我在那儿工作8年,亲 自参与了这个工作。在这个政策之下, 首相所拟定的拨款数目相当大,让IN-TAN通过政府如外交大使馆招收外国学 生,这些学生都是官员,多数来自英联 邦国家,包括太平洋群岛、南非等。每 年它们都派学生来,课程宿舍全部免 费,而且搞了 20年。当时觉得很奇怪, 国家这么穷(80年代初),国家经济衰 退时,它这个计划照样进行。现在我仔 细想,这的确有其理由,就是希望和这 些国家取得更好的联系,并成为我们的 贸易对象。我想这是值得提倡的。
登:不过我觉得这个概念是在制造我 国人民对这个国家的自傲感。当然这并 不是不好,但更根本的问题是如何确保 我国所办的教育是有素质的教育。因为 ー个国家只有很好素质的教育,别人才 会到那儿去读书。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 要把这个国家变成亚洲教育中心,而是 如何把教育做得更好。现在国家已经走 了好几条不同的路,不过答案还没找 到。
荣:我觉得这是我国发展到ー个阶 段,而所具备的条件。从经济眼光来 看,我国外国留学生和本地大专生大约 同等,那么每年流失大笔外汇,倒不如 自己设立大专机构把学生吸引回来。这 样有很多好处,例如制造就业机会,双 联课程又节省费用。另ー个是文化问 题,许多马来同胞的子弟,到外国留学 回来,思想也改变了。我们今天很受西
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大城市,非常开 放,因此对他们来说,文化价值观的损 失是非常严重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今天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人才外 流。你在外国修基础科学,这边没这个 条件,所以很多人不回来了,出ー个就 跑ー个。那些搞科研的,需要好的设备 才能发挥他的才能,所以人才外流是很 严重的问题。因此政府鼓励私立学院的 发展,对它来讲,只有好处没坏处。
登:我想现在比较重大及基本的问题 是如何确保我们下一代所受的大专教育 是有素质的大专教育。这个有素质的教 育不是指人格塑造或伦理教育的那一 类,而是邻国学生肯来念的有素质的大 专教育。我是担心私营化的这条路走不 到它的终端。所以我觉得官办教育可以 继续下去,另外可以鼓励民办教育,那 么刚オ提到给予免税特优等奖励的措 施,我想对民办教育来得更加重要。例 如森那美或安达等集团,如果他们觉得 钱赚够了,可以拨出10%盈利来资助成 立一所大学,但政府的政策须要告诉大 家它要的是这样的东西,也就是政策上 要开这个门,但现在政府的这个门是关 闭著的。我为什么一直提民办教育?他 们也一样可以搞双联,但它和私立学院 的不同点是它的中心价值不是盈利。也 因为这样,オ使它具备成为一间一流大 学的条件。
庆:我想我们谈教育问题,虽然并没 有每个问题都谈,不过各位的谈话,都 有涉及到我们要谈的问题。今天我们这 个座谈会的目的不是要做出ー个什么结 论,我们是想在针对政府有意私营化大 专教育的这个课题,让各位提出看法, 并对它做ー个关注。最后很感激大家今 晚的出席,谢谢大家。鈴
19
自主・自强•自立
爱情,是历来小说家着 眼的重要课题,而在处理这 个题材时,男女作家有着明 显的不同。根据中国专家所 作的调查,男作家在作品中 以赞颂汉子英雄居多,而女 作家常爱刻画男性的消极品 质,男作家欣赏传统型的贤 淑善良女子,而女作家则更 倾心于解放型的充满现代色 彩的女子。
这种情形,不容否认 的,也存在于我国独立到 82年的小说中,而在研究 小说人物的形象时,似乎更 能得到证明。端视女作家塑 造的女性人物,发现这些女 性固然保持温柔、善良的本 质,但是她们更积极追求自 我,希望拥有家庭以外的空 间,而她们笔下的男性人 物,虽然也有对女性处境加 以关怀、鼓励、欣赏和帮助 的,但是大多数的小说中的 男人依然不放弃传统赋予他 们的权威。他们控制女性的 言行,限制他们的举动,而 在爱情事件中,他们拥有的 所谓的消极品质包括了 “大
•永乐多斯
男人主义”,“不忠” “不 负责任”和凶暴等。
尽管21世纪已在门 槛,两性之间的鸿沟仍然存 在,而女作家笔下的女性活 得昂扬自在的不多。,清感的 不能独立,经济的依附,依 然是女性需要克服的最大问 题。
女权运动推展了两个世 纪,流派展各有不同,但是 鼓吹的女性自立、自强、自 主、自觉观点却是大同小 异。无可否认的,由于教育 发达,工作市场开放,今日 的女性能在职场ー展抱负的 越来越多,不过,经济上自 主独立的目标容易达成,情 感上独立,以及与传统婚姻 观念割舍却十分困难。
像拜仑所说,爱情是女 人生命的全部,女人一旦用 情,往往难以自拔,因此受 伤害格外深、痛,而婚姻 中,男性的不能对女性尊 重、忠诚、疼惜、了解,也
常让女性既向往婚姻,却又 害怕婚姻。感情不是ー个人 的事,男女双方都得学习, 男性尤其应该放弃传统“大 男人”思想,两性和谐共处 的社会才能实现。而女性 呢,除了在各方面争取平等 外,也要放弃依赖的性格, 唯有自主才能自由,也唯有 自由才能安乐。女作家笔下 幸福的女性都是如此,这也 应当是21世纪女性的生活 指标吧! @
•永乐多斯
20

«4福的华J ・刘锡通
■刘锡遮
据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日本军国主义向人民积 极灌输侵占申国的意识,老 师在学校里教导学生,若要 享用鲜美的水果,便要到中 国去掠取,这种教育对学生 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 们觉得侵占中国并不算是不 正当的行为,也没有什么不 光彩的地方。是不是这种教 育使到今天还有一些日本人 死不悔改,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教导自己的民族去侵 犯或掠夺别人的东西,不管 从那个角度看,都不是正义 的。反之,如果一个民族在 自己的国家里,懵懵懂懂 的,不知道自己作为公民的 权利是什么,还时时提出什 么比较,麻醉自己,使自己 族群满于现状,不求进步, 却也不是健康的现象。这些 年来有些华族政治领袖,喜 欢在不同的场合里,强调说 我国的华裔是世界上最幸福 的华人之一,不必像邻国的 华人ー样投奔怒海流离失 散。听起这些话来,再作一 些事实的比较,大家都真的 觉得幸福起来了,心理就会 有“夫复何求? ”的满足感 了。这种用别的地方华人的 惨痛遭遇来作比较,其目的 若是在于提醒族群须要居安 思危,则还会有激励的作 用。若是目的在于使族群满 于现状,麻醉自己,那就会 将自己自绝于主 流之外, 永远作为ー个边缘民族。
其实幸福与否应该是以 此时此地的条件来作审定, 作为ー个国家的公民,我们 应该以ー个国家同一个时期 的其他公民的地位来作比 较,不管他是属于什么种 族。我们既不能从历史上不 同时期的处境来比较,也不 能从地理上不同区域的条件 来作衡量,要不然我们就会 满足于现状,那里还会有进 步的要求。近年来政府确实 是比较开放了,但是总的来 说,距离“各族地位公平” 的理想还很远。就以政府对 学校拨款来说,华小虽是在 主流内,但是所得拨款还是 很少,尤其比起国小更有一 段距离,可是领袖们无论如 何还得“表示欢迎”,还得 感谢政府开放与宽容的态 度。对于吁请政府增设华小 以解决暴满问题,培训师资 以解决教师荒问题,我们还 是感到非常无奈。
副首相说我们都是一家 人,他也声称他要作为ー个 全民的首相而不祗是ー个族 群的首相。我们听了都感到 高兴。可是要建立一个和谐 繁荣而且持续不衰的家,这 个家就必须是一个不分彼此 也不分肤色真正平等的家。 我们衷诚渴望看到的是“马 来西亚人是世界最幸福的 人”,而不愿祗听到:“我 国的华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华人” 〇@
21

黑云压城城欲摧
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 太守行》,开头第一句诗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如果 移来形容9月杪以来我国上 空烟雾的猖獗,以及它所造 成的人心紧张局面,相信是 非常贴切的。
可不是吗?单以首都而 论,9月下旬以来,我们每 天看到的都是一片迷朦,昏 天暗地,不见日月星辰。当 烟雾严重的时候,首都的高 楼大厦都隐没在一片茫茫的 烟雾中,连最高的吉隆坡塔 也ネ见踪影了。
人们在惊讶:雾锁大 马,雾失首都!
人们也在恐惑:因为这 场不明烟雾,造成病患人数 的剧增;许多人深感空气沉 闷,掩鼻以挡烟雾;又有好
•甄供
些人戴上口罩,穿街走巷, 仿佛是要晋入一个蒙面时 代。当然不用愁的人是有 的,如售卖面罩的商家,因 为供不应求,售价直线上 升,还有就是药房生意奇 佳。
为什么忽然间烟雾临 头,历时多日还不消失呢? 据报载这是印尼加里曼丹中 部和苏门答腊发生最严重的 森林大火,烧毁了约570公 顷森林,浓烟就由那儿飘来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笼罩着 整个天空。由于事态越来越 严重,所以教育部考虑让学 校停课,以确保学生的健 康。每天报章都大篇幅报导 各地雾侵的状况,提醒公众 人士注意。新闻部长莫哈末 和环境局总监拿督阿布卡 前后指责印尼管制森林问题 的失当,以致酿成一场大灾 害,祸延邻邦。
印尼方面又怎样自圆其 说呢?它却是用推字诀,或 说森林大火是干旱而自行引
发的,与人无尤;或指游牧 垦殖者的胡为而肇祸;或自 称它早有防火灭火的措施, 可惜有关者未能配合,以致 未能消灾,如此等等。对于 邻国如马来西亚议协助灭 火,却不表态。
我们这方面又如何?比 起印尼来当然是我们胜人一 筹,因为我国朝野人士都在 提醒人民严加防范,譬如说 :有病要立刻看医生啦,无 事少出门啦,出门最好是戴 ロ罩啦,或者指责印尼处理 森林大火的失当啦 等 等。唯独对于消除上空不散 的烟雾,以及如何防止它不 再重来,却是缺乏应变能 カ。
怎么办?我们的天空出 现了最严重的烟雾问题,这 是大自然向我们敲起一记响 亮的警钟,需要我们认真审 视、反思而研究对策的。撒 哈拉之所以成为一片大沙 漠,是我们以及东合各国的 殷鉴!鈴
22
阿都拉欣事件如何收场?
暂时卸下党政职务的巫 统领袖丹斯里阿都拉欣由于 传闻与一名15岁的少女有 “不正当”的关系而被接受 调查,最终事件的演变会有 什么发展,外人不太容易去 猜测。该名少女57岁的外 祖母班蒂阿末及两名舅舅9 月7日在反对党领袖林吉祥 及国会议员林冠英、廖金华 的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并向 警方报案。班蒂阿末报案时 指出,如果丹斯里阿都拉欣 和其外孙女有关系的指责属 实的话,她不会对此事件作 出任何妥协或接受金钱赔偿 等的私下和解方案,而要阿 都拉欣面对法律的制裁。
曾担任马六甲州首席部 长、巫青团团长、国阵甲州 主席等重要党政职位的阿都 拉欣最初在这个事件上的态 度相当坚决,他表明本身不 会在别人自甘作贱,受金钱 收买来对他进行诽谤的情况 下,辞去马六甲首席部长的 职位。但在内外在因素的压 カ下,包括首相、巫青团及 多位巫统领袖的表示将对阿 都拉欣进行调查后,オ使他 被迫暂时全面引退,等候调

查结果。
阿都拉欣与该名少女有 染的事件不论是政治上敌对 派双方当作角力的ー个“战 场”也好,还是因为全国大 选即将来临的缘故,以致政 府在处理时不得不谨慎,免 得落入反对党的口实。这些 都不太重要,令人关心的是 在整个事件中,目前仍受到 警方“严密”保护的“受害 者”是否会成为政治人物角 カ下的牺牲者?
政治人物通过个人的权 カ与关系对自己的利益进行 略夺式的保护几乎是常见的 例子。国会议员林冠英多次 的向反贪污局举报阿都拉欣 “不明”的财产来源。•一年 多来并没有看到“成效”, 而阿都拉欣也没有釆取法律 行动控告林冠英诽谤,事件
・陈锦松
早在人们的印象中不了了 之。
此次阿都拉欣与未成年 少女有染的事件涉及的不单 是政治操守的问题,不能单 以退位来换取。如果其政敌 在这场政治角力中目的只是 要阿都拉欣下台,那当这个 目的已达到,在基于不要・ “逼人太甚”的妥协情况 T,其应负的法律责任不会 受到政治的继续追究,而那 15岁的少女到时只沦为ー 个在政治角力战之役“可有 可无”的棋子。
如果传闻获得证实,我 们不应让政治人物轻易通过 “政治途径”去解决其“法 律责任”,只有如此,司法 的独立性オ可能获得彰显。 这个事件的演变可能不是阿 都拉欣与政治的角力,而是 执政党与大众传媒的角力, 到底传媒是否会发挥其“第 四权カ”的功能去追根究 底,还是以不了了之收场? 如果事情正如所料,传媒去 服务政治又开了另ー恶例, 我不期望它会是这样,且让 我们静观其变。。
(1/10/94)
23
子垣
・张碧芳
今年9月在开罗召开的 “世界人口大会”,堕胎成 了自由主义和宗教保守派激 辩的课题。
,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 字,目前的世界人口是五十 六亿七千万(每年的增长率 介于一千九百万至九千三百 万人之间)。到了 2025年, 则更剧增到ー・百亿。
这次的联合国人口大 会,目的旨在推出ー套世界 性的人口计划,通过改善女 性的保健医护、教育和经济 机会等措施,以降低世界人 口出生率。
其重点在于:让妇女各 方面的权益受到照顾,并且 赋于她们决定自己前途的自 由,而非以生儿育女为其人 生唯一选择。当妇女们受到 照顾之后,世界的人口危机 也将从中获得化解。
这“廿年行动人口建议 草案”第8. 25条款称: “倘若堕胎是合法的,那它 应该是安全的堕胎。”(“In
Circumstances where abortion is legal, such abortion should be safe."),并称 :“女性应享有性与生育 权”。
共有一百零七个国家的 三百位国会议员出席这个大 会,他们争执的焦点包括:
⑴“性与生育权”是否 包括了女性的堕胎 权?
⑵堕胎也被视为家庭 计划的一部份,也 是避孕手段之一?
(3)草案中的“配偶与 个人”字眼,指的 是“配偶”与“同 性恋者” ?
保守派的立场是,堕胎 不应该受到鼓励,堕胎也不 应该被视为避孕措施。此 外,单亲、婚外性行为、同 性恋行为亦不应被接受为生 活价值观。
女权份子对开罗大会的 期许是,开诚布公、率直的 对话,能唤醒人们认真看待
堕胎问题,把它视为重大的 女性公共卫生议题。
大会在争议声中闭幕 了,但子宫的窘境并未获得 解决。世界各国对堕胎课题 依然抱持分裂立场。
“倾生命”(pro - life) 和“倾选择"(pro - choice) 的伦理战争还是在世界各个 角落重复著。
令人心寒的事实是,全 球每年有大约四千万宗堕胎 事件发生,其中约有十五万 名妇女也因堕胎而丧命。显 然,在诸多女性议题中,堕 胎是最具争论性和爆炸性的 课题,到底母权与胎权,谁 的权利应该受到较大的肯 定,一旦两者起冲突的话。
英国有一群合格医生, 约十年前成立了一个命名为 “支持妇女堕胎权医生协 会”的组织(Doctors for Woman s Choice on Abortion 一 DWCA) 〇 其 中坚份子沙维芝(Dr. Savage)医生认为,目前的
と窘境
医药制度和医药负责人都太 过霸气十足,对身历其境, 身受其害的孕妇不但缺乏同 理心,还惯性以"专家”身 段及语气替孕妇作“不可堕 胎”决定,她认为这是很不 尊重病人,未能从病人实际 情况考量问题的傲慢作风。
这位妇产科医生表示, 医生的专业原则是救命,当 然不会喜欢打胎这差事。
“然而,当看到年轻的母亲 打落孩子后,那种大死一番 而后活现,因此重生的快乐 样子,我的专业矛盾便消失 了...〇 ”
“只有病人本身オ最清 楚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堕胎, .而且,怀孕是女人十个月的 实际身体经历,旁人实在无 权控制或太过干预足于决定 当事人ー生命运的决定。”
她如此坚持。或许,作为观 念有所突破的ー个起点,我 们无法避免将堕胎和“放 荡”、“堕落”、“道德伦 丧”这类负面的人格标准扯 在ー起。实际上,堕胎几乎 是每个女人都可能遇到的难 题——如果避孕失败的 话。
看起来妇女要走的自 由、解放之路,又岂是从大 马到开罗而已? @
华杜资料研究中心 推出另一本新书..
