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抗日光荣史迹

南侨机工抗日光荣史迹
吴志超



南侨机工,在二次世界大战前是个光荣的名字。但在和平降临后却被人遗忘。

经过56年的悠长岁月后,南侨机工的名字才再度响亮起来,但是,当年英姿飒爽的年青战士,却已转为古稀的老壮士。虽然是岁月无情,乡音无改,“南侨机工”对年青一代来说,仍然是不知他们过去那一段轰轰烈烈的爱国雄心和抗日的豪迈壮志。


壮士各留青史 今朝追述前情

1939年,芦沟桥发出的抗日战争已打足一年半的时间,中国沿海一带已被日军侵占领,8百壮士守上海四行仓库,南京30万军民被日本蝗军大屠杀,中国大片土地被占领等不幸消息震撼了海外华人。但是,中国的长期抗战却拖住日本百万大军。华人的抵制日货,慷慨解囊赈济中国难民的那份爱国心,却仍然在每个华人的心坎中炽热地燃烧着,不因中国战场上的失利而心灰意冷或存投降的意念。

中国为打通对外贸易的大道,在西南大后方的云南省开辟两条公路:一是滇越路,由河内直抵昆明;一是滇缅路,从仰光通到昆明市。

滇缅路要盘旋在10万大山和越过多道大河如怒江、澜沧江和漾漠江,那几十个大弯就是机工们最大的考验,也牺牲了不少英勇同志,更何况天空还有日机来扫射、来轰炸,要驰骋在这条危机四伏的崎呕不平泥石路上,只有南侨机工们的机智配合大无畏的勇气才能完成使命。

千名机工牺牲 换回大批军需

当然,在抢运452,000万吨军需物资的代价是牺牲了1千多位机工才取得这伟大的成就,令负责运输和外国工兵的指挥官们钦佩。

叫中国司机更感激的是,南侨司机不但没有轻视他们,还把驾驶和修整的技巧以及废物利用的要诀也一并传授给他们。

南侨机工从抗战到今天,没有使海外华人感到丢脸,他们真的是奉献出赤子之心!

路修建好了,中国军委会在昆明设立西南运输处,需要熟练的司机驾驶大型罗厘之外,更需要精于修理汽车的技工协助。
南侨筹赈总会接获中国西南运输处的要求后,立刻在报上刊登征求海外机工回国服务的新闻和广告,39年2月8日刊出招募启事。在马新各地立刻掀起一片热潮,有驾驶执照的抢先报名。
这虽是后方运输,但与前线杀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日机的轰炸,道路的险恶,随时会出事。但基于抗日无前线后方之分,共赴国难是国民天职,海外青年早就有报国之心,这一次是“国赐良机”,号召一下,反应空前热烈,新加坡和巴株巴辖分别有32和48人组成一支80人的“八十先锋队”,在2月18日(农历除夕),由白清泉和廖国雄以正副总领队身份率领下,在新加坡丹戎百葛码头乘法国邮轮经河内奔赴昆明向西南运输处报到。

这是南侨总会组成的第一批南侨机工回国服务团,他们全部把头发剪成陆军装,穿上戎装,雄赳赳地列队上船,虽是除夕,在码头送行的何止千人。南京再见,胜利后新加坡再见,长期抗战,最后胜利的口号声和珍重声响澈云霄,虽然其中夹有儿女情长、难分难舍的场面,但是,抗日热情更炽热。更雄壮地在鼓励着那一支先锋机工队。

首批除夕启程戎装赶赴战场。大除夕是华人传统的团圆吉日,但是,这儿却上演着送别壮士上战场的激情镜头。这里没有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送别场面,这里有的是抗战到底,誓灭倭寇,还我河山的豪情壮志,套一句现代话:热到爆炸。

前线军情紧急,后方分秒必争,赶上战场是机工心愿,那还顾得良辰佳节。虽然,当年的机工,一般上是文化水平不太高,但在南洋各地,当年的世界经济萧条恶梦已消逝,胶锡的价格也因欧洲战云低垂而逐渐提升,华人的经济也随着有所改善。

