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宏壮”的笨珍海南会馆
安焕然
笨珍(Pontian)位于柔佛西南,临马六甲海峡。其地名由来据说是从马来话Perhentian之转变而成,意即海盗出没,船只之停泊站。官方的一般论述,1907年有位名叫哈山的,开埠了大笨珍,把土产椰干、橡胶卖给新加坡商船,笨珍至此才开发起来。但,根据史料印证和田野考察,早在19世纪末柔佛港主时代,西洋港、黄厝港、德盛港、新文律港、小笨珍港、地文港一带(今属笨珍县属辖地),都已是广泛种植甘蜜、胡椒的港区,港主之中多是潮州籍人士。
20世纪初,笨珍橡胶业发展,福建人大量移入垦殖,因而,笨珍华人以福建、潮州人居多。1970年全国人口统计,笨珍福建人占57.26%,潮州人29.53%,而海南人只有1千人,仅占笨珍华人人口的区区0.24%,是柔佛8个县市中海南人口比率最小的一个。至1980年,海南人口在笨珍激增至1万6千余人,亦仅占笨珍华人人口的4.49%。
然而,海南人却是笨珍最早成立乡团会馆的社群。笨珍琼州会馆成立于1916年,并在1936年购地兴建会所。会所开幕之时,南洋英属琼州会馆联合会赠送了一面“规模宏壮”的牌匾,以庆贺笨珍琼州会馆落成。这面牌匾至今仍保存。
笨珍琼州会馆成立之初,会员仅40余人。但在会馆会所建成后的第二年(1937年),会员竟暴增至391名,是当时南洋琼联会柔佛属会中,会员人数第二多的会馆,仅次于麻坡。其会员人数比同年的峇株巴辖琼州会馆(299人)、新山柔佛琼州会馆(238人)都要来得多,这实在是一个很特殊又难能可贵的事。
战后会馆复办。1947年,林召怀、林猷双、冯桂东等发起组织音乐部。初创之时,聘请启蒙学校的陈序仲老师担任教练,队员皆为海南同乡。50年代,音乐部广征会员子女加入,并添置各项乐器和制服,成为一支完善的队伍。
60年代笨珍琼州会馆的会务进展堪称鼎盛时期。1960年,会馆副主席冯桂东倡设会员子女奖学金,是为笨珍县内最早设立子女奖学金的华人会馆。同年,郑家美和李家琼筹组铜乐队,队员近百人,阵容壮观。80年代一批生力军加入,教练陈学铁是队中重要人物,铜乐队阵容更为完整,常为笨珍地区的婚宴、丧事、国庆集会或会馆庆典演奏。
90年代,铜乐队开放各籍贯青年加入,如今仍有队员40余名,是至今全马海南会馆中,少数尚存有铜乐队的会馆。目前该支铜乐队已“职业化”,队员之中非海南籍占了60%,老中青三代俱在。
笨珍海南会馆历届主席有林召怀、何敦瑚、罗肇传、李家政、冯桂东、卢甸邦、邝世清、罗彰文和林明敏。会员人数从战前的391人,至1971年亦仅434人。但在1993年会员增至593名,2004年610名,是为人数最多之时期,根据现任会馆理事的说法,此乃广招会员所致。在华人乡团意识日渐淡化之际,更凸显了笨珍海南人的团结乡谊之情。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200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