解構政治神話
——大马两线政治的评析(1985 - 1992)
祝家华在本书中探讨马来西亚80年代中期至90 年代初所形成的政治反对势カ,它以政党联盟阵 线组织去抗衡执政了卅多年的执政集团国民阵线 (及其前身联盟),造成所谓的“两线政治”……
关心政治者,须人手ー册。 本书每册订价RM25.00
25
專論
反传统与拥传
论《镜花缘》< 女权思想
・李玉馨
前言
清代著名的文人小说《镜花缘》问 世以后,由于其中多处论及传统中国社 会的妇女处境,因此受到历来许多学者 的特别关注。例如胡适认为这部书是 “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公开赞扬李 汝珍富有革命性的女权思想,以为它 “将来一定要在中国女权史上占ー个很 光荣的位置”。而据近年鲍家麟的研 究,《镜花缘》在世界女权史上可算是很 早提出妇女权利问题的作品。表面上看 来,李汝珍的确在他这本渊博而庞杂的 小说中,曾经明显地嘲讽了以男性为中 心的传统中国社会,大大地发挥了对女 子オ情的肯定,若说本书是反传统的先 驱似乎并不为过。
然而夏志清则抱持相反的意见,他 认为书中的故事完全支持儒家的道德理
想与道家的生活智慧,对传统文化全盘 接受而自鸣得意,是拥传统而非反传 统。因此,“《镜花缘》乃站在严格的传 统道德立场,褒扬女性的德行和才华。 作者一方面体察到改革的需要,一方面 却赞成所有传统对妇女的规范,而不予 以批判性的抗议。”郑明則也说:
“《镜花缘》必然关心女子问题,不过 对女性的了解仍嫌不足,他尤其不注意 女子的精神生活,才女们像机器人般吟 诗作词,了无生气。就提供女子问题、 塑造女性形象而言,《镜花缘》并不成 功。"
于是我们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论 述,而黄克武则认为这两种观点并非互 相矛盾,而是并存的。他指出作者不但 反传统也拥护传统,对于许多主题均同 时展现ー些对立矛盾的观点,这些矛盾 显示作者思想与情感的复杂性,任何ー
26
言以蔽之的结论都十分危险。
本文写作的目的即欲从反传统与拥 传统两种观点岀发,探讨《镜花缘》中 的女权思想在两者各有何表现,最后藉 研究的结果来评论李汝珍对两性地位及 妇女问题的态度与了解,并尝试赋予客 观合理的解释。
反传统
鲍家麟在〈李汝珍的男女平等思 想〉一文中,将《镜花缘》所呈现出的 女权思想约略归纳为六端,可视为李汝 珍反传统观念的代表,经笔者补充整理 后,叙述如下:
1,反对缠足
缠足之事,始于五代,盛于明清。
苏淑芬提出中国社会崇拜缠足的原因为 :取悦男性、剥削女权、区分男女、确 保贞洁。可以说缠足是女子所受最惨无 人道的待遇之冠,因此李汝珍反对不遗 馀カ。他首先藉君子国吴之和的口说道 :“吾闻尊处向有妇女缠足之说。始缠 之时,其女百般痛苦,抚足哀号,甚至 皮腐肉败,鲜血淋漓。当此之际,夜不 成寐,食不下咽,种种疾病,由此而 生。..何以两足残缺,步履艰难,却
又为美?即如西子、王端,皆绝世佳 人,彼时又何尝将其两足削去一半?况 细推其由,与造淫具何异? ”(十二 回)此段外邦之人所发表的议论已指出 要求妇女缠足是如何地残忍自私,但李 汝珍惟恐这样不足以唤醒君子的天良, 故接著设计了一个女儿国让男性置身其 中去体验女性所受的苦楚。
第三十三回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封
27
專論
为王妃后,开始了一连串阴阳倒错的磨 难,其中最教他心有馀悸的,就是将他 两只大脚弄得“骨断筋折,只剩枯骨包 著薄皮”的缠足之刑(三十八回)。李 汝珍先写出缠足的手续:“用些白矶洒 在脚缝内,将五个脚指紧紧靠在ー处, 又将脚面用力曲作弯弓一般,即用白绫 缠裹;..一面狠缠,一面密缝。”接
著道出缠足后的肉体感受:“及至缠 完,只觉脚上如炭火烧的一般,阵阵疼 痛。不觉ー阵心酸,放声大哭道:坑死 俺了! ”于是林之洋的两只天足被众宫 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的下场是:“未 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作两段,十指 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三十四 回)。
相反于传统文学对女人纤纤细足的 病态赞赏,李汝珍大胆揭露缠足过程中 必得付出的健康代价,但这些血与泪在 中国社会竟然不被当作一回事而持续了 千年之久。能够对缠足问题进行责难与 反省,就显示李汝珍具有人道关怀的胸 襟,这正是产生女权思想的必备条件。
2.反对偏重外在美
爱美乃人类天性,尤为异性相互吸 引的方法。但由于中国的社会结构几千 年来被父权所操控,女性依附男性生存 的结果,除了种种权カ集中在男性手上 外,美貌的标准也由男性制订。为了满 足男性挑剔的眼光,于是千古女子耽弱 于外在美的表象而沦落至以色侍人却不 自知,因此李汝珍藉女儿国拆穿并反讽 这种文化现象。女儿国人的生理构造与
天朝无异,也是男女分工合作的社会, 但其两性权力宰制的关系,却恰好与中 土颠倒: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 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 治外事。而其风俗“自国王以至庶民, 诸事俭朴,就只有个毛病,最喜打扮妇 人。无论贫富,ー经讲到妇人穿戴,莫 不兴致勃勃,那怕手头拮据,也要设法 购求”(三十二回)。对作为文化所定义 的“妇人”加以装饰求美的心态,女儿 国与中国并无二致。值得注意的是,女 儿国的审美标准亦是只偏重外在美:
“那边有个小户人家,门内坐著ー个中 年妇人:ー头青丝黑发,油搽的雪亮, 真可滑倒苍蝇;头上梳ー盘龙鬆儿,鬓 旁许多珠翠,真是耀花人眼睛;耳坠ハ 宝金环;身空玫瑰紫的长衫,下著葱绿 裙儿;裙下露著小小金莲,穿一双大红 绣鞋,刚刚只得三寸;伸著一双玉手, 十指尖尖,在那里绣花;一双盈盈秀 目,两道高高蛾眉,面上许多脂粉;再 望嘴上一看,原来一部胡须,是个络腮 胡子! ”(三十二回)
在这个国度之内,装扮已非ー项自 发性的悦己悦人行为,“男人”不但控制 了 “妇人”对其身体的主权,更以外在 美来衡量“妇人”在婚姻价码上的高 低。所以天生俊美的林之洋硬被国王选 为王妃后,还得经过穿耳、缠足、搽 粉、修眉、点唇、开脸等程序才能正式 进宫成亲。李汝珍对于这种加之于妇女 身上以人工粉饰为美的观念不以为然, 另外提出ー类具有内在美的女子。林之 洋在黑齿国贩货失利后说:“俺因他们 脸上比炭还黑,俺就带了脂粉上来。那
28
專論
「ラ
知这些女人因搽脂粉反觉丑陋,都不肯 买,倒是要买书的甚多”(十八回)。后 来為敖也说:“刚オ小弟因这个国人过 黑,未将他的面目十分留神,此时一路 看来,只觉个个美貌无比。而且无论男 妇,都是满脸书卷秀气,那种风流儒雅 光景,倒像都从这个黑气中透出来 的。 小弟看来看去,只觉自渐形 秽”(十九回)。
黑齿国的女子崇好才学,因此腹有 诗书气自华,反而有能力与男子ー较长 短,把轻视海外幼女的多九公吓得落荒 而逃。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李汝珍 不啻指出读书为一条可以将女子从脂粉 中拯救出来的道路。
3.提倡女子教育
基于“男性天生优于女性”的心理 因素,且在升官发财之路为男性所垄断 的情况下,中国传统社会向来认为妇女 接受教育是无用的,所以“无オ便是 德”的意识形态成为男性长期打压女性 竞争能力的最佳武器。而世俗又以为妇 女读书识字易观淫词小说而改变德性, 故禁妇女接触文墨。如此一来,注定使 妇女无知无识,眼光浅短而生活狭隘, 永难跳出次于男性的地位。但李汝珍却 非常坦然地承认女子的聪明才智并不亚 于男子,所谓“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 畀”、“灵秀不鍾于男子”(四十二 回),因此他提倡女子应与男子受同等 教育,让女性也有发挥才能的机会。《镜 花缘)中的一百个オ女固然个个饱读诗 书,各有专长不必说,黑齿国更是李汝
珍心目中女子教育发达的理想国。黑齿 国人向来以才学分别贵贱,因此国中男 女自幼都要读书。唐敖与多九公一到该 国,便见一所女学塾,据学塾先生说明 此地历来虽无女子科举,但按例每十馀 年即有考试盛典,藉此肯定女子オ华。 所以生女之家到了四、五岁,无论贫富 莫不送塾攻书(十六回)。
李汝珍又设计让多九公怀著天朝为 宗、男性为高的傲慢心态与海外两个幼 女谈论学问,然而两女以音韵问题请教 时,竟将他难住;再辩析《论语》、《礼 记》等古书字句的解释,亦难应付;忽 然想到用外邦少见的《周易》考考她 们,谁知班门弄斧,反被羞得无地自容 (十六一十八回)。四书五经向来是 男子オ有资格拥有的学问,到了黑齿国 却被两个幼女用来攻击男性读书之不求 甚解与自以为是。显见受教育能使女性 展现惊人的潜カ,对国家民族来说,绝 对有益而无害。
4.主张女子参政
中国女子从来就被剥夺行动之自由 和受教育之权利,遑论有参政的机会。 然而根据李汝珍的理想,女子获得知识 后,就能走出闺阁,参与政治。所以 〈镜花缘》ー书的起首几回,就点明了 女子读书之后,希冀参与国事的渴望。 唐小山对她叔叔说:“请问叔叔,当今 既开科考文.自然男有男科.女有女科 了。不知我们女科几年一考?求叔叔说 明,侄女也好用功,早作准备。”..
“侄女并非要去做官,因想当今既是
29
專論
女皇帝,自然应该有女秀才、女丞相, 以做女君辅弼,.....若这样说
来,女皇帝倒用男丞相,这也奇了。既 如此,我又何必读书,跟著母亲、婶婶 学习针凿,岂不是好? ”(七回)作者 在此所要表现的是:经世济民乃读书人 皆有的想法,无分男女。既然有女皇帝 的执政,就表示女子能力卓越,值得托 付重责大任,因此朝廷要职理应开放名 额给女子担任オ对。.
而后来武则天开女子科举的诏文 中,与女子参政最有关系的一条规例是 :“殿试名列一等,赏女学士之职;二 等,赏女博士之职;三等,赏女儒士之 职;俱赴红文宴,准其半支俸禄。其有 情愿内廷供奉者,俟试俸一年,量材擢 用”(四十二回)。这样的科考制度已突 破传统对女子的局限,提供进入政治圈 的管道。更彻底的表现是阴若花奉旨回, 女儿国登基,将携同是海外之人的三位 女学士当大臣,亭亭道:“将来若花姐 姐做了国王,我们同心协カ,各矢忠诚 :或订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 良,或举贤去佞,或敬慎刑名,或留心 案牍。——辅佐他做一国贤君,自己也 落个’女名臣’的美号”(六十八回)。 只要能给予公平的待遇,女子亦能人尽 .其材,流芳史册。
5,反对双重贞操踪准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男子三妻四 妾,享尽风流之福是理所当然的事;但 妇女却被要求三贞九烈,不事二夫。此 种双重的贞操标准尤盛行于南宋理学建
立以后,使女性在道德上受著重重压 抑,而独便宜男性。苏淑芬归纳蓄妾制 度长期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原因为:满足 男性欲望、防止无后、实行多产、帮助 家庭经济活动,可以说完全是以男性利 益为本位所产生出来的习俗,根本不顾 及女性尊严与夫妻间的爱情。
《镜花缘》第五十回描写两面国的强 盗头子掳获了四个美貌女子,按照社会 所赋予男人的特权,欲享齐人之福。试 看强盗对其夫人所言:“拙夫意欲纳 宠,真是眠思梦想,已非一日,惟恐夫 人见怪,不敢启齿。适听夫人之言,竟 合我心。”李汝珍在这段故事中,并不 反对贞操观念的本身,而是反对它强加 于女性的单方面要求。因此,他藉著强 盗夫人之ロ,指责不为妻子守贞洁的男 性:“假如我要讨个男妾,日日把你冷 淡,你可欢喜?你们作男子的,在贫贱 时原也讲些伦常之道;ー经转到富贵场 中,就生出许多炎凉样子,把本来面目 都忘了。不独疏亲慢友,种种骄傲,并 将糟糠之情,也置度外。这真是强盗行 为,已该碎尸万段!你还只想置妾,那 里有个忠恕之道! ..今日打过,嗣
后我也不来管你。总而言之,你不讨妾 则已,若要讨妾,必须替我先讨男妾, 我オ依哩”(五十一回)。强盗夫人以牙 还牙并要求同等待遇的态度,虽不可能 真正拉平男女相差甚远的地位,但已足 够传达出李汝珍在传统贞操要求的不公 平上,曾站在女性的立场思考过。
30
命佐修您
6.关心妇女・之社会福利
由于传统中国社会的种种歧视与禁 制,使得妇女往往没有独立生存的能 力;又因为身负传宗接代的重任,妇女 非常容易罹患妇科疾病,所以适当的贫 寒救济与医疗照顾,成为这群为数庞大 的弱势团体最迫切的需求。李汝珍注意 到这种现象,因而在第四十回虚构武则 天的数条恩旨,冀以社会福利稍微解除 妇女同胞的疾苦:
第六条/命天下郡县设造养媪院, 凡妇人四旬以外,衣食无出,或残病衰 颓,贫无所归者,准其报名入院,官为 养赡以终其身。
第七条/命郡县设造育女堂,凡幼 女自襁褓以至十数岁者,无论疾病残 废’如贫不能育,准其送堂,派令乳母 看养,有愿领回抚养者,亦听其便。
第八条/凡蔑妇苦志守节,家道贫 寒者,无论有无子女,按月酌给薪水之 资,以养其身。
第九条/如女年二十,其家实系贫 寒,无カ妆奁,不能婚配者,酌给妆奁 之資,即行婚配。
第十条/命天下郡县延访名医,各 按地界远近,设立女科,并发御医所进 经验各方,配合药料,按症施舍。
第十一条/倘贫寒之家,妇女殁 后,无カ置备棺木,令地方官査明,实 系赤贫,给与植木殡葬;如有暴露道途 者,亦即裝殓掩埋。
武则天的善政一出,登时活人无数 而致惊天动地,竟延长了本身的气数
翎 慨 翁 季
I
1 偶
幽 慮 T
翳爵勘能容陶翎圏 翁号〇跡留履團。翩A 勇圓〇働〇)姻)贓翁寻 纖離企韻。醐 韻屬適席圍毗辱圖 DtWe画寧眉。氫昌通 面夥僉表 国^b
翳爵融籠鹭陶篋僉 鬼協。屬间圈昼臨照 気倨傷帰。気『其成圈 雷圆宛圍觎偽尊激,河 蜒邊。

园俺!留亨胃。wm

/ /
/《知识分子与社会文化〉 / 每册 RM12.00
欢迎购买,请联缁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丿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 2734035 Fax: 03 - 2734037
專論
(五十七回)。李汝珍之所以如此夸大 其词,无非强调为妇女特别制订福利措 施的重要性而已。
拥传统
〈镜花缘》开宗明义第一回就捧出班 昭的《女诫》,大赞妇德、妇言、妇 容、妇功,认为“此四者,女人之大节 而不可无者也。..盖此书所载,虽闺
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 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 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守良 箴,何能至此。”另外李汝珍还在书中 多次提及苏蕙的〈璇巩图〉,深为其巧 智倾倒,并以之与《女诫》相提并论, 认为两者是妇女的最佳典范。然而班昭 训示女性遵从父权社会的喜好与要求, 苏蕙以委屈幽怨博求丈夫的回头,准此 而论,《镜花缘》就不能算是真正具有女 权思想的小说。所以纵使李汝珍笔下女 子的オ华超过班昭会容许的程度,她们 仍然恪守传统法度,没有半点女性的自 觉意识。而从前述李汝珍对女权所做的 思考来看,他仅停留在妇女问题的表面 做观察,并未致カ去挖掘妇女弱势处境 的形成原因。因此从本书中,我们尚可 挑出不少旧传统馀毒未尽的地方加以批 判,笔者将之归纳如下:
1.大丈夫不缠足
李汝珍虽然反对缠足,甚至设计了 ー个女儿国去让男性尝尝缠足之苦,但 显然他并未使书中主角体认到去除缠脚
布的重要性。故而百位オ女人人姗姗莲 步,不独受害者林之洋的女儿林婉如继 续缠足,连堂堂女儿国的储君阴若花流 落天朝后,也得跟从习俗缠足。她们所 受的身心创痛,绝不下于林之洋,可是 全被作者有意无意间给忘记了。
另外,由于李汝珍无法忘怀女人的 小脚,书中情节便偶有令人感到突兀之 处。例如像能剑侠之术的两位奇女子颜 紫绡、燕紫琼,作者对她们的描述都是 足穿三寸绣鞋(五十四回、五十九 回),可见也都缠足。可怪的是靠著三 寸金莲她们竟能来去如飞,并与敌人作 战,简直不可思议。也许我们可以归咎 男子虽知缠足之害,却无意替女子松 绑;但若是连受过教育的女子都毫不抵 抗此种束缚,反而拼命死缠的话,那么 父系社会所带来的魔魇可想而知有多么 难以挥除了。试看〈百花大聚宗伯府〉 的一段,作主人的卞宝云因为脚疼,央 求孟紫芝到各处照应ー下,紫芝道:
“我劝姐姐,就是四寸也将就看得过 了,何必定要三寸,以致缠得走不动, 这オ罢了? ”(七十三回)以李汝珍对 女性缠足的态度来看,恐有只反对男性 缠足之嫌。
2.女子科考的限制
李汝珍藉武后开女试的情节」欲大 大地阐发他“天地英华,原不择人而 畀”的理想;然而我们仔细检验考试的 资格限制,就会对他所发的豪语产生怀 疑。例如第一条云:“其应试各女童, 先于圣历二年,在本籍呈递年貌、履
32
專論
历,及家世清白切结。”第十一条云: “年16岁以外,不准入考。其年在16 岁以内,业经出室者,亦不准与试。他 如体貌残废,及出身微贱者,俱不准入 考”(四十二回)。ー场拔取真オ的考 试,竟然附带了选美及选媳妇的功能, 就连黑齿国的女试大典也规定只有“能 文处女”オ可参加(十六回)〇由此看 来,李汝珍似乎并不是真心鼓励女子接 受教育,童别提赞成妇女解放了。
千载难逢的女试却有如此严苛的限 制,不免有人会生遗珠之憾。然而亭亭 的母亲缁氏却不泄气,虽已年望六十, 满头白发,仍然坚持赴试以偿心愿。众 人无可奈何,只好为她弄些手脚敷衍进 场,岂知及至放榜,她竟中了郡考的第 一名。唐闺臣就曾安慰她说:“伯母若 非限于年岁,倘去殿试,怕不夺个头名 才女回来! ”(五十六回)另ー个不向 命运低头的例子是林书香姊妹的婢女崔 小莺,林书香向同伴介绍这位婢女时说 :“他心灵性巧,书到跟前,ー读便 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姊妹之 上。今逢考试大典.......他因
二位姐姐晓得他的出身,求我们转恳: 将来应试,全仗包涵,替他遮掩遮掩” (五十九回)。而殿试放榜的榜单上,出 身微贱的崔小莺竟也荣登百名才女之 列。可见年龄及身分并非有オ气与否的 决定因素,强加不合理的限制于女子科 举,徒然暴露男子之施恩心态罢了!