1931年9月18目的日军强占审阳演变到东北四省变色,已激起华人的愤怒。1936年为表达华人对国防的重视与显示抗日的决心,海外华人发动“购机寿蒋”的热烈爱国行动,在在表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野心和团结抗敌的气氛已深入每个华人的脑海,大家等着抗日这一天的到来。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的枪声响起来了,中国全面抗战正合了海内外华人的心意,南洋各地筹赈难民的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这股义卖、募寒衣和宣传抗日救国的热潮,虽面对日本利用英法两国来压制和破坏,但却更坚定了华人团结对外的决心。

这就是南侨筹赈会一发出征召机工回国服务立刻获得巨大回响的原因,他们早已等得不耐烦,一有机会,立刻赶上战场。

时间终于到来,滇越路和滇缅路的两端堆满待输出的桐油等原料和外国进口的汽油、军火和药品等,都是支持抗战的力量,在等待他们去抢送。支援前线而在后方努力,一样的是以枪口对准敌人,前线后方不分,同样重要。

八十先锋机工 辞家别亲报国

八十先锋队出发后,热心参与这一危险工作的青年们不停地涌到各州筹赈会去报名,反应空前热烈,在这股热潮中,许多感动人心的事出现了;青年们把他们报国的雄心壮志向家人倾诉,立刻获得赞许,亲友们闻讯涌来祝贺赞为是无上光荣的事。

也有小部份未能获得家人的谅解,白发高堂待养,妻子儿女成群等照顾,燕尔新婚又怎能分离?一幅幅难分难舍的景象可真使壮士气短。但是,间中更有不少铁石心肠的好伙子竟然瞒着最亲爱的人而偷偷地加入抗日洪流里,抱定决心踏上征程,慷慨豪情,叫人感动,但也令人肠肝寸断。

三千壮上列队 四名女性加入

总共有9批南侨机工出发,总人数3193人,其中有4位巾帼英雄:李月美,白雪娇,陈娇珍和朱雪珍。

当年的各地机工被接纳回国后,各地的同乡会、筹赈分会和社团分别赠送锦旗、礼物和设茶会或宴会欢送,有的送行行列更是壮观,大家陪着走到车站才挥手说再见!

当然,欢送会免不了拍照留念,可惜在日治时期,为了避免受日寇为难,相片没人敢保存,以致目前难得一见。

在厦门陈嘉庚博物馆存有3百多张南侨机工活动照片。1995年10月,南侨机工回来第2故乡马来西亚访问时,曾同时展出150幅相片,让大家有机会一睹当年机工壮士们的丰彩。

昆明市,风光明媚,气候宜人,是当年大后方与外国交通的重镇之首,跟机工更有分割不开的密切关系。虽然,机工初到贵地,免不了因人地生疏、语言不通而发生误会,冲突打斗也曾发生。经过调解后可真的不打不相识,云南省人对机工有如亲兄弟,再无隔阂了。

昆明欢迎机工 立刻投人军训

南侨机工抵达昆明,先受到昆明人士的热烈欢迎后,被送该市小西门外潘家湾的军委会西南运输处训练所内,接受长达两个月的军事训练。机工们苦的不是吃住不惯或是躲避日机空袭时的练习太繁,是苦于没有新的驾驶或修理技术的传授以及不能早日踏上征途,驾罗厘奔驰在那早已闻名的崎呕、多弯和危机四伏的大道上抢运重要物资,其苦闷又没人开导,难怪他们在昆明会和当地驻军发生冲突,大打出手。

南侨机工先后抵步受训后被编成6个大队。每个大队都有专职人员,拥有180辆车,总人员在200人以上。这6大队全是南侨机工,共有1150辆罗厘。其他的南侨机工被编入混合大队,即有本地司机参与的混合队。

修理的技术工人有部份随大队担任抢修工作,大多数被分配在芒市、保山、昆明、贵阳或重庆等分设的汽车大修理厂工作。
根据统计,在1942年5月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以前,运输车辆约3千辆以上,南侨机工驾驶的超过三分之一以上。

