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与研究》第7期

《资料与研究》第7期 
1994年1月1日





目录

编者的话

焦点
画页
马华儿童文学进展的路向  /年红
亿万颗星星一齐发亮吧  /爱薇
马华儿童文学的特色  /爱薇
浅谈儿童文学  /马汉

特辑
汉学遍四海,花朵开大马  /风辑
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论汉学研讨会的现代意义  /徐策
个人与社会:儒家伦理典范的特性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问题  /金耀基

梅花峰
女作家笔下的婚外情  /永乐多斯
人权是道德  /张碧芳
口号之后  /刘锡通
这自私自利的沙  /甄供
宏愿摆在哪里?——从嘉化不敌安华说起  /陈锦松

新闻橱窗

寻根溯源
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化  /唐振常

专论
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回应——从《西游记》看华人的心灵世界    /黄孝光

文摘
战后新加坡华人家庭的变异  /崔贵强

翻译
{砂劳越华人》第三章“公司”统治的结束与客家人迁往砂劳越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报导
汉字输入法比赛破世界纪录


ROSA SINENSIS / KDN PP7865/2/93
1994年1月 1日 [j ISSN : 0128-8369
•梅花峰 •新闻橱窗
。马华儿童文学进展的路向/年红
。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徐策
。亿万颗星星一齐发亮吧/爱厳 。儒家伦理范典的特性及在现代社会
。浅谈儿童文学/马汉 中的问题/金耀基
©
马华中央宣传局代表莅访交流
马华中央宣传局各委员、在首相署副部 长,也是该局主任拿督黄思华率领下,于11
月18日上午,“浩浩荡荡"地莅访与参观, 由本中心管委会主席陈松生律师,义务主任 游若金博士等接待。
在座谈会上,拿督黄思华副部长非常热 心地了解本中心收集资料的范围,并恳切地 表示,希望华资与马华中央宣传局今后能在 资讯与讲座活动方面多多合作与联糸〇
»拿督黄思华副部长在本中心资料室专心地 翻阅所收藏的盗料。
由本期起,本刊开辟两个特区,ー是、《梅花峰》专栏,ー是《新闻橱窗》。
《梅花峰.》专栏,邀请了刘锡通律师、,张碧芳律师、永乐多斯、陈锦松和甄 供,撰写杂文时评,由各个角度,就政经文化等课题与社会现象发表评论。这五 位名家的手笔、文彩缤纷,既坚实有力,又清丽感性妩媚;内容丰富,言论见解, 有显明的针对性,深具启发意义。
另ー个特区是《新闻橱窗》,在这里所展示的是由11月1日至12月15日,约 ー个半月期间的ー些国内外资讯。
我们处身在当今资讯爆炸的时代,工作忙碌,读报的时间很少,每天一定有 不少应该了解的讯息被遗漏掉。我们希望《新闻橱窗》在这方面能提供“补遗” 的参考。需要先此声明的是:它所展示的“货色”,不一定都是在所需要的“必 需品”。不过,我们将会根据读者的需要,随时调整选录讯息的依据与类别,务 求促进扩大视野,增广知识。
建设文明的社会,不仅要落力发展与普及教育,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提升思想 情感的境界。然而,这绝不是一朝一タ的事,而是长时期的学习与修养。
本期的“焦点”是儿童文学课题。著文谈论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以及介绍儿 童文学现状与前瞻我国儿童文学发展方向的作者,都是我国当今著名的儿童文学 作家,他们就是马汉,年红和爱薇。如果我们的阅读风气能由儿童时期就开始培 养,这在接受文化熏陶与对提升思想情感的境界,都是有意义而不容忽视的。
今年有不少国际盛会在我国举行,由马大中文系联合有关团体主办的《国际 汉学研讨会》,就是其中一项深具意义与有重大影响的盛会。本刊为此也编辑ー 个特辑。另有一些学者的论文,本刊接着将续予转载,以飨读者。
专论《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回应》,剖析《西游记》主角的论点,相当新颖。《寻 根溯源》的《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化》,谈论历史人物蔡元培的治学见解与教育观 念,在在都足以发人深省。
一年依始,万象更新。
我们要趁此良辰,恭贺读者新年快乐,事事如意。
同时,我们也期盼读者能多给我们惠赐佳作与提供批评,让我们精益求精地 办好这份刊物。
1
封面作品;邵飞
轴・豹
••梅花峰•新闻银陥
•<u!vaa—,1«
• HKXKX* > »* ♦*>*■ ' *•»
咚科5崗亞
ROSA SINENSIS
版,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
出版人,叶新田博士
编・…辑・い《资・料与研究》编务裕询委员4 何维城(召集人)、朱自存、 张景云、李业霖、罗正文、 陈应德博士、陈忠登医生、 苏庆华、游若金博士
主 编 < 陈思庆
封面题字:何维城
美术设计:叶玉佩
打字排版 >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资讯部
发 行处: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The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No. 1 ♦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4035 Fax: 03-2734 037
承 印:万兴印・务贸易有限公司
No 3. Jalan SR 3/ 6 Taman Serdang Raya Seksyen 3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出版B期, 1994年]月1日
定 价:RM5. 00
KDN PP7865/2/93
ISSN: 0128-8369
编者的话
4 倒贞..    -*ー、
6べ马华儿童文学进展的路向/料
8亿万颗星星一齐发亮吧/爱薇 马华儿童文学的特色/爱菠 浅谈儿童文学/马汉
'16
22汉学遍四海,花朵开大马/风辑
26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
ーー论汉学研讨会的现代意义/徐策 28个人与社会«
儒家伦理典范的特性及在现代社会中
的问题/金瀧基
•梅花峰
38女作家笔下的婚外情/永乐多斯 商 人权是道德/张碧芳 顷ロ号之后/刘锡通
44这自私自利的沙/甄供
|メ广宏愿摆在哪里?
—从嘉化不敌安华说起/陈锦松
特 辑
所有来稿反映作者观点, 并不代表本刊立场。
2
48新闻橱窗
•寻根溯源
58蔡元培与中国现代化/唐振常
专 论
62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回应
— 从《西游记》看华人的心灵世界 /黄孝光
文 摘
67战后新加坡华人家庭的变异
/崔贵强
70《砂劳越华人》第三章
“公司"统治的结束与客家人迁往砂 劳越/陈振声撰•黄顺柳译
报 导
72汉字输入法比赛破世界纪录
恭贺读者 新年如意
本刊已跨进第二年度,在过
去一年间,承蒙读者热忱爱护与
支持,不胜感激。
为迎接新年的来临,本刊特 印制ー张精美日历卡,随本刊赠 送予读者;并谨此卷贺读者万事 i --------------
!如意。
编辑部同人鞠躬
1994年1月1日
3
4
...5.號’
’中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洪況蒲在今年1 〇 '登月及11月间访问我国时,曾在演讲中这 么说:“马来西亚是世界华文儿童文学 的重镇。"又说"“世算华文儿區文季0: 的希望在大马。” '
他说这箜话是经过相当仔细的观察", 和分析オ作出的结论。
我国的儿童文学作者和工作者听了, 一定很兴奋和欣慰。然而,却是不能有 丝毫的自满感。相反地,应该把洪汎涛 的话,当作一种激励,让有志于为年幼 ー代作出奉献的作家和文艺工作者更坚 定地齐步向世界文坛迈进!
全面发展・加强理论建设
马华儿童文学到目前为止仍处于“萌 芽时期”,离百花齐放和大丰收的日子 可说还相当的遥远。虽然在辛勤而有恒 地耕耘行列中,已有一些引以自豪的成 果;但是,比起我国的马来儿童文学和 世界先进国的成就,实在还差了一大截。
因此,马华儿童文学作者和文艺エ
学进展
"年红
作者应该在今后更加努力,无论在创作一 的水平上,或是推动文学活动方面,都 必须尽其所能”カ求突破。
在创作方面,务求各种文体的全面 发展,举凡儿童小说、童诗、儿童散文、 童话、-驀言、生活故事、儿童剧本、笑 话...「..等都应作出尝试,并在提高水 平上,尽力而为。
除现有的少年儿童读物之外,也应 屈版幼儿读物。马华儿童文学少了个“幼 儿文学’’的环节是很不正常的现象。“幼 儿文学”的真空现象,说明马华儿童文 学的发展有了很大的缺陷。这个缺陷若 不能尽快加以弥补,马华儿童文学的前 景将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
儿童文学理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很多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都 在摸索中前进;有的浪费了许多精力, 还在“原地踏步”,这是很令人惋惜的・
事儿。
虽然,中国和外国的儿童文学理论 当中,有许多是能作为参考的。然而, 建设马来西亚华文儿童文学的理论,以 供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方向是迫切而非 常重要的。 ,
马华儿童文学应具的“民族性”ヽ"思 想性”、"真实性”和“艺术性”;以 及“健康化”、“现代化”ヽ“本地化”
和实践的。 , 1937年,本地十几家华文日报的32
无可否认地,没有理论建设,马华 个副刊中,居然没有半个儿童版,这算 儿童文学将无从起飞,也难从“萌芽时 是个怪现象;而今,许许多多的少年儿 期’’进入"发展时期’’或"成长时期”。 童版,以及少年儿童刊物中,甚少刊登 这点是所有从事儿童文学的马华作者所 本地儿童文学作者的作品,也该算是另
不能掉以轻心的。
马华儿童文学进展的路向,无疑地, 是有赖于明确理论的引导和开发。
一个怪现象呀。
因此,我恳切地期望,本地的儿童 版和少儿刊物,能在推动和发展儿童文 学方面扮演ー个积极性的重要角色;同
减少剪报•多刊本地作品
时,为马华儿童文学史掀开新的ー页。
马华文学发韧于1919年,而马华儿 童文学却在1924年オ有幼苗冒出。独立 后,儿童文学曾有短暂的生意,过后却 又陷入“冬眠状态”。70年代起,儿童 刊物岀现了生机,80年代有进ー步的发 展,而到了 9〇年代初期,由于三家日报 加入了出版儿童文学刊物的行列,以健 全发行纲推销各自的刊物,《星星》、
《青苗》、《新明少年》.……都有庞 大的小读者群。可惜,除了《新明少年》 经常介绍及推介本地创作作品之外,大 多数的本地儿童刊物都侧重于剪报,而 忽略了扶持马华儿童文学作者的工作, 这导致马华儿童文学的新秀短缺;而资 深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戦很少见。这
小结
马华儿童文学的前景依然是崎岖的 小路。但是,只要有更多的作者加入创 作的行列;只要有心的儿童文学工作者 能不断地,不屈不挠地推展儿童文学, 唤醒为人师表,作人父母的关注,而报 刊编辑能以严正的态度来看待儿童文学 的重要性。那么,在各方的互相配合下, 马华儿童文学还是能够挺胸前进的。
我们不必渴望成为“先锋”,但必 须坚持要为我们的年幼一代作出具有时 代使命的奉献! ©
7
让亿万颗・,
“儿童文学事业,不也像散布在夜空的大小星星一样吗?"
“星星有大小,光亮有强弱,但不管大小强弱,它们只要能够独 立于星空,就自有一看它们能够独立于星空的根据。"
8
中国儿童文学,自觉于五四时期, 这是有史可据的。至于我国的华文儿童 文学始于何时呢?则似乎难以确定。根 据新马著名文学历史家方修先生的看法, 大约是1930年左右。但他声明自己的看 法未必准确。因为他认为当时虽然出现 过ー些儿童小说之类,但显然都不是特 地为儿童而写的,只是刚巧遇到有关的 题材。例如:抗日战争期间,由金丁写 的《谁说我们年纪小》、乳婴写的《姐 妹俩》等,都是在这种创作意念下产生 的。
我国是于1957年8月31日脱离英国 殖民统治而获得独立的。在这之前,市 面上很难找到一本具有本地色彩、或由 本国作家所写的华文儿童文学作品。我 想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我们所用的课本或 课外读物,大都来自中国,甚至执教的 教师,也大部分是从中国南来的。
再说,我国当时的印刷技术,以及 其他出版条件都不理^&;加上编写人才 的缺乏,儿童文学原本就不受重视,如 此一来,它更像路边ー朵不起眼的小野 花,在“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情况下, 不受爱怜与注目,似乎也是意料中的事 了。
•儿童文学吐新蕾
•我国独立之后,华文儿童文学,正 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在文学领域里, 始终是最弱的ー环。但是,马来儿童文 学,却有明显的突破。
国家语文出版局,对马来儿童文学 的扶持与重视是其中的主要因素《因此, 在独立后的数年间,他们就取得了令人 刮目相看的成绩。譬如:为了配合需要; 有关方面不但创办了许多少年儿童刊物; 设立了各种儿童文学创作奖、出版部, 鼓励马来作家们大量为下一代创作;提
供发表作品的园地;为作者出版集子等, 这种种措施,对马来儿童文学的发展起 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观华文儿童文学,运气可就没那 么好了。当然,这其中也牵涉到许多客 观因素。
一直到了60年代,市面上オ开始陆 陆续续的出现了一些由本地作者所编写 的华文儿童文学图书,现就手头上拥有 的资料,简介如下:
出版日期 书名 作者 类别 出版社
1960 年 《鸡啼、 拿’凱 寓言集 马来半岛文化社
1961 年 《无敌縄王》 易孟丽 马来民间故爭 世界书局
1961 年 《马来亚的传说》 谷衣 民间传说 上海书局
1962年 《婆罗洲民间故事》 倍燕 民间传说 青年书局
1962年 《黄瓜公主》 年红 民间故爭窝言合集 维明公司
1962年 《鈴&3E子》 马汉 传说 艺美图书公司
1962年 《长颈鹿的故事》 严凯 传说 上海书局
1962年 《竹帽子》 丁魅 马来民间故事 上海书局
1963 年 《顽童闹学记》 谢倬荣 儿童小说 新马文化事业 祠
(以上这段资料是参考年红为《马来西亚华文儿 童文学的发展》一文)
纵观以上作品,内容大部分是民间 故事或传说,具有本地色彩。最重要的 是,他们都以中小学生为对象,因此, 可说它具备了儿童文学的功能与概念, 如教育与童趣。所以,我们就正式地将 它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了。
• “南文会’’会员童心多
从70年代开始,,ー批华文作家,正 式“登堂入室’',加入儿童文学创作队 伍,为华文儿童文学掀开了新的ー页。
ー提到我国的华文儿童文学家,就 不能忽略ー个文艺团体,那就是:“南 马文艺研究会”(简称“南文会”),
文化事业到底不同于商业,
就算是不能赚钱,
但有时就为了一份执著的理想, 给下一代献出ー份健康的 精神粮食,...
这个成立近20年的文艺团体,虽然只属 于马来西亚两个州(马六甲州和柔佛州) 的区域性单位,规模小,会员也仅有四、 五十位。但我们(笔者为其中成员之一) 却有好几位干劲十足的儿童文学作家, 如:年红、梁志庆、爱薇、马汉、梦平、 艾斯、高秀、方理等人。1972年,在年 红、梁志庆、方理及王照义的催生下, ー份命名为《儿童报》的周刊终于面世 了。虽然,它只不过是ー份ハ开纸12版 的综合性小报,但颇受读者的欢迎。可 惜由于一些客观因素,这份周刊只有两 年“寿命”,但它的诞生,却是开了马 来西亚华文儿童报刊的先声。
・少儿报刊点将录
目前,我国有好几份定期的少儿报 刊,例如:有侧重于习作及考试模拟题 的《知识报》;综合性的《青苗》周刊,
《少年周报》、《新明少年》(星洲日 报出版的《星星》。
至于杂志,也仅有数种。先前有《好 读者》、《学报》(现都已停刊),目 前还在出版的有:《好学生》(主编钟 宝颜)、《中学生》(由本人创刊及主 编,接任者为姚素燕,现为曾庆方)ヽ
《椰子屋》(主编为庄若)。至于专为 幼儿出版的刊物、杂志,据个人所知, 似乎是空白一片。
以上所列岀的报刊,也可说在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华文儿童文学刊物的 出版情况。至于销售方面,除了随报附 送不说外,其他的,并不怎么理想,有 些甚至处在惨淡经营中。
文化事业到底不同于商业,就算是 不能赚钱,但有时就为了一份执著的理 想,给下一代献出ー份健康的精神食粮, 传扬中华文化、灌输优良品德,而不得 不苦苦撑了下来。
至于我国的华文儿童文学书籍出版 情况,个人认为也乏善可陈。我们缺乏 像中国各省设有一家专出版少儿书的“少 儿出版社”,而私人出版机构对出版这 类书也不如印课本或练习簿、考试参考 书的兴趣来得浓。据记忆所及’出版过 华文儿童文学读物的,也不过是三五家 而已,如泰来出版社(由庄延波主持, 现已停止营业),长青贸易公司(由马 汉主持),闪亮出版社(由雅波主持), 还有彩虹出版社等。
华文儿童文学作者出书,一般都是 自掏腰包的。虽然现在国内有一些文化 或社团机构,如“大马文化协会”及“大 马福联会出版基金”可供作者申请,但 由于名额有限,钱也不多,对促进整个 儿童文学出版事业起不了多大作用。何 况书ー出版之后,还要面对发行无路的 苦恼。因此,有些作者宁愿将作品束之 高阁,敝帚自珍算了。
•队伍零落寂寞路
我国现有人口是1700多万。华裔'占 了 500多万。如果根据马华戈学史料收 集者马仑(即梦平)的估计,从事华文 文学创作的作家约有千人左右。但是从 事儿童文学的也只不过是区区的二十来 位。(这是我个人估计,虽不中,亦不 远),而真正全面投入的,绝无仅有, 可说全是业余性质的。
另外,更有趣的是这些业余的儿童 文学工作者,有百份之九十五以上是在 职的教师。
当然,这可是件好事。因为我始终 相信,教师从事儿童文学工作,可收事 半功倍之效,因为他们最接近孩子,了 解他们,知道他们的悲愁喜乐,想什么、 要什么。这对他们的创作是非常有利的 ー项条件。
多数人不敢从事儿童文学 因为他们的地位和形象的向往, 通常遭•受挫折。
ー对这批默默的为下一代笔耕的“教 师儿童文学工作者”,我个人对他们深 感崇敬。下面让我为大家介绍几位目前 写得较勤的儿童文学作者:
年红ーー原名张发,现为小学校 长。60年代即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工作。 他可说是这方面的多面手。无论是民间 故事、儿童小说、童话、寓言、笑话、 翻译、儿童剧、童诗、填词、作曲样样 来得。个人已经岀版数套儿童文学丛书, 是我国华文儿童文学作家中创作量最多 的一位。
梁志庆——小学教师。擅长童诗, 也为此培养了不少突出的小小童诗作家。 在屡次公开的童诗创作比赛中,都有优 异的表现。也曾编选了数本有关儿童美 术、童诗、散文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爱薇--原名苏凤喜,曾主编过《中
学生》,对青少年问题有多年研究经验。 新加坡胜友书局及联合文学出版社,先 后为其出版了:《小羊的黎明》、《小 野马》、《年轻的心》,目前专门从事 幼儿文学的研究工作。
梦平——原名邱民峻,现为小学 校长。其所写的儿童文学作品,先后在 新加坡教育部及教育出版社所主办的儿 童读物征文比赛中得奖。著有《马来西 亚巡礼》及小说《幸福的孩子》等。 ・保
马汉——原名卧树藩,退休小学 教师,现为《新明少年》周刊主编。与 年红ー样,马汉打从60年代开始,就为 儿童的精神食粮献出心力。曾为"今天 出版社”主编了一套“儿童教育丛书”, 并自己开设"长青贸易公司’’出版了不 少益智的儿童读物,著作多册。.
流芳 —— 原名陈孟,现为小学教 师。先后在报刊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 品,可说是位勤于笔耕的儿童文学作者。 作品包括小说、寓言、童话。已结集的
有:《我快乐无比》等。
曹莽——小学教师。是崛起于60 年代中期的一位华文儿童文学作者。著 作有《昼像》、《回声》,后者曾于1979 年获得“大马福联会出版基金”儿童女 艺优秀奖。
艾斯——原名张秀贞,小学副校 长。70年代开始投入儿童文学创作队伍。 擅长刻划乡村儿童心理,作品感人、亲 切。先后得过两次“大马留台联总”所 主办的“儿童文学创作比赛”优异奖, 著有《天才与蠢オ》等。
雅波 —— 原名王昌波,自由撰稿 人。闪亮出版社主持者。擅长儿童小说, 是位儿童文学热心推动者。
方理——原名张慎修,退休小学 教师。是马来西亚华文儿童文学工作者, 少数从事科普创作之中的一位,著有《美 丽的彩虹》等。
碧澄 一原名黎煜オ,中学教师, 华文作家协会秘书,出版儿童故事集《 日功务是个好地方》、《儿童诗歌集》 等。
高秀  原名戴文光,退休华小 校长,现任南方学院秘书主任。擅长 诗、歌谣及儿童生活故事创作。
庄魂 原名洪金春,现为中学 教师,作品曾先后得过“留出联总”主 办的“儿童文学创作比赛”第一名。
庄松华——银行行政人员,现为 南洋商报《文学之旅》版负责人。作品 以成人文学居多。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位外,写得较勤 的还有蒙路、怀冰、静华、芸亦尘等。
•多元种族题材广
马来西亚是ー个由多元种族组成的 国家,在塑造ー个团结、和谐、友爱、 谅解的社会基础上,儿童文学肯定可以
扮演ー个重要的角色。同时,各民族可 以通过各自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宗教、 风俗而体现丰富多彩的内容特色。因此, 我坚信,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创作道路, 将会越走越宽广。
•儿童读物市场大?
有人认为,儿童读物是目前书市上 ー支独秀的生意,原因是拜“家庭计划 —— 节育”所赐。一般家长在子女数 目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较舍得为他们 花费,其中包括购买课外读物。
马来西亚的儿童读物市场又如何呢? 这是作者、出版商最关注的问题。如果 市场小,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出版 商自然不愿承担出版物销不出去的风险。 如此一来,出版商出版的意图不高,作 者出书的劲儿也相对减低。这种情况演 变的后果是:图书馆釆购者、家长、教 师埋怨买不到本地创作的儿童读物;作 者找不到出版商出版,而出版商又申诉 说难找到编写的人才。
我想:症结就在这里。
这些环环相扣的结一旦解开,华文 儿童读物在市面上的流通,相信会变得 普遍与顺畅了。
当然,我们也渴望有朝一日,大马 的华文儿童文学读物也能像马来文儿童 文学读物ー样,获得国家语文出版局的 扶持,协助出版,担当发行。书销得快, 作者写得勤,如此一来,马来西亚的儿 童文学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美景就指日 可待了。
•庄敬自重昂首阔步
当作家难,当儿童文学家更难。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一位前负 责人沙列•达勿(Salleh Daud)曾发岀
感慨说:“多数人不敢从事儿童文学, 因为他们对地位和形象的向往,通常遭 受挫折。”是的,长时期以来,儿童文 学普遍地不受社会和人们的重视,形成 了许多搞儿童文学工作者都有“矮人半 截”的自卑感。
《中国儿童文学十年》编委会在序 言里说得好:“别人看不起儿童文学, 看不起儿童文学作家们,那不可怕。可 怕的是,儿童文学工作者自己,看不起 儿童文学,看不起自己。这叫’自作 孽’〇你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别人怎么 看得起你呢! ..我们应该庄敬自重,
要昂着头,挺起胸为儿童写作。”
我将以这段话作为自勉,也愿与所 有从事儿童文学工作的同道共勉。对于 马来西亚的华文儿童文学前景,我个人 是感到乐观的。我更坚信,我们的队伍 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日愈壮 大。而这支队伍的主要依靠及主力军, 将来自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儿童文学爱 好者、作家以及业余的儿童文学工作者。
最后,我想引用中国《蜜蜂报》主 编辛勤先生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
“亿万颗星星一齐发亮,谁也不会因为 别人比自己更亮而自惭形秽不敢发光。 大家都发花。大家都在自己应得的位置 上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地发光。也许 光亮的相互辉映,能使一些本来不算太 亮的星星增加亮度,但是,谁又愿意在 是你使我更亮还是我使你更亮的问题上 纠缠不休呢?
星星有大小,光亮有强弱,但不管 大小强弱,它们只要能够独立于星空, 就自有一番它们能够独立于星空的根 据。"
我想,儿童文学事业,不也像散布 在夜空的大小星星一样吗?那么,就让 亿万颗星星在星空ー齐发亮吧! 0
•爱薇
马华儿童文学的特色
我国马来西亚,是亚洲ー个新兴的 发展中国家。
虽然,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获得独 立,只有短短的36年。但是,由于我国 得天独厚,具备了许多主观与客观的优 越条件,例如:没有重大的自然灾害(像 地震、火山爆发或洪水泛滥等)、原产 品丰富(像锡矿、棕油、石油、木材、 橡胶等),加上国内政治稳定,囚此, 我国可以算是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
在这样ー个环境中生长的儿童,基 本上应该算是幸福的。然而,从另ー个 角度来看,不错,我们的下一代的物质 享受并不匮乏,但在精神生活方面,却 没有相应的提升。多年前,某家华文大 报曾发表过ー项全国性的儿童阅读调査, 惊异的发现国人每年平均阅读不到一本 书。
儿童为何对文学作品不感兴趣,敬 而远之呢?追究原因,,非常复杂。不过, 最重要而明显的原因,应是电子传媒的 吸引力,降低了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另 外,现在一般家长,对儿女成龙成凤的
矽虹少儿丛书(第二釦之四)
海的小儿女
南X会少儿A书第四»2.二・南马文艺硬究会出KS
殷切期盼下,为了应付强劲的学业竞争, 大部分都不让孩子们分心,鼓励他们阅 读课外读物,其中当然包括儿童文学作 品,考试参考书却是例外。
日本著名儿童文学家,猪熊叶子曾 说过:“日本的儿童文学,一直是被看 作发展中的文学,被置于成人文学之下 的。”其实,马来西亚何尝不也如此?
70年代以前,马华儿童文学可以说 是乏善可陈的。当时的儿童读物,绝大 部分是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一直到 了70年代中期,オ有一些本地儿童文学 作品陆续出现。但是,这些作者,都不 是专业儿童文学作家,就是到目前为止,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ー样,不曾有过专业 儿童文学作家。
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部分以生 活故事、小说、童诗为主、寓言、童话 次之。最感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 们还没有一本具代表性的长、中篇儿童 文学作品。
个人认为,随着时代的改变,儿童
南义;:少儿史“Iレ二
彩虹桥
泊志庄苫 A f -;:4AIU
南R〈れ硏・坎:合:1!級
文学如果只单纯的一味照搬传统民间故 事,了无新意的童话,寓意不深的寓言 等,是难以引起小读者的阅读兴趣的。 因此,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实有必 要不断努力去发掘新题材,尝试用新的 手法,写出小读者们喜闻乐读的儿童文 学作品。
马来西亚是ー个由华人、马来人、 淡米尔人、伊班人,以及其他混种人所 组成的多元种族国家。
在学校里,各种族的小朋友们一同 上课,一同游戏;在生活中,互相往来, 因此,作为一位马来西亚的儿童文学エ 作者,不论他用的是马来文、华文、淡 米尔文、伊班文等文学创作,只要他稍 为留意,一定可以在生活周围中,发掘 到许许多多很有意思的儿童文学题材, 写出具有马来西亚特色的儿童文学作品。
俗语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小主人 翁,我们的小读者,若有机会读了这些 具有本地色彩的儿童文学作品之后,有 朝一日,他们一旦成了国家领袖人物,
当有助予他们在公平对待各民族的基础 上,发挥亲善、宽厚的治理方针,相信 这对国家的政治稳定、民族间的和谐, 肯定会产生良好和积极的作用,这也是
•儿童文学被公认的潜移默化的功能之一。
文学艺术没有国界、地域之分的, 这个论调,我个人十分同意。在推动全 球环境保护意识工作上;在消除种族间 的猜疑与隔阂方面;在反对核能装备与 舆论上;在促进世界和平、友好、谅解 工作上,我坚信,儿童文学作品,肯定 能扮演一道重要的桥梁。
我以《马来西里^华文儿童文学的特 色》为题,不过是作为ー种自励、自勉, 因为我始终忘不了中国叶君健先生说过 的几句话:
“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模仿 或照搬,会引起滑稽的结果。我们的儿 童文学得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以为这是一句放诸四海皆可的儿 童文学创作座右铭,我愿藉此与大家共 勉。 G
“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
ffi
虽然“儿童文学"已经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了, 可是对华文读者来说,特别是本地的华文读者, 却仍然无法对“儿童文学”具有较为深刻的了解。
首先是人们一般上会以为:凡是给儿童们阅 读的读物,都是“儿童文学’';同时,也有相当 多的人士认为:凡是儿童们自个儿创作的文艺作 品,便是“儿童文学’';自然,还有不少人士会 由于对“儿童文学’’缺乏了解,而误以为儿童文 学是创作中的“小儿科’',不屑ー顾....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儿童读物”都属于“儿 童文学’',虽然“儿童文学”主要的目的是提供 给儿童们作为精神粮食的,也就是作为儿童读物 的主要目的。
儿童读物中,有些是历史、地理、公民、卫 生以及各语文科的补充教材,譬如说有一本叫做"认 识欧洲’’的儿童读物吧,它的内容专门提供有关 欧洲的地理知识,譬如介绍欧洲的地理环境,欧 洲各国的概况,各国有多少人口,首都在哪里, 有什么名胜风光,人民依赖什么过活...那么,
这本书没错是“儿童读物’',可是,它却不是ー 本“儿童文学”书。
不过,有些为儿童而写下的游记,却称得上 是儿童文学的;假定有个儿童文学家,以《欧洲 漫游记》作为书名,然后通过他的文学艺术手法, 叙述在欧洲旅行时的所见所闻,符合少儿们的好 奇心,想像力与阅读心理,用文学的笔凍加以叙 述,让少儿们从阅读上不但满足了阅读的兴趣, 也从中获得了有关欧洲地理,名胜与民主的知识, 则这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了!
因此,我们可以对“儿童文学”下一个定义, 那就是日本儿童文学家上笙一郎在他所著的“儿 童文学引论"ー书中所提出的“构成儿童文学’' 的四个要素:
⑴具有优秀的“文学价值”;
(2)内容上具有“将儿童培育引导为健全的 社会的人”的性质;
<3)成年人意识到上述目的而为儿童创作的 作品;
16
(4)在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等一切方面, 都与作为“读者对象”的儿童身心发育 阶段相适应。
上笙一郎认为“儿童文学”,因为它是文学, 因此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不过, 他也指出,无论艺术上如何优秀,如果内容基本 上不是“为了将儿童培育引导为健全的社会的人”, 那也不能称为“儿童文学”。他甚至举岀ー个例 子来说明这一点,他说:例如一部赞美和鼓励自 杀或杀人的作品,则不管其文学价值多么高,形 式和表现手法多么适合于儿童读者,也绝不能称 为“儿童文学”。
上笙一郎也认为:有五种文学,尽管它们为 许多儿童所喜爱,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是不能 列入儿童文学范畴的。那就是:民间文学;成人 文学样式的童话;包含有儿童文学因素的成人文 学作品,以及儿童自个儿创作的文章作品。
“民间文学’’不能称为“儿童文学”是由于 它是在并不憧得如何组织文字的老百姓中间集体 创作的,是通过口头流传下来的文学:“成人文 学样式的童话”则包括神话、叙事诗、故事、传 说与民谣等。他认为虽然这类作品适宜儿童阅读, 可是却不能视作儿童文学,因为它们都是成年人 为成年人而创作的,因此,并不能视为“儿童文 学”作品。
至于“儿童创作的文章作品”,如童诗、作 文、读后感、日记等,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的自 我表现,然而,对于尚难以客观地观察自我与世 界的少年儿童来说,是不可能有意识地按着“将 儿童培育成健全的社会的人”的目的来塑造文学 形象的。
儿童文学的种类
“儿童文学”的形式,若从大的方面来划分, 可以分成韵文和散文两大类;如果再加以细分的 话,韵文又可以分为童谣与儿童诗歌两种。散文(或 称为:“非韵文”)则包括童话、儿童小说、戏 剧文学、改编儿童文学、传记和报告文学八种。“儿 童文学”除了上述这两类ハ种之外,还有两种形
...无论艺术上如何优秀,
如果内容基本上不是
“为了將儿童培育引导为
健全的社会的人”,
那也不能称为“儿童文学’’。
17
〇--------------------
,是成人文学所没有的,那就是:“ 讲故事,,和“图画故事”,这两种,也 是属于“儿童文学’’。
所谓:“讲故事”,是将数名或数 十名孩子集合在ー起,把各种形式的儿 童文学作品讲述给他们听的方法,是ー 种尚未与戏曲分化开来的儿童文学样式。
“图画故事”是ー种绘画,和未分 化的儿童文学形式。它是18世纪中期在 欧洲、德川时代末期在日本出现的供儿 童欣赏的ー种带有插图的书的发展,绘 画与文章形成ー个完全统ー的形式。进 入20世纪之后,这种儿童文学的样式, 通过图像和语言的相互利用,可以给读 者以强烈的印象。
“童谣”是供儿童欣赏的韵文中。 配以曲调而能合着旋律歌唱的一种作品。
“儿童诗歌”是指为儿童创作的韵 文中,着眼于阅读的儿童诗歌。
“童话”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 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用 散文形式而写成的故事。像“木偶奇遇 记”ヽ“小红帽”ヽ“艾丽丝漫游奇境” 等等,都属于这ー类。
“儿童小说”是对现实社会及生 活在其中的人,根据现实生活的逻辑, 以散文的形式,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描 写的,供儿童欣赏的小说。可以说,儿 童小说是使儿童具体地认识自己生活在 其中的现实社会的一种适宜的儿童文学 形式。
“儿童小说”除了描写现实及现代, 现社会的题材之外,取材于过去时代的 历史小说,描写冒险生活的冒险小说等 等,都属于“儿童小说”的范围。
“戏剧文学”也就是戏剧的脚本, 好像儿童剧、木偶剧等,都是这ー类。 除了可以搬上舞台上表演之外,在供给
.阅读欣赏的情况下,也被承认为儿童文 学的一种形式。同时,“广播剧(播音
剧)也属于这ー类。
“改编改写的儿童文学”,也就是 英文rewrite的翻译语,它是指将民间 文学,成人文学中,具有童话和儿童文 学因素的成人文学作品,根据儿童文学 的定义和条件改编而成的文学。像英国 福笛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 《格列佛游记》(《大人国与小人 国》),以致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儿童. 文学,都是这ー类。