3.赞成妇女守节
前面曾论及李汝珍并不反对贞操观
念的本身,只是反对社会上对男女贞节 要求的双重标准,因此事实上他反而旌 表节烈妇女之举。例如武则天颁布的十 二条恩旨中,就有三条是嘉奖苦志・守节 之妇女的(四十回)。中国女性自古就 常被“贞节”两字压得抬不起头来,李 汝珍身处重视妇女节烈的文化环境中, 对这项杀人的礼教仍未有超脱世俗的洞 察。第三十五回女儿倒国王说:“我国 向例:凡庶民人家,从无再醮之妇。” 宣扬的是“不事二夫”的观念。第九十 回长指道姑向众女说:“世间孽子、孤 臣、义夫、节妇,其贤不肖往往只在ー 念之差。..总之,人活百岁,终有ー
死。当其时,与其忍耻贪生,遗臭万 年;何如含笑就死,流芳百世。贫道为 何忽发此言?只因内中颇有几位要应 ’含笑就死’这句话哩。”竟是鼓励 “夫死殉节” 了!
在讨武则天一役之前,众英雄好汉 还作了一个自认聪明的决定:“彼时所 有各家眷属,都要带在军营,惟恐事有 不测,与其去受武氏兄弟荼毒,莫若合 家就在军前殉难,完名全节,以报主 ±,倒可免了许多后累。”是则男性未 征求女性同意,就强迫对方与自己作同 命鸳鸯,后来果然有六位才女为了战死 沙场的丈夫自杀殉节(九十八回)。然 而果真每位孀妇都对生命毫不留恋,心 甘情愿跟从亡夫而去吗?不尽然,九十 九回众才女的表现就相当能反映这种心 理:“那女营之内……八位才女,闻 得丈夫困在阵内,吓得落泪不止;..
那跟前有子的,还有三分壮胆;那无子 身上有孕的,也有一分指望;就只那跟
33
農牧世界給榴槌種植人的另一呈獻
,…j »へニニ二ノ い七/j(\ \
■W破
等於RM130榴槌講座會
①林文忠推荐:
檳城的根槌品種
從檳城榴梗比赛六屆冠軍 —葫蘆、紅蝦、15號、坤寶 紅肉、 紅仁、 D600到,金魚 、貓王、頭家....將近三
十個品種,圖文並茂,單看圖 片已能嗅到浮羅山背的榴槌飄 香〇
隨時詡閱, 永久保存!
②楊華勇敎授:
府』真菌病的防治
榴撻難種,真菌更難防治 ,腐幹病、凋萎病、絲狀枯萎
病 、 白根病 、 白疹葉病. ……對症下藥,消滅真菌, 讓病樹恢復蓬勃生機,小園主 不必再頭痛!
③黎德泰分析:
大馬的新植栽精法
先種種子再駁接,榴槌容 易長大?直接栽種駁種樹苗 ・快速開花結果?兩種栽種法 ・孰優孰劣?一個園圻只栽種 一個品種,滿園的榴槌不開花 ?...連串疑問,盡有答案
④藍進喜介紹:
榴穂病虫害的虑理
菌病難發現,害虫看得到
,撲滅害虫是小兒科?但是 ,為什麼滿樹的榴撻,有一半 賣不到錢?都是蛀果虫造的孽 ,掌握噴藥、噴煙、裝置榴槌 燈的方法,殺盡飛蛾,粒粒榴 槌没有虫洞〇...
發書有限’欲購從速 各大書局報攤均有出售
•郵購詳情,請聯絡農牧企業03 - 2380740 / 03 - 2302523 •
專論
前ー无所有的,到此地位,毫无想头, 只等凶信一到,相从于地下,这就是他 收缘的结果。一时想起碑记中薄命之 话,再看看书香、秀英诸人前车之鉴, 不由不毛骨悚然,肝肠寸断。”殉节之 前不见大义凛然,却期盼ー线生机,李 汝珍无意之中泄露了人其实都贪恋生命 的秘密。寡妇自杀于事无补,更何况这 些才女都正当青春年少,有大好的人生 前途等著开创。李汝珍对这样残害宝贵 生命的节烈观念不知反省,显示出他无 法挣脱传统的一面。
4.女子不得动摇宗法社会
《镜花缘〉中安排上百位オ华横溢的 女子ーー登场,这些女子共通的特点是 绮年玉貌、蕙质兰心且学问非凡;各异 的专长则有绘画、音乐、书法、游泳、 武术、狩猎等等,不管她们如何地欠缺 独具的性格,总算已大异于传统的妇女 形象。我们看到李汝珍对オ情出色的女 子十分赞赏,然而一触及女性执掌国家 大权的问题,他却格外保守而传统。可 以说,百位才女的杰出之所以得到正面 评价,是因为她们尚都合乎传统的道德 规范,如孝悌贞节等;而武则天的英明 练达之所以招致失败退位,是因为她逾 越了男性所定义的女子本份。更确实地 说,是因为她动摇了宗法社会“传男不 传女”及“传本姓不传外姓”的基础。
李汝珍在第三回把武则天的岀现解 释为唐家父子杀戮过重,因此天庭令心 月狐下界投胎为唐家天子,错乱阴阳, 扰乱唐室,以彰施报。这一段说辞虽将
前尘因果归之于命数,但却暗藏了两种 玄机:ー是宗法社会以阳为正位;ニ是 女子为帝等同于天魔下界。至此,李汝 珍拥护传统男性利益的心态昭然若揭。 所以他不会为了提倡女权,而真心颂扬 武后治国平天下的功绩,他更不可能为 了藉武后表达自己的福利社会理想,而 放弃丑化、辱骂、推翻她的机会。男性 对旧秩序破坏者的恐惧在这种种因素交 会下,渐渐达于最顶点,英雄好汉莫不 欲除武氏而后快之。故书末必须安排他 们大破酒色财气四阵,使天下万物终归 其位——当然就是男性中心的定位方式 了。
值得注意的是,李汝珍的这种封建 观念,反而无法使他所鍾爱的才女们实 现女子参政的理想。这是由于为了奠建 父子相传的架构,女性势必遭到牺牲的 缘故。因而百名オ女开完庆功宴后,绝 大多数走回婚姻的归宿,才女匾额对她 们来说不过是嫁妆上的点缀。只有海外 女子阴若花、卢紫萱、黎红薇、枝兰音 能够到女儿国去施展抱负(六十八 回),可见女子参政在中国竟是不实际 的幻想。
5.女儿国的迷思
〈镜花缘〉中的女儿国,是对李汝珍 女权思想的最佳分析所在。在这个虚构 的国度里,女权似乎得到前所未有的伸 张。然而男性读者必定对它畏惧憎恶, 女性读者恐怕也无法对它产生认同,原 因就出在它是ー个“文化男性中心”的 女儿国,是作者父权意识形态投射下的
35
專論
©
产物。我们重检一下这个阴阳倒错的国 家,就会发现该国人只是性别角色扮演 互换而已,其文化性质事实上与中国无 异,都是“男尊女卑”及“男主女附” 的绝对宰制模式 —— 文化上的男性欺压 著文化上的女性;一切行事都采文化男 性中心的标准。于是林之洋被女儿国国 王调戏时,会像个女人ー样羞得满面通 红;而女儿国国王为了好色,竟会像个 男人ー样不惜大动干戈(三十四回、三 十五回)。这些看似怪异的现象,其实 并不足为奇,在中国也一般天天上演, 人人视为当然。
男性读者之所以对女儿国不怀好 感,主要是因为在这里的男子被贬抑到 次要地位,不但传统所赋予的优势荡然 无存,连最起码的尊严也保不住;而女 性读者之所以不能接受女儿国,主要是 因为女性物质并未被这样的文化所容 纳,伸张女权的结果反成迫害男权,两 性平等互助的理想依旧不得施行。由此 看来,李汝珍所创造的女儿国充其量只 能提供ー个相当新颖南反思角度,对倡 导女权并无实质帮助。
结论
综合以上的讨论结果,笔者对《镜 花缘》的评价,是肯定它在中国旧社会 的保守风气里,曾经因同情的缘故为妇 女的利益发言,虽然这发言由于出自施 舍心态而显得未能尽到公平正义,但已 实属难得。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它在女 权思想这个议题上,不曾深入探究男权
社会中,两性地位天差地远的症结,显 然李汝珍还未进步到了解平等真谛的程 度,所以本书不能归类为女权主义小 说。
〈镜花缘〉确实摆荡于反传统与拥传 统之间,若单以女权思想而论,它拥传 统的倾向强于反传统。分析其原因,除 了李汝珍所处的时代背最、文化体制以 及他本身的性别三因素造成了盲点以 外,夏志清先生的解释最能够ー针见 血。他认为《镜花缘》的内容包罗一切 吸引传统文人的知识,而李汝珍又远比 他之前的文人小说家更爱掉书袋,所以 他经常离开本题去描述各种事物和游 戏;另外,李汝珍和他之前的文化小说 家ー样,一致相信中国文明大抵上是完 好的,他们虽然对社会上种种恶习冷嘲 热讽,但从不究诘种种因循的智慧和规 范;不管李汝珍如何以社会的批评者自 居,他显得浸淫在中国文化中而怡然自 得,故这部小说还未到一半的时候,他 就已经放弃了讽刺家的任务,而大力铺 张褒扬中国文化的理想和乐趣了。因此 我们可以推知:《镜花缘》收纳了众多 题材,讨论的重心一直在变化,作者原 本就无意专在女权问题上作文章;另 外,李汝珍虽看出中国传统社会忽略妇 女权利,但由于他全心迷恋中国文化的 结果,反而无法以严肃的态度痛下针 破;所以李汝珍的社会批评者角色不可 能扮演得成功,这部小说大有讽刺之 名,而无讽刺之实,它的女权主张之所 以难以抖落父权阴影,也就不言而喻 To©
(原刊于《中外文学》第22卷第6期)
36
削顷」九MハM?胡
Life Assurance AGENTS' DIGEST ]
.歡・迎・訂.購・
•發・行•全・馬.

代理員文摘(馬)有限公司
AGENTS* DIGEST (M) SDN BHD
36A, Jalan Brunai Utara, Off Jalan Pudu «就《燃既岫" Tel: 03-2442886, 2446984, 2488345 Fax: 603-2429151
吉隆坡塔 国家标志
困美哉伟哉的吉隆坡塔舉天竖立,象 徵我国人民的荣耀。
新覺梅
(吉隆坡十三日讯)擎 天柱立的吉隆坡塔在万众引 颈长盼下,终于在13/9 / 94由首相拿督士里马哈迪 医生主持盖顶仪式,象征世 界第三高塔即将落成。
高度达四百廿一公尺的 吉隆坡塔,位于首都市中心 咖啡山上,它在高塔榜上的 排名,仅次于多伦多塔和莫 斯科塔:
这座气势磅礴,总耗资 二亿七千万元兴建的高塔是 由德国与大马联营的威斯及 菲莱达克(马)有限公司承 建,该塔于一九九二年六月 动エ,并预料于九五年全面 竣工。
吉隆坡塔是世界第三高 的电讯传送塔,也是主要的 通讯联系中心,它将在ー九 九八年举办的共和联邦运动 会,扮演传达通讯的重要角
色。
吉隆坡塔分为三个主要 部分,即底层、塔身及塔 顶,底层的三层建筑物作为 管理层办事及储存各种设备 和器材用途,另外还包括可 容纳二百五十辆车的停车 场、戏院、礼堂、银行、手 工艺品中心等。
塔顶设有一个可以容纳 两百五十人的旋转餐厅,以 及可供四百人眺望首都迷人 景致的眺望楼。
吉隆坡塔的塔身呈金黄 色,在夜晩灯光的陪衬下, 更放射出金色的光亡,它将 是国人的荣耀。
这座宏伟的高塔将成为 我国的旅游新据点,它不但 是吉隆坡,也是国家的新标 志b。
(14/9/94)
我国不想成为 社会主义国家
・马哈迪医生
“如果马来西亚每个人 都拥有均等财富,即使每个 人都成了百万富翁,大家都 是贫穷的百万富翁。因为, 连家庭厨师或司机都是百万 富翁时,雇主所要付给的薪 酬已非数百元,而是百万元 计,结果,大家都一样贫 穷。
因此首相拿督斯里马哈 迪医生表明:社会主义在马 来西亚行不通,马来西亚也 不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也 不吃所谓人之财富均等的那 ー套。
他说:“马来西亚政府 要的是,更多有能力致富的 人成为富翁,赚得更多钱, 政府再从其财富的征税中得 到更可观的入息,从而进行 财富分配,协助较贫苦的人 民。’.
“政府一心要看到更多 马来西亚人富有,赚更多 钱。因为,所有私人企业的 财富和盈利,政府都有份, 即所得有卅巴仙归给国 阵。"®
(21/9/94)
38
神童罗章雄 大马的骄傲
来自怡保的罗章雄,以 十六岁的年纪,今年在新加 坡国立大学成功考获物理学 位,成为该大学有史以来最 年轻的毕业生,也为我国带 来骄傲与荣誉。
罗章雄的智商高达ー百 六十四分,是全世界最聪颖 的一巴仙智商最高的人士之 —〇他在十个月大时,懂得 唱国歌,ー岁半,可以阅读 长达五百字的英文故事书。 在怡保三德华小念完四年级 后,在马大一些教授推荐 下,连跳五级进入吉隆坡中 华独中念高中一。基于成绩 优越,又由高ー跳级至高 三。
罗章雄是在1991年考 进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在 物理系进修,仅花费三年时 间,即成功考取文凭毕业。。
(1/9/94)
・史丰收教授(左)与冯镇安博士凿幵冰块,为&丰收速算法〉手册主持 推展仪式。
史丰收速算法 并非异能魔术
企隆坡廿八日讯〉
中国速算大师史丰收教 授今日(28/9/94)前往教 育部拜会我国教育部长拿督 苏莱曼道医生,并在两名副 部长、教育部总监、正副秘 书长、高级高员以及本地大 学校长等人面前,表演了他 发明的速算法。
拿督苏莱曼道医生、拿 督冯镇安博士与廖万克杜益 也分别岀题给史丰收教授兮 当部长的计算机尚未按出答
案,史教授已经把答案写出 来,速度之快鉴订有在场者 惊叹不已。
拿督苏莱曼道过后对记 者说:史丰收教授的速算法 实在太神奇了,它比电子计 算机还快。如果本地的学生 有兴趣学习和能够掌握,将 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数学水 平。
史教授也强调:这种速 算法并不是特异功能,而是 有科学根据的计算方式,每 ー个人都可学习。〇)
(29/9/94)
’章雄成为新加坡国大最年轻的毕业生。
校长输学生!