最令中国人佩服的是修理技术的高明以及能把零件尽量利用。被报废的罗厘能修复重新上路,不是神话。

机工勤奋技精 油桶搭桥渡江

另一特点是勤力工作和传授技术给本地技工,毫无保留,目的是让更多技工服务使滇缅公路上减少抛锚,阻碍通行。

日机对滇缅路的车队,公路以及3座重要的桥梁进行千次以上的空袭,其中一次把功果桥炸断,日军大肆宣传,滇缅公路3个月内不能通车而沾沾自喜。

南侨机工一动脑筋,奇迹立即出现。他们用144个汽油桶札成大浮筏,上铺木板,让罗厘驶上去,然后将浮筏变成浮桥,把罗厘拉过澜沧江,平安渡过汹涌河水,车队继续通行无阻。
由于法国在二次大战时于1940年向德国投降,日本趁机迫法国将其安南属地即今之越南交出。让日军管理。这一来,滇越铁路和公路在日军占领下被切断,堆积在河内的军用物资全落日军之手,损失惨重。

滇缅路也曾在1940年7月被日军玩弄手段封闭3个月,邱吉尔忙于对付德国,只好答应。中日战争无法谈和,滇缅路重开,日机利用安南机场频频空袭。南桥机工虽牺牲惨重,仍然抢运,直至太平洋战争,仰光被日军占领才被迫多方设法逃回昆明或广西省。

50多年前因交通不便,通讯困难,对滇缅路只能以“蜀道难”、来形容,间中穿插不少神奇故事,真实情况可说未明。

邀请壮士南游 畅谈辛酸史实

这次云南南侨机工联谊会一行17人受邀前来访问第二故乡马来西亚时,团长杨保华对滇缅路的介绍可真叫人心惊胆跳。

滇缅公路是1938年由云南省政府重新修建,工程要快,物资欠缺,不但许多拐弯处不能改善,更因柏油难找,路面只能铺上碎石,经过重型罗厘的驶用和雨水的冲刷,大小窟窿偏布,车虽可行,机件却易损坏。

滇缅公路婉蜒在横断山脉中,海拔由5百多公尺至3千多公尺,沿途的悬崖、峭壁、陡坡、急弯、深谷和急流多的是,车子一进入这山区,司机就要集中精神,凭其精湛技术和镇定心情操纵驾驶盘,要把满载军火或其他物资的大车以及自己的性命安全地驾到目的地,一定不能粗心,一大意便会冲下悬崖,永无回归之望了。

尤其是在雨季,路面狭窄,坑洞处处,泥泞粘滑,稍一不慎,轻则抛锚,重就难说。

这是险路关,此外还有瘴疟关,那是指10万大山中的瘴气和蚊症,欠缺金鸡纳霜,一打摆子就病倒,运气差的一病就完。
狭路关,这是指路面狭窄,不易开车,加上悬崖上的巨石随时会崩塌,不是阻路就是人车齐毁。只有南侨机工能越过这段路。

轰炸关,那是日机的不停空袭和扫射,中国在昆明有空军训练基地,却难派机保护,连高射炮也欠缺,制空权全失,机工的安全全无保障,要过四难关,可真的谈何容易。

日军占领仰光 机工惨遭杀害

太平洋战争爆发,机工们全部投入抢运行列,滇缅路车声未停,中国虽派10万远征军到缅甸跟英缅军并肩作战,但失良机,战事失利。

42年3月8日仰光被占领,4月又攻陷腊戌,滇缅公路被日军装甲车利用向中国推进。

5月3日,日军占云南边界畹町市,接着冲到怒江惠通桥西岸,为要阻止日军前进,中国军只好炸断惠通桥,数百名南侨机工和近千辆汽车以及数万名华侨被阻在对岸,无法渡过怒江,南侨机工除了放火烧毁罗厘机车上物资,不让它落在敌手之后,有的冒险游过怒江,有的参加游击队,不少逃不脱的被日军杀害。

