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马华文存8~教育卷(90年代)
独中师资流动何时了?
赖兴祥
这一年来,独中征聘老师的广告可说无日无之,尤其是商报提供免费版位后,独中似乎在排队请老师,老师流动性不可谓不大。
独中老师为什么经常流动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先了解老师为什么要到独中来执教。这不外有以下两个原因:
一、有志献身教育,特别是华教与独中者,这类老活师以留台独中生,宽柔专修班毕业生居多,有些老师虽不是念师大,但宁可放弃专业科系如工程系等来投身华教界。当然也有本地大学毕业生有志献身华教,但在目前来说,毕竟占少数。
二、暂时“屈就”于独中,一待申请到政府的师训或教育文凭或更优厚的差使时,便弃独中,另谋高就,这类老师以本地大学或受政府承认的外国大学的毕业生为多。
上述第二类老师的离职是意料中事,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因为独中的待遇与服务条件和国中或工商界比起来,还差了一大截。但是如果第一类老师也相继离职的话,这问题便值得我们深思了。
老师离开的原因
有志献身独中与华教的老师为何也要离开呢?其原因不外有以下几项:
(1)待遇与前途没有保障。
(2)工作压力太大。
(3)对独中的前途没有信心,怕“上错船”。
(4)人事与行政上的问题
上还原因又以第(1)、(2)项为主要。
到目前为止,还有部分独中在老师待遇方面是实行节薪制的。节薪制的弊病在于老师的薪水每年都在浮动;今年教多节,得薪较高,明年教少节,薪金相应减少,使老师每年的收支预算很难做,而校方为了确保老师不“减薪”,只得尽量分配同样或更多的节数给有关老师,有时一班的某个科目还要拆开给两个老师教,高初中(节薪不同)节数分配还要尽量均分,以减少不满情绪,影响教学士气。试想校方又怎能每回都四乎八稳地均分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常使老师与行政人员苦恼不已,长久下去,便可能萌生去意。
节数多加重老师负担
第二个原因与第一个原因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获得一定的待遇,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老师所负责的节数便必须“足够”,这通常指每周授课35节以上,比国中的平均授课节数约多8至10节。加上独中教室有限,为了尽量容纳学生,减少固定开销,班级人数一般上都相当大,一班平均50多人。这在管教方面,对老师是个沉重的负担,尤其是面对低年级成绩差的学生更甚。有位加拿大的老师来笔者的学校参观,看到一些班级人数有50多名。学生坐得那多靠近,还能安静听课,感到惊讶不已。他说若是在加拿大,学生秩序一定大乱,根本无法上课。
班上人数多不但管教方面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人多问题多,担任班导师的越是尽责,处理学生问题越是应接不暇,纪律问题,课业、心理辅导的工作,可以从学校忙到家里,对学生有爱心的老师还会有学生放学后或在周末到他们府上请教课业或生活上的问题。当然,在改簿子卷子方面吃重的情况更是在所难免,改得越仔细,精神消耗便越大。加上学校其他的活动如筹款,运动会、课外活动等,更透支了老师的精力。因此,积极献身的老师往往就在这种情况下搞得疲惫不堪,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要进修也抽不出时间。久而久之,会感到茫然,逐渐迷失方向,开始对自己的信心与献身华教的志向感到怀疑。最终会有一些老师带着依依的心情放弃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去选一个朝九晚五,较“正常化”的工作(待遇也往往较高);这是非常可惜的事。
把节薪改为月薪制
要改变这种现况,首先能做的,便是设法减轻老师的精神压力,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减少老师每周的授课节数。这必须是在不影响老师收入的情况下进行的。有效的作法便是把计算老师待遇的节薪制改成月薪制。供老师每周的授课节数不超过30节,每年有固定的加薪额,以应付日益提高的生活指数,这样老师便能看到收支方面的前景,对独中也较有信心。
当然,这样做肯定会增加校方的经济负担,校董必须找更多的钱来弥补不敷。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若老师工作愉快,士气高昂,在协助校方筹款方面,肯定会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和动性,问题到时也必能迎刃而解。
(27-05-199l《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