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


潮人拓殖柔佛原始资料汇编



序一
郑良树教授

    马来西亚不少市镇与华族有密切之关系:叶亚来及黄乃裳分别开辟吉隆坡及诗巫,已为学界公认之事实:大马许多矿区与客家人之拓荒,柔佛州与潮州人之垦殖,更是家喻户晓之故事:至於以华人名人命名之街道,几乎无市无之。早期诗巫又称“新福州”,新山又称“小汕头”,更一再说明华族与此土地有血肉之关系。许云樵撰<中华民族拓殖马来半岛考>(1),不但与史有徵,且寓意深远。然而,似此关系、故事及事实,已随个中主客观之关系,逐渐为新一代华族子弟所淡忘,甚至无法指述矣。

    三年前,在南院一次作客中,柔佛潮州八会馆李树藩会长在纪锡藩及陈道宜二先生陪伴下,与笔者作首次之“学术”交谈。李会长乃义安学院马来文系毕业生,曾任《南洋商报》总编辑,乃一资深文化工作者。在担任会长任期间,期望引领八邑会馆从事一些学术性之活动,为会馆此一旧社树立新形象,故尔问道於笔者。

    笔者八十年代初期曾略涉大马潮人人口、社团及宗教之研究,来港後与友人合作,主持过两届潮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於潮人历史及文化,略有所闻。另一方面,笔者协助南院提升学术活动及研究,多年来耿耿於怀,无日或忘。若能趁此良缘,将八邑会馆之经济资源与南院之学术人力结合为一,使资源得以善用,学术得以提倡,良非善策乎?于是,乃向李会长建议,利用南院师生之学术人力,与八邑会馆联合主办“学术研讨会”、“史料田野调查”,为华族会馆添“别开生面”之新活动,而其中尤以“史料田野调查”最能影响社会。

    方柔佛未开辟之时,潮人已络绎先登,自新加坡北上,来此垦荒,种植胡椒甘蜜;待天猛公依不拉欣(Temenggung Ibrahim)推行“港主制度”时,潮人人柔已是时代大趋势,港主乃星罗棋布逐条建立於柔佛州境内,成为柔佛州开辟之基本动力(2)。凡此种种,世人皆已知之。然而,至今为此,港主街有若干空白,港主之後潮人发展街有更多空白;凡此种种,世人则颇难详述。八邑会馆若能以史料田野调查为基础,以二年时间罔罗放佚,搜求口述,然後再以二年时间重组旧章,新谱历史,则潮人拓殖柔佛州之始末及其发展,或有可观焉。

    除此以外,由新山柔佛潮州会馆策领州内其他县市十所潮人会馆,共同作地毯式之搜求罔罗,此亦大马华族历史空前之壮举,意义重大。不但全州潮人及其社团因此而卷入此学术活动,当下潮人及其他籍贯人士亦因此活动而重视史料之保存及其价值,甚而推动其他方言社团亦奋起策划田野调查之工作;是知此活动具一石数鸟之功名矣。

    在柔佛潮州八邑会馆率领之下,柔佛州十一间潮州会馆组成支援队伍,并且於次年与南方学院签署合作书。承李会长坚持,笔者勉为其难担任见证人,并且策划整个活动。历时两年之“搜集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终告成立,成为南院华人族群与文化研究中心下之一组织,亦为南院与外界合作之第一个学术活动。

    合作计划”除上述功效之外,实际上亦提供训练学生、培养学者及提升社会文化之功效。南院作为一学术机构,承担此责任自为份内之事,无奈民办大专经济资源有限,时而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今与柔属潮州会馆合作:於南院而言,踏出校园,走进社会,以广大之社会为学术园地:於柔属潮州会馆而言,迈出旧框架,走进高等学府,以学术园地为活动之新天地;为民办学院及民间社团开创新局面,意义更重大。

    在柔属十一所潮州会馆之协力下,计划执行主任安焕然讲师以及南院数十名学生历时二年之调查搜求工作,终於接近尾声。就中以口述历史为大宗,其他田野调查等为副:潮人拓殖柔佛州历史以及往後之发展,或可以此为基石,再熔铸其他材料而窥见矣。

2003年正月郑良树序于香港百尺轩

注:
1.见雪中华人会堂出版《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五十四周年纪念特刊》。
2.见笔者撰<论潮州人在柔佛州的开垦和拓殖>,在《潮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内,郑良树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序二
李树藩