西南两条大动脉,至此只剩下由保山到昆明这一段在云南省内的公路继续通车,实际上,这两条重要公路已落入日敌手中,侥幸逃出虎口留在昆明的南侨机工已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他们在南洋的家也被日军占领,归不得。

南侨机工们在日军进攻缅甸时.不但全力抢运物资,当年10万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他们也负起运送远征军的任务。当时的滇缅路上还有别的商家运输公司以重金招聘他们工作,但被深明大义的南侨机工拒绝,坚持不发国难财,因为他们回国的目的是参加抗战。

南侨机工们回国服务是基于爱国意念,回国之后,由军训到编队出发,可说一切都不能叫人满意。但是,困难虽多,对中国的热爱冲淡了身受的不满。看在眼里的是大好河山,整天驾车奔驰在被当地人认为是“风花雪月”(指的是下关的大风,大理的茶花,苍山的积雪和洱海的明月)的美丽如昼的土地上,虽是公路难走,他们还能把(三国演义)里的孔明擒孟获以及毒泉等名胜古迹讲出来。这给机工们以无限的安慰和鼓励,有的甚至还说要找一块美丽的土地作为不幸牺牲的同志门的长眠地,让他们永远跟美好的河山作伴呢!

壮上失业困苦 绝不辜负委托

是的,南侨机工们为了抗战不计较物资上的享受,但是,起码的生活条件也没有,人是会抗议的,事情传出来,庄明理曾亲自调查。发现南侨筹赈总会寄给机工的慰劳品,计有蚊帐、毛毯、卫生衣、袂、鞋、袜和金鸡纳霜等,大多数被国民党贪官没收去,只有少数三四件交给一小批机工而已。

机工们在重重打击下,他们面对物价飞涨,入不敷出,有不少人要求家人寄款接济,也不肯离队或投入商业团体去发国难财。

他们谨记的是:不要辜负千万侨胞的委托。

一句话:每位机工都有动人的经历留下。

1942年是南侨机工陷入悲惨艰苦、无人照顾的起点,滞留在缅甸境内的,除了血洒异邦者外,能设法逃脱日军魔掌又平安地回到中国的仍然要自谋出路。因为他们已被解散,西南运输处已奉命结束。新的“中缅运输总局”不收容机工,又改名为“滇缅公路管理局”,却又无人负责,机工们哭诉无门,连可容身的宿舍也没有,一切要自理,那可真的像是丧家之犬,举目无亲,到处流浪,处境悲惨,谁来可怜你?

在走投无路之时,南侨机工仍然保持联络和珍贵的互助精神。他们当中只有少数自暴自弃,下场可怜之外,其他的自力更生,在战时的一无所有情况中,有幸运的被招募到印度去参与盟军的运输队,如杨国华等。有的加入反攻缅甸的远征军,有的参加当地抗日队伍,有的加入商家运输队,在兵荒马乱时代,为了活命,有的只好当杂工去,把命留下再说。

中国不顾机工 保华直言痛斥

到底有多少名机工死于滇缅路上翻车失事或被日机炸中牺牲,却因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一张通令解散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含冤而死,可真是死不瞑目。

南侨筹赈总会长陈嘉庚在1940年率领回国慰劳团到中国走一趟时,已发现机工们末受到好好的照顾、也揭露了国民党军人的肮脏一面。现在,抗战仍在进行中,对外运输虽被切断,但是,军中仍然需要运输兵,为什么只有区区不足2千名的热爱国家的南侨机工竟然无法安插?这说明了西南运输处主任宋子良和他手下的人作出了贪污,为了保护自己一声解散,把责任全推掉,自身逍遥法外。因他深知中国政府是官官相护,绝对不会追究。

昆明南桥机工联谊会理事长,他是吉打亚罗士打归侨机工之一,也是率团访问第2故乡马来西亚队的团长杨保华说的话最沉痛:“我们3千多机工,在抗战期间因国内缺乏驾驶和修理技术人员被邀请回来,我们是为了爱国才抛弃温暖的家庭,冒着敌人炮火而为国服务的。却想不到抗战未结束,就把我们南侨机工解散不理,而我们却是有家归不得。中国政府对爱国机工采取迫害和欺骗手法,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日本屈膝投降 机工复员无门