面对着三十题六位数乘个位数的数学题,万挠三育华小校长林英河面前虽然 摆着计算机,但是计算速度始终难比他三名学了 &丰收速算法)仅两个月的 学生。
肺鼠疫侵袭印居
九月下旬,印度的苏拉 特市被证实发生肺鼠疫,使 到这个城市约有五十万人, 匆忙向各地逃亡。 ,
这是印度自一九六六年 以耒发生这种可怕传染病的 第一次。
位于印度西部的苏拉特 市发生肺鼠疫后,这种传染 病已向全国蔓延,甚至也传 到国外,让邻国与世界惊 荒,纷纷釆取各种措施,试 图隔绝这种传染病,前后有 二十多个国家中断与印度的
在十四世纪中叶,欧洲 蔓延了严重的鼠疫,当时被 称为“黑死病”。据估计, 有大约七千五百万人死亡。 相信未曾有另ー种疾病导致 那么多的人命丧黄泉。从吉 尔吉斯境内的伊塞克湖附近 基督教坟场的墓碑碑文看 来,鼠疫于1338年就已在 中亚蔓延得相当厉害。仅在 13年内,这种疾病侵袭了 整个欧洲。在许多地方,10 个患者之中有9个死去。
欧洲的港口在1346年 接到了有关鼠疫的“预 告”。当时谣言纷纷,众说 纷纭,指亚洲死了许多人。 有些则说,印度的人口几乎 已经灭绝,而亚洲西南部许 多地方也到处尸体横栋。最 后,鼠疫传到了欧洲东边的 克里米亚,再从这个黑海地 区蔓延到西欧。
“黑死病”于1347年底 传到意大利和西西里。船只 再从那儿把它带到科西嘉 岛、撒丁岛、北非和意大南 部。另一方面,带有这种疾 病的船只抵达意大利北部的
黑死病曾夺走1 / 3区
恐怖的回顾
港口,包括热那亚和威尼 斯。鼠疫从那儿向北方和西 方蔓延到法国、荷兰、比利 时、卢森堡、德国和斯堪的 纳维亚。在1348年夏天, 風疫又被一艘船带到了英格 兰南部。
多个国家的作家用尽了 丑陋的文字来描绘鼠疫。意 大利诗人作家薄伽丘曾经形 容,腹股沟或是腋窝会有 “肿瘤”(腹股沟淋巴结), 有些大如苹果,其他有如鸡 蛋,有些则较小。他也写道 :“身体上也会长岀黑色或 是青黑色的斑点。”在法 国,天主教教会医生肖利亚 发现,鼠疫有两种:第一种 的病患会发烧、吐血,甚至 在三天内死去;而另ー种则
・池健有
会生出腹股沟淋巴结,然后 在五天内身亡。
真正鼠疫有三种
在今天,正如我们所 知,真正的鼠疫有三种:腺 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 疫,都是由巴斯德鼠疫杆菌 引起。腺鼠疫是由跳蚤传 染,尤其是附在黑老鼠身上 者。直到今天,腺鼠疫仍可 在亚洲的野生齿动物,特 别是在满州土拨鼠身上找 到。至于败血性鼠疫,病患 在腹股沟淋巴结未生出之前 就已一命鸣呼,而肺鼠疫是 在人们吸入别人打喷嚏或咳 嗽时喷岀的病菌时,直接传 染。“黑死病”是通过老鼠
40
航空来往。
这种传染病在印度虽然 已夺走了数以百计的人命。 不过;情况已受到控制,更 可庆幸的是它并未祸延其他 国家。
N人性命
在印度西部苏扣特市S延的肺鼠疫已有七十五人丧生。医生说,这种传染病是 由在市内的垃圾堆中寻找食物的老鼠引起的。图示苏拉特市的妇女在焚烧路旁 的垃圾〇 (法新社电传照片)
鼠疫横行
到跳蚤、跳蚤到人类的过程 传染。
曾迫使英法休成
在鼠疫肆虐的六个月 中,相信有一半以上的佛罗 伦萨人身亡,这样的惨状很 快的遍及整个欧洲。在法国 的马赛,据报有五万六千人 死亡。在佩皮尼昂,八名医 生之中只有一人得以生存。 在阿维尼翁,共有七千间屋 子空置。天主教教皇把罗讷 省圣化,以便人们能够把尸 体抛进河里。在巴黎,一所 教堂能在九个月内收到四百 一十份遗赠,是鼠疫侵袭之 前的四十倍。鼠疫甚至迫使 当时卷入“百年战争”的法
国和英国休战。
鼠疫在1348年底严重 的蔓延到德国和奥地利。各 城市的尸体数以千计。维也 纳曾在一天之中有九百六十 人死亡。在德国,每三名较 高级的牧师之中就有一人逝 世,造成许多修道院和教堂 被迫关闭。
在!349年,英国的大 城小镇,甚至偏远的小村庄 都受到鼠疫的侵袭。在伦 敦,有一半以上的居民丧 命。正如其他城市一样,人 们道德沦丧,犯罪率也大大 的提高。
许多基督徒认为鼠疫是 上帝对罪人的惩罚,因此虔 诚祷告祈求它宽恕。在罗 马,仟悔者赤着脚,脸部涂 上灰,颈项缠着绳索,拾级
而上,到教堂去祈求圣母玛 利亚的救助。一些自称为 “自答派教徒”的忏悔者以 鞭打自己来赎罪。这种悔过 方式在黑死病蔓延之就已开 始,在德国尤其普遍。这些 人在市集的大庭广众面前, 赤裸上身围成圆圈,用镶有 铁片的皮带鞭打他们的身 躯。ー项记载描述,他们被 鞭得淤肿的身体鲜血直流。
在!351年,鼠疫终于 逐渐缓和。欧洲的人们也大 约死去了三份之一。在接着 下来的三四个世纪,鼠疫断 断续续的再发生,成了欧洲 主要的死亡病症。一直到 19世纪初,欧洲オ得以摆 脱这种骇人的疾病。。)
(星洲日报)
41
医成人白血病 有新药
(波士顿十日路透电) 来自美国各地的ー组研究人 员,在《新英格兰医学杂 志》上发表的ー项新的研究 报告中说,他们已找到ー种 有效地治疗成人白血病的药
百会・有我1・冬日斯技 依舟如小戒豊堂馬丸日
(巴黎二十四日美联社 电)汽车,架空铁路,传真 机?这些“低级”科技有什 么惊人之处? 一部1863年 写的小说早已把这些现代科 技ーー描述,这就不可谓不 惊人了。
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 尔纳(1828 - 1905)的《二 十世纪巴黎》手稿,一向给 认为已经散佚,最近却给发 现尚在人间,并刚在法国出 版。
凡尔纳是《八十日环游 世界》、《海底二万里》等
第一种治癌中药 中国已批准上市
(北京二十四口法新电) 官方《中国日报》星期五报 道,第一种获准用以治癌的 中国传统药物已经上市。
这家英文日报报道说, 这种药物含有二十种草药的 精华,是由华南湖南省的一
!家制药厂生产。
它说,在湖南传统药物
物。他们说,用这种药物阿 糖胞昔(Cytarabine)作第 二波高剂量治疗,可防止那 些60岁以下的病人的急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Myeloid Leukaemia)的复发〇
阿糖胞昔是ー种抗病 毒、抗肿瘤药。药物治疗成
著名幻想小说的大作家,他 的一部关于1963年巴黎情 况的著作当年却给书商拒绝 出版,原因是内容“太牵 强”,观点“太悲观” 〇
《二十世纪巴黎》把 1960年代的巴黎描写成高 科技、缺乏人性的社会。
凡尔纳把原稿拿回家之 后一直没有再加改动。到了 1905年他去世后,儿子米 歇尔把手稿锁入夹万,直至 1989年,其曾孙要变卖祖 屋时オ再见天日。两年后, 专家们证实这部手稿是真 的,法国一家出版社配以插 图,于本周出版。
凡尔纳在书中描绘用汽 油发动的汽车在巴黎的林荫
研究院的教授潘明秋(译 音)的指导下,有关方面对 这种药物做了六年的研究, 然后等了四年オ获准推出市 场。
临床试验显示,这种产 品可以使癌细胞的蔓延缓慢 下来,尤其是在肝癌的病例 方面。
癌症是中国人的最大死 因,它每年夺走ー百多万人 命。@
功已使病人有多一种选择。 因为现在医生采用的骨髓移 植法是一种根治疗法,即用 放射性(电疗)和化学疗法 去摧毁人体内产生血液的细 胞,・然后设法使供者捐献的 健康细胞扎根在骨髓中。
这种新的药物疗法标志 着在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在30岁以上的成年人 中已越来越常见)已向前迈 出重要的一步。。)
11/10/94
大道间飞驰。汽车要在书成 后25年后オ发明。凡尔纳 也预言岀现架空铁路,由压 缩空气推动,和今天的单轨 车十分相近。凡尔纳的19 世纪传真机版本是以电讯机 为蓝本的。
当然,凡尔纳不可能是 个全知的先知,他也有一些 预测未能命中:如用铁质纤 维造的衣物和巨型钢琴模样 的电脑層
42
薮学家丘成桐 获克拉夫特奖 鬲港卅日盼
曾于香港中文大学读书 的美国哈佛大学华裔数学教 授丘成桐,与英国牛津大学 数学教授唐纳森,周三凭着 他们的几何学研究,获得瑞 典科学研究院颁发克拉夫特 奖,分享总值四十万美元的 奖金。
克拉夫特奖与诺贝尔经 济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 奖,都是由同一个主办机构 负责评审颁发的。主办机构 于1982年设立这个克拉夫 特奖项,以表扬那些在其他 学科作出了巨大学术贡献的 学者。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 广东省汕头,后随家迁港,
日机点よ件暴あ 佐征南京式屠療
(东京十二日综合电) 日本外交部ー九三八年拍给 当时华盛顿日本大使馆的ー 份电报,引述非直接的报告 提及,约三十万中国人在ー 九三七年的南京大屠杀中遇 害。
这份电报是ー九三四至 三八年美国所接收到并解码 的三千三百七十五份左右的 机密日本官方文件之一,这 些文件九日首度公开。
朝日新闻星期日刊出的
一直在港升学,曾肄业于香 港中文大学数学系。丘未曾 毕业便往美继续进修,于 1971年获加州柏克莱大学 博士学位。丘现任教于哈佛 大学,并兼任中文大学数学
■日本侵略军幵着战车屠杀军民。
这则共同社报道说,该份日 期为ー九三八年元月十七日 的电报,是当时外相广田弘 毅所发。
这份电报引述未具名人 士的报告说:“对外传日本 军队在南京和其他地方的暴 行,我作了调查,并访问目 击者求证。根据调查,逾三 十万中国人遭到屠杀。”
系讲座教授。
丘成桐在国际数学研究 上成就卓越,于1983年已 荣获相当于诺贝尔奖的数学 桂冠费尔兹奖(Fields) 〇 微分几何学是丘的研究重 点,他于70年代中期曾发 展岀创新方法,解决了两项 多年的悬案:卡拉比猜想 (Calabi Conjection)与正质 量猜想(Positive Mass Q)n-jection)o这研究影响了近 20年数学界许多有关微分 几何、代数几何、拓朴学等 理论。今天丘被公认为是 5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世 界级数学家。。)
(1/10/94)
共同社说,不清楚报告 中的“我”是谁,该份电报 并不表示当时外交部已证实 报告所言为实情。不过该份 电报可能显示日本外交部曾 获得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消 息。。)
(13/9/94)
43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马斯洛的动机论 看飛碧芳是谁
・吴海凉
记者出身的张碧芳,年少时当了几 年记者之后,发觉法律是她追求的目 标,便毅然舍文从法去修法律,后来理 想实现,当起律师来。八年的律师生 涯,工作与收入都算稳定之后,现在又 发觉律师美梦非理想中的美好。她又在 求变,决定放弃律师行业而投入社会エ 作。开始进入中年的张碧芳,由早期的 记者,中期的律师到近期的社会工作, ー连串的自我改变,到底意味什么,从 她的经历,有什么心理上的解释吗?
若从现实的眼光看,由记者到律 师,是职业兼社会地位上的提升,也是 普罗大众求之不得的“价值”。然而, 由律师到社エ,却是层次与价值取向的 转变,整个过程的发生实际上涉及生涯 辅导的重要(生涯辅导的规划,设计及 执行是另ー门大学问,这里不能详 谈),而后半部层次上的问题也引申出 所谓“自我兑现”这个心理名词;或 许,张碧芳现在正在追求“自我兑现” 一通过社会工作来实现“自我”,表达 自我,因此,最近她为华资落发,也许 在未来漫长的社会工作道路上,她还会 作出更多更多的“表现” 〇这些表现毕 危不比当律师“赚钱”(可能还是倒 贴),但这些没有利己意义的工作却具 有众人取向的社会意义,这或许的确是
人生经历的层次的问题。如今她选了众 人不敢走或无资格走的高层次路线,你 说是牺牲却好像是贡献,你说是贡献吗 又的确是牺牲(价值取向问题乎?),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我”,什么是 “自我兑现”呢?
i)我概念一帝方谷身的鳶依
西方学者对自我(Concept of self) 的看法可说是意见纷纭,有广义也有狭 义的。这种种的定义可总括成2个层面 来看待:(一)把“自我”当作知觉及 评价系统来研究,也就是自己对本身究
44
竟是ー个怎样的人的确认,这种认识带 有个别性及评价性,同时也具有多面及 •不断改变的特性。(二)把“自我”作为 多一个“行动主宰者”来看待。
以上定义(一)与(二)基本上是 回答人生中三个很简单的问题:我是 谁?我将会成为什么?我会成为什 么?在寻找自我认识的答案时,人自己 对自己的接受程度(Self - acceptance) 以及自己爱自己的程度(自尊)往往会 影响自我形象的建立。论者甚至进ー步 把自我区分为主观我(你如何看自 己),客观我(人家怎样看你),社会 我(你认为人家会怎样看你)及理想我 (完美的我)。我们的行为都或多或少 会受这不同类型的自己形象所左右。人 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自我认识有四 个来源:(一)由自己的感官直接经验 个体本身的ー些特性,(二)由跟别人具 体的比较中体会到,(三)由与别人的交 往中体验出来及(四)由自己自发的情 绪反应及行动中自行推论总结自己到底 是什么样的人。
西方心理学者对“自我”的研究是 相当重视的,这可从心理学的其他专 科,如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甚至是临床心理 学中都有彼此钻研的专题。这种受重视 是有文化上的原因的。西方文化中的价 值体系认为“自己”本身オ是一切行动 的主宰(个人主义精神乎?),ー个人 的行为只不过反映了他自己内在的知情 意过程。因此对“自己”的充分把握, 包括本身的知觉,情感,个性及意愿 (即我是谁?),才能决定自己要或者 能干什么(即我能作什么?)。西方心 理学者要藉着研究这些有关“个己”的 信息来掌握人的行为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人 物 中国修人夠0我的看弦
在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中,并非没有
“自我”这个概念,只是若与西方文化 相比,在表达形式方面有所不同而已。 学者余英时认为,在表达“自我”时, 中国文化注重个人的内倾性,西方文化 则注重个人的外倾性。孔孟哲学思想甚 至将整个社会的安宁、和谐及秩序维系 在个人“修己身”之上,可说对“自 己”的看重。中国人的“理想自我”是 通过修己身以达到“天人合一”,甚至 是“天人合德”的最高境界。这种思想 假设人性是“本善”的,人要通过“尽 性”(体现人性的敏感,或尽道德之性, 作自己认为是对的事)而得“道”,而
“道”的内化便成仁成“圣贤”,而最 后成为理想的“道德自我”。这一系列 活动是要把意志转化及纯化到“至善” 境界,考虑的是“要怎样做” 〇西方人 的作法则完全相反,对待这个“自我” 是以表现的手段来成全“个己”,关心 的是“我要做什么” 〇基于体系的不 同,有人称西方是“自恋”的文化,中 国是属“自制”的文化。
在ー篇专论中国人的“自我”及其 形上形下问题的文章中,台湾学者雷霆 指出,“自我”这概念很早便出现在中国 先秦诸子百家,尤以庄子、杨朱思想之 中。80年代英美的剑桥大学及哥伦比亚 大学也出版了不少近代学人从中国文 学,哲学及人类学角度翻译中国人自我 观的著作(详见雷文)。他也指出,作 为ー种概念的表达,中国人与欧印语系 社会中的想法截然不同:“中国人视
“自己”为整个社会中一个非独立自主 的单位,无法从错综交织的人际关系纲 络中抽离出来,而生活在印欧语系社会
45
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西方人则将“自己”与社会之间的 关系看成是一个体对群体形成的“概化 的他人”(Generalised other);并不把 自己同化于大众。”东西方学者对“自 我概念”的解释或因文化内涵的不同而 出现差异,但以科学实证的方法找岀这 个概念与人类行为(包括人际关系,犯 罪行为,异常行为等)之相互关系,这 类的研究在非西方学界还只是起步。香 港大学的杨中芳教授在回顾港台学者近 20年来有关“自我”研究的成果时认 为,“整个领域中的研究重要的问题都未 能涉及……理论建树更待突 破……〇 ”若与西方学界比较,把自 我概念扩展在应用层面的,可推举在50 年代提出动机论的马斯洛(A.H. Maslow),他的“自我兑现”说,便是 “自我概念”发挥的极至。
马斯簿,的钠机论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把需要 (Hierarchy of needs)看作是造成人类 行为的内在动因。他把人的需要分成五 个层次(详见下图),每ー个阶层是独 立但同时也可与其他阶层相应关连。最 原始也是最普遍的是低级需要(分生理 与安全),这是人求生图存的必然反 应。在低级需要获得满足之后,人才会 考虑去满足更高级的需要(追求爱与自 尊),当人受某个层次的需要支配时, 他对未来的看法也会改变。例如对ー个 长期处在三餐不饱状态下生活的人,他 所追求的必然是面包的问题,其他的需 要不是没有而是显得不重要或次要罢 了。
高级需要:不一定具普 少病及身心愉快有关。 爱)
遍及必然性,但是高级需要: 越往上提升,比率越 安全需要(Safety)
的追求与满足,不但象征心 少。 (安定的工作、温暖的家、
理健康,也把追求的东西赋 自我兑现 可预测的环境)
于更高尚的价值。 Self - Actualization 生理需要(Physiolosical)
低级需要:与生存息息 自尊需要 (吃喝性也)
相关,因此具迫切性与支配 Self 一 esteem
性,目标是自我中心的。 (地位、名誉、威望) MASLOW : HIERARCHY
没有迫切性但却是人类 爱的需要(Love) OF NEEDS
独立的产物。发现与长寿, (亲情、友情、社会团体之
在一般正常情况下,五种需要之间 的关系是相对的,如果一种需要得到满 足(不一定会100巴仙),另ー种尚未 满足的需要便会出现,成为支配行为的 动因。人的需要(动机)虽然层次分 明,但引起行为的原因往往是几种需要 共同决定。必需顺此提出一点是:不是 所有的行为都可由马斯洛的动机需要论
决定,人类行为的起因是复杂多面的 (这点此文不详谈)〇
马斯洛认为,ー个人的基本需要 (1-4层次)获得适当满足之后,不ー 定会朝他所谓的超越性需要(层次五) 移进。是什么动机激励着那少数的自我 兑现者呢?这是不易回答的问题,但从 临床经验,显示自我兑现的人大致具有
46
下列ー些特点:
(一)自我兑现的人是恬然自发,天 然情真的人,他们比其他人更 易于把握自己的真性。
(-)自我兑现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 会感到焦虑与孤寂,也不会有 自卑等不健全感受。
(三)是基本需要已适当满足,能主 动积极运用自己的能力为某些 崇高目标舍己的人。
什么曷Q或q猊的待あ呢?