    自十九世纪开始,统治著柔佛州的天掹公及苏丹实行港主制度,引入大量的华人到州内各条河流开荒垦殖,在马来半岛开创了官民合作的先河,建立马来同胞与华人的友好和谐关系,为马来半岛南端的天府之州打下坚固的发展基础。

    百多年来,在华裔港主的率领下,一批又一批华人深入河流两岸内地,披荆斩棘,与毒蛇猛兽搏斗。在艰苦恶劣的环境,开拓生活的新天地,为这片沃土流血流汗,立下丰功伟绩。

    根据历史资料,这些港主大半为潮州人,他们带领著同乡一起创天下。我们可以这么说,柔佛州的开发,与潮州人密不可分。

    华人向来重视经济与教育,却忽视史料的保存。许多华族先贤开拓这片土地的珍贵历史,随著时光的流失与环境的变迁而淹没,诚属可惜。早期潮州人开拓柔佛州的文字记载非常少,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历史像一面镜子,反映事实。对民族,对国家更有承先启後的作用。早期潮州先贤开发这片乐土,那种不畏艰辛,勤俭奋发,团结合作的精神,必须通过文字加以记载,来激励子孙後代,使到优良的传统文化延绵不绝。

    柔佛州十一间潮州会馆为保存这些史料,在2000年联合南方学院展开搜集柔佛潮人史料的计划,由潮人学者郑良树教授指导,安焕然讲师率领的数十名学生,走遍柔州各县,访问潮州乡贤耆老,有时街需翻山越岭,沿著早期先贤们的足迹考察,搜集与求证史料。两年来的努力,初见成果,这些史料,将出版成册,希望它能起著抛砖引玉的效应,激起华社对研究族群历史的重视。

    这些历史素材,可做为今後柔佛潮人历史的有用资料,我们更希望一部更完整的柔佛潮人史,能如原订计划在两年後面市。

   
*李树藩为“搜集柔佛潮入史料合作计划”工委会主席


前言

    本书所收录的160余篇文稿,除了极少部份是地方史研究者提供的撰述资料之外,其余大部份都是南院师生进行实地考察,口述历史访问之後所记录整理的文章。按地区排列,分为八区,其顺序分别为新山区(包括古来)、笨珍区、峇株巴辖区、麻坡区(包括巴冬和东甲)、昔加末区、居銮区、丰盛港区及哥打丁宜区(包括边佳兰和南亚)

    在史料搜集方面,口述者数量最多的是新山区,但在关於港主人名地名的史料,峇株巴辖区和麻坡区较有突破性的发现。此外,居銮区和哥打丁宜区也有不少意外的收获。笨珍、昔加末、丰盛港三区的史料搜集成果虽然不及前述的数个地区,但在地方史料贫泛的格局里,当地耆老的口述历史,弥足珍贵。

    在进行口述历史时,我们主要是访问当地耆老、港主後裔、潮籍名人或其後裔。口述内容包括当地的生态环境及人文历史背景、港主制度、港主人名地名考证、当地的社会经济变迁、宗教信仰、家族结构、婚姻与妇女、民风习俗、当地潮人文物、史迹以及当地的文化活动等。

    所以口述所及,不仅是潮人家族史,而且很多更是地方史重要的史料。其中述及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地方之开拓,种族之间的关系,日据时期的悲惨岁月,紧急法令下的移民与新村生活的内容。从口述者口语化的言谈之中,反映了历史真实的一面。

    我们希望这些资料,能为本地之历史,更有系统地留下宝贵的一页,作为国内外人士之参考。

    目前,南方学院“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工作队所进行的实地访问调查不下30余次,口述历史整理(即本书所收载者)160余篇文稿,录影带30余卷、口述录音卡带70余卷,照片2000余张,陶瓷破片数箱,书籍(主要是各地华团特刊)2000册,所搜寻到的国家档案文件影印本200余份。

    口述历史、实地调查报告等原始资料的整理记录成册,是作为柔佛潮人历史学术研究的一个奠基石。其口述内容或许结构松散,访谈素质亦参差不齐,有者口述之事,亦模棱两可,有待考证。惟,在贫泛的地方史研究的领域里,文献资料之缺乏,访谈口述及田野调查整理所得,就成了本地历史研究重要的资讯。毕竟,要有基本史料,方能从事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此乃本史料汇编出版之最大用意。

