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蕃志校注》

《诸蕃志校注》




《诸蕃志》是由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于宝庆元年(1225年)著成。《诸蕃志》分上下卷:卷上志国,卷下志物。《诸蕃志》涉及158国家和地区,赵汝适本人并未亲自访问过,而向来中国的商人多方询问,“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里之联属,山泽之畜产,译以华言,删其污渫,存其事实,名曰《诸蕃志》。《诸蕃志》的一些条目来自《岭外代答》(1178年)。《文献通考》、《宋史》、《密斋笔记》等书都引用《诸蕃志》。


作者赵汝适(生卒年不详),南宋宗室,宋太宗赵炅八世孙,宋宁宗嘉定(1208~1224)末至理宗宝庆(1225~1227)初,初任泉州市舶司提举时于“暇日阅诸蕃图”并“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理之联属,山择之蓄产,译以华言。”据此采辑成书。
《诸蕃志》成书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分上、下两卷。南宋朝廷十分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不仅在沿海各地陆续设置市舶司,而且还派人携带诏书和丝织品出海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民间商人活跃于海外各国港口,阿拉伯商人大批来华经商,中国对西方的了解也更加详细。赵汝适《诸蕃志》一书记载了埃及的情况,信息很可能是到泉州贸易的埃及商人直接带来的。记载了东自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及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航线里程及所达航期。其中记大食国“王与官民皆事天。有佛名麻霞勿。七日一削发剪甲,岁首清斋,念经一月。每日五次礼天”,“唐永徽以后,屡来朝贡。其王盆泥末换之前,谓之白衣大食。阿婆罗拔之后,谓之黑衣大食。”关于穆斯林商人来华情况曰:“有番商曰施那帏,大食人也。侨寓泉南,轻财乐施,有西土气习,作丛冢于城外之东南隅,以掩胡贾之遗骸。”该书内容丰富,其中有关海外诸国风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岭外代答》,有些资料得自向海外商人的调查,其中虽有讹误之处,仍不失为研究宋代海上交通和对外关系的重要文献。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及中国与阿拉伯地区的关系史均有一定价值。该书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已被译为英文和德文。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有冯承钧《诸蕃志校注》本。

原书久已佚亡,今本自《永乐大典》卷四二六二“蕃”字韵下辑出。旧刻本有《函海》本和《学津讨原》本。近人冯承钧着《诸蕃志校注》,对该书考订甚详。20世纪初,《诸蕃志》即被译成外文。


主要内容

卷上志国

《诸蕃志》
《诸蕃志》
记述占城国、真腊国、宾瞳龙国、登留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单马令国、凌牙斯加国、佛罗安国、新拖国、监篦国、兰无里国、细兰、苏吉丹、南毗国、胡茶辣国、麻罗华国、南尼华罗国、大秦国、大食国、麻嘉国、弼琶罗国、层拔国、中里国、瓮蛮国、白达国、吉兹尼国、忽厮离国、木兰皮国、遏根陀国、茶弼沙国、斯伽里野国、默伽猎国、渤泥国、麻逸国、三屿国、蒲哩鲁国、流求国、毗舍耶国、新罗国、倭国等五十八个国;其中的斯伽里野国篇记述的是西西里岛的地理和岛上的活火山。这是中文古典典籍中最早记述意大利西西里岛和埃特纳火山的著作。

卷下志物
记述脑子、乳香、没药、血碣、金颜香、笃褥香、苏合香油、安息香、桤子花、蔷薇水、沉香、速暂香、黄熟香、生香、檀香、丁香、肉豆蔻、降真香、麝香木、波罗密、槟榔、椰子、没石子、吉贝、椰心簟、木香、白豆蔻、胡椒、荜澄茄、阿魏、芦荟、珊瑚树、琉璃、猫儿睛、砗磲、象牙、犀角、腽肭脐、鹦鹉、蝳瑁、黄蜡等五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