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 第二卷 扩张与危机

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

第二卷 扩张与危机

〔澳〕安东尼瑞德著

孙来臣、李塔娜、吴小安译

孙来臣审校

 




商务印书局
2010年 北京

 

Anthony Reid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Volume Two: Expansion and Crisis

© 1993 by Yale University

(本书根据耶鲁大学版社1993年版译出)

 

 

序言

 

五年前,在本书第一卷出版时,我已经就本研究的宗旨进行了说明。在此,我谨为第二卷的姗姗来迟而深表歉意。 

读者可以单独阅读本卷,它旨在探讨贸易时代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对东南亚地区的意义。但是,与版于1988年的第一卷,即《东南亚的 贸易时代:14501680年——季风吹拂下的土地》一起,这两卷旨在共同展示一部东南亚“整体历史”的风貌,在这里,饮食、健康和娱乐与战争、王朝和外商同样重要,无分轩轾 

本书第一卷描述东南亚地区物质和社会生活的架构,而第二卷则勾画一个导致该架构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但是,继承与变化互为表里,难以区分。生活的架构在不断变化,但这种变化非常缓慢,在短期内经常不易察觉。而另一方面,尽管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城市毁于灰烬,人民被迫流亡,但东南亚人所特有的那种彼此互动的方式,以及他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却顽强留存下来,并不断得到调整。 

读者很快就会发现,“贸易时代”在本书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诠释。 在第一章,我将讨论贸易方面的史料,旨在揭示该时代肇始于1400年前后、而在1570年至1630年这段时间达到巅峰。第五章将考察导致贸易时代结束的一系列危机。我的结论是,虽然该时代的脉络直到17 世纪中叶仍然清晰可见,贸易时代象征性的转折点是1629年,而到了如 17世纪80年代,这一时代才在剧痛中终结。 

尽管如此,该书封面上的14501680年这一时期反映了本书的实际内容。虽然我们有种种理由将1400年作为贸易持续发展的开端,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15世纪史料的极度缺乏使我无法撰写那一段本人孜孜以求的历史。我希望这种史料多寡不均、前后不匀的情况起码说明这样一个明显的事实,即历史分期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具体的历史问题,如果问题变了,那么分期也必须随之而变。 

和世界上其他广袤的地区一样,东南亚地区各地情况也千差万别。尽管本书勾画了整个东南亚地区历史中的律动,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方所受影响不尽一致。海洋贸易、银币铸造、新式武器、城市生活以及与此相关连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对城市的影响自然大于乡村,对海岛和河口的影响自然大于山间要塞,对贸易孔道的影响也自然大于种植稻米的平原地区。专门探讨一个国家或文化的国别史,特别是在那些边陲地区(例如,越南北部和缅甸北部),比较容易察觉不同的历史 律动。读者可以通过第三章看出本书在论述方面的详略不一: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与佛教所带来的变化就非常不同。不过,就整个东南亚地区来讲,其一致性仍然跃然纸上,而且所考察的地区越广,这种-致性就越清晰可见。虽然国际贸易的大潮对东南亚居民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但所有人都饱经这场大潮的洗礼,无一例外。曾几何时,在学术研究中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认为东南亚社会专制主义盛行、历史静止不变、经济自给自足,但贸易时代的史料则证明这种观点大错特错。 

为了重现东南亚在近世①世界史中的地位,我们有必要将不同地方、不同时间所使用的度量衡制度进行换算,使人一目了然。为此,重量和长度一律使用公制,而货币则用白银来计算(见附录“度量衡与货 币")。但是,我将换算结果四舍五人后而得出的大概的数字并非十分精确。在大多数情况下,原文史料中的原始估计本来就只是估计而已,而所有度量衡之间的互换值以及货币和白银的比值也都因地因时而异。很自然,这些估计充其量只能大致标明贸易规模的大小和长时段 的涨落而已。 