“传记”——“传记”是指将真 实的知名或不知名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及 其意义诉诸感性而加以形象化的儿童文 学。同样的是记述真实人物生平的文章, 那些排除了作者主观感受的科学的,实 证的作品,则是历史书而不是文学。从 文学就是虚构这一点来看,传记是介于 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儿童文学形式。
“报告文学”是排除任^!虚构,记 载事实,以真实的报告来感染儿童的ー 种儿童文学形式,它包括生活记录、社 会事件记录、历史读物、游记、探险记 等等。虽然要把时代、社会的因素与艺 术的因素统一起来是困难的,因此一部 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的产生并非轻而易 举,但并不排除报告文学今后会成为ー 种最有希望的儿童文学形式。
儿童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通过儿童文学,让儿童们从年幼的 时期便可以接受良好的品德薰陶,接受 正确的思想,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 值观;同时,也可以通过优秀的儿童文 学,培养儿童对真、善、美的追求与修 养。
儿童们从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中,能培养起阅读的兴趣,从而也让他 们打好语文基础并从中吸取知识。“儿 童文学”读多了,自然也就培养起写作
18
儿童文学最重要 因素之ー:“將 儿童培育引导为 健全的人’’。
的兴趣,能力及提高了写作的水准。 我们的幼童们在入学前或在幼儿园 及低年级时期,便接触到《白雪公主与 七个痿人》的故事,他们在潜移默化中, 培养起善良的品格与友爱的精神;欣赏 了 "三只小猪’‘的故事,明白团,结与合 作的重要性,读了《小红帽》故事,明 白世上有好人与坏人存在,而且坏人还 会善用种种假面具来掩饰其真面目;读 过了《木偶奇遇记》,知道不听话的孩 子的下场,以及明白说谎的孩子是不受 欢迎的;读过了《鲁滨逊漂流记》后, 憧得用独立、自立的精神来适应环境以 及生活。读了伟人的童年故事及他们的 奋斗史,不但懂得要发奋向上,而且也 明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绝对没有不劳 而获的,有时候还要面对挫折、失败的 考验,唯有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从失败 以及从做的当中去汲取经验,オ会获得 最后的胜利与成功。
这些儿童文学的价值与功能,都符 合了上笙一郎所谓的:“儿童文学最重 要的因素之一:“将儿童培育引导为健 全的社会的人’’〇
如何从事“儿童文学”创作
要从事“儿童文学”的创作,首先, 自然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语文基础,有良 好的文学修养。唯有具备有良好的语文 基础,才能通过文字的表达来写作《儿 童文学》;而具备有文学修养的人,不 但能用纯熟的文学技巧与形式来表现, 而且还能以优美的文学笔调及文字把儿 童们引入胜境。
同时,我们对于他们的心理、爱好、 阅读倾向等,是不能够不加了解的。否 则写出“不为儿童们接受的”的"儿童 文学”倒成了个大笑话了。
一般上,我们把幼儿时期的儿童, 一直到青春期的少年,都泛称为“儿 童”,事实上,在这十五、六年当中, 尚可划分为好几个时期的。且让我们来 了解一下,大致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之 后,一直到进入青年期,可以划分为下 列这几个阶段:
⑴ 婴儿期 —— 从出生后一直到 ー岁半或两岁。在这个时期,
19
孩子逐渐变得可以活动自己的
身体,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最 快的时期,断奶、学步、知觉 智能发育并开始学话,同时, 也开始有了喜怒哀乐的情绪变 化。
⑵幼儿期——从两岁到六岁左 右。在这个时期,孩子仍然快 速成长,学会疾走、跳跃,增 加了手和腕部动作的准确度, 知觉的发育逐渐完成,对外界 •的认识更趋充份,语言能力也 进步到能裏达日常生活的程度, 产生了永久性的记忆カ,思维 和想象力也发育到能理解事物 意思的程度。
⑶儿童期 从六岁左右到十 ー、二岁。也就是从进入幼儿 园就读及进入小学阶段的时期。 这ー个时期的儿童,精力充沛, 既热中于活泼的游戏和体育运 动,又有如饥渴地追求科学知 识的旺盛的求知欲。此外,这 一段时期,也开始产生了对集 体生活的向往和在社会上争强 好胜的欲望,协カ同心和竞争 心都有增强的倾向。
⑷思春期一十二岁到十五、 六岁。这ー个时期,也就是“少 年”时期,这是介于儿童期与 青年期的过渡时期,也有学者 不划出这ー时期,而将之归入 儿童期或青年期。这ー时期, 在生理上开始表现岀男女性的 差别,情绪上不安定,精神上 带有非常主观的倾向,因而不 能很好地调整自己与外部世界 的关系。
因此,从幼儿期到少年期这三个阶 段中,他们的阅读兴趣是迥异的。ー个
五、六岁的孩子,是接受不来《鲁滨逊 漂流记》,或《聊斋故事》中的《画皮》 的。可是,他们都能陶醉在《小红帽》、
《白雪公主》甚至《聊斋故事》中的《种 梨》中。同样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十 二、三岁’快要进入少年期的儿童,仍 然沉醉在《小红帽》的故事中,他们已 经懂得当狼把外婆和小红帽吃下肚子里 去之后,是必须“咀嚼”和经过“消化" 的,纵使猎人叔叔打死了恶狼,剖开狼 的肚子,外婆和小红帽是再也不可能从 肚皮上的破洞中钻出来,小红帽也不可 能再蹦跳了。因此,从三岁到十五、六 岁,虽然统称为“儿童”,要为他们提 供精神粮食,毕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 需要来写作的,这样,才能写出被他们 接受的作品。
儿童文学写作的要点
我们可以为"儿童文学”创作拟定・ 几个要点吧,那就是:
⑴ 文字要浅白、顺畅,而且还要 优美,更重要的是要适应儿童 的口语,千万不能写得硬蹦蹦 的艰涩深奥,加重儿童阅读上 的负担。
(2)内容固然要合乎逻辑,要合理, 要有主题,要引导儿童走向真、 善、美的境界,可是,却千万 不要为了达到这些条件,而流 于说教,讲大道理,公式化, 那是儿童们所最不感兴趣的“儿 童文学,,哩!
<3)要趣味化,而且还要符合不同 时期的儿童的心理,需欲与兴 趣,低年级的儿童文学要趣味, 以动物故事,仙女与王子为主 角的故事;中年级的儿童仍然 可以提供神仙故事,侠义故事,
如济公活佛、孙悟空、侠盗罗 宾汉ー类故事,至于将要或已 经进入少年时期的高年级儿童 及初中生,则不妨提供探险故 事、科学发明故事、冒险故事、 侦探推理及科幻故事,以及发 生在群体生活,如学校、假日 营、家庭中而牵涉及男女生的 微妙心理,甚至妒忌、暗恋、 单恋等等故事。
结论
最后我要跟大家讨论在此时此地, 为什么特别需要“儿童文学”的推动与 发展,以及有些什么题材可以用作:“儿 童文学”创作的素材。
为什么在此时此地,特别需要推动 及发展“儿童文学”呢?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不难发现,目前 流传于各校之中以及儿童们之间的儿童 文学,不但种类不多,而且还嫌陈旧与 过时。我们的小朋友们看来看去,听来 听去’老是“白雪公主”、“阿里春 智‘ヽ“三只小猪”、“小红帽”、“鲁 滨逊漂流记”,要不然就是“孙悟空”ヽ “济公活佛”等等,这些陈旧的故事。
教育普及以来,以及3M教学实行之 后,家长们重视为子女提供精神粮食, 学校里的老师们也一再鼓励学生们“多 阅读,增长知识”,可是,小孩子们从 入学前到幼儿园,再到小三、小五和小 六、听来听去,读来读去,老是“小红 帽,,、“神灯,,和“阿里答智,,难道 不会腻吗?在这里,我想请家长们和老 师们注意一下时下高年级的学生在读什 么课外读物?那是卫斯里的科幻,亦舒 和岑凯伦的言情,还是冯嘉的所谓侦探 间谍,余过的“四人夜活"以及张宇的 “鬼故事”?
第二个原因是,在现下的小学课本 中,再也看不到“孔融让梨”和,’司马 光打破水缸”的故事了,“爱迪生”和 “瓦特”也不曾再见了,更不必说“叶 亚来’’和“莱佛士’'.等等的故事
了。如果我们通过“儿童文学”的形式, 把传统的节日与故事,譬如“端午节” 与“屈原’’、“中秋节”与“嫦娥”、
“七巧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写给 他们读,我们把勾践的“卧薪尝胆”与
“岳飞”的“尽忠报国”写成儿童文学, 甚至“叶亚来”协助雪州苏丹复国,“陈 旭年”帮助苏丹阿武岂加开埠,,’曹亚 志” ー马当先登陆新加坡...这些故
事都写成“儿童文学”,小孩子们会不 喜欢吗?读了会毫无教育价值吗?我们 ー样可以通过“儿童文学”来写东姑争 取独立的故事,ー样的可以写马哈迪医 生与嘉化客巻的童年故事。
因此・,“儿童文学”是应该大力来 推动及发展的,不必愁没材料可写,更 不必担心写了没有人要读,我们有“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也有几十 万名,甚至百万名的中小学生,只要写 得好,写得成功,那里会缺乏读者呢? 让我们来互相勉励:•’拿起笔来,为少 年儿童们创作吧!” Q
骚 1
陽箋 遍四海
花朵开大马
1993年11月份,在我国华社来说,真是ー个喜事莲莲的月份。本月中旬,世 界华文女作家协会在吉隆坡举行第三届大会。而20与21日连两天,马大中文系为 庆祝30周年纪念,与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主办(星洲日报参与联办)的《国际 汉学研讨会》,更是遐尔注目的壮举。
ー共有三十七位国内外的学者专家,受邀出席这项研讨会。外国的代表,他 们来自中国、台湾、香港、澳洲、加拿大、英国、德国、新加坡。国内大专院校、 文化界的代表有十七位。他们提呈的三十七篇论文,研究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 历史人物及其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道教、古典文学、文字语言、诗词、敦煌文 物、政治传统、海外华人民族主义,以及马华文学、大马华人政治的课题等。
来自国外的十九名学者专家,都是国际闻名的汉学家。他们是冯其庸、刘梦 溪、金启华、谭家健、苏莹辉、林天蔚、金耀基、赵令扬、邓仕梁、郑良树、王 晋光、陈荣照、何启良、柳存仁、洪天赐、颜清湼、叶嘉莹、何丙郁与傅吾康等。
就出席学著专家的阵容与提呈论文的质量来说,这项国际汉学研讨会是最具 规模的中华文化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之一。
尤为难得的是报名与会聆听学术报告的各界人士非常踊跃,名额在开会五天 前就爆满。
这项国际汉学研讨会是由文化、艺术及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陈广才主持开幕仪 式。陈副部长在致词中强调:“ー个有教养、能重视人文价值的民族,オ是ー个 能前进、有旺盛生命力的民族。”因此,他希望华社在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丰硕成 果时,不在只满足于物质的文明,而对真善美的追求无动于衷,即没有审美的艺 术涵养,也没有维护人性尊严的觉醒。他促请华人社会在工商业、科学与工艺方 面力求突破外,也以为塑造ー个重视人文价值的华人社会进行积极的努力。
陈副部长也在会上宣布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已获得政府批准设立“中文 研究基金会’',以便推展(一)赞助汉学研究计划及赞助国际著名汉学家到马来 西亚作短期的研究或讲学用途;(二)赞助国内汉学研究学术著作及刊物出版;
22
・前来我国参 加国际汉学 研讨会的部 份学者名家 在会场外苗 影。
及(三)为家境贫寒而品学兼优的马大中文系学生提供奖助学金。
拿督陈广オ认为,“要塑造ー个有教养、能重视人文价值的民族,途径很多, 但对我国华人而言,从汉学研究着手,不失为ー个可行的办法。"而今,马大中 文系毕业生协会已获得政府批准设立“中文研究基金会"那么,对于落实他的观 念,已经有了依据。
ー马大中文系系主任钟玉莲副教授在会上致词表示,马大中文系于1965年创立, 是全国八间大学中唯一的中文系。它迄今共栽培了一千名毕业生,它除了]上华人 子弟有机会接受髙等中文教育,也让其他种族有机会学习就读,了解中华文化特 色。她说,马大中文系这次配合3〇周年纪念,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包括这项我 国史无前例的《国际汉学研讨会》,以带动我国汉学的研究的风气。她肯定这项 分F对会会激起一定的回响,引起华社对汉学研究的注意与兴趣,从而关注汉学的 研究:工作。她期望有朝一日,在天时地利及人和等因素的配合下,使马大中文系 成:为本区域及国际重要的汉学研究中心。
为期两天的国际汉学研讨会深受各界的赞赏。主办当局邀请我国首相署副句, 长拿督黄思华主持闭幕仪式。拿督黄在致词中指出!“中华民族是ー个有悠久历 史和优秀文化的民族,中华文化虽然历数千年时代洪流的冲击,但它未被淘汰, 这不只是因为它是开阔、高瞻远瞩的,也因为它蕴含了许多未曾老化,未曾僵化 的智慧,而且,它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更有着深刻的、广泛而重大的影响。”他说: 近年来,当亚洲以四小龙之称又极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国家的经济取得迅速的发展, 加上中国大陆又展开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计划,华文成为世界重要的经济语言是 必然的趋势。因此,他吁请国内的知识份子,尤其是在大学从事研究的学术人员, 在民族高层次文化的研究及建设工作上作出更大的努力,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及本 地文化结合起来,以进行更有系统的研究工作。
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对于这项国际研讨会,都以为是ー项难得的盛会。 他们的感言有深情恳切的赞赏,也寄于厚望。
23
•会场一瞥左起陈亚オ、张景云、何丙那教授、 苏釜辉教授与洪天赐教授。
•代表与会学者专家发表感言的两位教授是冯其庸教授与金耀基教授。
冯其庸教授说,他感到非常高兴,在我国出席这项国际汉学研讨会,看到中 华民族文化在其他国家生根开花及带来好处,他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是有大 批国际知名学者参与,并提呈了高素质和高水平的论文。他肯定这项汉学研讨会 及论文,将永远在国际汉学史上,以及在马来西亚写下光辉的记录。
金耀基教授发现有许多年轻的大专生出席研讨会聆听演讲,特别注意。他认 为这是大会成功举行的另ー个特点。他说: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种族、语言及文化 的国家,而中华文化可扮演重要及创造性的角色。他相信中华文化和其他文化可 以共同创新发展。
两位教授异ロ同声地希望研讨会传承办下去,让大家共同植下的花朵遍开。
诚然,我们为国际汉学家研讨会在我国举行而感到荣耀与骄傲,我们也有信 心让大家共植下的花朵遍开。
本刊兹特转刊提呈予大会的几篇论文,以飨读者。
・风辑
24
①[②
拿督陈广オ副部长为国际汉学研讨会的开幕 典礼呜锣。
世界各国汉学界的著名学者结伴歩进会场。
出席国际汉学研讨会的学者与嘉宾合影。
25
寻找文化生命的源头活水
----论汉学研讨会的现代意义
・徐策
由马大中文系、马大中文系毕业生 协会主办,星洲日报联办,在马来西亚 旅游资讯中心举行为期两天的"国际汉 学研讨会”已经圆满闭幕。这是自马大 中文系设立以来,第一次在国内主办极 具规模,而且专门针对汉学研究发展问 题进行探讨的学术活动。应邀出席参与 讨论的国内外学界人士逾四十馀人,其 中包括了接受邀请专程来马的冯其庸、 金耀基、刘梦溪、柳存仁、叶嘉莹及何 丙郁等六位学者,都是当今汉学界甚具 地位及影响力的领袖人物,而会中发表 论文近四十篇,所讨论的领域遍及道教、 诗词、政治传统、敦煌文物、海外华人 民族主义乃至于大马华人政治的自主性 等等,堪称国际汉学界的ー项盛事,可 喜可贺。
根据出席学者的看法,大家都认为 汉学的思想体系极为宏大,而汉学的研 究,可以证明中国传统思想能为当代世 界文化提供必要的思想活水。大家并希 望针对汉学的发展学理,能够定期择定 ー个主题,召开讨论会,作更精辟、更 具系统性的研讨,藉此鼓励风潮,造成 风气。使汉学的研究成为我们复兴文化 的主流,也让汉学笃实、务本的学风成 为匡正社会风气的ー股正本清源的清流。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汉学研究,我
们知道它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传统的儒 家思想,在秦汉时代,ー毁于法家、ー 乱于谶纬;魏晋以后,则先后受道家、 佛教的影响,表面上虽然被定为一尊, 其实是屡受欺凌,未曾受到应得的尊重。 中唐韩愈抑老辟佛,俨然以“道统”自 任,格局气势均甚宏大,但佛道势カ当 时过盛,非韩氏独力所能扭转。直到北 宋,有周敦颐、张载、程漁、程颐等学 者,对传统儒家经典赋予新的诠释,建 立了儒家的本体论与形上学,这些新的 诠释,使儒家有资格和长于论辩及思维 的佛家展开新一回合的学术论辩,并且 在论辩过程中逐渐由守势而变为攻势, 重新站上中国思想的主流地位。历史上 称宋儒兴起正是一个儒学复兴的运动, 而这样的发展对后来汉学研究有很大的 影响。
传统的汉学研究,在20世纪的今天 看来,到底有何“现实意义”?这是此 次研讨会许多人提出的问题。首先,我 们必须认识汉学在儒学复兴中的价值。 它集合众家之长,而将儒家思想推入一 个新的高点。这一点说明了儒学的复兴, 并不是由儒学一己的力量来完成的,而 是汇集了许多不同的思想及学术,所以 兼容并蓄是文化复兴的主要动カ。
今天我们有感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陵
26
夷,社会价值的紊乱,以致弄得“上无 道揆,下无法守”的境地。我们既试图 重新建立一个价值体系,便必须推行文 化复兴运动。从某ー种意义上来说,这 次汉学讲讨会亦是ー种文化复兴运动, 诚如金耀基教授在总结会议上指出,中 华文化的花朵不再飘零,而是遍开、遍 植,其主要的意义显然就在这里。但推 行文化复兴运动却不应再蹈韩愈排佛失 败的覆辙。宋儒之振兴儒学的成功,就 是不把排佛作为口号,并且在重建儒学 思想内容时采取了部份佛学的精义,使 儒学得以新的面目展现。这种师法新文 化的举动当然会引起儒学的部份“质 变”,但儒学如不有此质变,则无法以 新姿态重新站起来。这次汉学研讨会至 少在这一点上,提供了我们对文化选取 及文化活动的思考方向。
说到各不同文化的融合,印象较深 刻的是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赵令扬教授 在汉学研讨会晚宴上所说的一席话。赵 教授说,马来西亚有回教、基督教和儒 家文化,这三种文化是可以共存的,因 为在大马这样ー个多元种族、多元宗教 和多种语言的社会,不同文化肯定可以 发扬,同时也给予实现“2020年宏愿” 的目标发挥很大的作用。这番话至少能 给我们若干启示吧。
在研讨会成功闭幕后,我们谨籍此 机会提出三点建议,供各界为日后举办 相同活动的参考。
第一,这样的活动,应该定期举行, 似以每年一次最为理想,如果明年此时 能够看到研讨会在中、港、台以外的地 区如新加坡、澳洲、加拿大、英国等举 行,海外学者轮流作东,形成惯例,应 是ー种妥当的形式。此次会后,亦宜将 诸位学者所发表的论文集结出版,以广 流传。至于研讨会中经过讨论所激发出 来的新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亦
可透过会议记录的方式,一并出版,不 使散佚,俾研讨会更具价值。
第二,日后举办类似的活动,可以 考虑将研讨的领域集中,选择某种汉学 研究领域为重点,例如专以诗词、文物 研究作为讨论主题,或是偏重以宋、明、 元、清历代文史研究为讨论主题,如此 可使讨论更为深入,研究的题目更为具 体,ー从而使得讨论成果更具意义。尤其 值得采行者,研讨题目宜以汉学研究为 基本重点,以免形成各说各话,缺乏交 集的局面,也可因此促成各地学者更加 积极从事汉学研究,真正达到彼此了解 的目的。这次研讨会,ー些学者所提呈 的政治及族群研究论文,是否属于汉学 研究范畴,实有待斟酌,而ー小部份论 文也并非学者新著,这是令与会者稍感 困惑之处。
第三,举办类似的学术活动,既要 促进和谐,以达到汉学研究相互交融合 流的可能性,则此种研讨会中,除了宣 读论文重点之外,也不忽略促进讨论、 交流,以彰显异中求同的重要性。这次 研讨会因受时间限制,参与者发问与交 流时间明显不足,如果能有对等的时间 进行发问与交流,则更能达致研讨的实 质目的。
今天海外华人都陷入不同种类及程 度的文化迷失境遇中,我们要重新建立 信念,便应从肯定文化价值入手。朱子 有句诗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朱子心中源头活水,即是 ー个经过历史考验、重新组合、重新诠 释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来自传统,也 必须有强烈的现代精神,所以活水オ可 以汨汨不浙,如生命的泉源。在希冀ー 种根植在传统但又是崭新的文化润泽之 前,我们必须努力地去研究、寻找,如 同朱子在八百年前努力地研究、寻找过 ー样。 @
个人与社会:
儒家伦理范典的特性及在其现代
前言
个人与社会应有怎样的关系是关心 人间秩序者不能碰到的题目。在中国传 统的文化思想中,有重个人立场者,也 有重“社会”立场者,故中国文化思想 中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二重 倾向性。但中国的主流思想一儒家ー 则企图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 义”,而走“第三条路”。这“第三条 路”即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道路,此可称之为儒家的“伦 理典范”(Ethical Paradigm),也是儒 家企图调和、结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建立人间秩序的ー个文化设计 (Cultural Project)。本文即在分析儒 家这个“文化设计”的特性,并指岀这 个设计的"原有理念’’在实践中的困难, 更讨论它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问 题。.
中国文化中“个人主义’’与“集 体主义”術二重倾向性・
中国文化思想中,没有出现过西方 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但却 有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思想倾向。兹
简说如下:
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杨朱所倡导“贵 己”论,无疑有“个人主义”气味。孟 子之时,杨朱与墨翟之论“盈天下”, 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则归于墨,可见其盛, 杨朱的人生哲学,是一种“极端的自我 主义” 〇杨朱重“贵己”,讲“存我”。 他说:
“有生之最灵者,人也。...故
智之所貴,
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 贱”。
杨朱又说・
"古之人损ー蓊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
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 利天下;
而天下治矣。”
杨朱的思想,孟子曾简括地说:“杨 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〇韩非子更说他:“不 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这都可看出 杨朱只重身上之物,而轻身外之物。换 言之,他只有“存我”观念,而没有“存 群"观念,孟子骂他“杨氏为我,是无 君也”未免有失风度,但却是“有的放 矢’’。不过应指岀者,杨朱是极端的“为 我主义”,却不是极端的"利己主义”。
杨朱可以说“发现了个人的生命价值, 却忘记了人的社会价值” 〇・
杨朱没有著作留世,但杨朱的思想 在《庄子》.的〈逍遥游〉与《吕氏春秋》 中的〈本生〉〈重己〉〈贵生〉诸篇, 都有发挥。扬朱的“为我主义”在中国 没有发展为"个人主、义”的思想学派, 但在中国人的思想行为上,却不能说没 有影响。
中国文化思想中,最早有"集体主 义’’色彩的是墨子的“尚同’’理论。墨 子说: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 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ー义,二人则 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 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 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天下之乱,
若禽兽然。
夫明庠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是故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 子...
正长既己具,天子发政于天下...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 之,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 赏而下之所誉也...
乡长唯能壹同乡之义,是以乡治 也。 国君唯能壹同国之义,是以 国治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
是以天下治也。”
墨子讲尚同,是因为人之性恶,苟 无外力加以节制,势必争乱不止。“故 必设立天下共同之政权,以为万姓行动 之标准,使个人化除自私,而归心于全 体之公利。”应该注意者,墨子讲尚同, 虽重政治制裁,但他讲的尚同并不是上 同于法家心目中的专制君主,而是上同 于“天志”。
不论如何,墨子的"尚同”思想, 与杨朱的“为我”思想完全对立,具有 "集体主义”的色彩。这种集体主义的 思想到了法家手里,便变成以君主代表 全体公利的主张。法家巨子韩非子认定 人性之自私,以人都是自利的,认为必 须加以压制,天下オ有秩序。他把一切 人的自利行为看作“私利”,反之,只 有君主一人之自利则是“公利’’。他提 出有名的"公私之辩”。他说:
“明主之道,必明公私之分,明法 制,去私恩,...
私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故公私 有分。”
他以君主的利益及其所施的法令为"公 义”,其他皆为"私义”。故主张去个 人之私而从君主之法令为公,他说:“匹 夫之私毁,人主之公利也。”
韩非子完全不承认个人的“私利"
...真正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主流的是 儒家,..
儒家走的路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之外的第三条路线。
的正当性,而把君主视同为国家,他在 “公私之辩”中,硬把“公"与君等同 起来。经过韩非子这样的诠释,在中国 的传统中,不知不觉把“私”看作了不 道德或不好的东西,也否定了个人的主 体性,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白鲁恂 (Lucian Pye)所说,乃是ー种倚赖关 系,而不是根据于个人的权利者。当然, 在传统帝制中国,忠于国者实表现于"忠 于君’',君主乃国家的化身。
中国文化思想中,如前所述,有“个 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二重倾向性, 但它们都没有成为国中文化思想的主流, 真正成为中国文化思想主流的是儒家, 儒家走的路子是“个人主义”与“集体 主义”之外的第三条路线。
儒家的第三条路
儒家思想,自先秦以还,历代多有 变递,但基本上仍有一贯精神。近代, 特别自五四以来,论儒家文化者,多好 批评儒家重礼制,抹煞个性,不重个人 之价值。但事实上,儒家对个人有清楚 的定位。休斯(E. R. Hughes)在比较 东西方社会的个人时,曾以“个人的发 现”来说孔子。的确,孔子的人文主义 的根核是人。陈荣捷说:“整个儒家哲
学...就在个己的实现与社会秩序的
创建。”克里尔(H.G. Creal)在《孔 子与中国之道》一书中,强调孔子思想 中,.“个人的优先性与价值”。《大学》 中讲“修身”,格物,致知,正心,诚 意,都是修身的工夫,齐家,治国,平 天下,都是修身的效果。胡适说:“这 个’身’,这个’个人’便是一切伦理 的中心点。"到了孟子手上,他讲"万 物皆备于我”,特别看重个人的人格, 把个人的位置更加提高。我们实在不能 不说儒家重“我”,重“己”,重“个 人’'»个人是整个儒家人文主义的中心。 儒家讲礼制,但在孔子、孟子,乃至最 重礼制的荀子的著作中,也不曾有“只 见礼制,不见个人”的情形。
不过,我们也应了解,儒家思想虽 重个人位置,但都不走“个人主义”的 路子,因为儒家也一样重视“社会”。 儒家的“文化设计"不把个人孤立地看, 而是讲求人与人的关系。“仁”是儒家 价值传统中最高的境界,而“仁”即是 指二人,是从己与人的关系着眼者。美 国哲学家芬格里特(Fingarette)说:“孔 子不把个人看作是二个最后的原子....
《论语》中,孔子不讲’社会与个人’, 他只讲怎样オ算是人。”他又说:
“孔子所关注的毋宁是人道
30
孔子的人文主义的根核是人。 儒家虽肯定并强调个体的自主性, 但不可忽略的事实是;
个体是生活在
ー个重视论理的家庭中的。
(Humanity)的性质,而不是“个人” 与“社会”二个对立的概念。用个人与 社会概念来思考问题所反映的是西方的 执着与范畴,或许也反映了道家、佛家 和新儒学的关注。”
关于儒家的“文化设计”,梁漱溟 很早就看出它具有超越个人与社会的特 色。他说中国社会既非’’个人本位”, 也非“社会本位”,而是“伦理本位底 社会”。他说:
“在社会与个人相互关系上,把重 点放在个人者,是谓个人本位,同在此 关系上,把重点放在社会者,是谓社会 本位。诚然,中国之伦理只看见此一人 与被一人之相互关系,而忽视社会与个 人相互间关系。 这就是,不把重 点放在任何一方,而从乎其关系,彼此 相交换,其重点实放在关系上了。伦理 本位者,关系本位也。”
梁漱溟看到中国是“关系本位”, 乃是ー卓见。"关系’’确是了解中国社 会结构的锁匙。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著名 之“差序格局”的理论见解,就是从此 一思路发展出来的。他认为西洋社会是 ー种"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则是由 许多网络组成,ヽ’每ー个网络都有个 ’己,作中心。”他说:
"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
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 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ー个平面, 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ー圏圈推出去, 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在这里我们遇 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我们儒 家最考究的是人伦,伦是什么呢?我的 解释就是将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 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ー轮轮波 纹的差序。”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的锐见,不 止看到中国社会重“关系”,并且提出 在“关系本位”中,“自己’’始终是ー 中心。他说:"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 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 的。这并不是个人立义,而是自我主 义。".
在这里,我们需指出儒家的“文化 设计”是由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 下,这是由“己” 一直通到天下这个大 “社会,,的一条路子。这条路子的原意 是打通和超越“个人”与“社会”之间 隔的,它的理念不能说不高明。但是, 儒家这个高明的“文化设计”是不是真 能实现呢?由大量的经验现象来看,我 们却不得不说,儒家这个“文化设计” 并没有成功,或至少没有完全成功。儒 家想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的第三条路子显然不通畅,并且出了毛
31
病,那么究竟发生怎样的问题呢?
中国的家本位社会
儒家的第三条路子走的是关系本位 的“差序格局”。这里出现了什么样的 问题呢?根本地讲,是出现了二种充满 矛盾的倾向性,ー是有个己而无他人的 “利己主义”的倾向性,一是有集体而 没有个人的集体主义的倾向性。所以会 出现这二种矛盾的倾向性,基本的关键 在中国的“家”。•在儒家的“文化设计” 中,"家’’本来只是由己到国再到天下 一条路上的ー站,但是这一站却特别大, 特别重要,儒家的心计几乎都放在家上, 儒家的社会组织原理,儒家的伦理规范 都是以家为中心的。冯友兰认为中国人 以"家为一切的岀发点,集中点’',并 说,“ー个人的家是ー个人的一切”。 他说:
“在以家为本位底社会制度中,所 有一切社会组织,均以家为中心,所有 一切人与人的关系,都须套在家底关系 中,在旧日所说五伦中君臣、父子、夫 妇、兄弟、朋友,关于家底伦理已占其 三。其馀二伦,虽不是关于家者,而其 内容亦以关于家庭底伦类推之。如拟君 于父,拟朋友于兄弟 "
诚然,中国社会的基本规范是儒家 的五伦,而五伦则是以亲族关系为轴心 的・在中国的家庭为本的伦理社会中, 人与人的关系是依特殊关系结构而建立 的。它不是ー视同仁的,而是有亲疏差 等的。社会学家柏森斯(T. Parsons) 指出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之别在 于后者是普遍圭义者,即ー个人的待人 接物之道不因私人或特殊关系而有差等 分别,而儒家伦理则相反,他说:“整 个在儒家伦理所接受和认可的中国社会 结构,主要地是特殊主义的关系结构”。
关于儒家伦理的特性,费孝通说,“在 差序格局中并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 道德观念,这种观念必须在团体格局中 发生的。孝、弟、忠、信都是私人关系 中的道德要素。"的确,儒家的伦理是 建立在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 Weber) 所说的“个人化原则” (Personalist Principle)上的这种“个人化原则”所 建立的“血缘社团”(Community of Blood )与新教的"信仰社团” (Community of Faith)有强烈的对比。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了解到儒家所 走的第三条路,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家 本位的社会。