当一个人趋向自我兑现时,他在做 些什么呢?在1972年出版的纪念文集中 (马斯洛是在1970年死于心脏病),马 斯洛曾列举8条趋向自我兑现的途径, 在这些途径中与本文主题有相关的大概 可列出三条:
(一) 自我兑现者要倾听自我内在的 呼唤并忠于自己的感受,不随 意被人拉着鼻子走。大多数非 自我兑现者,他们倾听的不是 自己内在的呼声,而是父母的 教训,权威或者传统的声音。 当你品尝一口酒时,你说它好 不是出自本身的品味,而是广 告如此说,这便不是自我兑 现。从这点看,自我兑现的人 是非传统的,所作所为往往不 能用世俗眼光评定。
(二) 自我兑现意味ー个人相信也追 求精益求精,如果今天你是第 二流的医生,你渴望一天成为 第一流者,这便是自我兑现的 实例。因此,自我实现具有发 挥个人潜能以进入更佳状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物 含意。
(三)生活是一系列的选择过程,每 次的选择都有前进与倒退,成 长与退缩之分。马斯洛认为, 自我实现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挑 战作出很果敢又很自我的选 择,而选择的结果是个性的提 升,自我的成长。
裕第茅麦緇?
对一般人而言,拥有一分受社会看 重的律师职业,已是身分兼高收入的象 征。身分与金钱的拥有,在马斯洛的需 求阶梯论来看,只属于低级需求。对人 口中的极少部分人来说,安全需求获得 满足,内心还要往更高层次需要 (Metaneeds)冲刺。这些内驱カ特强的 人也往往会舍弃地位,名声或金钱,然 后奋不顾自奉献于某种号召,专业或使 命。这类人似乎把内在价值(利他主 ’ 义、不自私、正义伸张、真理追求,奖 善罚恶...)视为人生最大的喜悦。
我是谁?为华资剃发之前张碧芳会 说她是律师抑或是记者?今天张碧芳再 度岀发去寻找她是谁这个最原始的自我 答案。ー,个追求自我兑现的人也许不会 太执着于外加的呼号(例如律师啦,医 生啦,会计师啦 ),而乾脆地回 答:我就是我,那个热衷于把自己献给 社会人群及替义务工作而从中得到满足 的人。我想,张碧芳若会这样对答,或 许就应验了马斯洛所说:“自我兑现的 人最终所爱恋的是价值而不是职业本 身。”。〇)
稿于1994年8月初
47

阳男下え
性骚扰不是一个只存在 于校园里的问题,我们希 望,经由这一波的校园反性 骚扰运动,还能带动另一波 更大的、涵盖面及于各阶层 行业的反性骚扰运动。
在师范大学黎教授被控 强暴女生案之后,又有多起 男教授性骚扰女学生的传闻 和被控案出现,ー时之间, 给人ー种感觉,好似校园里 充满性骚扰,很多学生好像 心里都有委屈。
其实,对于那些熟悉某 些校园文化的人来讲,簧官 里并不是“好似”充斥性骚 扰,很多学生并不是“好 像”心里有委屈——“好 似、好像”这种不确定语 气,其实应该改成肯定的 “是”。只是,长久以来, 许多发生在校园里的性骚扰 甚或强暴事件,一直很少出 现在媒体上,オ给人ー种错 觉,仿佛校园里怎么一下子 冒岀那么多的色狼?可是事 实上,色狼师长是一直在那 里伺机而动,而不幸被騒扰 甚或污辱过的学生,也绝对 要比我们所能想像的多太 多。
庆幸的是,社会一直进
步,自从威权解体之后,以 前攀附著威权狐假虎威的ー 些东西,如无视女性感受的 大男人心态,如不问是非的 “师道”等,也跟著ー槌ー 槌地被敲裂,再加上女男平 权意识的抬头,愈来愈多的 女学生在积极的教育下,对 自己不可被侵犯的权益愈发 清楚,オ会有这一波的反性 骚扰运动。
就如同发生在199I年 美京华盛顿的“汤玛斯性骚 扰听证会”,ータ之间把美 国妇女蓄积多年的反性骚扰 声音汇集成一股怒潮;这ー 次由师大女生出面指控黎某 而蔓延出来的校园反性骚扰 运动,也将在台湾女男平权 运动史上留下重要的ー页。
做为ー个当年在纽约密 切注意“大法官提名人汤玛 斯被控性骚扰事件”的新闻 从业人员,虽然克莱伦斯・ 汤玛斯最后还是通过表决当 上最高法院大法官,可是重 新检视那段时间各种和性骚 扰有关的论调,再与这一次 校园反性骚扰运动期间看到 的ー些论调作一比较,赫然 发现发生在“性骚扰”这个 议题里的奇怪言论,竟然是
那么地类似。例如:
・汤玛斯的妻子曾出来 替她丈夫作证他不是 ー个会性骚扰的人; 在中正大学的案子 里,雷教授的妻子也 出面替她丈夫作证。 可是亲属出面作证, 在性骚扰案子里是极 为荒谬的,那个男子 会在性骚扰别人之 后,回去跟妻子或者 家人报告?既然如 此,把妻子捧出来、 或者妻子自愿出面的 意义到底在那里?
・许多被控者的同事或 学生,出面为教授作 证:当年,汤玛斯的 许多女同事和属下, 也出面证明汤玛斯不 曾性骚扰过她们。这 又是ー种很奇怪的逻 辑,因为在课堂上, 某甲如果不曾受过性 骚扰,那也只能证 明,老师的确没有性 骚扰过某甲,可是某 乙的CASE又是另外 ー个独立的CASE, 在性骚扰的讨论里, 难道要全班女生都受
48
r
E再喊參
冯光远
到某个老师的性骚扰 之后,性骚扰オ算成 立吗?
很多人(我发觉尤其 是男性)对师大黎某 被控强暴女生的这个 案子,很自然地就往 “师生恋”的方向想 过去,许多人怀疑艾 妮塔・希尔女士与汤 玛斯有恋情。可是如 果ー个女学生重复被 老师强暴之后可以被 导向“师生恋”的 话,那么,发生在我 们社会里无数父亲ー 再强暴女儿的案子, 是不是也可以美化成
“父女恋”呢?
在汤玛斯的案子里, 许多人提出“阴谋 论”,把保•守派和自 由派的斗争扯进来; 在中正大学的案子 里,学术恩怨则是另 ー种“阴谋论”的内 容。对于前者,ー个 最大的盲点在于,很 多人关心汤玛斯是否 性骚扰希尔,因为ー 名最高法院大法官日 后要审的案子里,将
不乏性骚扰或者堕胎 权之类与“女性对自 己身体自主权”有关 的案子,如果汤玛斯 被证明有性骚扰的习 惯,那么,他的适任 性便有问题;对于后 者,学术恩怨更是ー 个拙劣的遁辞。学术 界有几个人没有学术 恩怨?可是为什么大 部分的人却不会有很 多人出面指控他们性 骚扰。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已经 把我们学生驯化成一批“听 话”的人,他们对师长的话 基本上照单全收,不太去质 疑;延伸出来的现象,便是 少数师长的ー些异常行为, 学生们也不太懂得应如何反 应。所以这些年来,校园里 的性骚扰事件明明就是不断 发生,可是到最后,却都只 能成为某些学生大学生活里 最丑陋的回忆而已,无法除 掉它,也无法阻止不进入其 他学妹(或学弟,不要忽略 校园里的同性恋色狼)的记 忆里。
也因为如此,我们应该 特别感谢师大的那几位女同
学,以及随之而起的其他学 校挺身而出指控老师性骚扰 的同学们,和一些一直支持 她们的教授及民意代表,因 为她们的勇敢和执着,ー个 和“尊严”及“人权”有关 却长久被漠视的议题,オ终 于浮现在台面上。而经由批 判和随之而来的各种规范, 我们相信,日后,我们的校 园オ将成为ー个更安全的校 园。
当然,性骚扰绝不是ー 个只存在于校园里的问题。 我们希望,经由这一波的校 园反性骚扰运动,还能带动 另一波更大的、涵盖面及于 各阶层行业的反性骚扰运 动,因为也只有藉著批判和 随之而来的各种规范,我们 相信,日后,我们的社会也 オ将成为一个(从免于被性 骚扰的观点来看)更安全的 社会。@)
(原刊中国时报副刊五月三 日)
知识歩8与女化佬呆
■黄文斌
余英时教授在其著作《士与中国文 化》中谈论到中国传统的知识阶层 “士”都秉承着“道统”的使命,所谓 秉承“道统”乃指肩负着文化传承的责 任。虽然古代的“士”不相同于今日的 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 掌握文化的知识人。余教授说:“士” 的知识分子唯有通过自我的自爱、自重 才能尊显他们所代表的“道”与政权的 “势”相衡。笔者对知识分子与文化传 承的问题非常感兴趣。以下是笔者在堂 联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文化迈 向21世纪》中与主讲者龚鹏程教授针对 以上的课题交谈的简录。
应扮演的角色
龚教授认为知识分子在国家建设方 面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他说知识分子 固然指受过高深教育的一群。然而,它 更准确的是指ー些在政权以外能与政权 起制衡作用的文化人。ー个国家社会需 要政权以外的文化人,因为这个知识阶 层能指出政策的缺失。他们也能提供多 元的意见和反思。
人文精神与物质文明发展的失调, 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而今日的工商社
龚鹏程博士演讲的神情
会却是以功利和物质享受作为价值取 、向。当谈起文化工作者与其他社会阶层 云富悬殊,以及文人“下海”的问题, 龚教授认为这是ー个现代化的自然现 象。他认为传承文化的知识人不应将个 人的贫穷归罪于工商的社会,因为,在 民主的国度或社会里会有很多的自由空 间,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自己所应扮演 的角色。“你想获得财富,当然应该从 商。但是从事人文工作的人会获得知识 或精神上的满足。金钱财富在现今的社
50
会固然非常的重要,但是我们必须清楚 的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不是通过 金钱或物质可以代替的。例如:学术、 人文教育的本质是不能价格化的。当 然,今天教育开始商业化,但是师生的 授业与学习之间却不能纯以学费来衡 量,不然它将会失去教育的意义。”
缺少有骨气知识分子
西方文艺复兴的兴起主要是商业活 动制造了中产阶层,而他们以金钱支持 人文工作的结果。人文精神在经济的支 援下蓬勃的发展,无形中也产生了一股 能与政权制衡的知识价层的力量。在马 来西亚这种现象的发展似乎还不见眉 目。
龚教授认为马来西亚早已出现中产 阶层。华人南迁至今多数都从事商业的 活动,而且有很多成功的商人。马来西 击所以不能岀现知识阶层的力量,主要 是这些中产阶层分子为了维护个人的利 益与政权妥协。他说:“马来西亚有三 十多巴仙的华裔,若有多一点有骨气的 知识分子,发挥起来就是ー股庞大的力 量。"
肩负文化传承的知识分子多数会面 对角色危机的问题,即徘徊于从事观念 人和行动人之间。观念人以分析、研究 和探索问题为职责,而行动人则扮演实 践、推动和领导群众的角色。如果两者 之间能相互合作和协调,必然能使社会 迈向更高度的发展。但是一般而言,观 念人只拥有知识而行动人则掌握实权。 因此,掌握实权的行动人可能不理会观 念人的意见或批评。这里头可能牵涉到 个人利益或远见的问题。若观念人不满
行动人的决策和领导,他们可以投身行 动人的行列改变局势。问题就是当观念 人要负起行动人的工作时,往往就会因 忙碌而缺少冷静的思考空间。龚教授认 为每一个社会都会有这种弊端。若要使 到当权者不滥用权カ或行动偏差,观念 人可以不断地就事实的真相提出反对的 舆论。这将唤醒群众的关注而形成一股 压カ,以至行动人不敢妄为。
只有活动而无研究
当提及龚教授对马来西亚的文化现 象有什么看法时,他认为马来西亚的文 化社群太少,参与文化工作的多数出自 于个人的自愿。因此,没有形成一个有 组织和有效的知识社群。他说目前所见 的文化现象是:只有活动而没有知识和 研究。因为缺少学者从事文化方面的研 究工作。“如果缺少深入的研究工作,华 人文化的内涵就无法厘清实质和流俗, 更不用说提升的工作了。”他更进ー步 的指出搞文化活动也是须要讲究组织和 策略的,如此才会更有效的扮演文化传 承的工作。他举例说马大中文系基本上 就是ー个组织,因为它有讲师、研究 生、学生和活动等。只要类似的组织能 发挥作用,它对社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カ。“它可以与外面的文化团体联办活动 或与一些关心人文的友族教授合作,相 信这样会形成一股知识阶层的力量。”
当问起中华文化是否以大陆为主 流,其他区域为边陲时,他指出中华文 化在不同的土壤会产生不同的特色。“每 ー个地域融合发展出来的文化应当有它 的主体性。因此,不能说大陆的文化是 主流,大陆以タト的是边陲。”〇)
51
故致丈條的追 心“理解”创 ——访学者金观涛、刘青隹
被推誉为当代中国思想家的金观涛 及其夫人刘青峰,‘于八月六、七日参与 了《中华文化迈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 术研讨会。笔者特地走访金观涛夫妇。•
金观涛自八九年滞留香港以后,一 直深感“内在流亡”之苦楚。事实上, 在金观涛理性、严肃的著作中,我们仍 可感触到其感性的显露。因此,笔者尝 试在专访中去触及其感情、生活的ー 面。当然,不对他的史观作访,则是忘 了其“庄稼”。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 整理完毕后,两位被访者已归去香港而 未及过目。但笔者一直尽力“还原”, 这是ー种追求真实的原则。若本文仍难 免有些与实事不符,文责笔者自负。下 面是这次访问的具体内容:
文革冲击•重新思考
许:你现在被许多海内外人士称誉为 “当代四大思想家之一”以及“当
代的青年启蒙导师”。就这样的称 誉来说,你在历史定位上似乎可以 与五四时代的胡适之,陈寅恪等人 相提并论。对如此高的评价,你个 人有什么使命感受?
金・・我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称呼,我 本人对这些称誉并不介意。我想任
金观涛
何人也不应想这些问题。坦言之, 八十年代里我因为做了一些工作, 如出版《走向未来》丛书,也从事 了学术研究,因此,对这种称誉是 有些感慨,尤其是在流亡香港之 后。这几年来,我深深感受到中国 在创造文化方面做得太少了,我是
52
开放的社会
・许德发
指学术方面。中国文化是个历史悠 久的文化系统,也曾受到佛教文化 的冲击,我们曾作了许多创造性的 回应,所以历史上オ出现了著名的 宋明理学思想家。以这个历史层面 来看现在,我就觉得遗憾。近代史 上,我们拥有许多优秀的历史人 物,从康梁开始,有五四运动的陈 独秀等人,但至现在仍未完成对西 方文化冲击的创造性回应。所以, 我并不在乎任何称誉,因为对这一 历史作深入反思是一种责任!
许:什么因素让你直接走上漫长的思索 之路途?
金: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让我们开始对共 产文化的价值系统产生一个全面的 思考。我认为我们是代表一代人, 而且是走得比较早的。从二十多岁 开始痛苦的文革,使我弃理从 文。我后来重新回想自己为什么会 走上这道路,实际上我个人的经历 过程与中国文化变迁的过程紧紧相 关。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产生了 两种文化(共产与三民主义),而 共产文化到了文革时爆发了其全部 问题,至此时我们这ー代人才重新 思考中国文化何处去的问题。
许: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文化探索,
这是否可说你已把文化探索当作你 追求生命意义的重要部份?
金:我现在未及五十岁,说一生似乎太 早点!但确实我有这样的志愿,而 且有这样的关怀。我对外面的评 价、名与利都想得很少,特别在流 亡期间。
反对批判与否定
金:我与其他从事文化者不同的是我从 不想创造ー个价值体系,也并不想 为文化发展指出道路。我认为,我 们在历史上走了许多弯路,我们的 很多前辈比我们聪明,他们创造カ 更强,但为什么我们老走弯路,而 找不到ー个正确的文化创造的方 向。这里头必有更深的道理,所以 我反对批判、否定。我们就是喜欢 我批判你,你批判我。父辈批评祖 父辈,而我辈又批判父辈,我们又 走到祖父辈的立场去。因此,我们 应走出这历史的轮回,去总结更深 层的问题,以让后辈能在这基础上 超越、前进,然后创造。这就是为 什么我们在八十年代出版《走向未 来》丛书.....。自从八九年流亡
后,这志向并没改变,反而完成了
53
对古代历史的总结:《兴盛与危 机》。
至于近现代为什么会出现马克斯主 义呢?有人归咎五四的反传统,归 咎于毛泽东他们搞错了,这当然是 对的。但后面有没有更深的原因, 难道那些人当时真的那么糊涂吗?