    此外,本书在附录部份,收录了安焕然讲师所撰写的{马来西亚柔佛潮人的开垦与拓殖一以“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成果论述)一文。该文原是200211月在新加坡主办的“海外潮人社会文化国际研讨会”上所发表宣读之论文,并且在该文之後,附有<柔佛的华人港主增补表><柔佛各河流域之港区分布地图>,裨益读者及研究者对本合作计划之搜集成果,能有概略性的了解。


目录
序一(郑良树)
序二(李树藩)
前言

新山区
新山紫书阁阁长林家存口述历史
新山林亚本口述历史
新山陈淞坤口述历史
新山陈松填口述镇安古庙历史
南洋同奉善堂主席林家有口述历史
南洋同奉善堂财政张润铭口述历史
新山公市菜业商会陈阮平、洪焕章、黄别人、吴春喜、郑良耀口述历史
丹斯里郭鹤尧口述新山历史
新山京果公会纪楚浩、陈丽明、黄金洪、洪阿历口述历史
新山陈燕鸣口述历史
新山陈厝港洪德荣口述历史
陈厝港冯贵勤口述历史
冯贵勤等口述陈厝港天后宫、天尊宫历史
叶迎章口述新山历史
陈振发口述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华乐团历史
黄培贤、谢树华口述柔佛潮州八邑会馆青年团历史
纪锡藩口述柔佛潮州八邑会馆奖学金
新山洪俊达、黄逢荣口述历史
直落爪哇洪来安、洪雁强、洪湖智、洪贤和口述历史
新山林潮州口述历史
黄继翔口述新山历史
马西洪文祥、郭惠松等口述当地历史发展
吕少雄口述避兰东历史
避兰东杨立元口述历史
李丰升口述振林山丹绒古邦中华义山亭历史
李芝琴谈振林山泊港历史
陈美顺谈振林山谢厝港历史
吴坤祥谈士姑来历史
新山陈景全口述历史
士乃恒顺港(黄达)
士乃江夏堂黄万迪、黄汝瑞口述历史
古来潮人史(邓国先)
李润良引领古来新街场实地考察
蔡德才口述罗斯谷历史
古来潮州会馆代表罗友龙、赵金泉、林崇辉、林美业、谢贞慕、梁文华口述历史
古来蔡明福口述历史
古来符志民口述历史
古来玻璃城(邓国先)

笨珍区
日据文律的悲惨岁月(冯笃生)
文律陈绍龙、陈若强、吕街窗、冯吉林、杨易松口述历史
笨珍县暨笨珍潮州会馆简介
笨珍王令贤口述西洋港、黄层港及顺天港历史
笨珍柏拉冶实地考察
李鸿盛口述历史
北干那那锺赋谈西洋港及北干那那
锺赋西洋港、黄厝港实地考察
笨珍锺锡钦口述历史

峇株巴辖区
文艺协会林庆文、林腾飞、黄良佐、赵楚生口述历史
谢碧枝口述永顺利港和中江历史
陈木枝口述中江历史
郑美玉口述中江历史
刘惠生口述中江历史
黄瑞美、林裕乾、王裕德、李光生、杨吉阳、邱炳顺、杨清发、黄夏生等口述永平历史
班卒港主後裔姚国光、姚成源口述历史
赵金彪口述历史
巴力安宁刘德兴口述历史
巴力安宁巫许木兴、杨龙角口述历史
张厝港仔港主後裔张文芳口述历史
柯嘉逊口述历史
许剑平口述永平港主巫许家族历史
亚依淡潮籍陶瓷制造商陈宗正口述历史
四加亭林庆祥口述历史
峇株巴辖陈潮存口述历史
陈木坤口述历史
新加兰林经伟口述历史
访王赛玉口述历史
巴力拉惹曾伯元家族口述历史
林再添口述历史
林如松口述历史
和盛港与港主梅洪杰(梅德昌)