在中国的家庭中, 儿童教化的重点, 讲“克制".....
儒家的“文化设计"的问题
儒家由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 的文化设计,虽然理念上一以贯之,但 实际上到了家这ー关,便很难再由家通 向国。余英时说,“自汉以后的情形而 言,齐家怎样能一跃而至治国已大成问 题。以现代的情形看,则修身、齐家属 于私之领域,治国、平天下则属于公的 领域,其中有一道鸿沟更是越不过去 的。”
在儒家道德结构中,家与国不是二 个有上下层级的实体,这与个人与家的 关系不同。(此点下面还要再讨论)。 对家与国而言,孝与忠同是最大底道德。 所以忠与孝的冲突是最难处理的事。虽 然传统上有"移孝作忠”的说法,但实 际上“忠孝不能两全”始终是不能解决 的难题。因为讲到底,孝才是中国“家 本位’’社会的根源性的道德。下面,我 拟从“家之内”与“家之外”二个方面 来探讨个人的位置及个人与“社会”的 关系。
(甲,)家之内:个人与家
儒家重视“我”,重视个人,此前 面已有论述,但由于儒家把家放到ー个
非常特别的位置,以致相对地把个人的 独立性压低了。在这里,我觉得胡适把 儒家分为“《大学》的儒教”与“《孝 经》的儒教”是很有见地的。《大学》 说“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 本”。《孝经》则说:“自天子至于庶 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未之有之。” 胡适称前者是“修身的人生哲学”,后 者为“孝的人生哲学”。他说:孔门有 一派把一个孝字看得太重了,后来的结 果,便把个人埋没在家庭伦理之中,
"我‘’竟不是一个"我",只是“我的 父母的儿子” 〇徐复观指出《孝经》是 后世小儒伪造,是"儒家孝道被歪曲的 大标志”。不论如何,《孝经》在汉以 后的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影响カ,
“孝”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心理学者 列夫顿(R. Lifton)认为"孝的原则在 传统中国是主要身份的源泉,它提供了 ー个基本的理想,而自我形象的其他ー 切形式都要依此标准来作评判。”儒家 虽肯定并强调个体的自主性,但不可忽 略的事实是;个体是生活在一个重视伦 理的家庭中的。杨庆鑒说:
“西方的个人主义概念同传统中国 家庭的精神直接相悖,它与家庭的传统 式忠诚也是格格不入的。自我修养是儒 家伦理的基本主题’ー个小孩在很小的 时候就开始按照传统的方式接受这方面
在中国家庭中,重视的是“和”, 是整体的兴旺。
...个人的荣耀与耻辱与
家是不能分开的。
的薰习。自我修养并不是要通过确定、 限制和保障个人的权利和利益或通过个 人之间的权カ、利益的平衡来解决社会 冲突,它毋宁要求个人为维护群体的利 益而作出自我牺牲,由此为社会冲突提 供ー个解决办法。”
在中国的家庭中,儿童教化的重点, 讲“克制”,是心理学者何友晖所说的 "Self-decenterization " (去 自我中心 化),或高尚仁所说的“Minimal Self»
(最小的自我)所造成的是ー种“倚赖 的社群的取向"(Dependency Socialorientation) 。在中国家庭中,重视的是
“和”(所谓家和万事兴),是整体的 兴旺。个人的成就动机是落根于集体的, 而不是个体的。家成为家庭成员彼此依 赖的社会体系,个人的荣耀与耻辱与家 是不能分开的。(所谓“光宗耀祖”,
“有辱家门”等)。杨懋春认为中国的 家族主义与中国国民性格有密切关系, 其中十分突出的是中国人在传统时期多 向“家传祖先’’认同,亦即有家族主义 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中国的家族, 对于个人言,是一有垄断性与支配性的 集体。在家族这个集体下,个人变成了 ー依存者。梁漱溟说:“中国文化最大 之偏失,就是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ー点 上。ー个人简直没有站在自己立场说话
机会,多少感情要求被压抑,被抹煞。" 儒家的创建者孔子被认为是"个人的发 现”者,儒家如孟子更强调个人的位置, 但结果,儒家文化最大之损失竟然是“个 人永不被发现”。儒家的基调重个人之 价值,并没有墨家或西方的集体主义论 调,但结果却出现了一种有集体而没有 个人的“集体主义”的倾向性,这不能 说是极大矛盾的事。显然,这不期然而 然的发展,实由于儒家膨胀了的家族主 义。
(乙)“家之外":个人与社会
在传统中国,个人的独立性在家族 的集体中受到了压抑,但个人ー出家门 又如何呢?费孝通说在“差序格局”的 中国社会,儒家最注重的是水纹波浪向 外扩张的"推"字,以"己”为中心,
"从己到天下是一圈ー圈推出去的”。 不过,我们要指出,中国人从“家"向 外“推’‘到“国’’时,便岀现认同上的 障碍,孙中山说中国人是“ー盘散沙’', 他所指的,主要是说中国人只有家族认 同,而无国家认同。他提倡民族主义正 所以欲使中国人从家族认同扩大到民族 国家(Nation-State)的认同•在家族结 构中,人与人之关系,五伦中有明确的
...只有同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在ー起时, 个人才是自由的,
才能像西方社会中的个人那样自由地 直接地发泄其进攻性。
角色定位,但在家族之外,儒家除对君 臣、朋友二伦有规范外,对于“路人” 应该持怎样的人我关系便没有特殊的设 计了。诚然,在儒家伦理中,也有“推 己及人’'“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抽 象性的伦理规范,而中国人中且亦不无 具有这种"民胞物与’‘的情怀的。但是, 由于家的影响下,“各人自扫门前雪, 不管他人瓦上霜”的行为态度却是具有 普遍性的。值得注意的是,清末以还, 批评中国积弱的原因者都强调中国人“不 群之恶性’',甚至是因“个人主义”作 祟。梁启超说!
“我国民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 公德者何?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 以成立者也。”
梁启超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发明 ー种新道德,以求“所以固吾群,善吾 群,进吾群之道。”他指出“不群之恶 性”是中国劣败之因,而他所谓之“不 群”,实指中国人在家庭之外,就没有 “公共观念”,亦即没有合理之人我关 系。
新文化运动的大将陈独秀说:“中 国人民简直是ー盘散沙,ー堆蠢物,人 人怀着狭隘的个人主义,完全没有公共 心’’。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ー书中 也说:"中国是ー个个人主义的民族,
他们系心于各自的家庭而不知有社会, 此种心理实即为扩大的自私心理。”陈 独秀与林语堂都说中国人有“个人主 义",这显然是指中国人在“家之外” 的行为态度,而不是指在“家之内”的 行为态度。换言之,中国人ー离开家, 便成为一个个自我中心的人,亦即成为 费孝通所谓的"自我主义”的实行者了。 社会学者艾勃哈特(Eberhard)有一段 话,描写中国人ー脱离家的范围便不再 讲究“克制”工夫,而像世界任何ー个 非中国人那样富于进攻性了。他说:
“由于中国人在家庭内部必须抑制 其全部进攻性,因此外间世界就成了他 发泄其进攻性的ー个场所。 只有 同完完全全的陌生人在ー起时,个人才 是自由的,才能像西方社会中的个人那 样自由地直接地发泄其进攻性。例如中 国人在ー个现代大都市或在外国同陌生 人打交道时就是这样,因为他确知这种 接触是偶然的,是不可能持久的。在这 样的接触中,唯有进攻的机智オ是至关 重要的,个人必须尽可能经常不断地充 分利用一切机会,同时又要避免冒太大 的风险。读ー读中国移民特别是旅居其 他社会的商人的传记,就能够清楚地看 到这一点。"
这就难怪当中国人由于エ业化,都
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不论是走
“启蒙"或“救亡"之路;
不论是倾向于“集体’’或“个体"
在根本上有一点是相同的,
那都是在批判中国传统的“家’'»
市化的发展,而日益走出家庭时,“自 我主义”便开始大行其道,泛滥成灾。 而西方进入的“个人主义”这个术语便 被界定为“个人第一主义”或"无纪律 的自由主义’’。这种中国式的“个人主 义”恰恰表现了一种有自己而无他人的 利己主义。在台湾的80年代,由于这种 “个人主义”的猖獗,知识界曾呼吁在 传统的五伦之外,应当建立“第六伦”, 亦即“群己伦”。这是感到儒家“家庭 伦理”之不足的ー种文化反省。
中国现代社会伦理秩序之建立
在上面,我们讨论了儒家“文化设 计”的原有理念及其内在矛盾,并指出 儒家企图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 义”所走的第三条路并没有真正接通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这条大路。 儒家第三条路之所以走不通,主要是在 "家"这ー站上出了问题,以致“家之 内’’出现了个人淹没于家的群体中之集 体主义的倾向性;“家之外”则岀现了 有个人而无他人的利己主义的倾向性。 清末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基本 上不タトニ个方向,ー是走救亡图强之路, 企图把个人对家的忠诚转为对国家的忠 诚,以强固族国的力量,这就走上了 “集
体主义”道路。一是走解放个人的启蒙 之路,企图把个人从家的集体性中释放 出来,这是走西方自由主义的道路。这 两个方向就是李泽厚所说的“救亡”与 “启蒙”双重奏。.而余英时则认为现代 中国知识分子循环往复于"集体’’与"个 体”。
我们在此要指出,现代中国知识分 子不论是走“启蒙”或“救亡”之路; 不论是倾向于“集体”或“个体”,在 根本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都是在批判 中国传统的"家” 〇自五四以来,一直 到中共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国的家 在价值理念上受到最严厉的攻击,而在 工业化的影响下,传统的家之结构与功 能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论在台湾、 香港或大.陆,中国已不再是“家本位” 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家的主轴,即 父子轴已经弱化,家庭的伦理范典的核 心《孝》已经淡化了。西方的"个人主 义’’的因素已纳入到家庭关系之内,中 国的家庭已经发生了重要的转化。不过, 相对地说,中国家庭仍然维持著ー些值 得欣赏的性格,即家庭成员之间仍有一 种强力的相互关照的亲情的纽带。
中国“家本位”的消逝,标志了中 国文化根本的变化。今天,个人的生活 天地已越来越从“家之内”移向“家之
ー个现代的"好的社会”, 不能不需要于"公平、 正义’’原则的法律, 对个人的权义作相应的规范(。
外”,也即从“家庭”移向“社会”。 以此,我们今天迫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 从传统的“家庭伦理”扩大为现代的“社 会伦理”。在思考现代“社会伦理”时, 我们应该问ー个很根本的问题,我们到 底应该立根于“集体主义”抑或"个人 主义”?从20世纪的“集体主义”(特 别是共产主义)所暴露的困境,显然集 体主义不能是一个“选择”,但"个人 主义”在20世纪显现的问题也ー样未 必是ー个“选择"。美国一直以来的是 “个人主义”的范典,可是,近年来许 多思想家,特别是社会学者如贝勒 (Robert Bellah)等,对个人主义就产 生很大的质疑。他们认为要创建一个“好 的社会” (Good Society),不能建基于
"个人主义’’上当然也不能建基于“集 体主义”上。他们提出了Communitarian
(社群论)这个概念。Communitarian — 方面重视社群的团结性(Communal Solidarity),另一方面又强调个人的尊 严与神圣。社群论视人为社会性存在, 不是把个人看作站在社群外面的实体, 而是把个人与社群视为不能分开的。这 也是艾兹奥尼(Etzioni)所谓的“我与 我们” (I and We)的范典,以别于经 济学上新古典学派只有“我”的个人主 义的范典。
儒家的“文化设计”,如前所述,
企图走一条超越“个人主义”与“集体 主义”的第三条路,正是贝勒等思考的 方向。儒家原来要从己到家、到国,到 天下走出一条路来,问题只是从己到家 便很难通过去。今天中国文化面对的挑 战,便是要把儒家原来要走的这条明路 打通。要打通这条路,首先不能不承认 个人的生活世界已经从面对面的群体(如 家庭)进入到"路人”、“陌生人”构 成的大社会中。然后,我们必须把个人. 从家的成员的身份扩展为社会的公民的 身份。在这个扩展身份的过程中;一方 面从传统的家的集体中找回孔孟儒学所 强调的个体的尊严与独立性,一方面把 传统家的亲和的人际间纽带扩大到社会 中的陌,生人上去。梁启超讲的“公德” 与“新京’’以及上面提到的“第六伦”, 都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中建构“个人” 与“社会”关系的重要线索。中国文化, 特别是儒家,要为现代中国社会提供伦 理秩序,则不能不建立普遍性的道德观 念,也即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如 公平、正义,在这个意义上,ー个现代 的“好的社会”,不能不需要基于"公 平、正义”原则的法律,对个人的权义 作相应的规范。这个问题极大,自非本 文所能尽述了。 Q
(注释从略)
★永乐多斯
JSC
婚外情,现在流行叫外 遇,存在的历史很久。在传 统旧社会,这是男人婚姻生 活外的调剂,而在今天,虽 然女权高涨了,法律也不允 许,但是寻花问柳,拈花惹 草的男人还是很多。他们喜 新厌旧给自己不断带来刺激 (当然,有时不免也乐极生 悲),即给太太带来悲伤痛 苦,破坏家庭的和谐。
根据调査,70年代台湾 妇女最关心的问题是外遇; 中国妇女申请离婚,婚外情 是主要原因之一,马大副教 授Azizah Kassim在提到马来 妇女离婚的问题时,也强调 过去的妇女因为经济不能独 立,对丈夫的婚外情,往往 只有无奈地包容,可是今天 的妇女不一样了。她说:’没 有一个太太愿意丈夫朝三暮 四,如果她们有办法独立, 她们绝对不会在家“坐视”。 因此,只要能力许可,一般 女性一定要丈夫结束婚外情, 要不然她们也宁愿离婚,而 不要与另ー个女人“分享”. 丈夫的感情。可见,女人基 本上,对丈夫的婚外情都是 抱持着极端厌恶、排斥的态 度的。
女作家是女人,对这问 题自有主张,而女性主义对 所谓的父权牵制下的女性处 境一向也有浓厚的兴趣,因 此,纵观独立到1982年这25 年间,马华、马来女作家的 小说作品,我们发现婚外情 这个题目时被触及,不单长
篇小说以此作题材,短篇小 说更有许多是绕着这题目打 转的。
可能是马来民族信奉的 回教允许一夫多妻,给男人 较多空间与自由,这使得马 来女性一般上比华人妇女更 加没有安全感。她们在作品 中刻画的男性多半都是见色 忘义,有了新人忘旧人的负 面角色。有趣的是,她们对 这些男人的形容词都极具“动 物性”,除了描写他们对女 性蠢蠢欲动的丑态外,更直 接给他们冠上色狼、鳄鱼、 禽兽、甚至魔鬼的称呼。
华人女作家对男人婚外 情的态度虽然不似马来女作 家那般激烈,但她们也ー样 的间接的将婚外情的后遗症 写出来。这些后遗症包括造 成家庭破裂,儿女惧怕婚姻, 对男人不信任,青少年问题 等。总之,女作家不分种族 是在作品中一致对不安份的 男人大事挞伐。
70年代之后,婚外情的 主角居然有女性"担纲” 了。 虽然描述女性婚外情的小说 不过三四篇,但是显示社会 型态改变,女性也有机会和 丈夫以外的男性发展恋情, 不过女人外遇在作家笔下都 是无奈或别无选择的。他们 或着是因为丈夫不能满足他 们,让她们在空虚寂寞时爱 上别的男人,或者是报复丈 夫外遇,总之,她们即使外 遇,女作家还是同情他们的。
©
38
人权这字眼,似乎很吓人。 妇女谈人权,容易被视为“反 男人”;年青人搞人权,容易 被扣上“反政府”帽子。
男人看女人谈人权,说她 们是“反男人”;政府看年青 人搞人权,指他们是“反政府”。
人权的基本意义是什么, 都在“利益冲突”下日显混乱。
“利益冲突”之说,颇有 误导性,意味着两性关系必有 矛盾与对抗;政府与人民必有 对峙与斗争。
我们其实可用平常心来对 待人权问题。
人,活在世上,具有一定 的权利,例如生存权和发言权・ 肯定人的权利,不应该带 来过多无谓的惊慌,因为,权 利跟义务永远是并存的。
享有生存权的人,务必同 样、同时肯定和尊重别人的生 存权。否则,人们可以通过正 当途径掠夺他这方面的权利。
ー个人若只强调权利而忽 略同时执行义务,我们称这种 人为“自私自利” 〇
相反,若有权不用反而履 行义务,我们一般上会给予他 道德肯定。
是故,说人权是道德价值, 此话站得着脚。
在道德上,人是“应该” 享有一些权利的;也“必须” 遵循相关的义务。
将人权概念注入两性关系 范畴里,不外是男女之间的互 相尊重与接纳,也同时互相对
等提拔与支持对方。
重视人权者,在两性关系 上,绝不会以性别观点来经营、 分配生活,而是オ平、感受、 选择,以及实况因素来处理问 题。
在政治上,人权意味着政 府对百姓基本权利的维护,设 法通过各种可行管道,使人民 生活安逸、自由而又无有恐惧。
政府既是民选的,•就有义 务照顾及实现人民的意愿,而 在民主国家里,人民普遍的意 愿之一,是"生活不受无理干 涉”。
人类的共同目标是和平幸 福。在很古老的时候,人们早 已领悟,不把自己的某些权利 交出来,付托给ー组人(政府) 去掌握,世界难有太平。各人 的日子会不好过。
于是,在社会契约下,人 们放弃了动武、施暴权、立法、 执法权等。
只不过,做为有感情、有 思想、有价值的人类,是不会 将自己的尊产、人格及本性割 让出来的。
那些不能切割典当、绝不 无故妥协的部分,正是人权。
这些年来,人权和民主口 号ー样,已成为世界道德语言。
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妇 权与民权的提倡,竟会被人以 那么“不道德”的词句套上?
5/12/93
写于国际人权节
人权是道德
★刘锡通
01®
11月巫统党选前,少壮 派早已周密布阵,并以"新 马来人” 口号,组成宏愿队 伍,结合各州首长,势如破 竹地将元老派挤出党中高层 以备日后把持国政。目的达 致之后,宏愿队伍也就化整 为零。有人说“新马来人’' 只是党选前的政治口号,一 种竞选策略。也有人说它不 只是政治口号,它确实是一 个全民思想改革运动,由年 青一代的马来企业家及知识 分子共同推行。至于口号有 无并不重要,反正形势已定, 马来民族ー样会求变,ー样 会勇往直前,走向现代化, 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紧随着巫统少壮派提出’ 的“新马来人” 口号之后, 华人领袖不甘寂寞,仓卒间 也跟起风来。隆雪中华工商 总会会长颜清文先生也喊岀 “新华人”的口号,马华公 会会长林良实医生更怕"执 输”,也呼吁华人“顺应时 势改变,放眼世界未来竞争, 把自己塑造成为全球最优秀 的华裔,以免被时代淘汰’’。 至于这些口号是否经过详细 的思虑,或是“别人喊,我 也喊,喊过之后オ打算’‘那 只有他们心知肚明。不过, 人们大概还不会忘记。过去 的华人领袖已有跟风之例, 也曾喊过诸如“华人精神革 命”的东西,甚至还跟风搞 过大企业,也是声称“以免 被时代淘汰”,结果是口号 随时间烟消云散,行动却使
许多人焦头烂额。这种种例 子我们是否曾反思过?或许 我们已经吸取了沉痛的教训, 现在打算重新再来呢?
说起跟风,原本就没有 什么“新”意,在“华人” 之前冠上一个“新"字,并 不就能改革,改革就算进行, 也未必就是进步。而进步是 为了整体或为个人,是偏重 于物质或人文,也没有一个 明确的交代。不过,跟风虽 无新意,如果跟风适当,却 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公元前 325年,赵武灵王认识到胡 人作战时,身穿短衣骑在马 上,往来如飞,活动性大, 战斗力强,因此他实行“胡 服骑射”,令兵队改穿胡服。 这种做法,无疑是要打破旧 礼教的羁绊,在古代社会是 会面对许多阻力的。但是赵 王说服群臣,并亲自训练士 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就 训练岀ー支强大的骑兵队伍, 很快成为北方强国。反观 近代东方人喜穿毕挺的西装, 除了跟随潮流之外,却也没 有什么强兵富国的好处,但 是时至今日,全世界各地都 共同使用它,势已成为国际 共同文化。•就算有人抗拒, 也无可奈何。不过ー些民族 服装,各有其特色,适用于 本土环境,应该有其推展及 保留的价值。尤其是在代表 国家的场合里,更应保持自 己的特征及风格,要不然世 界也不会是多姿多彩的世界。
对马来领袖提出的“新
40
马来人”,一些对传统文化 有强烈情感的马来人以及一 些担心该概念未能造福整体 马来族群的知识分子,虽表 示异议或疑虑,但是随着时 势的发展,这概念已经不只 停留在口号而已。对马来人 年青一代的企业家来说,重 新再出发的时机已成熟,正 像箭已上弦,待发只计时日 而已。这点从1991年巫统全 国代表大会,首相马哈迪医 生对大会的演辞中,已经可 以看出其端倪。在该篇演辞 里,马哈迪医生在强调2020 年宏愿之时说,我们须要取 得每年7%的经济成长,或者 经济要在每十年增长一倍, 这目标不是做不到的,因为70 年代和80年代的平均经济增 长率都接近7%,而且,所有 的基础建设都已经完成,一 个很强的政治和外政制度已 经形成,我们的金融体系, 银行交易,证券和资金市场 都已体现,并有能力应付ー 切的需求。同样的,工业和 商业方面的能力也已提高, 所有领域的新措施,都可以 被接受和采用,电讯,道路, 机场,港口,油管和气管, 水供和电供,以及经济迅速 发展的需要的其他各种设备, 都已经有了。而且也很容易 改进,我们的教育水平符合 经济的需求,而且可以进ー 步提升和多样化,迅速发展 国家的需要的其他基础建设 也是如此。以上几段演辞是 针对国家的经济,教育以及
各种基础建设而言。表明国 家已经有了足够的条件走向 世界,走向未来,加以巫统 过去数年间,对司法界与皇 族的摊牌已取得成果。行政 权カ已是空前的强大,集中 及巩固。
现在是过问国际政治的 时候。马哈迪本身在许多场 合已表现的淋漓尽致,是前 任三位首相所不能比拟的。 尤其他在国际上扮演的反对 党角色并不比林吉祥先生在 国内扮演的角色差,这种作 风,如果以华人党团头头批 评国内反对党及正义团体的 水准来看,不仅是ー种“压 力”,甚至是ー种对抗,真 会教他们心惊胆跳,坐立・不 安,再看其他巫统年青领袖, 似乎也会有蛟龙囿于浅水的 感あ,希望跨出本土在国际 上有一番作为,以恢复五百 年前马六甲王朝的光彩,并 使今朝更为灿烂。马哈迪医 生在他的演辞里也强调国家 经济的富强以抗拒外来非军 事威胁。因此对物质文化的 看重是免不了。但是,与此 同时,他必须与回教精神文 化取得新的平衡。这是要走 向现代化必须先做好的工作。 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エ 作,则需要年青的一辈来承 担。独立以来,时至今日, 新一辈的马来人知识分子, 企业家已经冒出来,他们已 作好承接政权之准备。“新 的马来人’’不仅要在国内掌 稳政权,也要参予国际政治,
在华人之前,冠上一个
“新”字,并不就算改 革;改革就算进行,也 未必就是进步。而进步 是为了整体或为个人, 是偏重于物质或人文, 也没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自独立三十多年以来, 马来人的成功表现,已 使他们面对挑战更具信 心....他们会提出
“新马来人“ ロ号之后, 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实 际行动追求卓越,这种 奋发的精神与我们华人 ー些政党领袖的自我萎 缩心态相比,真令我们 自惭。
更要在国际政治上取得举足 轻重的决定性作用。正如吉 打州务大臣旦斯里奥士曼阿 洛夫说:“目前应优先关心 的是致カ使大马成为ー个国 际政坛,具有政治影响カ, 同时不与大国抗衡的先进 国。"
现在国人担心的是,新 马来人追求的目标只是经济 增长,把经济增长和发展视 为国家进步的同义词,而将 经济增长数字后面的社会正 义置之不顾。因此马来西亚 前锋报最近就为这建议拟定 教育策略,并成立教育策略 研究局,务使教育有助于塑 造一个朝向具有动カ和激进, 但依照以本身传统文明与文 化为主干的社会。他们认为 没有得到人文建设支持或平 衡的物质发展,将只会阻挠 马来新生代的形成,甚至导 致它的毁灭。但是,马来新 生代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的实际构图是怎样 呢?如果我们只凭脑力来思 考,毕竟也觉得抽象。如果 要将它形象化、眞体化一点, 我们可从最近马航在电视上 的广告来索骥。该段广告, 据说是用了六百万元马币来 摄制的。监制商是拍影星球 大战及外星人的Lucasfilm Ltd・。这广告的特点是一洗 过去习惯的空中小姐的微笑 作生意招彿。现在则以走向 未来为主题,其处理方法新 颖,在强调现代科学技术之 同时,又注重传统艺术之保
留,譬如东海岸马来人传统 风筝作为新的飞行工具的构 思便是广告中的金碧辉煌的 建筑物,该是正在计划兴建 中的雪邦飞机场的构图。旧 的,而只能承受有限旅客量 的首邦飞机场,将由新的, 而能承受庞大旅客量的雪邦 飞机场来取代。这象征着空 航的进步,也象征着新的ー 代马来人将会在无边无际的 蔚蓝天空振翅飞翔。空航当 然也要配合海运来发展,才 算有足够的力量来走向世界。’ 最近马哈迪医生在访问巴生 港口后所讲的话就说明这点。 他强调说要将大马发展成为 海事国,设立健全港口与航 运管理系统,以支援我国推 行的一切发展计划,以便能 够面对西方国家实行的保护 主义。因为现在世界的格局 正朝着多极经济圈发展,马 来西亚创议的东亚经济核心 组织EAEC ,正是随着这潮 流而提出。它是否成功,关 键在于马来西亚在国际竞争 中的表现。这重任在在须要 新一辈的马来人(或配合其 他族群)、来承担。自独立三 十多年以来,马来人的成功 表现,已使他们面对挑战更 具信心。但他们却不会以目 前的成就而感到自满,他们 会在提出“新马来人” 口号 之后,在目前的基础上,以 实际行动追求卓越,这种奋 发的精神与我们华人ー些政 党领袖的自我萎缩心态相比, 真会令我们自惭。不知在多
42
少场合,华人领袖一方面教 华人摒弃消极态度,不要被 抛在后头,一方面却劝导华 人要知道"生在福中当知 福”«领袖有了这种萎缩和 自满的心态,还祈望华人勇 于革新,求变和求进步?
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 走向未来既是“新马来人” 的主流思想。在贯彻与推行 这思想的过程中,他们也必 须要具备推行该思想的胸怀 与宏量,如果他们能在东协 国会机构人权宣言提出“人 类应该有权过着快乐、和谐 及自己理想的生活”和“每 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语言、 宗教信仰和升学机会”,他 们就没有理由不具备ー种能 容忍母语教育的胸怀及度量。 如果他们计划将马来西亚发 展成为东南亚或是亚洲的教 育中心。他们就没有理由不 让私营大专学院之设立。如 果他们责怪大国操纵国际舆 论媒介,他们也不能不对自 己操纵国内舆论媒介作合理 的交代。如果他们谴责大国 执行国际“公安法”去逮捕 别国领袖,他们对自己在国 内执行公安法令,也须要进 行三思。这都说明要走向世 界,就得要接受世界良知的 监督,以前的内陆闭塞心理, 必须由海洋的开放心理来取 代,以显示他们对自己有信 心,要不然,马来西亚将很 难“成为ー个国际政坛,具 有政治影响力,同时可以与 大国抗衡的先进国。”吉打
州务大臣在为第十届全国华 人文化节主持开幕仪式时举 例说:“美国在其人民毫无 值得引以为荣的文化体系的 情况下,都能成为世上一个 强大且具影响力的国家。 这意味要成为强国,不一定 要在文化上执着,以致于采 取排外的行动而影响建立一 个强大且具影响力的国家, 这是很明显的。因此他说, 大家都接受各族文化必须受 到尊重的事实,也唯有如此, 国家发展才能有保障,人类 生活的和谐才能永恒。这算 是ー个很开明的看法,也是 我们在听过口号之后,所祈・ 望实现的东西。
至于华人方面,领袖喊 过口号之后,我们又将何去 何从呢?要塑造全世界最优 秀的华人,我们的条件又在 那里?我们有像台湾及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那种足够的权 カ架构来制定我们要朝向塑 造全世界最优秀的华人那种 政策或蓝图吗?在我们还只 能“当家而不能当权”的时 候,我们应怎么办?更重要 的,我们要以怎样的心态去 面对新世纪的来临与挑战?我 们有那份“勇于改革”的豪 情来纠正自我萎缩的心态吗? 我们要怎样给自己定位?要 在二千多万的台湾华人之中 以及十二亿的大陆华人之中 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 华人”谈何容易,要优秀不 是只在商场上出现几个有钱 人就行了,还有在政治、文
要塑造全世界最优秀的 华人,我们的条件又在 那里?我们有像台湾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那种 足够的权カ架构来制定 我们要朝向塑造全世界 最优秀的华人那种政策 或蓝图吗?
化、教育等等领域里,我们 有足够的条件,足够的能力 来夸耀吗?单在经济领域里 有所表现,而在其他方面却 无能为カ,就会失去结构性 的平衡,那能奢谈优秀?如 果像先前的“华人精神革命” 那样喊喊ロ号,爽爽一下, 确是没意思的。因此眼前要 做的是,及时提出ー份能为 全体华人接受的革新具体内 容,拟好策略,由领导人以 身作则去带动、推行、实践。 但是,在今天,有那几个领 导人能有足够的威望去负起 这个重任?不过,“人贵自 知”,在这样的领导人还未 出现之前,我们应该先把自 己了解清楚,才能找岀弊端, 才能决定从那里改,改什么。 我们不是常听人说华人有许 多丑陋的弱点吗?甚至还发 出许多陈腔烂调批评。那么 我们就让他们百花齐放,将 每种流弊都当成一项个案来 研究吧,同时也须不分种族 的将各族学者与知识分子对 上述课题的评论收集来作参 考。这是继ロ号之后,我们 可以开始做的其中一些事。舎
这 的沙
如果你住在吉隆坡,代 步无车,那么,台端出门就 得多多保重。
上班嘛,你得提早出来 恭候巴士,而且要祷告天公 有眼,保佑你左等右等之后, 大巴或小巴终于会到来。可 是,世事不顺遂常是十之ハ 九,你的“ー厢情愿”,有 时是会落空的。比如天下豪 雨,道路阻塞,巴士不来, 理由是何等堂皇?但是天清 气爽,道路通畅,你望穿秋 水,还是不见巴士或小巴的 踪影,有什么理由?没有。 你只好自叹霉气。怎么办?你 为了不想因迟到而看上司那 副酸臭的脸,那么你就要被 迫欣赏另ー种脸色:德士司 机的脸色。
这时,德士司机就是皇 帝,因为车子是由他驾驶, 往哪里跑,概由“朕”决定・ 顺路,有利可图,他就载你; 不顺路,你就免开尊口。偶 尔,他会大发慈悲,让你上 车,游ー趟车河,让你荷包 多“出血"。这时车厢里早 已有了一两位搭客,你可以 从侧面或后退镜中看到他那
对方还是不放过你,给你ー顿奚落: “大家都系唐人,过年过节,省什么?
我牺牲休息时间,赚多几个钱,你都 睇不开? ”
怡然自得的神情。如果有幸, 你还可以听到他在骂娘:骂 交通部无良,骂市政局无能, 造成交通阻塞,害得他们忙 了一个早晨还麻不到几个钱。 末了,奚落、教训搭客几句, 是少不了的。总而言之,你 是有耳福了,那唠唠叨叨的 训话就伴你上路,直到你下 车为止。车资嘛,未必是按 计程表收费的,你怨谁呢?谁 叫你要上车?愿者上钩嘛! ” 火车站旁,富都车站外, 那ー辆辆停泊着的德士,仿 佛是伺机噬人的鳄鱼。特别 是夜晚或凌晨时分,・街道上 已无巴士川行,短短路途, 叫价之高,可以高达三四十 元。还有,农历新年期间, 无车阶级者还是不要乘德士, 否则你当了 “菜头”,对方 还是不放过你,给你ー顿奚 落:“大家都系唐人,过年 过节,・省什么?我牺牲休息 时间,赚多几个钱,你都睇 唔不开?”
多花几个钱,我是“睇 得开”,也相信一般搭客都 是看得开的。唯一看不开的, 恐怕是德士司机的跋扈专横。
鲁迅曾形容某类人物是“自 私自利的沙,可以肥己就肥 己,而且每一粒都是皇帝”, 如果移赠此辈,倒是非常恰 当的尊号吧?
这些“沙皇”们并非永 远威风凛凛的,遇到强手, 他可以化为奴,或者变做ー 匹羔羊。譬如警伯截拦或交 通部官员的突袭,他就脸绽 笑纹,连声“因仄因仄”, 媚态可掬。碰上歹徒,他就 被劫、被杀...。
有人说这不过是“害群 之马”,并非是整体德士司 机的真容,这似乎言之有理 吧。但我想,现在的趋势好 像已是“害马"成灾,成为 ー种公害了。虽说交通部是 接受投诉的,但吉隆坡市民 都是善良之辈,为此而惊动 官府的,好像是少之又少, 顶多是在报端发点小牢骚, 这能动得“沙皇” ー根毫毛 么?
什么时候,才能使"沙 皇,,不再是“沙皇,,?人们 再也看不到这ー粒粒自私自 利的沙呢? @
•甄供
----从嘉化不敌安华说起 «愿»*T
政 治是讲究实カ的,巫 统的选举是马来青年才俊展 现他们力量的时机,有丰富 治国经验的前副首相嘉化岂 岂尽管不愿意“退位”,但 整个巫统选举前的征象与趋 势都一再的显示嘉化荐答“势 单カ薄”,根本没有余力去 抗衡以安华为首的“宏愿队 伍”。安华被认为是具有谋 略的马来领袖,他身居财政 部长,而媒体的“一面倒”, 使嘉化客巻根本无“招架之 力”,大欢媒介在选战中的 力量,是值得大众媒介学者 去研究的课题。四六精神党 曾经批评大众媒介对该党的 “不公平”报导而拒绝记者 的采访,曾几何时,嘉化答 眷也“身受其害’’而对媒体 发出怨言。
嘉化皆容在巫统改选前, 逐步的退出党职与官职, 1993年10月14日宣布辞去副 首相和乡村发展部长职位,!〇 月21日宣布不参加11月4日 的巫统党选,不寻求卫冕署 理主席职,10月25日宣布辞 卸自1974年起担任了 19年的 国阵总秘书职。嘉化的辞职 由于是“退退’',因此没有 受到“挽留”,ー个在党国 这么多年的领袖,最终的"下 台”,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 遇”,使嘉化当年从政的光
辉难免要暗然失色。但青年 迫不及待的想接过棒子,而 老年人不交棒,最终的尴尬 场面,就是这个样子,这就 如台湾国会的老年人被年轻 的议员逼退的情形,是没有 两样的。
党选前后,“新马来人” 的提出,其策略的意义大于 实质的意义,其经济层面的 突出也远超于对文化,思想 方面的重新定位,但这个口 号却成功的为安华造势,也 把少壮派与元老派划清界线, 从嘉化答畧只获得七个区部 提名,而安华却获得一百四 十五个区部提名的形势来看, 安华早已•稳操胜券。安华的 “宏愿队伍”获得狂胜,固 然可以反映巫统求变、求革 新的意愿,问题是嘉化答畧 派所提的金钱政治却似乎没 有引起太大的回响,传媒也 显得“冷漠”。
在竞选巫青团团长ー职 的马六甲首席部长丹斯里阿 都拉欣,虽然不断的被社青 团一而再,再而三的举报“不 寻常”的财产来源,但却丝 毫没有对他的竞选产生负面 的影响,他最终以两百六十 四张票数或四十四张多数量, 击败森美兰州务大臣丹斯里 依萨,社青团的揭发只沦为
46
不起談成:圧囲,
处于・云费的中芸;大.、 "夸、常’%,';赎鱗蓋在労饗 造i个廉洁的杜会而展开答 种努力,台湾高官的财产粉 纷在“阳光法案”下曝光, 中国北京さ判四件金數,污 大案,八个主犯全搬判死刑 等鄒反晩ヾM:通褰对賣污间 題啜・其蘆祝財如果大圍2驼9 萍家惠的目槻疽不革是集中 纹论榮普繁荣.F/富累板, 福狀橙思瘤上的罷主矛潦’ 文化t的犯容与身S,政治 攤守豹潸廉,:f箋避观念 的强化,鄒2020年的宏鹽オ 不致于会因金段腰澄的泛滥 而鹰化 土六甲警露部长理 应澄潸自己的舫产来・気診. 億于国,験者换告反对立行 城覚歯会就员林冠英・苗;汎 使真相不致斑此械蒸藏.
1993年»2月1 g ,首梅・
宣布拿督斯曇安华燙委任舞 麒・羅,国贓證住圖•政鄴伊,
• 愚持来会矇气次,Z:薮人
巳是十分潸翹的,支持与拥 麒安华的势惡是否展佥费程 极的对離治暇行更大的改革, 颇読..f[匕;1’遺的建念•
布政治責任获鶴喪大豹贯彻, ォ孃国,所企盼的・ @
廣格
她址反
釆苇请赛
鄭译經顶附,県又、出せ。
本罚编辑部保留希・禾说Z秋カ。 如欲说稿,请附上回邺。
作呂彼录用发表,稿职毎干字至
俠・料与研究》一曩我国二份别具 期刊,它致カ屜布讯i知识、ー キ术T育、政治、经济的一学 及清关课题的龙述, 它是关吻国家社会・与华社 ・务者的遼物;ニー:一
华社资料研究中心
《资料与研究》编辑部收
The Resource And Research Centre
No. 1, Jalan Maharaj ale! 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 03-2734035 Fax : 2734037
•淡洲总理基廷