那么不理智吗?那么感情用事而看 不到方向吗?我是很怀疑。也许他 们比我们想像中更高明,但我们ー 定要超越他们,那就是去更深入研 究这里面发生了什么。这就是我与 青峰正在做的事情:研究中国近现 代的道路,然后把古代史与近现代 史统ー起来。我们已完成了近现代 史的《开放中的变迁》,现在仍继 续写第三本书。总之,把问题反思 至更深入是我们这一代学者的责 任,逃避这个责任是愧对后代。
许:刚オ金教授说反对批判,但你又曾 说过“批判是为了爱国”。
刘:这里的批判是指简单的否定。(这时 在旁写着稿的刘青峰也加入访谈。)
夫妇生活如在散步中
金:我所肯定的批判是多元性地促成一 种理性的平衡,如《河荡》所揭蕖 的。举长城来说,我个人是相当喜 欢它的,但二千多年来人们只讲它 好,而从没有另外一种认为不好的 观点。虽然批评长城的观点是浅薄 的,但这声音的存在与强大的赞扬 构成平衡是极为重要的。现代社会 所要构成的理性平衡是不能带着盲 目性的,因为任何正确的意见都可 能存在偶然的错误。这个错误仅能 反面批评才能得以纠正,即使是浅
薄的批评也不能轻易抹杀它的价 值。
许:谈谈你的生活。有好多学术上的朋 友都会羡慕你在寂寞的探索路途中 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太太刘青峰之相 陪与相助。这该是你最大的幸福 吧!
金:与刘青峰在ー起,这当然是ー种幸 福、福份。我们不仅感情很好,又 有共同的事业、追求。我们在ー起 生活中,如在散步中常会讨论学术 问题,而且构成相互的批判,刘青 峰就是我最大的批判者。我的ー个 观念出来前,她首先要批判,而且 批评得非常不客气,这就是我们两 人的合作,也是我们比别人作得较 深入的原因。
许:你们在合作与生活中有没有发生一 些矛盾?
金:这矛盾是肯定有的。譬如说,《开放 中的变迁》的撰写过程中,我有时 思索ー个问题很久,但她可以完全 把它否定。
刘:我们两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差异,他 比较内向,而我比较外向。我比较 爱玩,他则喜欢思考,但我们又形 成很好的互补合作的关系。我是学 中文的,而他是学哲学的,所以他 的错字较多,需要我来修改。另ー 方面,他的思想很深刻,但思想深 刻也有其问题,我就提出批评。
我们在生活中常讨论学术问题,讨 论世界大事、国家命运。对我们来 讲,这些已形成了生活的一部份, 所以不觉得枯燥,因为这是我们共 同关心的事情。
金:我的新观念很多,但首先要听她的 意见。她会有一个很哲学的评论,
54
而且往往是对的。
刘:我们甚至在共餐时也ー齐讨论!但 业余生活就不同,如他喜欢画油 画,也画得很不错,我就喜欢音 乐、写散文……。他忙于研究, 我则忙于编《二十一世纪》,许多 外务也由我做,因为他不喜欢打交 道。
刘青峰
许:那么,你们在共著学术论文时,若 有不同的观点,又如何协调呢?
刘:在这ー方面,我们是不会相让的。 多年来,我们一般的研究范围是在 散步中蕴育出来。一些研究架构往 往是由他提出,而在文字修饰、材 料、细节方面则我做得较多。但往 往是他写了稿,我也写了稿,然后 再来协调,例如《兴盛与危机》就 这样来回做了九回オ完毕。因此, 我们的态度是比较严肃的。
可是,有些方面我们就不能合作, 如他对哲学兴趣很厚,而我实在无 兴趣。因此,我只有听他讲,也无
法讨论,顶多是帮他校对稿件。但 历史却是我们共同的兴趣。
到了香港之后,我们的合作习惯出 现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我忙于 编《廿一世纪》,所以没有时间写 稿,仅能ー齐讨论,然后作文字上 的修饰。
总之,我们一直是合作的,但觉得 很累很累...。
许:你们走了那么久远的探索路程,是 否有心理上的累而萌起退却之念? 或者想什么也不理了,只“好好” 过人生?
金:对我来说,从来没有。
刘:不会的,因为研究本身是我们人生 的一部份。但是,其他的压カ很 大.....。
往深挖掘文化历史层面
金:我时常跟刘青峰讲,西方有许多伟 大著作,如从史宾格勒的《西方的 没落》开始到汤恩比的《历史研 究》等。但我们有没有耗费毕生精 カ而认真探讨的著作?我们能不能 对中国文化、历史变迁的深层原因 作卅年的研究?
刘:我们打算用卅年的时间作研究。第 一本是写了十年至八零年代オ完成 的《兴盛的危机》,《开放中的变 迁》则写至九三年。
金:也即是说,我们已花了廿年写了二 卷,不过只写至一九五五年之前的 历史,而后面还有一段,我们打算 再花十年来完成。我认为我们也应 用卅年的时间去研究,因为人生很 短暂。当然很少人会用卅年来思索 ー个问题,但我就是这样ー个顽固
55
者之一。我们应该挖掘自己的文 化、历史至ー个很深的层面,就像 西方一样〇
刘: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历史、时代有 ー个反省:至于其他的时代或国 家,这是他们本身自己的时代与看 法。我们作为这ー代人就应有自己 这一代的反思与看法,并把它写下 来。
金:而且我虽愿意听外面的评价,以用 来修正自己的观念,但是严格来 说,我是ー个非常注意内在的、自 己的人。换句话说,我对历史的负 责、工作的坚持是出自内在的。我 期望当后人再回头探索中国历史
时,我们的研究成果能起助力,而 非形成绊脚石。
刘:还有一点,我们从来不把外在的他 人要求当作自己的方向。我们最大 的敌人是自己!压カ来自内在,而 非外在。
许:你们的信念很强!
刘:很强、很充实。我们从北京到香 港,以后也不知会到那里,但我们 对自己要做什么是很清楚 的.....〇
金:我们在写《开放中的变迁》时,有 一段日子我陷入困境中。她认为我 都快疯了,但我坚持去面对那些问 题。我们做思想的,最大的问题是
・思想的退却。其他方面可以退却, 但思想是我的专长,我是绝对不能 退却的。在这方面,我就是如此顽 固!
许:那么你心中的“内在流亡”以及与 子女隔绝之苦该会困扰着你们吧! 你们如何平衡?
金:当然困挠着我们。我们用工作来平 衡.....
刘:我一直在编杂志,很忙,所以没时 间苦恼。
金:而且我时常想起我们的流亡者前 辈,我们并不是第一代流亡者,康 有为就流亡了十三年……〇
刘:我们昨天去找访康有为曾到那里流 亡过。
金:这并不是对前辈有什么崇拜之情, 而是同感。我们是他们的后继者, 因此他们的苦恼、命运、感想,我 们也会体验到。我相信我们的后辈 也会体验到我们的感受,这就是相 通之处。这就是我们精神上要克服 的问题。
对五四有不同评价
许:谈到相通之情,我就想起许多知识 份子对五四运动有一种“虽不能 至,心向往之”的情结,而你们对 五四又有何想法?
金:我们对五四运动的评价与前人不 同。前人要不评之为马列主义之前 驱,就是说它为反传统,破坏传 统,或有人甚至批评五四反传统不 够至深。但我们则认为五四是“意 识型态的更替”。为什么说它是 “意识型态的更替” ?其实,这是 超稳结构的ー个特点。换而言之, 当旧意识型态不行时,就抛弃之,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思想的大解放, 但接下来所呈现的却是新思想的介 入与替代。我经常去理解五四人的 心灵,但作为ー个理性的当代人, 我是认为我们已超越了他们,因为 我们已看到了他们的局限、动机以 及其行动背后的意义。事实上,今 天我们讲五四为反传统,以后将会 对它下新的涵意。总而言之,若没
56
有五四运动,就没有现在的中国。 所以在这意义上讲,我以自己为五 四传人而自豪。
许:以前,台湾的李敖一直认为自己生 错年代,因为只有生在五四才能让 他发挥理想,作一个轰轰烈烈的反 传统者。就这一点,你们又有否这 样的遗憾?
金:中国从来没缺乏ー个轰轰烈烈的反 传统者或卫道者。我觉得中国今后 缺乏的是“理性的思考者”。只有 “理性的思考者”,中国オ会现代 化,文化オ有新的创造。
许:在你们的著作中,你们认为中国 古、近代历史变迁是受一种超稳定 结构的模式之主导。那现代中国的 变化,以及将来的中国是否会脱离 这个越稳定结构模式之发展规津?
金:这牵涉到ー个基本的历史方法问 题,我们搞历史的,必须讲类似模 式的东西,这种模式是用来解释过 去,没有模式就找不到因果循环, 不能挖深。但是,在史学里面的模 式与自然规律模式是不同的。有什 么不同?历史是人的活动,所谓历 史模式是人无意识所造成的现象, 例如,我们不知有一个超稳定系 统,也不知这个因素影响那个因 素,然后会变成另ー个因素。但 是,自然规律却是我们认识它之后 仍无法改变的。而人却不同,人认 识了存在着的模式,人的认识就超 越了它,所以历史是万古常青的。
因此,严格而言,这个模式只能達 过去,提供当代人更清晰的选择之 可能。
假如历史有规律的话,而我们违背 之,那明天你会受惩罚。相应的, 你认识了规律,然后变成很多人的
共识,那么这个规律就不存在了。 这就是ー个自然现象与历史现象不 同之处。
人是历史的参与者,历史规律的执 导者,而规律是盲目性的ー个趋 向。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讲超稳 定结构是为了解剖中国历史的盲目 性,至于能否打破这个盲目性是属 文化问题,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责 任。所以我们不能讲以后,这也非 由一个历史学家来讲。
在价值层面上理解自己
许:我们现在谈谈近代中国问题。通观 中国近代史,我们会发现中国有 “不断革命”的现象,所以,李泽 厚说“中国要变好,但不一定要革 命”,因为革命反而扰乱中国改革 的走向。
金:中国历史上的“不断革命”就是超 稳定结构的一个模式。问题是:在 中国,从来就不是要或不要的问 题。有人要革命,有人则只要改 良,从来就有两种声音。改良搞不 下去,他们オ来搞革命;革命不成 又来改良,历史总是这样循环。现 在的问题是我们一定要超越改良与 革命的循环。改良与革命似ー对亲 兄弟,中国的可悲是在于老在这两 者间跳来跳去。我认为,中国文化 的希望在于新一代知识份子、新一 代中国人能在价值层面上更深ー层 地理解自己,而不要再投入这里头 卷来卷去。
许:近百年的中国历史是ー个不懈追求 现代化的过程。现代学术界似乎流 行如何在中西文化中寻找衔接点,
57
如林毓生提出“传统的创造性转 化”,甚至李泽厚也提出“传统的 转化”。你对此有何意见?
金:我觉得学者们提出这么多问题是很 好的,是在展望未来文化和为文化 寻找方向。但对这两个提法,我都 不很同意。虽然我认为林毓生做了 很好的工作,但我觉得“传统的创 造性转化”比较含混。你说中国共 产主义、三民主义是不是ー种“传 统的创造性转化”呢?我们不知 道。我是很同情他们的取向,但我 更同意另一个取向,即我最近提出 的“理解就是创造” 〇什么叫理 解?所谓理解,就是去理解我们文 化更内在的各种制约,并厘清其固 有构架。厘清了这个固有构架之 后,我们オ来找寻新的构架,若没 有理解,而只想提供ー个新东西, 那这个新东西往往更不能扎实起 来。
许:你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的进 步,那你理想中的中国是怎样的?
金:开放的中国社会。“开放”的观念是 卡尔・波普尔提出的,就是不断批 评自己、不断走向自由的境界而非 封闭的社会。
大马华人经历文化 现代化的阵痛
许: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马来西亚华人 的问题。基本上,大马华人社会是 由移民后代所组成。因此,我们的 先天性会在马来西亚国民认同与本 身的文化认同间产生张カ,凡愿意 思考的华人都会为此感到困惑与傍
徨。对本地华人这样ー种挣扎情 结,你们有何忠言?
金: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叫着 “文化现代化的阵痛”。严格说 来,在ー个文化现代化的社会,文 化认同及国家认同并无矛盾。但在 传统社会,我们的文化观念并不够 理性,我们常把种族认同,国家认 同或文化认同混在ー起。事实上, ー个社会走向现代化时,至少应该 实践ー个多元文化的架构。这个架 构本身把国家认同看成是ー个国家 主权的观念,而与文化认同没有关 系。在这个主权下,可允许多元文 化之发展。在走向现代化的社会 里,文化应是多元的。华人保持其 语言、文化,这应与其国家认同没 有冲突,这两者应健康地分出来。 你是马来西亚人,你忠干这个国 家,但同时你又是华人、讲华语, 奉行中华文化,这是个很好的现 象,而现在为么会有紧张?这是因 为我们传统社会把这两者雕铸在ー 起,而还没经过现代化的洗礼、阵 痛。所以,文化的创造、思考、理 解、批判,就是为了要完成这两者 的分开。
刘:另外一点是过去的华人把文化认同 看得高于其他认同,基本上是文化 中心决定了种族。中国人不讲血 统,而讲文化,一个人是不是中国 人胥视其文化承续。这个传统造成 马来西亚华人心理上的紧张,但作 为ー个现代人,政治上的认同是与 文化上的认同无关的。
许:好,我的访问到此为止。谢谢!。
22/8/94
58

國與海外華人
Wang Gungwu
-far Ec^tnn EiwumBt Rtx.ew
Times Ac^ohmic Phlss
CHINA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

«°〇»!- "〇 cuflvc&iiotnJ cLvide
bawixn China anijSounEii Amu. Th板 cal!硕うn of !>h ilf-ctwc* and writings hg .be untuual virtue ・〇, nhjfely over both dimoru g honv油mJ.、"
中祥布
《中国与海外华人》
・苏庆华
os
(—)前言
王康武教授为著名历史 学者和东南亚华人史权威, 现任香港大学校长。由于客 观因素,王教授的著作均以 英文写作。这对中文读者群 来说,无疑是很大的损失。
所幸的是,自八十年代 以还,王教授之著作已先后 为中国大陆的学者们译为中 文。例如:由Anthony Reid教授选编,出版于 198I年的王散授论文集 Community and Nation : Essays on Southeast Asia and the Chinese,经由著名 学者姚楠教授编译为中文, 取名曰《东南亚华人—— 王康武教授论文选集》。该 书于1986年由北京中国友 谊出版公司出版。随后,姚 楠教授复将王教授之名著 ,l The Nanhai Trade"
(1958)ヽ A Short History of the Nanyang Chinese
(1959)及近著二篇加以 编译为中文,于1988年交 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取名 曰《南海贸易与南洋华 人》。如今,王教授出版于 1991 年之 China and the Chinese Overseas ー书,又 由天津编译中心译为中文, 由香港商务印书馆于1994 年1月出版。书名《中国与 海外华人》乃直译自英文 者。上述中译本之出版,肯 定为中文读者群带来很大的 便利。本文乃针对王教授近 著中译本《中国与海外华 人》加以评介,希望对中译 本读者会有帮助。
(-)《中国与海外华 人》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第 一部分“历史的剖析”乃追 溯华人移民的历史演变及其 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59
等方面所面对的冲击;第二 部分“当代论题”,则探讨 了各种困扰着现代海外华人 的问题,如民族感情包袱和 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华裔 文化、中国在外交上执行的 侨务政策及其影响、海外华 人教育等。易言之,本书在 内容上既进行了纵深的挖 掘,也开展了横向的探索, 是研究和探讨海外华人问题 学者们和一般读者案头上不 可缺少的一部参考佳作。
(=)中译本的优点
由于原书辑录者乃王教 授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间 发表之短论、演讲词和论文 共十六章,全书体例不一。 中译本编译者为了保持全书 风格一致及让读者能更容易 了解各章中层层迭进的论点 而于各文章中加上标题,并 以粗体字标示出重要语句。 这J点,相信有助于读者欣 赏到书中表达之精辟见解。
此外,中译者在书中各 专有名词、地名和人名之翻 译方面,处理得相当谨慎。 通常紧随在音译之后的括孤 内,中译本均附上了原书所 采用之英文词汇,这是一般 犯上 over - translation 的中 译本所不能比拟的。以下仅
各举数例说明之:
(1)专有名词:容答 (baba)、土生华人 (peranakan)[见 中译本第11页]、 摩洛人(Moro)[第 113页]等是。
⑵地名:室利佛逝 (Sri Vijaya)(三 佛齐,今巨港)、 婆罗洲(Borneo)、 巽他(Sunda)[以 上均见第34页]、 阿瑜陀耶(大城 Ayuthia)王国[第 55页]'占婆(占 城:Champa)[第 85页]等是。
⑶人名:沃尔特斯 (0. W. Wolters)
' [第59页]、伯希 和/. PeUiot)ヽ 桑原弾藏(J. Kuwabara)、和 藤田丰ノl(T. Fujita) [均见第88 页]、费正清(J. K. Fairbank)ヽ 费子智(C.P. Fitz Geraldl)[均见第 89页]等是。
此外,在中文姓名“还 原”方面,中译本也有颇佳 之表现。例如:历史人物叶 亚来及黄仲涵[第34页] 之姓名,中文还原时均正确
无误。其他如海外华人研究 之华族学者姓名中译本于 “还原”方面的表现也很不 错。兹将中译本所见各有关 姓名(括弧内之号码乃中译 本页数)胪列如下:
陈育終、许云樵(41)、 许苏吾、方修(笔名)[48]、 赵令扬(84)、罗香林(85)、 邓嗣禹(89)、陈维龙(187)、 叶钟铃(188)、李元瑾(190)、 陈志明(261)、颜清湼 (303)等。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之 姓名,中译者无法将之“还 原”,而依原著照录其英文 姓名者。这种处理手法至少 比明明不知而强译之来得高 明。兹将中译本未“还原” 为中文的ー些学者姓名补 上,供本书修订时参考、采 用:
Cheng Lim Keak 钟临 杰(260)ヽ・Leo Suryadinata (Liauw Kian Djoe)廖建裕 (257)、John Wong 黄朝翰 (283)ヽ Yong Ching Fatt (C. F. Yong)杨进发 (191, 303)ヽ !eck Chen 陈 依范(304)ヽ Ng Chin -Keong 吴振强(116)ヽ Tien Ju - Kang田汝康(117)ヽ Yang Lien _ Sheng 杨联升 (151) 〇
笔者曾于另一篇书评中 提及翻译工作,特别是翻译
60
学术著作者所应坚持之两大 原则:即“信”与“达”。 译者进行翻译时,若忽略了 这两大原则,其译作之可读 性和可信度将大大减低。笔 者之所以不惜将中译本之上 述优点详列于上,乃欲强调 此点之重要,并祝贺中译本 译者所取得的值得赞许的成 果。当然,中译本也有瑕疵 之处。兹于下节文字中加以 列出:
(四)中译本的弱点 和毛病:
(a) 同一中文姓名,岀现 “还原”及依原著照录
之“矛盾”现象,如: Chen Ching - Ho (Chingho A. Chen), 中译本第42页将之 “还原”作陈荆和;同 书第116页则照录原著 英文姓名。
又, Chong Tien -tse,中译本第85及88 页均“还原”作张天 泽,同书第116页则未 予“还原” 〇
(b) 误译存疑及欠妥之处: 原著第98页“ Dr. Wada”,中译本误作
“瓦达博士”(115); 实则为日人姓名“和田
(〇)
博士” 〇 《海交史研究》1993年
又,原著第99页地名 第1期(第111至125
"Haicheng",中译本 页)。该译文已将这些
误作“海城”(115); 日本学者之姓名“还
当作“海澄(县)”〇 原”。兹将之抄录于
原著第95页日本平户 T,供参考:
成功闽南商人“Li Shiba Yoshinoba
Dan”,中译本作“李 斯波义信
丹” (109), 一作“李 Yanai Kenji
旦”(? )〇 箭内健次
又,原著第90页海盗 Yamawaki Teijiro
“ Lin Feng” ( Lim _ 山胁悌二郎
chong),中译本作“林 Musakami Naojiro
风”(又称林阿风), 村上直次郎
一作“林凤”(?)。 Yamamoto Noritsuna
原著第38页注(4) 山本纪纲
"Chen Mong Hock” , Namamura Jadashi
中译本作“陈梦鹤” 中村质
(46);实为“陈蒙鹤” Nakada Yasunao
之误。 田中尚
原著第168页之<• push Kawashima Genjiro
factors 及 pull fac- 川岛元次郎
tors”,中译本作“推” Kuwabara Jitsuzo
的因素(198)及“拉” 桑原鹫藏
的因素(199),未谙英
文者,恐不易理解此直
译词。 (五)小结:
依原著照录之日本学者
姓名: 诚如周兆祥、周爱华ニ
原著第4章(第79至 氏指出:“翻译绝非机械式
101页)引述了不少日 搬字过纸之过程,而是天下
本学者的篇什和著作。 ー种 最 复杂的 活
该章“没有帝国的商人 动. . ....。”(参二氏著《翻
:侨居海外的闽南 译面面观》ー书)。翻译ー
人”,曾由李原及钱江 部学术著作,更是难上加
合译为中文,刊载于 难。 译者除了必须熟悉原著
61
的内容以外,还得细心和有 丰富的学识。这一点,相信 这本中译本的译者具有此特 长。我们从中译本于章末注 脚中所加的"译者注"或文 章行文中的"'译按"诸例中 得以证实是说3例如,:
中译本第84页注(3)* 即有“译者注:本文有汉译 轧 收ノゝ妣楠編洋《东南亚 与华人》ー书徂云云说明。 又如中译本第86页・于注 (25)加上“样苫附注” K 篇释文、针对原著’•都密’ ー銜之解释,弓I证《明史-职官志》及《明史-安南 传ン等资料提出津者自己的 着法。再如中译本第133页 行文中加入“译按へ指出 ,筹海图編》虽“题胡宗充 辨,实出幕僚郑若曾之手” 云云之按语。足见详者所进 行之工作w非独“搬字过 纸"之[翻氏如此简单而已。
当然,这本译作仍存有 某些地方不协调或某些字词 或句子翻详得不够完善的地 方,这是由于此中译本之译 事乃经集体合作而成使然 再加上客观环境的局限和目 前可供参考之有关中文著作 仍不很多》上述种种弱点尚 无法完全避免 但总的来 ft»这本译作可称得上文从 字顺,其可信度也颇高,值 得向中文读者群推介.