麻坡区
李伟文讲述巴冬历史
陈秀典(十二叔)口述巴冬历史
谢隆兴、郭鸿杰口述巴冬历史
锺喜开口述巴冬历史
陈兆隆口述巴冬历史
郑镜鸿与巴冬(徐清爽)
潮籍作家马汉口述麻坡历史
访麻坡六条港港主後裔佘绍忠
访麻坡五条港港主後裔陈俊普、陈峇峇
陈之刚口述武吉甘蜜历史
薛晓岚口述武吉甘蜜历史
苏光清口述利丰港历史
林文英口述麻坡历史
麻坡蔡端铭口述其家族历史
文化城麻坡(刘祺裕)
年红与何克忠口述麻坡历史
陈庆昌口述麻坡历史
再访陈庆昌口述其文化心路历程
蔡金豹口述麻坡历史
蔡来松口述麻坡蔡姓潮人鱼商历史
麻属四条港港主刘忍生平事迹(吴浪清)
陈成潭口述麻坡老巫许历史
武占甘蜜吴浪清口述历史
访巴莪新港港主郑汉山之後裔郑德明口述历史
访麻坡潮州会馆蔡金豹、李树珊、林文英、蔡德华口述历史
蔡金豹笔记麻坡潮人商号
李树藩口述历史
访东甲潮州会馆张文荣、陈永禧、杨炳利、简才福、张城荣等口述历史
东甲东成丰实地考察及张城荣口述历史

昔加末区
昔加末吴潮泽口述历史
昔加末杨维茂口述历史
昔加末辜绍南口述历史
昔加末郭志桐口述历史
昔加末陈广昌口述历史
昔加末蔡树民口述历史
昔加末吴令雄口述历史
吴潮泽、郭志桐引领实地讲述昔加末市区潮人商业发展

居銮区
居銮潮州会馆李锦豹、陈惜音、蔡菊兰、许祯泉、韩茂森以及许来发等口述会馆历史与现况
居銮萧义文口述历史
居銮张兴进口述历史
居銮张纬表口述历史
黄子万、张子平口述居銮潮州会馆发展史
居銮陈炳裕和陈鸿德口述洪仙宫历史
居銮张翠华口述洪仙宫历史
陈宗禧、梁炳文口述居銮德教会紫銮阁历史
居銮林勋洁口述历史
令金林逢良口述历史
拉央拉央陈家文口述德华兴港历史
拉央拉央与德华兴港(陈家文)
拉央拉央李清亮、陈杏娥口述历史
拉央拉央陈杏娥口述历史
吗什黄子万讲述龙窑及陶器制作过程
居銮吴耀辉口述历史
林如龙口述吗什乌水港历史
新邦令金孙振仕引领考察当地清代墓碑
访居銮赵安生口述历史
居銮林月娇口述历史

丰盛港区
丰盛港德教会紫林阁张权、符义珍、黄守明口述历史
丰盛港陈晖生口述历史
沈进瑞、周桂英口述兴楼与侨庆小学历史
吴勇机口述兴楼渔业公会历史
沈进瑞、蔡明兴、王金准口述兴楼的渔业发展历史
洪炳基口述兴楼历史
丰盛港周街文口述历史

哥打丁宜区
谢美墘口述哥打丁宜历史
王启发口述历史及实地考查和平港
哥打丁宜邱联群口述历史
哥打丁宜陈璧鑫口述历史
哥打丁宜林润环口述历史
哥打丁宜林裕辉口述历史
黄邓光口述丰律港历史
黄泳珲、陈桂香夫妇口述哥打丁宜及老纪港历史
陈春香、黄燕心、陈莲枝县议员等口述东顺港历史
许进梅口述东顺港和永丰隆港历史
林亚良口述和兴港南海观音庙历史
访张美乾谈哥打丁宜和盛港
边佳兰夏恭廉口述历史
边佳兰大湾王新民口述历史
王和顺口述边佳兰大湾历史
边佳兰大湾王敬合口述历史
边佳兰四湾两条华人路名
夏仁德口述边佳兰头湾历史
王和侨口述边佳兰大湾历史
边佳兰头湾培正华小口述历史
边佳兰头湾护福庙实地考察
边佳兰兰玉港泰山宫实地考察
边佳兰二湾刘熙成的传统家宅
访边佳兰四湾德教会紫焕阁
边佳兰五湾培民小学口述历史
锺德满口述南亚帝问港历史
林德茂谈南亚港历史
访南亚潮州八邑会馆黄创洲、张新泉口述历史
锺德满引领帝问港实地考察

附录
马来西亚柔佛潮人的开垦与拓殖一以“搜集柔佛潮人史料合作计划”成果论述(安焕然)
附录表:柔佛的华人港主增补表
附图1:柔佛河及地不佬河流域之港区
附图2:大素里里河流域之港区
附图3:蒲莱河及其附近河流之港区
附图4:峇株巴辖河流域之港区
附图5:麻坡河流域之港区
征信录
“搜集柔佛潮人历史资料合作计划”工作委员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