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职教育纳人中学学制

大马华文独中与技职教育


技职教育纳人中学学制
黄复生

    我国教育总监丹斯里阿都拉曼于八月廿七日在首都主持全国技职教育谘询理事会首次会议后告诉记者说:政府为了培训五十巴仙普通中学毕业生成为技术人员,以协助我国达致二零二零年目标,不久将在国内所有中学逐步推介技职科。他也说,初期技职科不会普遍使用到重型机械,但国内有四间中学将进行扩充而被选为使用重型机械教导技职科的学校。他更说明,政府这两措施可以减少兴建个别的技职学校,因为这类学校的建筑成本很高。而我国虽然已有五十八间职业中学和九间技术中学,政府不久后,还将另外开办十二间职业中学。同时为了培训技职科的师资,政府明年中将在巴株巴辖设立一间特别的师训学院,以培训被选出来的本地及外国大学毕业生成为技职科的教师。

政府的措施证明独中技职路线正确

    当阅读了南洋商报八月廿八日上面这段以“国内中学不久后逐步推介技职科”为标题的新闻后,令我回想起1986年6月独中工委会成立技职教育小组时所面对的问题:技职教育是否必须纳入独中学制,使独中除了学术性的文理和文商科外加上技职科而成为综合中学?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当时我们认为除非我们不办,否则必须利用独中既有的资源,加以补充和调整,才能迎头赶上时代。时过五年后,政府也要走与独中同样的路线,是巧合呢?还是我们有先见之明?

    在独中把技职教育纳入课程之后,不幸的是,有校长报告说,申请技职教师的注册时,遭到当地教育局官员的刁难。现在,技职科既已纳入普通政府中学学制内,相信这类问题自会自动消失。倒是那些到了今天仍旧未有决心开办技职科的独中办学者,我想,他们如今也应该可以清楚地觉察到这一点:我国的中学,不论国中或独中,今後所培训出来的毕业生必须尽可能是受过技职训练,才会符合国家的需要而不至于被挤出工业化的主流之外,以致学非所用而浪费人力资源。因此比较积极和有远见的独中董教同仁相信都会认真考虑而且主动地与独中工委会技职局联络,实行开办技能职,同时也会将生活技能科纳入初中课程内。

南院及加影行政楼成为师训中心

    南方学院已经表明要为六十间独中培训技职科及文理科的师资。南院筹建中的新校舍有“客卿教授宿舍”二十多个单位,就是准备落成后要举办师资训练课程而邀请国内外教授前来主讲课程时暂住之用。同时也将备有学员住宿之所。在新校园落成之前,南院将尽可能协助独中工委会举办各科讲习会。八月十八日至廿一日技职局与南院已联办了为期四天的“电脑鼠(即小型机器人)讲习会”,由两位来自台北师大的资深电脑教授主讲。参加的十多位独中技职教师都表示他们获益不浅。诸如此类的短期讲座目前可以先办,比较长期者则需等到南院兴建后及独大独中加影行政楼落成后才能够不断地举办。独中工委会最近也成立了一个策划小组,着手研讨如何开办培训师资的训练课程,协助国家和民族培训技职及各科的师资和技术人员或各行业的管理人员。同时关于师资及设备也将拟定全盘的策略,以冀充分利用加影行政楼和南方学院既有的资源和地位以发挥最高的效能,协助族群提升素质,培养人才,以配合国家于2020年希望达致的目标。

董总新目标与我国二零二零年的宏愿

    董总主席胡万铎先生日前发表意见说:教育为建国之本,董总也订下本身的目标,作为实现二零二零年宏愿的贡献,以便为国家培训更多的人才。目前除了课程准备纳入生活技能科外,近二十巴仙的独中已有技职班的设立。他希望在不影响母语教育的前提下达致在全国六十间独中全面推展技职教育的目标。他也希望目前十五巴仙华小毕业生进入独中的现状获得提升至卅巴仙,以迎接世界经济成长重心将移至亚太区域的新挑战。因为本区主要国家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届时必将跃增。

    我以为目前我国独中开办技职课程的基础虽已建立,但步伐还过于缓慢。原因是有一些经济基础很好而且也具备各方面条件的大型或中型独中,本应更积极开办技职班,却因为董事部或校方有一方面未能配合而裹足不前。有些甚至尚未开始考虑到底要不要办,或采取万不得已时才开办的消极态度。这是非常可惜的事。我们必须在心理上和心态上作好准备,大家取得共识,肯定技职和商职课程在高中部今后课程发展方面必须逐步的增加,以最终达到五十巴仙的鹄的,如政府为普通中学所定下的目标那样。而且这五十巴仙必须是六十间独中全部,而非三十间,即一半的一半,等于四分之一,只有廿五巴仙。

(见1991年9月16日南洋商报教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