一般来讲,本书都采用当时的地名,但采用现代的拼法。暹罗和交趾支那是外国人使用的两个地名,用来指东南亚大陆地区的两个国家,比使用现代的国家名称泰国或[中部]越南要更合适。②与此相反,对于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本书则一律使用现代名称,包括印度尼西亚人、菲律宾人、泰国人和分布广泛的语族泰人。为了表明东南亚地区内部的地理和文化分区,本书使用大写的“大陆地区"(Mainland,包括现在 的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与“海岛地区”(Archipelago,包括 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在引用史料方面,本卷和第一卷一样,在行文中仍然标明原作者姓名和首次出版日期,或者在有些情况下,史料撰写日期。所有其他有关史料的详细情况,包括英文和荷兰文档案史料的馆藏场所,都在“引用书目”中一一列出。在此,本作者再次感谢所有那些编辑、抄写和翻译这些史料的学者们。读者只要细心浏览该书所引用的书目,就能真正体会到本作者对这些学者们的感激之情实在是难以言表。

自从本书第一卷出版问世以来,有更多的学者和机构都为本人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继续慷慨支持本人的研究;确实,能够为撰写这样的著作提供这样的条件的地方在全世界都可谓凤毛麟角。此外还感谢下列机构为我提供宝贵的时间和条件,使我可以从容研究:1987年,巴黎社会科学等学院;1987年,牛津大学万灵学院;1989年,华盛顿大学与洛克菲勒基金会;1990年,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 学院;1991年,第二次前赴位于谢波罗尼山庄(Villa Sherbelloni)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事研究。没有上述机构的支持,该书的写作可能还会延宕时日。 

下列学者帮助查找资料、交流观点、提出中肯意见,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彼得博姆高(Peter Boomgaard),约翰鲍恩(John Bowen), 珍尼弗布鲁斯特(Jennifer Brewster),哈罗德布鲁克菲尔德(Har old Brookfield),亨利尚贝尔-卢瓦尔(Henri Chambert-Loir),陈希育,布鲁斯克鲁克香克(Bruce Cruikshank),迪拉瓦庞贝加(Dhiravat na Pombejra),托尼-迪勒(Tony Diller),德普尔斯 (Dan Doeppers),罗拉杜利(Laura Dooley,耶鲁大学出版社),汉弗莱费希尔(Humphrey Fisher),康乃尔弗莱舍(Cornell Fleischer), 玛丽格罗(Mary Grow),伊藤武志,石井米雄,查里斯-凯斯(Charles Keys),安库马(Ann Kumar),吕尔代拉尔霍芬(Ruurdje Laarhoven),李塔娜,德尼隆巴尔(Denys Lombard),皮埃尔-伊夫,芒甘(Pierre-Yves Manguin),大卫马尔(David Marr),莫倚梅(Mo Yi-mei),貌貌纽(Maung Maung Nyo),奥康纳(Richard O'Connor),诺曼欧文(Norman Owen),伯伊班敖西瓦坦(Peui- panh Ngaosyvathn),克雷格-雷诺兹(Craig Reynolds) ,M. C.李克莱 弗斯(M. C. Ricklefs),迈克尔萨默菲尔德(Michael Summerfield), 科里斯托夫韦克(Christopher Wake)o大英图书馆的帕特里夏-赫伯特(Patricia Herbert) ,安娜贝尔盖洛普(Annabel Gallop)、亨利金斯伯格(Henry Ginsburg),博德利安(Bodleian)图书馆的多丽 丝尼科尔森(Doris Nicholson)鼎力相助,提供手稿材料;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伊恩海沃德(Ian Heyward )和奈杰尔达菲(Nigel Duffy)帮助绘制地图,而大卫,布尔贝克(David Bulbeck),朱莉戈登(Julie Gordon),多萝西麦金托什(Dorothy McIntosh),克里斯 罗杰斯(Kris Rodgers),祖德-沙纳汉(Jude Shanahan),陈丽真(Tan Lay-cheng)和伊夫琳温伯恩(Evelyn Winburn)也在方方面面鼎力相助。 

 

“近他”原文为“early modern,为当代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分期。在欧洲指1450- 1750年这一时期,而在东南亚则大概指1350/14001830年这一阶段。考虑到中文尚无固 定译法,现借用日语“近世”这一流行用法。在日本史上“近世”主要指江户时代( 1603 1867)。——译注

在行文中,原作者有时仍使用“Thailand一词,译文即照直翻译为,泰国”。——译注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贸易时代:14001650

第二章城市与贸易

第三章宗教革命

第四章专制国家的弊病

第五章 东南亚贫困的起源

结论:继承与变迁

附录:东南亚贸易时代的主要朝代

阅读指南

缩写

引用书目

词汇表

度量衡与货币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