澳洲总理基廷(Paul Keating) 11月间针对我国首 相马哈迪医生不出席假美国 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 理事会,在回答记者的访问 时,引用“Recalcitrant”(固 执、不听话)的字眼批评我 国首相,结果引起外交风波, 使近两三年来原本欠佳的马 澳关系,再度呈现紧张。
•马哈迪医生
我国官方和民间对基廷 的批评感到不满,认为有损 及马哈迪医生及大马的形象 和尊严。朝野政党和民间团 体纷纷要求基廷公开道歉, 否则主张与澳洲断绝经贸、 教育、广播合作及旅游等方 面的联系。马哈迪医生本身 对这项批评也深表不满,认 为“澳洲人没有亚洲人的风 度’’。首相也批评澳洲的传 播媒介常常对我国作歪曲的 报导。
巫青团甚至在24/11/93 发表文告并致函澳洲最高专 员署,限澳洲总理在一周内 道歉,否则将采取报复行动。
基廷在12月初致函给我 国首相,表示无意冒犯首相, 并望希望不要让传媒来影响 马澳两国的关系。首相认为 此函于事无补。澳洲总理较 后对他的失言表示懊恼。马 哈迪医生的反应是:若基廷 有诚意表示懊悔,他感到高 兴。首相的谈话使紧张的气 氛缓和下来。12月10日首相 参观浮罗交恰国际海空展中 澳洲公司的摊位,显示马澳 关系开始缓和。
48
了数百人,包括由新加坡请 来的民防部队人员与国外专 家,进行拯救工作・
共管公寓倒塌示意图
s®@a
高寒翔竊
(12月11日讯)今年中, 谋杀、车祸、土崩、路陷、 塌楼...人祸天灾,“如
雷贯耳’',使人惊心动魄, 慌恐不已。兴建中的楼宇坍 塌的悲剧,记忆犹新。今日 下午ー时四十分,轰然一声 巨响,又发生了一宗塌楼惨 祸。一座坐落在雪州淡江路 Hill View 花园的Highland Tower (高原公寓A座),楼 高十二层,突然在剧烈的摇 晃中倒塌。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 的塌楼惨案。据悉公寓内有 六十多人被困在断墙残瓦内, 凶多吉少。
较早时在塌楼现场救出 的三名受伤者,其中一名日 籍妇女,因失血过多而宣告 不治。
惨案发生后,当局动员
あ僵
(11月4日讯)巫统以 安华依布拉欣为首的“少壮 派”,也即是“宏愿队伍” 在巫统选举中,以狂风扫落 叶的情势,获得全胜。该队 伍的三名候选人丹斯里慕あ 汀、拿督斯里那吉与丹斯里 莫哈末泰益,分别得票1413、 1202与1189中选巫统副主席。 寻求蝉联,属于元老派的阿
都拉巴达威与山努西,则以 得票927与525落选。
首相马哈迪在选举结果 宣布后发表谈话指岀:“这 是党明智的决定”。
不过,他也表明,在他 即将作出委任政府职位的人 选时,不会受到此项选举结 果的左右。
首輸勁哈螳魂 能幾務從褰凍
首相也即是巫统主席的 马哈迪在主持巫统代表大会 开幕致词时,曾强调:“我 欠嘉化太多’’。
马哈迪指出:要塑を新 马来人,须制定新文化模式, 并促进马来人掌握其他语文。
他说:ー个民族的兴复 是胥视他们所遵循的生活价 值观。“数年前马来人和土 著与其他种族比较是退步的, 这不是因为他们的’特征, 所造成的,当他们更改文化 价值观后,他们的表现就提 高。”他不否认马来人和土 著社会已经在各领域达致很 大的成就,有许多马来人专 业人士是来自乡村地区的农 人和渔人家庭。
马哈迪说:“在整个选 举的过程中,我做了一些可 能令人推测我并不真正中立 的事。假使我做了的话,这 不是故意的。我要在此道 歉, 只是我相信,我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党的 利益。”
(11月5日讯)