风耕
女化] 术砒
疑"‘壬舟い、士 < -
本一芻轼痢笑讨三i'■/・来如之。 比秋况専・ :/灯? K邺。
作品殁录用发?< •楊切專千字S 少三十句。
/资料与研究》是我一国一份别具 期刊。它致カ传布汛息知识志 艺「术、教育、政治、经济的学 心得…以及有关课题的论述, 亶,它是关切国家社会与华社 審务者— A I ゝ/本刊・的编辑會袤一堂a七緇致
您,唾.三W':屮帝•< 比結f 发茂时苦 < 来上生纟•三づ貞
«得请ぞ: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资料与研究》编辑部收
IH 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VI RE BHD
No. 1 , J al 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 03 -2734 035 Fax : 2 73 1037
《砂劳越华人》第八章
日治时期与光复之后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日治时期
1939年秋季希特拉进军波兰,英国 与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 于爆发。不久战火蔓延欧洲大部分地 区。正如1914至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那样,砂劳越这次也没有直 接卷入欧洲的冲突,但华人社会联同欧 洲人与其他种族社会却以各种方式为英 国的战争基金与中国的救济基金发起筹 款。中日战争始于1937年,连年战祸致 使无数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因此有 必要为他们筹募救济金,自水深火热的 境况中救济他们,并为他们觅得栖身之 所。后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签订新 的军事条约,结成轴心国联盟,英国与 它的盟友介入西线战事,砂劳越与东南 亚其他各地也就人心惶惶,担扰有一天 日本侵略者会挥军南下。
1931年,“拉惹”查尔斯•梵纳・ 布禄克宣布有意结束其家族的专制统 治,而代之以ー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政 府,以逐渐让人民达到自治的目标。
1941年9月确定这项改革的新宪法开始 生效。在新宪法的规定之下,“拉惹”重 组立法议会,并第一次委任华人代表为 立法议员。在此之前,即是从1937年 起,有两位华人领袖曾受邀出席立法议 会会议。他们是最高议会的终身议员王 长水与“拉惹”的华人顾问之一兼中华 总商会会长黄庆昌。以前有两位华人代 表受邀出席,现在改为四位代表受到委 任,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拉惹”的这 种宪制操作并未使华人社会得到多大的 利益。无论如何,华人对过去ー百年来 所享有的布禄克稳定统治心存感激。这 种统治带来繁荣与进步。因此在1941年 9月,华人联同其他族群展开大规模的 庆祝活动以纪念1841年9月24日詹姆 斯・布禄克在砂劳越称王。
战争的乌云密布于太平洋上空。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夏威夷的珍 珠港,迫使美国参战,这ー来太平洋战 争便正式爆发。12月7日与8 0,日本 海军驻守越南金兰湾的舰队派出先头部 队分别登陆于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半
63
-----------------OT
岛)东海岸的哥打巴鲁与新科拉。12月 16日,他们的部队占领了美里与诗里亚 的油田。在圣诞节前タ,即12月24 0,日军登陆古晋的盆岭。在此之前, 他们先派出飞机于12月I9日扫射与轰 炸古晋。到了圣诞节那天,侵略军已完 全控制古晋。第三省的主要市镇诗巫字 12月29日沦陷。这样就开始了日军对 砂劳越的占领,直到1945年8月15日 日本向联军投降时オ结束。
日军继续向婆罗洲各地挺进,到了 翌年2月,婆罗洲大部分地区与邻近岛 屿都落入日军手中。另ー方面,在马来 半岛,他们长驱直入,终于在2月15日 夺得守卫森严的新加坡。虽然人人知道 日军必定会占领砂劳越,但没想到他们 来得那么快。根据当时严厉保密的砂劳 越军事计划,北婆罗洲(即沙巴)、汶 莱与纳闽因兵力不足将不设防,美里、 诗里亚与罗东的油田将被炸毁,但古晋 必须死守,因为该地有飞机场,可供来 自东南方约六十哩外的荷属山口洋飞机 场的飞机起落。9月英荷双方会谈之 后,该作战计划被修改,变成不守古 晋,只以二/一五朋遮普军团的少量兵 カ固守飞机场附近与若干其他据点。这 也是英国为了遵从1888年所订的条约派 来保护砂劳越的唯一军团。事实上,侵 略者只遭受轻微抵抗。ー项撤退欧洲人 与英国籍民事服务人员的计划实行得太 迟,只有少数人成功逃脱,大多数在捕 后被日军当作战犯加以囚禁。
砂劳越被日军占领之后,华人与其 他民族都深受其苦。华人社会有很好的 理由感到害怕与惊慌,因为中国正在与 日本作战,日本人被看成是所有中国人 的仇敌,反过来也一样。那些曾经参与 组织民事防卫服务与筹款运动的人担心
遭到报复,因为ー来日本人会说他们支 持英国人,与英国人同路,二来他们抵 制过日本货以示效忠中国。他们也通过 中国救济基金会这个组织寄钱到中国, 并为志愿回国的司机等等付出船费,以 协助中国的国民政府与日本抗战。年轻 的华人更害怕日本人会实行好像在台湾 与韩国那样的征兵制度,强迫他们去当 炮灰或做苦エ。女人听到屠杀、强奸、 殴打等野蛮行为的故事时吓得面无人 色。据说日本兵曾在中国干下这些兽 行。
在这种情况之下,华人与日本人只 可能有被征服者与胜利者的关系。因为 日本人在侵入砂劳越时只付出些许的代 价,又因为本地人大致上并不仇视日本 人,因此征服者没有理由需要展开报复 行动,即使对华人也是这样。这对各民 族来说,都是不幸中的大幸。占领古晋 之后,在几天内,日本人就设立军政 部,先是在古晋,后来又在各地都这样 做。他们召集一部分本地人公务员,包 括华人在内,以协助维持某种形式的统 治。受承认的华人社会领袖与其他ー些 人被传召,军方要求他们向人民传达命 令与其他指示。为了争取民心,军方展 开宣传,并使用威迫利诱的手段。于是 就有什么民众大会,又有巨幅海报,告 诉各民族人民日本人其实并没有领土野 心,他们进入砂劳越与东南亚其他地方 不过为了帮助被压迫的人民推翻和打倒 西方殖民主义者的统治,然后组成以日 本为首的“大东亚共荣圈”。尽管如 此,砂劳越华人对他们始终保持距离。 不一定需要留在市镇里工作的年轻人不 久纷纷“失踪”,他们到乡区避难,名 义上是为了响应军方叫人多种粮食的号 召,实际上是不想被编入乡土兵。正如
64
xro--------------------
人们所预测的ー样,日军很快就将乡土 兵组织起来,并派他们到七哩修筑飞机 场,或到造船厂从事劳カ工作。乡土兵 也被训练成自卫队,以辅助警察和宪兵 队维持治安。他们被派去从事重要而且 危险的工作,尤其是在战争末期,联军 加强海空袭击,使这些年轻人随时面对 死亡。到了结婚年龄的华人女孩子都被 送到乡区亲友家中,那些没有亲友可以 投靠的被迫与完全陌生或来历不明的男 人结婚,以免落入那些豪无廉耻的龟公 手里,这些龟公到处找女人去劳军。
虽然没有真正的迫害,日本人却也 不肯轻易放过华人。砂劳越沦陷后不 久,古晋与其他各地都有一些华人领 袖、教师与知识份子被捕,罪名是曾为 中国难民筹款,或者有抗日嫌疑,他们 被宪兵队扣押并施以酷刑。有一些人被 折磨死去,另ー些被枪毙,幸运一点的 逃出生天,在军方设立的军事法庭受 审,由日本人出任法官,他们被判有 罪,入狱时间长短不等。军方也为下层 的普通华人(如低等公务员、教师、店 员、商人等)开设日文班,让他们学习 日文日语。他们也必须参加为他们主办 的民众大会和公民集会。
华人商家只要被认为能够为占领军 与当地人民提供必需的服务,便获准继 续营业。但他们的生意受到严格管制, 以确保军方优先得到各种供应品。联军 攻击日军的船只使供应中断,造成物质 与粮食短缺,于是就有了粮食配给制。 对那些囤积居奇或从事黑市贸易活动以 获取暴利的人,日军加以严厉的惩罚。 在砂劳越被占领的后半期,大部分华人 商店因缺货而关门大吉,店主与店员只 得到乡区以务农为生。有些人不顾危险 进行黑市交易。由于必需品奇缺,粮食
与日用品的走私活动日益猖獗。乡区农 夫靠土地为生发现自己的生活反而过得 比市镇中的同胞更好。
在日治时期,所有非必要的公共服 务都被中止。学校被关闭,只有一些开 放以供学习日文日语。英文被禁止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马来文,于是马来文 成为沟通的媒介。华校不准开课,以前・ 的校董会受到歧视。公会不是被封闭便 是名存实亡,日本人对公会根本就不放 心。这一来,日本人也像所有外来胜利 者ー样无法与人民取得联系,更别说要 打成一片。渡过了开头的那段铁面无情 的时期之后,他们让许多旧日的领袖复 职,另外也委任那些愿意跟他们合作的 人为领袖,以协助他们控制华人。有几 位德高望重的人为了表示对自己人与对 布禄克家族仍然忠心耿耿,便想尽办法 不肯复职,但大多数旧日的领袖认为别 无选择,只得与日本人合作。不管他们 有什么借口,在华人社会的眼里,这些 人无疑的是敌人的走狗。由于中国仍与 日本作战,任何对日本人友好的表现都 被当成不可容忍的罪行。这些人与日本 人合作的不良行为给后来的华人领导层 带来深刻的心理上的影响。在日本人打 进来之前,华人公众不管领袖们有什么 缺点仍当他们是领袖。他们在日本人面 前表现得没有骨气,偏偏后来的殖民地 政府又粗心大意,让大多数曾与日本人 合作过的领袖复职,这使华人大为反 感,因此他们更加只靠自己,而不信任 领袖。他们不再心甘情愿的相信别人, 除非想要他们相信的人先将公众的利益 摆在个人利益之上。这种态度的改变逐 渐加深,终于使到传统的领导层失去地 位,改由新的ー批受过华文教育的,肯 为人群服务的年轻人所取代。这些年轻
65
•砂分越土人的长屋
人的社会与政治观都是左倾的。在以后 的那些岁月里,这种新领导层的冒起, 给华人的政治思想带来巨大的影响,改 变了华人的政治表达方式。
战后数年与殖民地统治
1945年9月11日当澳洲兵进入古 晋接受日军投降的时候,日军对砂劳越 的占领就正式结束。不久英国军事行政 署属下的英国婆罗洲民事行政单位接管 行政工作,以等待“拉惹”梵纳・布禄 克返国继续执政。在被占领的将近5年 时间里,、 砂劳越饱经患难。整个的经济 完全崩溃,无法进行贸易,粮食、衣 服、药品与其他日常必需品匮乏。作为 砂劳越经济命脉的橡胶、胡椒与其他物 产全都停止出产。美里油田也让日本人
在投降之前加以摧毁。学校关闭,人民 生活全无着落,当局面对各种各样的问 题,真可以说百废待兴。
华人社会与其他族群一同翘首盼望 梵纳・布禄克早日归来,团结其子民, 重建家园。因此在1946年4月他终于露 面时,人民欢声雷动。英国婆罗洲民事 行政单位也即刻交出政权。但“拉惹” 却表示有意将砂劳越让渡给英国,使它 成为殖民地。他举岀几个理由,其中最 重要的是砂劳越太穷,无法恢复元气。 他以为将国土交给英国对砂劳越最有好 处,因为英国有足够的财政力量,有先 进的工艺技术,又有丰富的经验,可以 将砂劳越发展成现代国家。“拉惹”的私 人秘书走遍砂劳越,说明“拉惹”的意 愿。有两位会讲马来话的英国国会议员 前来实地评估人民对让渡建议的反应。
66
xro
人民情绪高昂,很快就分裂成两个阵 营,ー个赞成,一个反对。连“拉惹” 的家族也因享见不同一分为二。
在立法改会的一次特别会议中,让 渡法案被提出加以辩论,并于1946年5 月17日经过二读以十九票赞成,十六票 反对的微差获得通过。一般来说,在布 禄克统治下享有不少政治利益的马来人 都反对让渡,让渡使他们失去特权。达 雅人与其他土著民族要求给予更多时间 考虑,但他们表示尊重“拉惹”的决 定。欧洲人立法议员多是“拉惹”属下 的官员(当局准许他们凭自己的良心投 票),他们意见分歧。华人多数赞成让 渡,因为他们看到英国拥有庞大的资 源,能为砂劳越带来经济与教育利益, 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科技。华人的意见可 以从第三省代表邱炳农的演辞中反映出 来:
“我谨代表拉让江流域的华人支持让 渡,因为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赌博与 吸鸦片这两大罪恶将被扑灭,而华人的 地位也将加以提高到砂劳越土著的水 平。在英国人的统治之下,本州可以获 得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好的农业机会与 更快的发展,使全体人民共同受惠。”
华人对让渡的课题采取这种态度是 不难理解的。不错,布禄克政权将砂劳 越开放给华人定居与贸易,其稳定的政 府也促使人口增加,经济不断成长。华 人为这些利益感激当局,但他们却又发 现他们的地位不受承认,即使是生于斯 长于斯的新一代,也受到同样的对待, 不像亚洲与非洲其他地区在殖民地势カ 的统治下,人人都享有特权,无人受到 歧视。1931年以前,华人在法律上被列 为土著,但这只是用来区分国籍,而与 种族无关。1931年以后,华人与非回教
徒的印度人不再获得土著的地位。这ー 点在1933年的《土地法令》中记载得清 清楚楚。
当局没有想法子了解华人。在当时 实行的间接统治制度之下,政府只通过 ー小撮有钱有势的商人阶级(他们也是 华人社会中享有特权的领导层),或地 方头人与甲必丹,或砂劳越民事服务中 的欧洲人与亚洲人官员,去跟华人取得 联络。“拉惹”尊敬华人的苦干精神,但 因为他与华人很少接触,彼此之间并不 了解,也就容易误解对方的生活方式, 这一来“拉惹”便对华人的活动和意图 充满怀疑。1857年叛变失败,石隆门 “公司”分崩离析之后,詹姆斯•布禄 克政府于1870年通过ー项法令,政府于 是有权将秘密会社的领袖处死,并对其 成员施以严厉处罚。社会组织的真空状 态由各帮各派、各类方言不同的人组成 社团加以填补,到了 20世纪,更以中华 商会为其尖端代表。商会是由有钱商人 兼社会领袖所筹组,被官方视为华人社 会的正统组织,可以代表华人发言。商 会只顾巩固传统领导层的地位,不曾作 出努力以培养华人的公民意识,也不去 增强华人对居留地的归属感,以使他们 改变对故国的那ー套生活方式的依附。 难怪大多数华人只关心中国的时成与政 治演变,而不关心砂劳越本身的情况。 这种对故国的关心经常表现在他们的行 动上,每当中国面对灾难的时候,他们 会毫不退疑的寄救济品过去。在看待本 地时事时,:.他们用的也是中国人的观 点。于是就产生一种态度,使到那些非 华人族群以为他们对砂劳越的前途漠不 关心,连什么人组成政府他们也不管, 只注意政府的政策是否对华人有利而 已。正如所预测的那样,英国接管砂
67