抗日战争胜利了,和平重临,举世欢腾。

南侨机工当然更是欢欣,因为捱过了6年多的悠悠岁月,终于完成抗日的心愿,是应该南归跟亲人团圆过太平日子的时候了。

6年长的苦斗,不少机工已在中国各地有了家,结婚生子,他们不打算南返,要留在中国发展,另一部份则虽已娶亲,但仍要携眷回来原居留地,他们期盼着政府早日办妥复员的手续,好让归心似箭的人能荣旋故里,重享天伦之乐。

可是,中国政府各机构却忙着接收敌产,发战争财,对抗日有功的南侨机工放在一边,虽经庄明理、潘国渠和白仰峰(都是华侨)等人多次向行政院交涉,却被推来推去。机工们急起来,由白清泉获得在西南联大毕业的侨生新加坡人邱新民和龙厉文及机工的袁阿喜4人组成一个代表团,冒险地由安南闯进泰国再从北马南下新加坡找南侨筹赈总会想办法让机工们光荣地南返。

南侨机工之所以要舍近就远地迢迢千里冒险南来求救是迫不得已的事,因为他们曾到重庆去要求渴见各机构,请给予协助。可是遇上的全给你以公文旅行来推搪,毫无关心。这真的是“打完斋,不要和尚了”。残酷无情,一至于此,这种政府,又怎能治国,其败走台湾不是偶然的事。

四壮士讨救兵 一年办妥手续

白、邱、龙、袁这4人可真的历尽艰辛和向死神挑战投地要经过法国的越南解放军和泰国防地才能进入马来亚,实在是死里求生。

终于给他们走到新加坡,找到陈嘉庚。他说南侨筹赈总会已解散,无能为力,找中国驻新总领事伍伯胜,要求他向行政院和侨务委员会力争,再通过救济善后总署等部门的合作,扰嚷了一段长时间,在官僚们的推、拖、压3大绝招中白邱等虽备受白眼和婉拒,却不灰心,最后一招是向重庆正在召开的国民党二中全会请愿,这才略有眉目,交由善后总署遣送。

但是,机工们回归欠缺证件,仍是行不得,又得劳动陈嘉庚在吉隆坡福建会馆召开会议,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好让机工上道,同时也要伍伯胜总领事帮忙,经过多方交涉,机工复原才算尘埃落定、机工们南返有期,只是,中国政府发给机工每人只有区区的200美元遣散费,又没发给路费,实在是太不成体统。

交涉是伤神伤心的,还好,机工代表终于不辱使命,侨委会和救济总署联手办理机工南返工作,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让千名机工分批由昆明出发,正式荣旋。

复员了,南侨机工终于踏上归途,那是1946年10月26日,第一批连眷属共421人在梁一轰领队下由昆明西站乘大卡车浩浩荡荡地开发先到广州,然后去香港转回原地。第二批156人,由王振美率领,11月15日出发;第三批326人,以刘善哉为总领队,11月29日出发。

千人告别昆明 各界热烈欢送

南侨机工们的大本营是昆明市,6年多的长期相聚,由打斗到心连心,机工和昆明市民已成一家人,现在要分别,在不舍得的情绪下,昆明各界人士组织欢送大会,赠送纪念章,赠送锦旗,万人空巷,气氛热烈,殷殷叮嘱一定要再回来相见,再三说明昆明大门洞开,永远欢迎回来长住。可说是盛意拳拳,令人感动。

战后交通并未全面通畅,第一批机工在11月24日才抵广州,沿途也受到各界人士的欢送,赞他们是民族英雄,祝机工载誉南旋。

12月3日,机工们乘坐的丰庆轮抵达新加坡码头,很可惜的是,欢迎的人潮不如欢送时的拥挤,可能是大家忙于找生活,也可能是宣传不足。不过,机工们却仍然兴高彩烈地遄返原居地,开始他们的的新生活。

