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汉堡包

政治寓言——丁贤说故事


哈利波特汉堡包
郑丁贤

    并不是人人都欣赏《哈利波特》。

    批评者说,阅读《哈利波特》,就好像吃大汉堡包。

    饱是饱了:但是,营养价值欠奉,而址,还会痴胖。

    小孩精神痴胖,和身体的痴胖一样,令人担心。

    耶鲁大学的文学教授布伦(Harold Bloom)同样不客气。他说,《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肭袋被腐朽和黑暗所操作,她只满足读者对虚幻世界的渴望。

    结论是,如果读了不能让心灵更加丰盛,那读来干什么?

    《哈利波特》第一集,是以哈利的父母被杀作为开始;死亡,一直是故事的主轴,并且混杂了很多复仇、权力斗争的元素,贯穿了一集又一集。

    还好,哈利有快乐的结局。

    死亡,原本是彰显生命的意义;但是,《哈利波特》大玩死亡游戏,扭曲孩童的世界,也掩盖了生命的光明面。

    罗琳塑造了一个虚拟的魔幻世界,里头有各种奇人异士,魔法巫术。这其实并不新鲜。

    百多年前,Lewis Carroll的巨著《爱丽丝漫游仙境》,就已经开创了这个三度空间。后来牛津大学教授托尔金写的《魔戒》、CS路易斯的《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等文学作品中,都是采用这种形式。

    好的作品,能够激发丰富的想像力,开启缤纷的幻想世界,并且梦想充满热情和希望。

    比较之下,《哈利波特》的虚幻世界显得肤浅,虽然花了一些笔墨于友情、勇气、冒险精神,更多重点却是用在奇情和特技。

    《哈利波特》比古典的《爱丽丝漫游仙境》等更加讨好,闪为它的对象是看电视和打电玩长大的新世代,这个世代需要的是快感,而不是内涵。

    除了孩童,还有很多成人喜欢《哈利波特》,道理和大家对《变形金钢》那么疯狂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在延续成人的儿童梦。

    生命的历程是动态的往前走,走着,走着,却留下一段又一段的空白,成为遗憾。《哈》和《变》等作品,让人有机会拾缀童真,短暂填充某些空缺。

    正如儿时咬过的汉堡包,没有人会在意它的营养价值:然而,却总以为它的味道最美,如此而已。

2007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