在I】月份中,中国连续 发生两宗劫机事件,第一宗 是在11月5B , ー架载有129 名搭客和11名机员的厦门航 空公司波音七三七的客机, 由广州飞往度门途中,被骑 劫到台湾,并降落在台北中 正国际机场。
这是自今年4月以来第 五宗同类的劫机事件。
骑劫者为手持匕首的ー 名男子。
相隔三天后,中国又一 架航机被骑劫至台湾。这是 今年来第六宗。
49
浙江航空公司ー架达八 型螺旋桨推进飞机,由杭州 飞往福州途中,被一名王志 华(译音,35岁)骑动至台 湾。当时机上有五名机员与 五十三名搭客。
12月8H ,中国再发生 劫机事件,这是今年来的第 八宗O被骑劫的是甲国北方 航空公司ー架MD82型客机。 当时载有129名乘客和8名机 员,航程是由青岛飞往福州。
台湾军方发言人强调, 该被骑劫客机曾被中国四架 歼六战机截追。台湾军方两 架F5战机则升空引导被骑劫 航机在桃园中正机场安全着 陆。
两名劫机者为25岁山东 籍青年高军。他运用的武器 是一把医生用的手术刀。他 的同党为ー女性,身份不明。 他们两人已向台湾省当局自 首,随后被扣留。
,12月12 H , ー架厦门航 空公司的客机,载有92名乘 客与8名机员,由哈尔滨飞往 厦门途中,被一名持有爆炸 物的男子骑劫至台湾。这是 今年来中国飞机被骑劫至台 湾的第九宗。
第二届世界华商大会于11 月22日至24日假香港举行, 总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 的约一千名代表出席这项两 年一度的盛会,除了主办单 位外,阵容最大的依次是新 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中 国。代表当中包括国家政府 领导人和亿万富翁。
大会是由霍英东主持开 幕。会议的重点是探讨世界 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华 商在现阶段经济潮流下所扮 演的角色;并且通过此项大 会加强世界各地华商在经济 和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
世界华商大会并非贸易 集团,而只是经济联络网。 因为ー些国家对“大中华经 济圈”的概念或建立长设性 华商贸易组织的问题感到敏 感。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 先生,香港大学校长王康武 教授等人受邀在大会上发表 专题演讲。李光耀向大会建 议建立更快捷有效的网路联 系,使世界各地的华商在需 要适当的接触人或伙伴时, 都可以立即获得参考资料。
李光耀也提醒海外华人, 特别是东合国家的华人,不 要低估竞相涌到中国投资, 而可能会导致当地社会种族
关系恶化的危险•这些“敏 感”国家的华人不能因为在 中国投资而减少在本国投资。 他们最好也利用自己同中国 的联系,促进中国与他们本 国的贸易,同时也增加中国 在他们本国的投资。
除了演讲外,大会也安 排海外与会代表在会期的第 二天到中国珠江三角洲实地 考察。下ー届的大会经定在 1995年假泰国举行。
立卑通往活望生公路, 在11月份中,先后发生土崩。 先是在(11月7日)该公路 第三十三公里处,一段长约 ー百廿尺,宽约廿尺的路面, 发生崩陷,陷坑约四尺,使 到半个车道被封锁,禁重型 车辆通行。另ー个土崩地点 是在该公路四十公里处,约 ー百廿尺长的道路两旁都发 生土崩,余下路中央约宽十 二尺的路面可行车。
接着是在11月17日,这 条公路又再发生土崩,地点 在六十九公里处,来往交通, 深受影响。 ,
立卑通往活望生公路,' 在10月24日发生土崩时,不 幸酿成一宗悲剧,造成一名 妇女被活埋及数人受伤。
11月2 9日,雪州也发生 路陷惨剧,那是在雪邦沙曲
50
他说,当局无法收集自 独立以来被判死刑的罪犯人 数,理由是欲搜集完整数据 之工作过于费时费カ。
丁宜新镇路,一段ー百公尺 长七十公尺宽的路面发生崩 塌。当时,黄泥有如排山倒 海般倾泻,冲向路旁下端的 雪邦中学,将九间教室与实 验室淹没,同时摧毁了教室 的墙壁。不幸中的大幸是刚 好是学校假期,所以未造成 任可伤亡。
M大判砌
(吉隆坡11月9日讯) 自1970年至今年8月31日, 国内共有919名人士因触犯 1960年内部安全法令、军火 法令、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 虐待法典,以及1961年煽动 法令而判处死刑。
首相兼内政部长拿督斯 里马哈迪医生作出这项披露 时指出,截至今:年8月31日 为止,有326名竈犯已被正法。
至于获得减刑而由死刑 改为终身监禁的囚犯,则有 ー百人,而获得宽赦者,则 有四十三人。