根据资料显示,大约还有8百多名机工留在中国发展,极大部份仍干回本行,他们的长处和优点除了勤力工作和肯动脑筋以及能把作废的机车或机件重新再用之外,就是一股爽直气和助人的精神,不自私,有问必答,容易交朋友。弱点是太坦白,易吃亏。

新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前,大部份南侨机工不懂政治,安份守己过活,日子也过得蛮写意。新中国成立,他们一样安乐地活下去。

文化革命无理 机工怎是特务

平地一声雷,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批斗之风乱吹,南侨机工也得被拉出来清白一番,幸运的少数几经坦白后算是好人,大多数却要经过无理的辱骂,爱国变成“蒋介石特务”,侨汇也成为“特务经费”,国民党残渣余孽和叛徒加在头上之外,还要鸣锣敲鼓游行接受拳打脚踢。

总之,文革把南侨机工当作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叛徒,走狗,牛鬼蛇神,尽情侮辱。

这之中,一名女机工被何香凝誉为巾帼英雄的李月美以死来对抗文革的暴行震惊国人。

10年的扰攘,把中国给搞垮了,文革的大旗下降,红卫兵消声匿迹,四人帮倒台,南侨机工们在政府的拨乱反正之下,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也获得历史的公正评价,所有在文革时被假左派迫害的冤狱错案这时也先后一一获得平反,同时也获得政府的照顾以及给予100%的退休金待遇,有的还获配给宿舍,虽说时间有早或迟,但是,南侨机工们都已在享受晚福了!

时光最无情,一晃就是56年,半个世纪过去了,机工们当年是年青有为,英姿飒爽。现在是最年青的也已进入古稀这道门墙。他们关心的是,随着时光的消逝,这段南侨机工历史是否会被遗忘以及千多名同志牺牲在奋战的两条大动脉上,还没有一座纪念碑来表扬他们的功勋,这将何以对他们在天之灵。
还好,在1989年7月7日,也是日寇发动侵华而受到中国军民全面反击的52周年纪念日,也正好是南桥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服务的50周年纪念日,在昆明西山公园景色如昼的山坡上一座铸有“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庄严雄伟,高达12公尺,迎面碑座黑色大理石上又铸刻4个描金大字:“赤子功勋”的纪念碑举行隆重的落成剪彩典礼。云南的老机工和来自海南、福建、湖北、贵州、四川、香港和缅甸的老机工代表以及云南省政府官员和市民数百人参加庆典。

当年已届80高龄的庄明理不辞跋涉地的出席盛典,最遗憾的是另一位对机工尽了是大协助的侯西反却无缘参与。他们两人都因太过热心参加抗日筹赈运动,先后被摈城和新加坡的英政府勒令出境。庄住北京,西反在1944年11月9日自重庆乘机往昆明时空难身亡,他的死对当年流落在中国、无家可归的机工是个浩劫,因为他正为机工的安顿奔波。

西山竖碑纪念 机工功勋永志

纪念碑是在西山公园山坡,俯瞰着烟波浩渺的滇池,景色迷人。配着苍劲雄伟的大字,黑色的大理石和金光夺目的颂词,再加上另外二面铸着赞扬机工英勇事迹8百宇碑文,可说已令机工们感到完成了一桩心事。

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

“七七事变爆发,日寇猖狂入侵,神州大地,烽烟四起,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全国同胞抗日怒潮汹涌澎湃,气壮河山。海外华侨敌气同仇,义愤填膺,积极参加抗日,广泛开展义演、义卖、募物、捐款等救亡活动,万众一心,共赴国难,波澜壮阔,四海翻腾。

1939年,在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千多名热血奔腾的南洋华侨机工,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民族责任感,毅然离别父母亲人,远涉重洋,回到祖国,投身于神圣的抗日救国服务工作。

