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沙龙
安焕然
人在厦门大学,朋友是厦大高等教育所博士后,拉了我去参加他们每星期六一次的“高教沙龙”,地点在厦门前埔区一间公寓,那是一位先生的住家。我们7点半准时到现场,为之一惊,客厅里早已挤满了人,大概是30几位博、硕士学生。
屋里的主人潘懋元是厦门大学高教所教授,中国著名教育家、“中国高等教育学”创始人,在高教学界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学生都尊称他为“先生”。现年88岁高龄,仍思路清晰地引导学生发言。
知道我是从马来西亚来的,邀我发言。我简单地把大马高教的一般情形与大家分享,同时也把南方学院、新纪元和韩江等华社民办学院的创立、性质与转型定位的摸索,向诸位求教。潘先生听完我的讲话,非常诚恳而精要地说:“以非营利形式民办大专的传统原本在中国也是有的,但这个传统断了,而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还有。可是即使是马来西亚,在今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格局下,民办学府要生存,实在不容易。最重要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其实潘先生近年来相当关注中国新建或升格为大学本科的大专院校问题,对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发展模式,均颇有其精辟的见解。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看,大学学制也需要融通和延伸。潘先生把高教学制分为3种类型,即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应用型专业性大学和职业性技术技能型学院。这3种大专各有自身特色,也各有价值,关键就在于其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在哪里。
潘先生说,大专院校的定位非常重要,每所学校能够生存,能够发展,甚至是出名,依靠的主要是“特色”。特色不等同于“大”,也不能只是跟风。而这个特色要怎样搞出来呢?一要看这间学校的历史,二看客观环境,三看主观条件。一间高等教育大专院校的特色不是主观设想出来的。潘懋元严正指出:“一所大学要成为有特色的学校,要有文化的积淀。”(参见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2期)
反思大马本地民办学院欲升格大学之事。欲转型,我们的定位是什么?是要办成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问题是,我们的创办历史,我们的主客观条件足够与那些老牌名牌大学竞争吗?我们的文化积淀是什么?
应用型大学是指培养各行各业各种专业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当然这里并不排斥学术研究)。潘先生说:“不要说研究型就高人一等,应用型就低人一等,关键要能找准自己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安焕然.03/08/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