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文律己故留隍同乡丘立明先生
文律:冯景云
丘立明先生遗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马来半岛沦陷,日寇扑向星岛时,文律惨遭其路过的先头部队蹂躏。
在日寇抵步前,文律近郊突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据说是英军放置于三条港的地雷爆炸,文律居民早已听闻日军的残暴,加上日军杀到的谣言四起,居民早巳惶恐不安,经此一声巨响,全镇居民无不魂飞魄散,赶忙收拾细软,扶老携幼,四下到乡间僻处避难,片刻之间,整个文律镇成了空城。
故丘立明先生自有一艘小船,赶忙带一家大小及一些随身财物,由水路到巴力马九同乡丘让赐的居所避难。
此后数日,暴民趁敌军未到,而人去楼空之际,破门抢劫,立明在同乡友人协助下,数度冒险回到镇上的店里取回一些暴民抢剩下的货物。
一九四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日军终于杀到文律。
日军情报部早已知晓文律有抗日组织。如:筹款救国的筹赈会分会,到全马各地宣传抵制日货的队伍,学生逐月演街头戏,暴露日军的暴行以唤起民众团结,解囊救国的热忱等。日军对这些活动早已痛恨在心,只待来日算账,那知来到文律,全镇竟空无一人,一时怒不可遏,遂令奸细引路,四出到村郊抓人,不论男女老幼,见到的都不能幸免,当日本军还未到巴力马九时,立明先生嘱咐一家大小到草丛中躲避,大家劝他一起逃命,他坚持说自会见机行事,到了下午有马来人到匿藏处通报,立明已被日本兵带走。
日军将抓到的居民先后押到镇上,先集中在巴刹的围篱里,到傍晚逮捕行动结束时,共已抓了一千两百多人,在首长一声令下,分批被驱赶到码头或马来学校后面草场等地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同乡立明先生也一同殉难。
故丘立明先生(字娘炳)为丰顺留隍区人,年青时为摆脱家乡穷因的生活,遂到当时称为暹罗的泰国谋生,在逻京曼谷住了几年,因不得志,乃束装到马来半岛来,他先在柔佛的文律落脚,看到这个正在发展的小镇,乡区出产多种农作物,如:槟榔、橡胶、椰子、香蕉、咖啡等,小园主多为华人,他们散居于乡间村落,雇用土著劳作,也兼做收购土产的生意,立明看到这是个小资本就可经营生意的地方,遂决定住下来。
立明具有刻苦耐劳和节俭等美德,不出数年,就略有所成,于是先在镇上置业,扩展生意,又将生意上赚到的钱,收购一小块一小块的小园丘,先生见事业已有基础,便去函唐山家乡,嘱妻子、长女秀梅及侄儿炎河南来。
立明本是木匠出身,乃用其所长,自建砂厘店屋两间,在加化路的一间是两层楼(即现今之瑞德堂药铺),楼上作为住家;楼下售卖家私、建筑材料,五金用具,玻璃镜桩,一间在巴刹路,专营百货和家庭用品,店号都是丘立明,两间店屋各交由外甥兆贵和炎河打理,自己则以脚车代步,经常到郊区去打猎,顺便巡视园丘和督促园工工作,一旦听闻有园丘要转售,不论大小类别,都不放过购买下来。
先生因生意兴隆;土产获利甚丰,平生又勤俭耐劳,很快又集了一些资金,再在文律车站旁另创两间店,招牌为丘立成,百货齐备,家庭用具,应有尽有,由乡亲黄步云和亚标管理。
因事业不断扩展.感到自己难以分身兼顾,须要一个有学识的人来协助襄理,正求才殷切之际.在回唐山南来的轮船上邂逅留隍同乡杜孝炎先生,两人一见如故,立明先生慧眼识英才;见杜先生年青有为,学识渊博,诚恳可靠,当下就聘请杜君到文律来协助业务,不久,中日战争爆发,敌军在中国大陆长驱直入,战情很快漫延到南洋来,丘先生意识到本身在当地人人认识,又身兼数社团要职,一旦日军到来,必难逃厄运,乃嘱咐孝炎君,“我如有不测,儿女皆来成人,希君留下,协助妻儿管理业务,提携幼小,以训练成材”,不料先生一语成签,果然被到来的日军杀戮,而孝炎君也一诺千金,在日军占领期间,为先生遗孤等十余人谋生计,共患难。杜先生以身作则率领亲朋戚友到巴力吉打拆下旧屋木料,搬到头条港建临时居所,以养猪制造椰油,种稻为生。镇上也经营点小生意,同甘共苦,直至丘家大小生计已无大碍,才自到新加坡谋发展。无怪乎丘氏家族每谈及杜孝炎先生的恩德时,咸戚毕生难忘。
立明先生生前历任文律中华商会董事及财政,乐育学校董事及财政董事,与新加坡丰顺会馆前会长谭光辉先生至交,曾合股经营锡矿。先生殉难时,留下两妻六男四女,妻已先后作故,长男长林从商,二男长生为淡杯培华小学校长,两人已退休,三男长华,四男长侨仍在教育界服务,五男长通经商,六男长裕为台大工程学士,在国都发展工商业,长女秀梅适吴克川,二女秀兰在中国,三女秀花适陈鸿双,小女秀蓉适刘保林,皆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