当时,沿海港口均已沦陷,滇缅公路成为唯一的国际通道,世界各国和海外华侨支援我国抗日的军需物资均赖此路输入。南侨机工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弥漫的战火,夜以继日地抢运军需辎重及兵员,组装、抢修车辆,培训驾驶、机修人员,滇缅公路沿途山高谷深,地势险恶,道路崎岖,设施简陋,加之敌机狂轰滥炸,路塌桥断,险象丛生。南侨机工沐雨栉风,披星戴月,历尽千难万险,确保了这条抗日生命线的畅道,被誉沟“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在执行任务中,有1千多人因战火、车祸和疫疾为国捐躯。在滇黔、滇川、广西、湖南公路以及印度阿萨姆邦丁江机场,南侨机工也担负抗日军事运输任务,勋劳卓著。他们以自己的生命、鲜血和汗水,在华侨爱国史上谱写出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建立了不回磨灭的功勋。

抗日战争胜利后,约有1千名南侨机工复原回到南洋,留在国内的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继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半个世纪过去了,南侨机工的伟大献身精神一直鼓舞着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统一祖国而努力奋斗!为了表彰南侨机工的光辉历史功绩,并激励来玆,特树本碑,永志纪念。

云南省人民政府
1989年5月


广汉表扬机工 摈隆无忘忠烈

1946年4月,当时的云南省主席卢汉在华侨机工归国抗日7周年纪念特刊上的题词是:墨翟善守,公输善改,工利其器,克壮军容,扩而克之,惟南侨之勋。对机工之功劳作出全面的表扬。

和平的到来,对在3年8个月内受尽日军欺凌的刀下游魂自是感到高兴,而战祸刚过,人民生活艰苦,对从中国载誉赋归的机工同胞未能作出盛大欢迎,是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当年的政治气氛是敌友分明,无人出来领导,也使机工只能静悄返回家去,与7年前的热烈欢送有天渊之别。

不过。人是感情的动物,但对为国牺牲的烈士绝对不敢怠慢,因此,在1946年7月7日,槟榔屿筹赈会在升旗山与鹤山交界的山坡上,树立了一座“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工罹难同胞纪念碑”,作为永久追悼回国参战华侨烈士和不幸被日敌杀害的同胞有个永恒的纪念。

三角形的纪念碑分成两段,下面有三面不同内容的刻石,一面是林连登书的“浩气长存”,一面是刘玉水题的“忠灵不朽”。正面是碑记,由黄严管撰文,周曼沙书写,蒋清室刻字,碑记内容寄托了对抗战英勇献身的机工的悼念,也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法西斯罪行。

这也证明共赴国难的机工曾为抗日战争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虽是无名英雄,但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槟榔屿机工与殉难同胞纪念碑文如下:

慨自滔天涡水,起于芦沟;刮地腥风,播及槟屿。凡是侨居华族,莫不切恨倭奴,出力出钱,各尽救亡天职;无老无少,咸怀抗战之决心。是以募机工,大收驾辇车之利,技参军运,竟树蜚邹挽粟之功。矢石临头,都无畏色,而疆场殉职,宜慰忠魂也。迨日敌偷渡重洋,首沦孤岛,先而肃清文令,更颁炮烙之刑。公治被诬,同羁缧绁;赢秦旧虐,重演焚坑;暴骨露尸,神号鬼哭。虽汤州10日,无此奇冤;嘉定三屠,逊玆浩劫也。所幸两声原子,三岛为夷;八载深仇,一朝暂雪。茅飞扬日旗,虽远竖于东瀛,而内烁青磷,尚游离于南廓。客过回首,空怀堕泪之碑;鹤化辽东,未见表忠之碣。言念及此,情何以堪!槟屿赈会,早经议决,极思掩盖,藉安英灵。奈经处处搜寻,始得一丘之萃。玆者卜地旗山之麓,建立丰汗;招魂槟海之滨,来归华表。漫说泽枯有主,定教埋石无忧,庶几取义成仁,恒千秋而不朽;英风浩气,厉万古而常昭。