(11月10日讯)首都吉 隆坡新交通工具 —— 轻快 铁,其兴建工程,将在1994 年1月展开。第一阶段工程 预料分别在1996年2月及6 月完成。
轻快铁系统有限公司的 主要负责人,今日与24家银 行及金融公司的代表,签署 借贷8亿5千1百万元的合约。
第一阶段的轻快铁完工 后,其路线是从安邦到富都 车站,从富都车站再分散到 敦毗功路,国会路以及穿过 市中心到鹅啧河ー带,直到 苏丹依斯迈路为止。
他说,在有关工程完成 后,将有十七列火车川行, 每列火车由两个车厢组成, 可容纳大约八百名搭客。有 关火车是由欧洲及澳洲制造。
另一方面,轻快铁系统 有限公司董事拿督苏莱曼哈 欣说,这项获得政府、私人 界以及私人金融界全力支持 的轻快铁工程,是只许成功 不许失败的计划。
他说,在各方面的大力 支持下,他有信心政府的这 项私营化计划将会成功完成。
他指出,一旦轻快铁エ 程完成后,将能纾解巴生河 流域的交通阻塞问题。
州守紀篮繪吴闹
(莫斯科11月17日法新 电)报导:列宁纪念馆的ー 名保安人员对最后ー批访客 下逐客令:“就是这样了, 每个人都给我出去,我们关 闭了。”
在这种庸俗的气氛中, 这个用以纪念苏联创始人的 历史性纪念馆,在耶尔欣总 统的命令下关闭了。自从它 在红场旁边的ー幢红砖建筑 物内开放以来,经历了将近60 年和接待了六百万名访客的 参观。
在过去两年半担任该纪 念馆馆长的默尔珍科(47岁) 说:“感觉上像是抢劫。”
默尔珍科说,他是在ー 天前オ从耶尔欣的一封信中 获得通知,说该建筑物必须 “尽快”搬空。
默尔珍科说:“迄今, 政府没有给我们任何其他建 筑物来存放数量庞大而无价 的有关列宁的收藏品。”他 还说,大约有一百万件物件 在该纪念馆展览。
德砌廟澀 •卷X蜂黄=凤
11月19 HT午新山发生 ー宗罕见的意外;座落在市 区吉査卡的c座政府组屋,17 楼顶层的大水槽突然爆裂, 十一万六千加仑的食水,有 如瀑布万马奔腾,天崩地裂 地冲泻,造成一人惨死,十
51
八人受伤,廿二辆汽车和三 十六辆电单车被冲毁。
意外发生时,一千九百 名居民被紧急疏散,现场ー 片混乱,引起大恐慌,有人 以为组屋倒塌,惊.吓得魂飞 魄散。
新法官黎嘉フ 推翻金科玉彳
(新加坡1993年11月19 日讯)黎嘉オ法官去年在审 理印尼石油公司讼案时,摒 弃ー个ー百多年来奉为金科 玉律的英国贪污案判例,受 到英国枢密院的赞扬,并接 受黎法官的判决为判例,震 动了共和联邦法律界。
相信这是有史以来,枢 密院首次接纳共和联邦国家 一位法官的判决为案例。如 今,旧的案例Lister V. Stubbs已成为历史陈迹。・
枢密院的五位资深法官 是于1993年11月1日,在审 理一宗香港政府的上诉案后, 发表联合判词时,认为在许 多英国判例之中,黎法官的 判词脱颖而出,具有新观念 而且最合时宜,而推翻纽西 兰上诉庭的判决,判香港政 府胜诉。
在这上诉案中,上诉人 香港政府,要求取得一名贪 污的前代检控署署长雷德, 在纽西兰购置三宗产业的权 益。但纽西兰上诉庭鉴于英 国的ー百多年判例,驳回上 诉。
但是,去年在新加坡高 庭审理的那起贪污案件,黎 嘉オ法官认为贪污者是贿金 的债务人兼信托人,因此, 阿末泰希与卡蒂卡联名存在 住友银行的六千多万元,是 阿末泰希贪污而得的成果, 应属印尼国家石油公司的财 产,必须归还该公司。
我国购买发射 林莎一号卫星
. . .
(11月24日讯)我国在 国际通讯事业所扮演的角色, 在卩月18日写下历史性的篇 章。当天,马美联营的林莎 有限公司,在哈萨克的拜基 诺宇宙中心,向俄’罗斯购买 的人造卫星“林莎一号” (Rimsat 1),成功发射纳 入东径ー百三十度轨道运行。
“林莎一号”通讯人造 卫星属于Gorizont款,总共拥 有七个收发机,计为六个C波 段收发机和一个KU波段收发 机。
另悉,林莎有限公司鉴 于市场反应良佳,准备在 2002年之前。向俄罗斯再购 买另十颗人造卫星。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 生于11月25日表明:吉兰丹 州政府欲实施的回教刑事法
违反国家宪法。因此不可能 在我国实行。
吉兰丹州议会今日通过 州政府所提呈的回教刑事法 案。此法案在苏丹签准,并 在宪报上公布,就可实行。
《杀人为乐?
¥毒残暴凶手
英国在1993年中发生一 宗令全国人民百思难解的凶 杀案。在持续十七天的审讯 后,于11月25日审判。两名 11岁的男孩汤普森与维纳伯 斯,被形容为残酷而不可理 喻杀害两岁小男童巴尔杰的 罪名成立,罚以"无限期扣 留”。
法官莫兰对两位被告说: “巴尔杰惨遭杀害是空前绝 无的恶毒与残暴的行 径。...你们会被扣留很
久、很多年,直到...你
们完全改过,同时不再对别 人构成威胁为止。..."
两人被押离英格兰北部 普雷斯顿的法庭时,汤普森 满脸惊愕,而维纳伯斯则泪 流满腮。
这宗命案的杀人动机还 是ー个谜。
这宗命秦是发生于今年 2月12日,当时巴尔杰随妈妈 到利物浦ー间大商场购场, 就在其妈妈与一家肉店的店 员谈话时,不知他被什么吸
52
引,离开妈妈,独自走出肉 店,而宣告失踪。
詹姆斯•巴尔杰的妈妈 报警。警方展开追査,两天 后,发现巴尔杰的尸体横陈 在铁道上,身体被火车辗断, 头颅多处被铁棒击伤,脸部 也布满伤痕。当局验证:巴 尔杰是被杀害后,再被推到 铁道上。
警方于2月20日拘捕了 汤普森与维纳伯斯,控告他 们涉嫌杀害巴尔杰。
这宗命案,现在已告了 ー个段落,但它却留下许多 问题,使人困惑。诸如这两 个小孩子为何要杀害ー个小 童?他们果真是某些传媒所 说的是“魔鬼的化身’'?或 是暴力录影带的影响所致?
吉打州前州行政议员拿 督方卓雄受政府委任为大马 驻广州首任领事。
外交部11月26日发表文 告说,预料拿督方将于12月 中旬正式视事。
现年56岁的拿督方卓雄 曾于1978至1986年担任吉打 鲁乃区州议员,1986至1990 年任莪仑区州议员。
在受委为吉打州行政议 员期间,拿督方出掌吉打州 卫生与环境事务常务委员会
.(11月27日《星洲日 报》)在中央银行高级职员 和武吉安曼商业罪案调査组 的联手部署下,粉碎了一宗 涉及廿五亿元马币的国际金 融大骗案,警方同时逮捕了 四名男子。
这四名男子年龄介于43 至61岁,他们之中,两名为 大马人、一名日本人及一名 台湾人。这四人相信是国际 老千。
全国刑事调査总监拿督 査曼干指出,这四名国际老 千是以拋售日本政府所发岀 的债券为饵,利用伪造文件, 企图设圈套骗取中央银行廿 五亿元马币,在第二次接触 时事机败露,遭武吉安曼警 方一网成擒。
拿督査曼干说,这是大 马金融史上,至今为止涉及 款项最大的金融骗案。
这四名国际老千企图以 伪造文件,向中央银行高级 职员“抛售” 一批原价一千 亿日圆(吗币约廿五亿元) 日本政府所发行的债券,而 以六百亿日圆(马币约十五 亿元)卖出,也即是说,中 央银行在转手之间,就有最 少四百亿日圆(马币约十亿 元)的利润。
主席(1982至1990年),也 于1986至1990年出掌州外资 委员会主席。
11月28日凌晨,在怡隆 大道四十四公里处的地摩, 发生今年内最严重的车祸; ー辆小型货车,迎面与一辆 长途巴士相撞,车内的十八 名乘客,十七人当场惨死, •一名小女孩受重伤。
车祸罹难者是来自ー个 家族的五个家庭,他们是漏 夜由家乡美浓甘榜邦加兰斯 美玲赶往吉隆坡,目的是观 看吉打队对垒新加坡队的大 马金杯足球决赛。不幸,球 赛还没看到,却遭遇惨祸。
(达卡11月30日路透电) 目击者说,近五千名回教原 教旨主义者星期ー在这个孟 加拉国首都集会,要求当局 逮捕和审讯该国极为著名的 作家塔丝莉玛・纳斯林。这 位极カ鼓吹男女平等的女作 家,曾猛烈抨击宗教和婚姻 使妇女沦为奴隶。
某些示威者说,塔丝莉 玛应当被吊死,因为她“已 在妇解的名义下,公然鼓吹 性爱自由和没有宗教信仰”。
警方表示,当局不想逮 捕这位主张男女平等的女作 家。
塔丝莉玛在最近的访谈
53
中告诉路透社:“凡是具有 进步思想的男士或女士,都 不应有宗教信仰的。”她还 说:“婚姻唯有使妇女沦为 奴隶而已。"她是医生兼小 说家。
这位主张男女平等的作 家表示:“我爱公开地讲述 和描写身体与性爱;而这点 并非人们认为我的著作是庸 俗卑下原因,而是由于我是 女人。”
(吉隆坡12月1日讯) 首相拿督斯里马哈迪医生今 日正式委任巫统新任署理主 席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 依布拉欣为副首相。
首相署在ー篇文告说, 在这次的内阁轻微改组中, 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将兼 任财政部长职,而现任副财 政部长阿都干尼则升任部长, 其职衔将在较后公布。
最高元首苏丹阿兹兰沙 陛下已被告知这项委任,并 且由即日起生效。
副首相及乡村发展部长 职是在巫统前任署理主席嘉 化答巻在今年10月15日辞职 后悬空,而在今日由首相拿 督斯里马哈迪医生通过改组 内阁正式填补。另ー方面, 安华依布拉欣今午在财政部 对报界表示感激首相的委任, 并将尽力做好副首相和财政 部长的工作。
’奄辱窑濺'"攣 攏桁奪鹿爨尊幾
L_______一」….:_I
(哥打京那答鲁12月2 日讯)副教育部长拿督冯镇 安博士宣布,教育部从目前 的新学年开始,在各源流小 学推行算盘教学法。
他说,算盘教学法将被 列为数学科的一部份。
他说,教育部推行算盘 教学法,旨在提高小学生(特
•安华•依不拉欣
别是马来源流学生)的数学 水平。
他指出,日本虽是ー个 电脑先进国,她仍然使用算 盘教学法,而根据研究证明 这是提高数学水准的有效方 法。
他说,教育部将训练教 师掌握算盘教学法,甚至安 排在师训学院训练。
他亦披露,其部门将拨 款予学校,以提供这方面的 设施。
至于每周须上多少节之 算盘课,副教长未予说明。
冯镇安博士今日从吉隆 坡飞抵沙巴,在哥打京那答 鲁机场受询时发表谈话。
■国际汉学研讨会圆满闭 幕的第二天,新加坡国 立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某 照副教授(左三)、骆 静山先生(左二)、陈 徵冶副教授到本中心访 问与另三位学者林天蔚 教授(右五)、金启华 教授(右六)及谭家健 教授(右七)再度喜相
逢,并合照。
54
12月3日哥伦比亚・麦 德林美联电:国际头号毒枭, 也是世界通缉犯的哥伦比亚 大毒枭埃斯科瓦尔,昨天在 其家乡的ー间屋顶与军警驳 火时,中弹丧命,结束了一 生。
这位被歼灭的毒枭,在 过去十年控制了全球最大的 毒品王国,同时,通过暗杀 和汽车炸弹攻击事件的手段, 害死了数百人,包括警方人 员、法官与总统候选人等。
今年(1993年)11月9 日,行动党议员林冠英在国 会参加辩论财政预算案,在 致词中有一段话:“尊贵的 议长,马华公会撤谎的水准, 如果我们要做的话,我们可 以指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林 良实医生是私生子,他的父
•林冠英
母亲为皮条客和妓女。我们 可以这么说,不过我们不会 这么做,这是马华领袖的水 准。”
据悉,当时林良实医生 不在场。
相隔五天后,民政党主 席拿督斯里林敬益,就此事 指责林冠英"口出污辱性言 词”,来贬低政敌。他希望 林冠英不会把“野蛮政治带 入我国国会” 〇 .
他当时还强调地说:“请 记下,这是我说的,林冠英 没有礼貌,没有教养!我要 请林吉祥好好管教和训练儿 子的礼仪。”
因此,过后的一两天,
拿督林良实的同僚(马华的 多名领袖)纷纷发表谈话, 对林冠英的言论,展开“群 起而攻之”。
这现象被媒体称为“私 生子风波”。 这场风波
闹得很大。在11月18日,国 阵副党鞭拿督斯里三美维鲁, 在国会代表执政党提出动议, 限马六甲市区国会议员林冠 英必须在23日或以前,向交 通部长拿督斯里林良实医生 及国会下议院道歉。否则禁 止他出席国会会议为期一年 (即至1994年12月31日)〇 国会下议院经过辩论后, 即通过此动议。
虽然当辩论进入尾声时, 林冠英曾"突然表明收回他 在本月9日所作出的’私生 子’比喻,并向交通部长拿 督林良实医生道歉。”他说, 他当时只是作出ー个比喻, 但如果有关比喻已伤害林良 实医生,他愿意收回并道歉。
然而,在场的国阵领袖 却基于林冠英的道歉缺乏诚 意,拒绝其道歉。
■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长兼邵友保海外 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李华伟博士(右 一)专程到本中心来参观所收集的资料
55
林冠英的道歉,是否被 接受?
交由国会下议院议长丹 斯里査尔全权决定。
下议院议长于11月22日 决定,接受林冠英的道歉, 并撤消有关禁止林冠英出席 国会会议的禁令。
巍感葯莪念劍眼
(华盛顿ロ月U日电) 旅美中国学者许正日前获得 了美国专利和商标局颁发的 专利证书,获专利的成果是 利用自然界正常细胞精密加 工制成的抗癌新药“亲细胞 非均质分子脂质”。这是来 自中国大陆的学者第一次以 个人身份在美国获得癌症药 物方面的专利保护。
“亲细胞非均质分子脂 质”是针对增殖旺盛的癌细 胞比正常细胞需要更多脂质 维持其生长的特性设计的。 这种具有超强生物活性的药
物分子大小只相当于细胞体 积约十万分之一,对于癌细 胞有着亲和性,因而能够通 过皮肤表面涂抹、局部注射 或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对癌 细胞发挥强カ杀伤效果。
在表皮涂抹的情况下, 癌症病部位会发生无菌性炎 症、坏死和表皮脱落后逐渐 康复;在体内注射情况下, 癌细胞同样会因为受到无菌 性炎症感染而失去对正常组 织的破坏カ。在实验室环境 中利用显微摄像技术获得的 连续图象显示,在“亲细胞 非均质分子脂质”的作用下, 癌细胞在几分钟内结构遭到 破坏,并很快化解,失去原 有的活性。
ー些中、美专家认为,“亲 细胞非均质分子脂质”.发挥 抗癌作用的机理可能是:当 药物分子有选择地进入癌细 胞后,分子键会因为活性增 强而断裂,释放出能星,使 癌细胞的容酶体膜分解。此 外,药物分子还可能参与癌 细胞膜结构的脂质合成,最
终造成癌细胞分子之间联结 体的断裂和细胞体内生物物 质的丧失。
能髒癘移斷彼 画理,
(长春11月16日电)中 国科学院长春物理研究所在 世界上首创以光谱分析手段 诊断癌症,使恶性肿瘤的早 期发现成为可能。日前,他 们研制的CSFI型癌症血清荧 光诊断仪在长春通过鉴定, 标志着这ー技术进入实用阶 段。
据了解,癌症的早期诊 断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早 期发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经过 治疗绝大多数可生存五年, 甚至更长时间,但恶性肿瘤 在生长初期尺寸很小,一般 检测手段难以发现。相比较 而言,光谱分析的灵敏度较 髙,它可以探测到极其微童 的物质存在及其微量变化。
80年代初,中科院长春
•在陈育青讲师的率领下, 南オ学院马来文学系一群 同学专程到来中心访问參 观。他们对本中心收集各 オ面的资料很有兴趣。
56
物理所开始探索以光谱手段 来进行癌症的早期诊断,他 们成功地找到了恶性肿瘤患 者血清中的特异代谢物,根 据它具有的特殊光谱来判明 是否有癌肿存在,并于1991 年取得成功。
为将这ー技术推向实用, 长春物理所将此成果产品化, 并最终研制出CSFI型癌症血 清荧光诊断仪。使用这种仪 器,在每毫升血清中只要有 百亿分之一毫克的特异物质 存在就可以检测出来。