劳越使其成为英属殖民地不只为华人, 同时也为所有其他民族带来利益。殖民 地行政当局致カ保留砂劳越那些古老而 优良的风俗习惯,也维护土著对土地与 其他习俗事务所拥有的特权。另一方 面,它也加速经济、社会与教育各领域 的发展步伐,使人民得以自治,而最终 取得独立。这将实现英国从“拉惹”手 中接过林劳越领土主权时所作的承诺。 要达致这项目标需要大量的金钱。在战 后那几年,英国在殖民地发展与福利基 金的名义下,为砂劳越提供巨额的财政 援助,以建造诸如通讯设备、公路、海 港、飞机场、学院、师训学院与医院等 基本设施。这些计划的实行使各民族同 时受惠。当局也拨出援助金以发展乡区 经济,如稻谷改良、橡胶与胡椒种植等 都获得津贴。这些乡区农业计划为数以 千计的华人农夫带来特别的好处。在各 市镇,原本的华人经济在日治时期备受 摧残、,如今在殖民地当局的协助下也渐 渐复我战后各先进国家的工业异常繁 荣,这イ吏到胡椒、橡胶与其他原产品的 价格节节上升,因此华人经济就复苏得 更快。譬如,胡椒价格高昂,使那些在 第一省拥有大胡椒园的客家农人得以储 蓄足够的资本,以在市区内购买店屋, 让他布也有机会改行从事商业活动。因 为橡胶与胡椒行情非常好,在市区内做 批发生意的华人出入口商都赚了大钱。 这使他们有能力进军新的商业领域,如 船务、运输、银行与消费品的制造等 等。第三省的福州人作为活跃的华人团 体更争取到木山的开采权,他们全心全 意的投入伐木与锯木事业。这些事业以 前在第三省全由福建人所操纵。福州人 变得非常富裕,至此已完全有能力跟原 本领先的福建人与外国商行及银行竞
争。福州人成功的实现エ农业、开设银 行与发展土地等计划。
在殖民地政府的努力之下,教育事 业飞跃发展』古晋两间最大的英文教会 学校,即圣约瑟与圣多玛斯,联合它们 的姐妹学校,即圣特烈萨与圣玛丽,在 大战结束之后领先将它们的学术水准从 剑桥初级文凭提高到剑桥学校文凭,即 中五(九号),后来更提高到高级剑桥 文凭。在全州各地,素质良好的政府学 校与学院不断涌现,设在古晋、美里与 诗巫的师训学院则为英校与华校训练教 师。州政府、英国与外国分别为本地的 民事服务官员提供奖学金,使他们得以 到海外参加训练课程。那些拥有足够资 格的人也获得奖学金供他们进入大学或 其他高等学府,以完成学业或获取专门 技术。华人社会深深感到改进华文教育 水准的重要性,便通过各公会,与古晋 的中华总商会及各省主要市镇的同类组 织,共同引进高中课程。他们这样做, 几乎跟英校提髙水准的时间一致。古晋 各华校也改为统筹统办,由先前的个别 校董会改为只有一个校董会,此单一校 董会由中华商会直接控制。乡区与其他 各省的华校则保留各自的校董会,不过 也在大力提高教育水准。
自从查尔斯•布禄克当政的时候 起,砂劳越政府就已经拨出小额津贴给 教会办的英校,此外政府自己开办ー些 马来文学校以教授马来文。政府不曾对 华校有过帮助。在殖民地当局统治下, 学校津贴制度获得改善。1956年推行津 贴法令,将所有由校董会管理的英校与 华校改制成为全津贴学校,教师与学校 行政人员于是变成^^务员,与那些在政 府学校的同工地位相等。砂劳越的教育 水平提高之后,战后的报纸也增加不
68
少。增加最多的是华文报。此外还有几 份英文报与马来文报。这是ー个可喜的 现象。战前只有一份英文刊物,即〈砂 劳越宪报〉双周刊,于1870年开始出 版,是布禄克王朝的半官方喉舌与纪事 册。到了 !941年,古晋与诗巫先后有华 文日报问世。战前的华文报主要是为了 传达1937年爆发的中日战争的消息,也 为了鼓励华文社会献捐救济金而出版。 它们也刊载地方新闻。在另一方面,战 后的中英文报纸都刊登国际与砂劳越新 闻,同时也为本地作者提供发表文章的 园地,以提高文学水准。为了便于参 考,现将战前与战后(到60年代早期为 ,止)的主要中英文报纸与刊物列表如下:
成前的报纸
年份 出版 地点 名称 媒介 备注
1870 古晋 砂劳越宪报 英文 半月或月刊, 半官方喉舌
1927 古晋 新民日报 华文 1930年停刊
1930? 古晋 越风周报 华文 不久即停刊
1930? 古晋 古晋新闻日刊 华文 不久即停刊
1937 古晋 砂另越日报 华文 因日军侵入 而停刊
1939 诗巫 诗巫新闻日刊 华文 于1940年合 并为华侨日 报
1939 诗巫 鹅江日报 华文
1940 诗巫 华侨日报 华文 194I年停刊, 1945年复刊
成后的报纸
年份 出版 地点 名称 媒介 备注
1945 古晋 中华日报 华文 创刊于!945 年,目前仍在 出版・
1945 古晋 中华公报 华文 1951年被封闭
1946 古晋 砂免越论坛报 华文 最早的英文 报,仍在出版
1946 古晋 时事评论 华文 三日刊,1948 年停刊
1952 古晋 前锋日报 华义 1974年涉及诉 讼而停刊
1953? 古晋 前锋日报 英文 附有马来文版
1956 古晋 新闻报 华文 1962年被封闭
1948 诗巫 大同日报 华文 1948年创刊
1950 诗巫 侨声报 华文 1952年被封闭
1952 诗巫 诗华日报 华文 仍在出版,分 社设在古晋
1956 诗巫 新民报 华文 1957年被封闭
1960 诗巫 民众报 华文 1962年被封闭
1954 美里 美里周报 华文 只出版一个月
1957 美里 美里日报 华义 仍在出版
1961 美里 砂民时报 华文 1941年停刊, 1945年复刊
其他在古晋出版的华文报刊:
1. 民众导报,华文日报(1955-56)
2. 华侨晚报,华文日报(1956-58)
3. 砂劳越时报,华文日报 (1958-62)
4. 心声月刊,华文月刊(1957)只 出七期
69
・古晋海度街
5. 文艺生活月刊,华文月刊,只出 五期
6. 团结报,人联党党报,以英、 华、国文出版
为了加速砂劳越自治的步伐,殖民 地政府于1948年颁布地方政权法令,授 权总督在本州各地成立省、县议会,并 规定县议员由选民选出。在此法令之 下,县议会的议员不再由官方委任,而 在选举中由选民投票选出,然后各县议 会派出代表组成省议会,省议会则派出 代表到立法议会。1948年的地方政权法 令为三层选举制度奠下基础。1959年, 砂劳越举行首次地方议会选举。这又为 1963年举行的砂劳越首次大选铺路。在 此法令之下成立的混合(各种族)地方 议会,为那些不曾被委任为甲必丹或地 方头人的华人领袖提供机会,参加地方
政府服务。但,与此同时,该法令也使 ー些不择手段的人有机会在各级议会中 将自己摆在领导地位。
政治观察家认为,政府实行地方政 权法令让民选议员得以进入各地议会, 不止为了使土著人民在朝向更民主的政 府形式的道路上迈进ー步,更重要的也 是为了重组传统的华人领导层,以便有 限度的满足华人社会各阶层清清楚楚提 出要求更换领导层的愿望,因为他们对 旧领导层早已大失所望。实际上,地方 政权法令的实行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尽管地方议会已经组成,议员已经选 出,各地的甲必丹与地方头人仍是那些 旧面孔。ー小撮富有的老板与其他人士 仍然握有社会与经济的实权,他们作为 受承认的领袖,继续毎制中华商会,使 它继续成为政府与华人之间主要的政治
70
联系。还有,在战争时期,华人与其他 各民族都受到侵略者的欺压,这就不可 避免地不止改变了普通华人对西方政权 与华人传统领导层的态度,也同时改变 了华人领导本身与新的殖民地政权的关 系。这可以从早期政府处理华人事务时 与华人关系不佳反映出来。
战前受过教育的年轻华人对砂劳越 政府实行保守的社会经济政策,对那些 享有太多特权的本族领袖(后来发现许 多受尊敬的领袖竟然心甘情愿的与日本 人合作),都表示不满。但这种不满的 情绪一直受到压抑,等到殖民地政府成 立之后,很快就演变成对领导权的公开 争夺。这些年轻的反叛者,多数受到左 倾思想的影响,并且亲中国,当时中国 正发生思想派系斗争,其余波荡漾直达 砂劳越,于是左翼分子开始渗透各种公 开的组织与团体,建立他们的势カ据 点。他们使自己人出任重要职位,从而 驱逐与取代传统的领袖。这种事情发生 在市镇与乡区,受影响的社团包括华校 ,校董会,后来政府实行地方政权法令, 地方议员的席位也成为争夺的对象。这 些年轻的激进分子是ー个地下共产组织 的成员或同路人。政府称该组织为秘密 共产组织(CCO)。它又名砂劳越共产 组织,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成立的。它 追随马来亚共产党的策略,以市镇为基 地,在社会各阶层中都有它的秘密小 组。它的目标是将砂劳越变成共产国 家。它先渗透现存的社团与机构,夺取 领导权,煽动与鼓励社会上的不满情 绪。它也招募年轻的成员加入训练以便 对殖民地政府展开武装叛乱。
光复后四个月,22个华人公会联合 起来组成中华公会。其宗旨是要通过一 个中央组织来向英国军事行政处直接表
达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见,而不是通过 讲不同方言的许多公会。同时也将那些 中华商会强调得不够的有关华人社会的 切身问题提出来。该公会最急切的目标 是要澄清华人对让渡问题的立场,并且 成立一个“华人民主政治会社” 〇它也 提出使华文教育复苏的迫切需要。这些 活动显然不能讨好殖民地政府,也得丕 到保守的中华商会的支持。它只有短暂 的政治生命。政府于1947年成立华人溶 询委员会便取代了它的地位。该委员会 的成员是些比较保守的人士。1948年, 南京的国民政府也派一位领事到古晋。 领事到任不久,中华商会与中华公会分 别发表文告表示欢迎,并声称从此之 后。领事将代表砂劳越华人与中国政府 及当地的砂劳越政府联络。这是ー个严 重的政策错误。当时那些砂劳越出生的 华人都是英籍民,他们的事不该由一位 外国领事去负责。砂劳越政府即刻采取 步骤,分别向该两个团体与中国领事馆 提出抗议〇
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落入共产党 手中,也就结束了国民党在砂劳越的代 表权。这时华人有必要选择效忠砂劳越 还是中国。政府强调英国承认共产中国 并不等于削弱其对共产主义朝向英国领 土扩张的反对。无论如何,为了表示亲・ 善,政府准许华人社会庆祝中国国庆, 并举行大集会。同时,虽然只有少数公 会参加,庆祝国民党双十节的活动仍然 得到批准。
50年代有两件大事使华人社会对殖 民地政府大为不满。这也成了后来组成 华人政党的催化剂。第一件大事牵涉到 华文教育。上边已经谈过,砂劳越各地 市区的华校都有校董会,由各公会控 制,其管理权最终落在中华商会手里。

OQ
乡区华校的情形廁有所不同。战前大多 数的校董是传统领袖,头脑比较守旧。 战后,年轻的激进派领袖开始有效地挑 战校董会中的保守势カ。经过ー连串的 事件之后,他们终于在50年代早期接管 了校董会,这一来华校的制度被新的领 导层利用来反对旧的领导层。政府加紧 管制各种以前在华文教育制度下进行的 活动,并想法加强那些能够制止华校向 左转的人的力量,结果华校变成发生间 歇性冲突的场所。1951年,为数约二百 名的左倾学生在古晋罢课。有关学校被 封闭,政府的反应是将那些首脑人物控 以刑事罪状,并禁止两个被认为进行颠 覆活动的青年组织。同年,有一份广受 学生与工人订阅的左倾华文报也在古晋 被封闭。1954年初,政府认为位于古晋 西连路十七哩的华校的教师与董事会涉 及亲共活动,因而撤销其注册证,这使 到对抗升级。翌年,古晋的中学生连续 罢课两个月,直到政府直接干预オ结 束。政府认为,由于校董会拒绝或无能 对闹事的学生采取强硬的行动使事态恶 化,造成古晋、诗巫与美里发生多宗事 件。
华校教师待遇欠佳,能否续聘要看 校董们的喜恶来决定,学校又经常面对 财政危机(只靠公众捐款与从土产出售 中抽得的捐税),这些都是可以被那些 在政治上持反对意见的人加以利用的因 素。政府一方面为了作出补救,一方面 也第一次想帮助华校,于1955年根据伍 德海报告书,发表了一份新津贴法令白 皮书,以提供津贴予华校,并改善教师 的服务条件。此法令订于1956年生效。 伍德海在经过仔细研究之后オ提出多项 建议。他看到华校靠捐款维持,便提议 政府在取得对课程纲要的控制之后,给
•达雅克族人撒网捉鱼
予华校大量的财政援助作为交换。校董 会将他的建议当作是政府有意消灭与打 击华文教育,便通过中华商会全盘拒绝 接受,并成立维护华文教育委员会以争 取全州各地华人的支持。后来在泗里街 代表的提议之下,成立砂劳越教育临时 理事会。泗里街的代表并不反对政府的 建议。结果在长时间的讨论之后付诸表 决,以十三票对十二票通过接受津贴。
第二件大事是政府有意征收营业・ 税。1954年12月,立法议会批准增抽 营业税,以获取每年三百五十万元的收 入供伍德海报告书所提议的教育扩展之 用。这项增税在有些情达之下竟高达ー 千百仙,有效日期自1955年正月一日算 起。泗里街中华商会于圣诞节召开抗议 大会,通过在新的一年里的头十天罢 市。民那丹、诗巫、古晋紧跟于后。罢 市蔓延到民都鲁、美里乃至全州。各地 代表齐集古晋向当局表达不满。在这种 前所未有的抗议浪潮声中,政府延迟实 行新税率,并设立调査庭,其成员有些 是本地的著名代表,调查庭的任务是调 整税率,在两个月之后向立法议会提呈 ー份经过修正的法案。
72
education Tair
1994 (中文媒介)
也点: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目期:16-18/12/94
主办单位: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联办单位:独大高等教育辅导处 呈献单位:星洲日报
协办单位:马来西亚广播电台第五台
成郑重推介
題兩饑千庁

中小企業成幼之道
你面对生产线上的难题束手无策?
你的企业三年后在同行中排行老几?
为提高业绩挖空枯肠?
与其终日惶恐,倒不如马上行动,为你的企业升级找方法。
华资中小企业辅导处郑重向您推介台湾中国生产カ中心(CPO出版的《貫脂生産方》月刊。
这本管理杂志内容丰富札实,理论实务并重,聲懸E産力提供您:
①新观念及论点评析、特别企划、人物特写; ②技术突破; ③经营战略;
@大陆经贸动态、个案报导; ⑤训练走廊;
⑥ 管理锦囊、第三产业、商业小说、等等。
欢迎企业界的朋友订阅或邮购,共同推动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
•出版 中国生产カ 中心(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马来西亚总代理: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
Huazl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 ,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イ 035 Fax: 03-2734037
北马代理:
温馨苑
Home Dynamic
17-c, Jalan Barrack
j 04 50 Pulau Pina ng
Tel: 604-2281890/7 Fax: 604-364677
南马代理: ,-
综艺传播有限公司
T & T Variety Ikoadway Sdn. IJhd.
10-B, Jalan Perang, Taman Pelangi,
804 00 Johor Bahru, Johvr.
Tel: 07-34 5イイ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