碧血遍洒神州 英名千古长留

接着,在1947年11月30日,马来亚雪兰莪筹赈会也在吉隆坡广东义山亭为殉难机工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使机工们参加抗战的忠勇事迹长存人间,该碑刻下的文字便是对机工伟大历史功勋的最好总结。

碑文如下: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倭冠猖獗,蹂躏神州。我国政府,颁发动员令,全面抗战,歼彼倭奴。南岛华侨,纷起响应,组织筹赈机构,从事救国运动,斯时沿海各地,均遭封锁,冠患日深。我国政府,乃运输孔道,以资接济,唯战区辽广,辎重运输,急如星火,驾车人材,须足量搜罗,方可奏功。本会奏命选拔精于技术华侨,遣送回国,肩此重任。抗战8年,沐风栉雨,备尝艰苦,幸获最后胜利,完成光荣任务。生者固受奖南归,死者则名留吏迹。此种爱国精神,至为可风,爰为之铝曰:

机工技术,驾轻就熟。机工勤劬,风尘仆仆。机工任务,滇缅往返。不畏天险,褒斜绾谷。为国牺性,谁不敬服。自来殉国,必有纪录。勒诸丰碑,良忘芳躅。

机工历史重现 凯希介绍有功

199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向盟军宣读投降诏书50周年纪念日,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国家都筹备大事庆祝,并举行追悼仪式,向牺牲性命的英勇将士以及殉难同胞致敬。

海鸥集团总经理陈凯希先生经常因公事访问昆明,惊讶于南桥机工的英勇事迹竟然寂寂无闻,为恐这段机工参加抗战的历史湮没,逐将所得有关资料授我,希能为文刊出,让国人能重温机工活跃于滇缅路的艰苦奋战情景。

我遵嘱将南侨机工“征战滇缅公路辛酸史”分4段刊登在南洋商报上,并与昆明南侨机工联谊会取得联络,殊感荣幸。

1939年,我在新加坡中正中学念书,南桥机工分批北归受热烈欢送以及马来半岛各州筹赈会组织机工的新闻皆能在报上读到,虽事隔50多年,却因在沦陷区生活于日军刺刀下达3年8个月而旧恨永志心头。今次有机会撰文将机工抗战之功勋为文赞扬,自当全力以赴。

陈凯希是性情中人,深知机工壮士们已登高寿,重游第2故乡的心情殷切,为使他们能一了心愿,他在马中友好协会上取得会长的支持,同时又获得华社资料中心会长颜清文和陈春德局绅及程道中等乐捐巨款支援下,决定组织一个“南洋机工访马系列活动筹委会”,策划筹足4万零吉和办理机工南游工作。
在副内政部长黄家定先生的指示下,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十六壮士南归 访游第二故乡

10月20日晨,受邀请来访问第二故乡马来西亚的16位老壮士和1位随行看护及1位志愿随队照顾的中医生经新加坡抵达吉隆坡梳邦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这是机工们离开他们的出生地马来亚投入中国的抗日洪流长达56年后第一次重新踏上第二故乡的一刻,其内心的欢欣应可体会到。

从这时起,他们将逗留到11月2日才返回云南。其中也将巡回访问国内6大城市。

马中友好协会会长奥斯曼阿旺在欢迎会上的致词富有乡土味,最能勾起机工们的乡思。

盛赞故乡发展 凭吊同志垂泪

机工壮士们在吉隆坡逗留较长,然后按照筹委会所安排的行程表访问怡保、槟城、芙蓉、马六甲和新山,砂沙较远不能去,新加坡又因中国的旅游签让未能前往。

机工壮士们在槟城、马六甲、亚逸依淡和吉隆坡等地时,都曾到机工纪念碑与殉难同胞纪念碑前献花静默行礼,哀悼当年袍泽与同胞,仪式庄严简单。在上述各城市的欢迎会上都由主办当局设讲座和机工照片展览,后者由厦门陈嘉庚博物馆副院长陈毅明教授携来随队展出,让各界人士一睹老机工们当年在滇缅公路上的奋斗实况。杨保华团长则作专题演讲,介绍当年机工的生活以及抢运时遭受到的危险等,听者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