(北京1993年11月20日 讯)自1980年发行《报刊文 摘》报,至今,在新闻出版 管理机关登记的文摘报纸已 发展到共有二十七家,其发 行数达一千四百万份。
目前,文摘报纸已形成 了自己的特色:ー是突出 “新”字,博釆众家报纸和 各种书籍之新;ニ是突出
“精,,字,沙里淘金,去粗 取精。同时还注意摘编ー些 不成熟、不完整的见解,以 启发读者的思考。
哗回H滎民鐵 毎辱逾令秘
(北京11月22日综合电) 中国大陆近十多年来的对外 开放,引入现代文明的竞争, 令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压カ 徒增、人们心理及精神隐疾 增多、自杀率攀升,每年的 自杀者约十四至十六万人。
据"首届全国危机干预 性自杀预防研讨会”的材料 显示,中国每年自杀者约为 十四至十六万人,平均每天 至少有四百人自杀离世。
现代文明的高强度竞争 和高污染、现代生活的全方 位压カ,以及社会待遇的不 公平、人心的冷漠、拜金主 义的泛滥,都可以构成生命 的疲茶与对牛活的厌倦,都 是触发自杀的诱因。
中国科学院社会学研究 所副研究员单光鼎披露,在 大陆自杀的总人数中,以20 至24岁的青年人和60岁以上 的老年人为两个高峰,自杀 主因为:社会变革、恋爱、 婚姻、家庭纠纷、生活负担 过重以及疾病折磨。
酣(!繪寨る査
(北京11月22日讯)中 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ー 巴金,在他的九十华涎之年, 荣获意大利蒙得罗国际文学 奖特别奖,再次向世人展示 作为一位“用笔和良心写作” 的优秀作家,他不仅属于中 国,而且属于世界。
据介绍,一年一度的蒙 得罗国际文学奖,是在欧洲 举办的几个具有国际声誉的 文学评奖中颇具影响的ー项, 今年已是第十九届。中国作 协副主席冯牧受巴老委托赴 西西里岛巴莱莫市领奖。
"姚ん(右二)•代表其 出版社将一些英文藏 书赠予华社资料研究 中心,由中心义务主 任游若金博士(右一 )收领。
赠书
57
学人兼通人
拙著《蔡元培传》(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5年’8月出版)文末,曾经连缀蔡 元培自述和时人对他的评语写成一赞。 文为:、“律不苟己,责人以宽;无所不 容,有所不为;以美育代宗教,倡科学 以救国;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 蔡先生而不名,学人亦兼通人。” “律 己不苟,而对人则绝对放任”,是蔡元 培挚友吴稚晖对他的评价。“无所不容, 有所不为”,是蔡元培学生邵カ子对老 师的赞语,蔡元培自己也曾主张"有所 不为而後可以有为"。以上两句讲蔡元 培的德行。蔡元培一生反对宗教,提倡 美育,1917年更在北京神州学会以《以 美育代宗教说》为题发表讲演。"科学 救国’’则是他ー生的主张和致カ的实践。 蔡元培的生平,他的朋友和学生都尊之 为先生而不以名相称〇蔡元培曾经论 定,夏曾佑“学识通博,•过於章枚叔(即 章太炎)。枚叔仅学人。”而谓:“学 人难,唯通人更难。学人唯守先待后, 通人则开风气者。”吴稚晖以此说论定 蔡元培。“学人而兼通人”表示蔡元培 之博大精深。
以上所引述,大体可以表达蔡元培 的立身行事与一生业迹。其所作所为, 无不与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息息相“ 关,而体现岀他是一位毕生为中国现代 化奋斗的先驱实践者。
中国现代化先驱的实践者
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ー样,蔡元培 从幼年、少年到青年,接受传统教育, 走的是科举入世道路。17岁中秀才,之 后在家设塾课徒,边教边学,历时两年。
58
寻根溯源
可以说这是蔡元培从事教育工作之始。 光绪15年(1889年)乡试中举人。越三 年,光绪18年壬辰(1892年),蔡元培 补行殿试,得中进士。同科多有后来的 名人,如张元济、屠寄、唐文治、叶德 辉;赵熙、汤寿潜等。自光绪20年 (1894年)起,蔡元培留京供职翰林院 达四年之久。
与同辈先进知识分子相同,蔡元培 思想ー变,是在甲午惨败之后。秉其爱 国之志,忧国忧民之心,开始接受西学, 研习声光化电,学习西方文史,进而言 变法,倡维新。当时维新人士多不免中 西比附,以西方近代政制,比附中国古 代政制,蔡亦不免此,曾力赞宋育仁之 说,以为"西政之善者皆与中国古制喑 合。”可见其时思想尚属混乱,对西政 并不真明白。但是,从维新一开始,即 已认识到教育的重要,认为维新之道应 从培养人材着・手,而不在于靠皇帝下几 道上谕。他说:"康党之所以失败,由 于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材,而欲以少数人 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 细。"(口述《传略》)
思想的确立
蔡元培当时确立了这样的思想:改 革政治必先培养人材,教育则是培券人 材的根本途径。清政府无可希望,蔡元 培走向了办教育之路,离开翰林院,蔡 元培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课 程兼有中西之学,为当时革新教育之首 创者。为时两年,不容于守旧者,辞职 而去。之后,两年内历经数校革新教育 之志均未得展,光绪27年(1901年)应 聘为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除了教课,
并负管理学生之责。特班之设,原为保 送经济特科之用,“以待成オ之彦之有 志西学者”,课程以西学为主,并参以 书院的指导学生的方法。蔡元培在此期 间得遂素志。并向学生灌输民权思想。 出其门下者,多一时俊彦,如邵カ子、 洪允祥、王世澄、胡仁源、殷祖同、谢 无量、李叔同、黄炎培、项骥、贝寿同 等。任教南洋公学时期,.蔡元培曾与同 年好友张元济共同创办《外交报》,应 张元济邀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 编译教科书,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学识。
为了教育出国留学
蔡元培接受了革命思想,创办中国 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校等,一方 面是培养人材,一方面是从事革命...
宣传活动。数年之间,他自己在上海亦 成为革命活动的领袖人物。难得的是, 翰林出身,为人师表多年,他时时感到 学识不足,对西学了解不足,多年以来 即存出国留学之志,到光绪33年(1907 年),年已41岁,终于得偿素愿,得到 出使德国大臣孙宝琦和商务印书馆的资 助,去德国留学。在德学习四年,•所学 范围遍及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 文明史,人类学、民族学等。以其博通 中西之学,在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教育总 长及北京政府教育总长期间,为时虽短, 而能对中国的教育做了诸多有益的改革。 所订五项教育宗旨为:军国民教育、实 利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育 教育,均切合实际。他认为,教育最终 鹄的在于世界观教育,藉此以为达到实 体世界的追求;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则 只有进行美育教育(《对於教育方针之
59
寻根溯源
教育最终鹄的在于世界观教育, 藉此以为达到实体世界的追求;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 只有进行美育教育。
意见》)。其见解实具卓识。惜乎时人 多不甚解,且任职为时甚短,收效甚微。
蔡元培一生对中国现代化最大贡献, 当在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虽已博 通中西,仍以为不足,求知之心随岁月 之增而弥坚。1912年,以卸任教育总长 之身,以46岁的年龄,再度出国求学, 由德而法,历时五年。此种状况,并世 当无第二人。
在1917年蔡元培出任校长之前,北 京大学教学极为陈腐,校风极坏,当时 有“两院一堂”之说,意思是说岀入北 京妓院者,多为参议院、众议院和北京 大学的人(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 蔡元培面临改造北大的任务极为艰覧。 他在到职的开学典礼上,对学生提出三 事,ー曰抱定宗旨。“大学者,研究高 深学问者也。”抱做官发财思想的人不 要来。二日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友。 其办学思想则为著名的兼容并包之说, 无论何种思想都可研究学习。所采具体 做法,ー在延揽人材,为大学请得最佳 教师,请陈独秀任文科学长,礼贤下+. 多次登门。由陈独秀推荐,又因蔡元培 看过胡适19岁时所写《诗三百篇言志 解》,便カ请胡适由美返国任教。其 他如李大钊、周作人、刘半农,都是他 一手请来。尤为难得的是,他聘请教授 不受资历和年龄限制,如来任教授者, 徐宝璜只25岁,朱家骅26岁,刘文典、 胡适均28岁。更见蔡之卓识和气魄者, 年方24岁的梁漱溟,投考北大不取,蔡 元培看了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的讨 论印度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便 请他来教印度哲学。延揽人才的同时, 大胆退聘ー批中外教师,引起外国教师
和他打官司。二在改革学科课程设置, 使之趋于合用合理。三在力经奋斗,招 收女生。四在改变入学限制和推行平民 教育,期望做到人人受教育。五在改组 学校领导体制和行政组织,达到教寢治 校。上举各项改革,环绕ー个总目的, 即为了提高北大学术水平,创造思想自 由的风气。于时,校中学术团体勃兴, 学术刊物风行,北大风气丕变,与《新 青年》相彰,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 地。蔡元培这位领袖人物,亦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护法。
教育救国毕生贡献
与教育救国思想相并行,蔡元培终 生执科学救国的理想。他创办中央研究 院,是这ー理想的集中体现。他初定中 央研究院为“中华民国最高科学研究机 关”,后改订为“最高研究机关”,含 义更为广泛。自1927年中央研究院成立 之后,为中国的科学及学术研究,做出 了卓越的贡献,蔡元培则是他的奠基者、 培育人和执行人。
勿庸多举,仅只北京大学和中央研 究院两者,便可见岀蔡元培这位卓越的 思想家、通人与实践者在中国现代化的 历史长途中,卓绝无伦,永为典范。其 所以能如此,正因他博通中西,学兼古 今,便具深见卓识・,能融合中西,既反 对传统守旧,不赞成中体西用,亦反对 全盘西化,抛弃优良之传统。他是一位 毕生为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 @
★编者按:作者唐振常为上海社会科 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60
び代"也
掌握
《机彳入也》
资讯:
管教孩子, 指导学生, 得心应手。
双月.刊
▲在教学上遇到困难,有什么有效的教 学方法?
▲学生的行为很糟精,他们需要哪些有 用的辅导?
▲语文这么难掌握么?如何教好语文科?
▲教学生活中有哪些趣闻,您知道么?
▲孩子的叛逆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为什么孩子会面对学习的困难与障碍?
«教育天地》双月刊的内容丰富,包括了生活辅导、心理教育、行政管理、校园文艺及教学艺术等的 文章,使您在知识浩瀚的学海中,尽量掇取您所要的覺讯.
ロ订阅《教育天地》
口 一年(6期) 口二年(12期)
ロ新订 □续订(订阅编号:__________)
口附上划线支票/汇票/ Wang Pos
歹。号 ,_____就额 ! _________情き
由199 年 _月起至199___年 月止共____■
收款人: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
姓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月艮务机构: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地址:
邮区号码: _____电话:
订阅熟线: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教总)
THE UNITED CHINESE SCHOOL TEACHERS
ASSOCIATION OF MALAYSIA
321 - D, Lrg. T. A. R. Kan an Satu,
Off Jin. Tuanku Abdul Rahman, 50300 Kuala Lumpur.
Tel: 03-2985759, 2912372
Fax: 2927948
日期: 签名/盖章:
订阅价格 一年(6期) 二年(12期)
马来西亚 RM15 RM30
新加坡 S$25 SS50
△请勿寄现款。外坡支票须附上银行手续费 RM0. 50。
从《西游记》看华人的心灵世界 中华文化的挑战与回应
-・引言
在华人社会中,西游记是部脍炙人 ロ、家喻户晓的小说,其故事情节,妙 趣横生,影响所及,上自达官显要,下 迄贩夫走卒,均耳熟能详,津津乐道。
可是,关于此书的价值所在,历来 评论者不啻千严竞秀,万壑争流,今观 各家价值观,可归纳为四类:
1. 宗教价值观:以夏复恒、王韬 为代表;
2. 讽喻价值观:以鲁迅、胡适为 代表;
3. 政治性价值观:以张天冀、刘 远达为代表;
4. 哲学性价值观:以吴圣昔为代 表。
以上各说,乃因各人角度有别,观 点遂异,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本文试图于哲理性价值 观中,采福音预エ方式,以人生之“取 经之道”为旨,盼依此呈现华人的心灵 世界,末了指出此书对目前华人社会之 挑战及反应,做为总结。
62
专论
二•华人的心灵世界:
西游记虽为神怪小说,但通篇却藉 唐僧师徒一行往西天取经,反应人生之 途,展现各人内心求道取经之过程,故 在全本一百回目中,共有三十回目分别 以“心性”、“心猿”、“禅心”、“本 心”诸语标示,点明“心”之重要。
此外,书中又分别将唐僧三徒给予 “悟,,空、“悟,,能、“悟,,净等法号, 旨在点明人心需悟,始可取经,无怪乎 明人谢肇浙论本书之旨为“盖亦求放心 之喻”。李卓吾亦多以此著眼评点,如 猴王访须菩提祖师地“灵台方寸山”处, 即批曰"灵台方寸,心也‘',又曰:"一 部西游记此是宗旨”。
可见西游记是可以由此入手,思考 人生修心求道之特色,故今将孙悟空、 唐三藏、猪八戒、沙悟净等角色,依小 说出现的先后为序,逐一加以说明其象 征及其意义。
(-)孙悟空之象征
孙悟空本为花果山上的ー块仙石, 因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遂迸裂 风化而成一石猴,而后为美猴王,寻访 仙道,官封弼马温,复因偷蟠桃,大闹 天宫,自号齐天大圣,终而被压于五行 山下,直至受禁制于唐三藏紧箍咒,始 正式收心,登上取经之途。今观其特征, 可得而三:
1.善变:
在全书ー百回目中,有十七次以“心 猿”喻孙悟空,书中说他ー斛斗可以翻 十万八千里,正表明吾人心思,人如心 猿,可以随时超越环境,不受限于空间 的。
再者,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化,更表
明了人心善变,试观现代人日常所用的 话语:“翻脸像翻书”、“彼一时也, 此ー时也”ヽ“吾爱吾师,然吾尤爱真 理”、“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 领导的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 策”。凡此种种,都是为“善变”下了 不同的形式的注脚。
2.善嗔!
除了善变外,孙悟空的性格也是极 为刚烈暴躁的,试看他:
甲•深入东海龙宫,强夺镇宫之宝 ——如意金箍棒(第三回)
乙•迳闯地狱罗殿,硬索生死簿, 强销名号(第三回)
丙•独赴天庭,大闹天宫,惊动玉 皇大帝(第四至七回)
书中将其“入龙宫、下地府、上天 庭”娓娓道出,其霸道横行,嗔怒暴虐 的恶形恶状,何尝不是目前社会人心的 写照?
3.善争:
犹有进者,孙悟空更一心想当齐天 大圣,欲与天公共比高,所谓“强者为 尊让我,英雄只敢争先”(第七回), 为要争“玉皇上帝尊位”,不惜为此大 动干戈,血流成河:而这种争地位、争 权势、争名利,又何尝不是现代社会的 另一特徵?
正因孙悟空之心充满了 “变、嗔、 争”,自然引发了三界万古愁,故此心 猿势必需要唐僧加以收心约束了。
63
专论
(-)唐三藏的象征
唐三藏可代表吾人心灵世界的另ー 层面,其特徵有二,兹分述如下,
1. 良知:
唐三藏以一手无寸铁、软弱无能之 出家人,何以能制伏心猿?此无他,因 他代表了人性之“良知”,故孙悟空虽 有翻江倒海、呼风唤雨之能,然只要他 一旦有伤天害理、悖逆伦常之意图,则 此良知随即约束心猿,所以唐三藏所诵 习的"定心真言’'(第十四回),务必 使孙悟空俯首称臣,定心归正。
2, 软弱:
唐三藏一面代表了人性中之良知, 然此良知却又有软弱的一面,原来“良 知”与“软弱”正是人性中之连体婴, 圣经的保罗说“立志行善由得我,只是 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有“我真是苦啊” 之叹!
大体言,良知的软弱,主要系受到 两方面之戕害,ー是“外魔’’的掳掠杀 害,ー是“内贼"的蛊迷诱惑。此即唐 三藏何以一再遭到各种外在妖魔鬼怪的 侵犯,而猪八戒则是内贼的象徴,故其 每每以花言巧语蒙蔽了良知,以逞其欲, 即是此理。
(=)猪八戒的象征
在西游记中,猪八戒有著极其•鲜明 的形象,他所代表的,乃是人性中不可 遏抑的欲望,而此欲望便是“饮食男女” 的人之大欲,所谓“食,色性也’’常是 华人在感官世界中追求的另一目标。
1.贪吃:
贪吃是猪八戒的特征之一,像书中
说他在五庄观偷吃参果,结果惹岀大祸 (第二十四回):于车迟国,虽在梦中, 但听到好吃的东西,马上精神大振(第 四十四回):小雷音寺中被捉获救后, 不是先谢蒙恩得释,而是先跑到厨房找 饭吃(第六十六回),难怪唐三藏说他 是"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第 九十六回)。
其实,好吃正是华人生活中极重要 的ー环,试想ー个民族平素以"民以食 为天”为治国理念,又惯于以“吃饱没” 为问安语,岂不就是注重饮食所致。概 言之,华人对饮食的独特见解有三:
甲、凡物均可食,并无圣俗之别。 乙、凡物各部位均可食,并无内外 之别。
丙、凡物内部均较外部更为可食, 故“皮毛”远不如“骨髓”来 得有味,即是此理。
凡此种种均形成华人民族性格之一。
2, 好色:
“饱暖思淫欲”是猪八戒的另ー特 徵。试看他先是在高老庄强行娶亲(第 十八回);接著在“四圣试禅心”,见 美色而“淫心紊乱,色胆纵横”(第二 十三回);后来见白骨夫人变的女子“生 得俊俏,就动了凡心”(第二十七回); 至于在西梁国,见了女王则丑态毕露,
“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ー时间 骨软筋麻”(第五十四回);而在盘丝 洞更角胆包天,变做険鱼精,ー亲众女 子芳泽(第七十二回);末了见到嫦娥, 仍是旧情难忘,不但“动了欲心”,还 强抱对方并说:“我和你耍子儿去也”
(第九十五回)。也难怪在台湾的色情 行业便供奉猪八戒为其祖师爷。
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〇 梁惠王也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可见好色之心,自古已然。猪八戒之好
64
专论
色,正反映出华人在感官世界中纵欲享 乐的心态。
试观今日台湾社会所充斥的声色犬 马之乐,各种酒家、宾馆、茶室、咖啡 厅、理容院、按摩院、三温暖、MTV、 KTV等处常为色情场所,在在透露出“猪 八戒症候群"已无孔不入的遍及每ー个 角落。
正因人心欲望无穷,贪图口腹,纵 情声色,终究贻误了正事,难成正果, 故此欲望实需加以控制,因之吾人诚需 以其心志驾驭约束欲望,此即猪八戒理 当受制于孙悟空,而八戒为贪其欲,故 必肘良知进行游说,加以蒙蔽,务必使 其是非不明,善恶难辨,迨良知驱逐心 猿后,欲望自然遂其所愿,得其所欲。 这就是华人在取经之路的心灵世界中常 扮演的剧情。
(四)沙悟净的象征
•沙悟净的特征有二:ー为盲从,一 为盲点。
1. 盲从:
综观全本西游记,沙悟净在书中的 角色是极少说话的。他是ー:“默默奉 献的苦行僧”。而其平素的准则是“不 识不知,顺帝之则”,而此“帝”的对 象,自然是唐三藏。若唐僧不在,则依 序为孙悟空或猪八戒。总之,沙悟净在 主观意识的自觉上,往往带著痴迷的盲 从,是没有主见的。
反观吾人的心灵世界,日常生活亦 复如此,举凡在诸多场所中;时时以“随 便’’ヽ“没有意见”ヽ"客随主便”为 托辞。每每说“以各位(或主席...)
的意见为意见”。结果反而使自己(或 别人对自己)的心思暗昧不明。简言之, 此或可象徵吾人对自己的行为往往不负
责任的一种表徵。
2.盲点:
除了盲从外,沙悟净的“盲点”也 是该正视的另ー课题。
而此盲点,可从其相貌而获致,一 言以蔽之,我们对其长相是没有概念的。 他不像唐、孙、猪三位,总给人深刻的 印象。反观沙氏,每次读到他时,只给 人带来ー种模糊朦胧的不真实感,这正 象徵了在华人心灵世界中,其深层结构 缺乏对“自我”的认识。
正因吾人常不认识自我本相,往往 过份高估人性中之自觉性,对自我过于 乐观,结果无法对人性中与生俱来的种 种黑暗势カ予以正视和省悟。此即是张 濒所说,吾入对此"幽暗意识”缺乏给 予正面的关注与体认。而此盲点,成为 华人文化中不易展现的话题。
综上二说,盲从是"痴”,盲点是 "障"。此二"痴”、“障”,正是吾 人在取经之道中亟应关切重视的。
65
专论
嗔善
争善
今据图所示,吾人可以此思考。
贪 食
可是这种想法,其根本思想仍陷于“自 知之明”的蔽障中,尤其对人性中“恶” 之体会未能正视。因之,在以“人性” 为导向之际,是否更应重视人性之陷溺 性与不完美处?进而思考以其他法则予
界 务 li'(
型・
好色
三・结论
--对当今社 会之挑战 及反应
根据以上所述,可 将唐僧师徒之象徵以图 示之如下:
沙 悟净 Sa
悟空
内贼

