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潮商典范:林连登

《潮商》2012年04期

南洋潮商典范:林连登
林馥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林连登可谓家喻户晓。除了他是富有商业头脑的实业家之外,还以热心华文教育,社会公益和家乡建设而闻名于世。

从潮州到马来西亚

    1895年,二十八岁的林连登向邻居借10担红糖折成现钱当作盘缠,与堂兄一起,在乡人的带领下告别了家人与家乡,漂洋过海下南洋,从此开始他长达七十年的马来西亚漂泊生涯。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华人“过番”谋生向南洋移民达到高潮,尤以潮汕地区为甚。在这样的情境下,林连登赤手空拳来到马来西亚这片陌生的土地。当时,由于乡缘关系,也因为潮汕地区的人们善于从事园丘种植业,所以大部分潮人首先选择的登陆地都在甘蔗种植业相当发达的威省,而林连登也在其中。乘船到达威省北海后,林连登微薄的盘缠已所剩无几,无钱再乘坐交通工具了。于是,他便步行到刚刚开辟的小镇鲁乃,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

    在鲁乃,与许多潮州人以及华人劳工一样,林连登也是从出卖劳动力做起,洗碗工、脚夫、车夫、屠夫等,什么重活、脏活都干过。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林连登购买了一头牛和一辆牛车,每天为铺户运货,人们因此称他为“牛车登”。不甘于此的林连登,在不久后又到一个正在开辟的庄园担任锄手。庄园工作时间相当长,每天要辛劳十小时,但对林连登而言,却丝毫不觉辛苦。正如他自己所说的,“然寸因年壮力强,实不见其苦也”。由于工作勤奋刻苦,不出数月,林连登就获得庄园主的赏识。工作一段时间后,林连登发现,当他把钱汇寄家乡后总是身无余款,这使他开始觉得“如此劳苦,所得代价不过如是,实无多大希望。”随后,林连登便开始计划自己创业。

    最初的创业之路,被林连登自己称为“流动苦干的生活”。那些年,创业不成,屡战屡败,仍然不能摧毁其战胜困难,开拓事业的坚强决心。

    一次次跌倒再爬起,吸取了失败的经验,林连登决定回到自己最熟悉的种植行业。1902年,林连登回到鲁乃,用一千六百元积蓄购置了大约二十英亩的椰园,并在园地内开办屠宰事务。这样,种植和屠宰双管齐下,为林连登挣得不少利润。有了“第一桶金”,再加上几年的奋斗,事业趋稳的林连登开始扩大庄园面积,拓展业务,增加种植种类,大量种植木薯和橡胶。橡胶种植为林连登贮存了巨大的资本,使他成为马来西亚一代橡胶巨子。经过多年艰苦经营,林连登建立了泰城、泰益、泰丰和菜园共4个园区,面积3000亩,工人近3000人。同时,他还在槟榔屿创设连兴和酒厂、顺泰碾米厂、连德碾米厂等,构筑了一个具有庞大网络的商业王国。凭借敏锐的商业头脑和知人善任,到1910年,林连登已成为拥有3亿马来币资产的华侨实业家。

    林连登在商业领域有一席之地,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崭露头角,也开始积极投身社团活动,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活跃在潮州会馆的各种活动中。根据资料显示,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林连登活跃于潮州社团中,且地位愈发重要,1919年,他成为潮州会馆创办的韩江小学发起人之一。当时,他联合了一些潮人先贤如林参、周满堂等人,在韩江公会附设了韩江小学,并担任了第一届董事长,之后,又加设韩江中学。从此,林连登为韩江中、小学,为华文教育事业奉献了一辈子。

从马来西亚到潮州

    1946年,79岁高龄的林连登回到家乡,目睹多地公路在日本侵略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导致交通堵塞,流通不畅,严重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时任两广监察使刘侯武和原十九路军师长、抗日名将翁照垣出面,请林连登投资修筑公路,这与林连登的想法不谋而合。为支持家乡的交通运输事业,林连登积极发动集资,并请求当局批准给予他潮阳、普宁、惠来和南山管理局等地的路权,由他开办筑路行车公司进行营运。获批准后,林连登便着手成立连通筑路行车公司,公布招股章程。他带头投资港币80万元,聘请翁照垣为名誉董事长,原潮阳县长林志见为总经理,将总经理办事处设在汕头永和街161号,并亲自督促筑路行车公司尽快修筑公路,修复潮阳和平桥,筹划购买汽车等事宜。

    连通筑路行车公司创办后,首先修筑了惠来县城至石坑、惠来县城至溪西等共300多公里长的多条公路,并开通了行车路线,购置了42辆汽车往来各市县之间,而旗下的“连周”、“连元”、“连山”、“连平”4艘电船,则行驶于汕头至磊口之间,方便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连通筑路行车公司的汽车、电船开行运营,适应了当时潮汕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广受民众的欢迎。由于经营有方,连通筑路行车公司自1948年起开始盈利,高峰时,年利润达港币20万元。可以说,连通筑路行车公司是解放前夕广东省内规模较大的行车公司之一,它的创办,是汕头现代公路交通史上的一桩大事。连通筑路行车公司创办后,筑路及行车业务扩展颇为迅速,对潮阳、普宁、惠来诸县发展公路交通事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在投身改善潮汕地区交通运输局面的同时,为了恢复家乡抗战后的经济,林连登斥资一百余万元,在隆江镇买地60亩建新市场。1947年,隆江镇的新市场初步建成,林连登后又在1956年汇款扩建,这对当时隆江镇的商业恢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极富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林连登,总是为家乡无私奉献,尽力捐助。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潮汕地区天灾战祸不断,民众饱受困苦煎熬。1920年,林连登曾拨资二万五千元,派同乡林家邦回国施赈;他资助汕头孤儿院、潮阳县医院,汕头存心善堂、诚敬善堂及各慈善机构;他还从泰国运来10万斤大米,赈济当时的潮汕难民……

    1963年2月11日晚,林连登在马来西亚槟城逝世,享年96岁。据悉,出殡当日,“参加送殡人士数千人,行列估计长达三英里,经过约一小时许,始见队伍首尾,沿途所经之处,人潮汹涌,均欲一睹此阵容盛大的出殡行列……”




 槟城韩江中学创校人林连登铜像


揭阳市惠泉县第一中学“连登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