盲从
唐三 藏

对华人社会之挑战及反应
对华人社会中,人性常有所偏执, 有人似孙悟空,栖身于国会毆堂,有人 像唐三藏,徒有道德良知却又软弱无熊, 有人如猪八戒,纵欲声色,流连于舞榭 .歌台,有人则与沙悟净无异,是典型的 升斗小民,过著朦昧无知、逆来顺受的 日子。
几千年来,传统的华人社会所追求 的是传统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〇 主张“致良知’',盼望藉由内圣达到外 王,认定“圣王出而天下平”,是治国 的唯一途径,不二法门。
以改弦更张?而此法则即是民主制度的 制衡理论,所谓“权カ分置,互相制 衡’',尼布尔说:“人有灵性,故可以 实行民主,人有罪性,故不得不实行民 主。"诚宜令人三思。 @
66
战后新加坡华人家庭的变异
•崔贵强
社会学家认为,现代化与都市化常与传统的家庭结构与个人的 思想发生抗衡与矛盾的现象,这个理论也反映在新加坡的变革上, 但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却不易衡量。
为了促进现代化的实现,新加坡政府制订了一连串的政策,其 中的家庭计划,对家庭结构影响最大。
新加坡的家庭计划源于1949年,那时候有一个新加坡家庭计划 协会的组织,它是ー个志愿团体,协助推动节育的工作。但直至1966 年,政府オ成立了新加坡家庭计划和人口局,由官方落实这ー节育 政策。
此后,政府大力展开宣传,利用公共传媒(报纸、电台、电视 台)广播;在公共场所张贴海报,高唱“两个恰恰好”’,劝告人们 不论生男育女,生育止于两个。政府更通过堕胎法令与自愿绝育等 法令,来推行家庭计划运动。十多年来,家庭计划政策成绩斐然。 从1965年人口增长率的2.9%,跌至1970年的2%;到了 1984年,更 降到1.2%。这显示了多数的新加坡人,都只要小家庭(核心家庭) 的结构。
重男轻女与传宗接代是儒家的中心思想之一。新加坡推行家庭 计划的成功,人民响应政府“不论生男育女,两个就够了”的号召, 揭示了上述的儒家精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据调査显示,新加 坡人“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如台湾、南韩、泰国与土耳其那么根 深蒂固,但要比美国、菲律宾和印尼等国的程度为高。在“传宗接 代’’观念方面,新加坡远比台湾与南韩为浅,但却深于泰国、菲律 宾、印尼与美国等国。而在“养儿防老”观念程度方面,新加坡只 高于美国,而较上述等国为低。据1990年的人口统计,华族家庭的 平均人数是4. 2人,小家庭占了住户总数85%,而1980年的百分比只 有 81%。
在小家庭内,夫妻与三两个子女同住,而长辈与亲属则另立门 户,分开居住。但据研究显示,“小家庭的独立并不代表在经济上、 感情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孤立。事实上,已婚子女和父母及其他直 系之间,来往频繁,关系密切’’。此外,亲属的来往频密,彼此常 互相访问,或通电联系。
家庭计划的推行,也提高了妇女在家庭的地位。过去,男人当 家作主,决定家庭的一切事务。但在推行家庭计划的过程中,生儿
节育计划成功
67
育女,儿女的教育,以及涉及家庭的一切福利,丈夫都得与太太商 酌,没有太太的首肯,很多计划都要流于纸上谈兵。
妇女地位提高
结婚离婚情况
自治独立以后,新加坡妇女的地位较前大大提高了。随着经济 的多元化,许多部门亟需劳助力,因此女性的生产与劳动队伍愈益 壮大。1971年,女性劳エ占全劳动カ29%; 1973年更增至34%;之后 更有递增的趋势。エ业的发展、•政府的鼓励、社会人士态度的转变、 妇女的晚婚以及减少生育,都有助于这种趋势的增长。
教育的普及化,使女性有更多受教育的机会。1973年,女性占 了小学生总额的47%,而中学生中女性却超过半数。至于接受大学 教育的女性,从60年代初期起人数渐增。以新加坡大学为例,1961 年的女性只有25%;到了 1973年,更增至42%,随着时日的推移,大 学毕业的女性越来越多。就读的院系也愈益广泛,毕业后,她们进 入了工商业与金融业界服务,有些甚至身居要职,也岀现了女性专 业人士。然而,总的来说,职业妇女无论是在求职、酬劳、升级与 合约等方面依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且妇女的就业范围也较狭隘, 多半局限于低技术的劳エ。
与过去凭媒约之言而成婚的情况不同,战后妇女有较大的择偶 权。据研究显示,在60年代里,盲婚已很少见了; 70%的婚姻是自 我安排的,即自选配偶而经家长同意;不^:自行决定而不经家长同 意也是少有的现象。青年择偶有很大的自决权,倘若碰到家长反对, 大多都置若罔闻。
婚姻自由的观念,一方面是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电视、电影、 爱情小说与软性杂志,都大力宣扬西方的浪漫自由恋爱观,深深根 植到青年的心田。另一方面,学校的男女生混合制度,以及公开的 工作场合,都在在让青年男女有较佳择偶的机会,助长了自由恋爱 的意识。
女性接受高等教育,以及经济多元化使妇女有更多就业机会, 取得经济上的独立,因此自50年代末期以后,妇女就逐渐实行晩婚。 当40年代末叶,华族青年男女的结婚年龄分别是25岁与19岁。但到 了60年代初期,男的已增至28岁,女的是24岁。据1990年的统计, 男性平均结婚年龄是28. 8岁,女性是25. 9岁。华人女性最迟婚,平 均是26〈岁(报告并无华族新郎与新娘的结婚平均年龄)。
介于1960年与1971年间,新加坡非回教徒(主要是华族)的离 婚率也剧増。据统计数字显示,1960年获准离婚的有20宗;1965年 增至105宗;1971年更达至18i宗。到了80年代,华族离婚案件直线 上升,1980年有1,081宗;1983年有1,427宗;而1986年更高达1 く 578 宗。离婚率的剧增显示了部份新加坡人逐渐扬弃了东方传统的婚姻 观,而愈益步向西化的社会。
68
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加坡华族的家庭制度也受到冲击。传统 的华人家庭主要是建立在儒家的人伦纲常・基础上,而其中的“父为 子纲,夫为妻纲”,特别强调了父亲或丈夫在家庭中的权威形象, 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妻子与子女只要绝对的服从,而子女对父母之 尽孝道,是天经地义之事,是人的行为的根本准则。
新加坡部份年轻人,固然有不守孝道的。尽管他们有良好的经 济基础,但却把年老体衰的双亲置之不顾,把他们送到安老院去。 不过这些只是孤立的事件,年轻人也知道这样做是一件羞耻的事; 而这样做也为舆论所抨击与社会人士所不齿〇
据1983年的全国已婚妇女调查结果显示,子女奉养年老的父母 仍占多数,•反映了今日的新加坡社会孝道之运作依然大行其道,而 且不仅限于受华文教育者。笔者曾观看一部新加坡广播局播映的记 录片,描绘ー个高龄的老妇,患上了老人痴呆症,失却记忆カ,经 常毁坏家中的器具,给家人带来诸多麻烦。其女儿是个家庭主妇, 受英文教育。她告诉访员说,她宁可百般忍受,也不愿将母亲送去 安老院受折磨,这一番话很使人感动。所幸这也不是ー桩孤立的事 件。
现代化的新加坡,除了接受西方先进的科技外,也汲取西方文 化。西方文化虽有许多优点,如自由民主的精神,与高层次的艺术 等等;但也有颓废的一面,如色情、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过分重视 个人主义等等,这些不良的文化,通过了大众传媒的渲染,影响到 新加坡人的思想,年轻人逐渐失去了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取而代之 的是好逸恶劳,功利主义与个人主义。幸而这也只是局限于少数人, 今天的新加坡依然散发出东方传统的气息。
为亡羊补牢计,从1985年开始,政府决定在中学推行道德教育, 规定学生必须选修一门宗教科目,这包括圣经知识、佛.学、兴都教、 回教、锡克教。同时儒家伦理也被列为必修科之一,这些科目的设 立,目的是要让学生能接受崇高道德教育的薰陶,将来做个良好的 公民。
总之,近20多年来,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速,新加坡的华人社 •会与家庭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异,这是必然的现象。传统家庭的演变, 其程度并不过分激烈。传统有好有坏,不合时宜的传统应该扬弃, 保留优良的传统价值观,以避免新加坡成为ー个伪西方社会,却是 政府努力实现的目标。
(作者是新马华人史研究学者,现在职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另: 文中小题系编者所加)
保持孝道伦理
西化负面影响
69
翻译
g
陈振声撰・黄顺柳译《砂劳越华人》第三章
“公司”统治的结束与 客家人迁往砂劳越
“公司’’之战与荷兰人的胜利
如果不是受到荷兰人的外来势カ影 响,在西婆罗洲的华人“公司”必定还 能维持优势很多年。早在1600年,荷兰 的贸易代表奥利华•凡•诺特就试图打 进婆罗洲的布赂市场。他到过汶莱想与 苏丹签订贸易协定,但汶莱人喜欢中国 布料与日用品,使他无功而返。最后, 他不得不雇用一位华人充当中间人以达 到目的。
1602年,荷兰人设立东印度公司以 便将殖民地主义活动扩展到婆罗洲。6 年后,他们在三发找到了立足点。到了 1611年,他们已在耶加达得势,并将该 地改名为巴达维亚。首先,他们赶走葡 萄牙人。葡萄牙人先在菲律宾被西班牙 人所挫,然后又接二连三失去马六甲、 爪哇与婆罗洲。到了 17世纪末叶,荷兰 人便已称霸马来群岛。他们将注意力转 向获利甚厚的香料贸易,并希望从华人 手中将生意抢过去。他们试图与三发、 三度、坤甸、马辰与汶莱苏丹谈判都不 成功,因为华人与各地苏丹关系密切。 他们直到1644年オ有机会与马辰苏丹订 立合约购买胡椒。尽管如此,到了 1748 年,马辰苏丹仍坚持留下5万磅胡椒给 华人。
贸易竞争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下半期。 到了那时候,双方所夺的已经不是胡椒 和其他土产而已。当时华人“公司”已
取得三发与位于坤甸、三发之间的打劳 鹿的金矿开采权。黄金价值更高,使荷 兰人更加眼红。哈里逊与奥克诺指出, 到了 18杯年,华人“公司”已建立不少 过13座大金矿、57座小金矿,多数散布 于打劳鹿一带,其产量等于整个苏门答 腊岀产黄金的两倍。这些金矿都由“大 港公司”控制。自19世纪初叶开始,“兰 芳”因为较后的几位总裁领导无方,势 カ消退,以致让死对头“大港”乘虚而 入,经于后来居上。
自1779年起,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不 断尝试与坤甸、蒙巴瓦与三发的苏丹签 订个别的协议,以便有效的控制华人金 矿“公司”。当时东印度公司认为那些 地区的统治权属巴达维亚政府所有。1799 年,荷兰政府接管东印度公司之后更作 出双倍的努力以达到目的。这一来,华 人不免认为荷兰人侵犯他们“公司”的 自主权,这将使他们无以为生,并且限 制他们的自由。他们的最初反应是拒绝 付税,不与荷兰人合作,后来当荷兰人 进ー步想削弱他们的采矿与贸易活动时, 他们便以武力展开反抗。荷兰人不甘示 弱,派兵前往矿区,终于在1802年触发 战争。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打了35年。1811 年至1816年间,英国殖民地势カ如日方 中,竟于巴达维亚暂时取居代荷兰人。 这段插曲并未影响华人“公司”在婆罗 洲所占的优势。但在1814年维也纳条约 签订之后,荷兰人卷土重来,再次成为 马来群岛的霸主。这时,他们下定决心
70
翻译
XTO
非在西婆罗洲取得绝对控制权不可。但 在此时爆发的爪哇大战使他们无法有效 的采取行动,这使华人“公司”更加强 盛,不久便开始自相残杀。到了 1860年, 荷兰人完全控制了三发’于是开始攻击 “大港”。起初战事对荷兰人不利,因 为“大港”人熟悉地形,又建有坚强的 防御工事。这时,“三条沟公司”倒向 荷兰人ー边,使"大港”决定惩罚他 们。1850年7月,“大港”攻打设在巴 孟卡附近森米尼斯的“三条沟公司屋”。
“三条沟”的人四处逃亡,有的往北, 有的逃到巴孟卡要求坤甸的荷兰人给予 援助,有的渡过三发河投靠"兰芳” 〇
“兰芳”也是荷兰人的盟友。有一些“三 条沟”的人则逃往砂劳越河上游投靠几 年前就已迁居该地的亲友。“大港”人 紧追不舍,追到巴孟卡,趁荷兰人的救 兵尚未抵步便发动攻击,并烧毁对方的 “公司屋”。双方人马恶斗不休致使荷 兰人有机可趁,终于在1854年给予“大 港”最后ー击使其溃不成军。虽然“兰 芳”的第五任总裁刘泰益与巴达维亚的 荷兰人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大港” 复亡之后30年,即1884年,当第十任也 是最后一位总裁去世时,“兰芳”也遭 到同样的噩运。
客家人越境与石隆门“公司’'
由于三发接近砂劳越河上游,所以 很早以前便有人越过边界。1839年,詹 姆斯・布禄克第一次来到砂劳越时,古 晋已有一些华人,而砂劳越河上游的华 人则较多。罗勃・派恩曾记下布禄克所 说的ー些话:
“他访问了一座长屋之后,再溯流 而上,不到数哩,便遇见另ー个辛勤エ 作的民族。这些人都是从三发越境而来 的,其中30名男子是华人,5名女子是
•已有一百年以上之古晋海唇街
三发土著。他们在该处开采梯矿。在此 之前,他们找到钻石。如今希望发现锡 矿。他们种了很多英亩的稻、玉蜀黍和 番薯,在该地只住了45个人,却已经大 有作为。”
但这算不得什么,真正的移民浪潮 是由刘善邦所率领的3千名“三条沟” 难民。他们很快就与先来的同胞会合, 定居之后重新组织“公司”。他们多数 加入“公司”,但也有一小部分放弃金 矿工作而从事农业。就这样,石隆门的 “公司"日渐兴旺,就像往日在西婆罗 洲的时候那样。当时也有一些独立的小 集团在开矿。1823年,砂劳越河上游发 现歸矿。1826年,汶莱苏丹下令开釆。 这便到华人更加源源不绝地从三发涌进 砂劳越。
1854年“大港”战败之后,其残余 势カ逃入砂劳越河上游。这些人为了活 命不得不向以前的对头靠拢,希望别人 宽宏大量,不计前嫌,让他们得以找到 ー块安身之地,不然他们就只好重新凝 聚力量,与“三条沟’’的人再一次决战。 可惜历史并未告诉我们当时的实况如何。 只有刘善邦的英名永垂不朽,这或许显 示“三条沟”终于压倒“大港” 。 0
71
报导
潘国权十分钟输入两千个字 汉字输入比赛破世界纪录
第五届全国电脑汉字输入比赛成绩不但刷新了上一届的记录,也创下世界的 新纪录,此项壮举是出自新山宽柔中学的潘国权手下。
全国董总主席郭全强受邀为第五届全国电脑汉字输入比赛举行开幕仪式,他 吁请所有学生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掌握好电脑的高科技知识,如此オ不至于被 竞争的社会所淘汰,才能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此项比赛是由柔佛州华校董教联合会及华社资料研究中心联办,雪隆中文电 脑学会协办於1993年11月22日上午11时假麻坡中化中学举行,而成绩则是在下 午五时十五分由曾友和博士公布。成绩公布之前,曾友和博士、叶仕平博士及庄 绍荣受邀在该校礼堂举办电脑讲座会,讲题分为:
“电子通讯与中文资讯的交流” ーー曾友和博士主讲;
“中文输入法和中文系统的关连"——叶仕平博士主讲;
“中文输入法之简介”
■大易输入法---庄绍荣先生,
"仓颉输入法——叶仕平博士
・五笔输入法---曾友和博士
上届比赛的冠军刘勉志每分钟输入162.3字,而今届冠军潘国权则以每分200 字,创下历届及国际新记录。
以下是第四届与第五届个人组及团体组的成绩,上届个人组前十名的参赛者 成绩都达100字以上,成绩相当平均,而今届前十名的成绩差距较大。在团体组 方面,今届的成绩较上届逊色。
第四届成绩(每分钟) 第五届成绩(每分钟)
个人组: 冠军: 亚军: 季军: 第四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第九名: 第十名: 刘勉志 162.3字 张福扬 139.0字 陈瑞源 122.8字 潘国权 120.5字 陈振强 118.9字 陈国豪 117.8字 罗志明 114.0字 吴振鸿 110.1字 符秦宾 108.0字 苏玉美 104.5字 潘国权 200.0字 陈健武 130.8字 陈汉星 123.9字 谢骨融 119.6字 符秦宾 104.5字 纪伟华 10Q.7字 曾建平 95. 8字 沈斯祺 95. 3字 张冠南 94. 4字 郑萃群 89.8字
团体组« 冠军: 亚军! 季军: 新山宽柔中学 134.6字 刘勉志、陈振强、陈瑞源 新山宽柔中学 119.6字 张福扬、陈汉星、潘国权 培华独中 106.7字 吴振鸿、罗志明、温演胜 新山宽柔中学 117.5字 潘国权、谢對融、冼健玉 新山宽柔中学 106M字 陈汉星、曾建平、纪伟华 麻坡中化中学 93.1字 沈斯祺、郑萃群、张冠南
72
©
m^aA。懊BeA
荣获团体冠军锦标的宽 中代表与辜天祥合影。
麻坡中化中学董事长率 天祥先生颁奖予冠军潘 国权。
董总主席郭全强颁纪念 品予电脑讲座主讲人叶 仕平博士。
④来自各地的代表,集精 会神地在输入汉字。
i 推 介
』兩撥千庁
I % Kjhl I®
你面对生产线上的难题束手无策?
你的企业三年后在同行中排行老几?
・为提高业绩挖空枯肠?
与其终日惶恐,倒不如马上行动,为你的企业升级找方法。
华资中小企业辅导处郑重向您推介台湾中国生产カ中心(CPO出版的 《・^膽生産力》月刊。
这本管理杂志内容丰富札实,理论实务并重,勵駐産カ提供您:
①新观念及论点评析、特别企划、人物特写; ②技术突破; ③经营战略;
④大陆经贸动态、个案报导" ⑤训练走廊;
⑥ 管理锦囊、第三产业、商业小说、等等。
•出版 中国生产カ中心 (China Productivity Center)
马来西亚总代理: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华资)
Huazi Resource & Research Centre Bhd.
No. 1, Jalan Maharajalela
50150 Kuala Lumpur
Tel: 03-2734035 Fax: 03-2734037
北马代理:温馨苑
Home Dynamic
17-C, Jalan Barrack
104 50 Pulau Pinang
Tel: 04-281890/7 Fax; 04-327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