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真言
27-10-07
我参与华教复兴运动
胡万铎
自家父去世后,我接掌家业,10年有成,然后成家。
我与家人一向秉承父亲遗训“取诸社会,用之社会”,其间对社会教育及慈善事业不敢怠慢。尤其是对深斋中学的支持一如既往。
1969年自513的种族纠纷过后,华团领袖都明哲保身,不愿再担任要职。
1971年我以35岁之壮年出任霹雳客家公会会长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深斋中学董事长。
我国自独立以来,华教即受到教育政策上的打压发展得极为坎坷,甚至新生来源断绝。独立中学办得半死不活,深斋也面对同样问题。身为董事长的我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基于关心学校前途与发展,难免会向校长提出一些意见及改革以求自保,却落得被人指责干预校政,令我有点意兴阑珊。
1972年底,曾敦化局绅与沈亭君召集各校校长会议,商讨独中困境及寻求解救方案,乃属草创初期,我没有参与,只由校长代表。
至1973年4月1日,深斋中学甫上任的陈元忠校长因有重大议案要通过,他不能作抉择一定要我出席由育才独中主催的会议。
那是我第一次参与复兴运动的会议。想不到我的出席引起大家的瞩目。当天除了九所独中的校长外,还有董教负责人都有出席。就记忆所及董事长有培南中学的陈孟利、南华的王挺生、育青中学的蔡尤耕、崇华中学的骆谋生局绅、育才中学董事廖志兴以及霹雳教联会及教师公会代表余辛堂等。
育才中学董事长张国林并没有出席,会议由其校长陈慧兰主持。交流时发言的人很多,都是围绕著独中目前困境及办学方针的改革。会议中更强调的是独中经济拮据的问题。因为学校的发展壮大除了要有不屈不挠的办学精神外,尚需依赖是物质与金钱作为后盾。盖有良好设备始能产生良好的学校,才能与他校争一日之长短。
由于政府政策着重发展国文、国语,华人子弟欲求深造母语、母文,接受华人传统教育,除自力更生求存外别无选择。故沈亭于会上建议“为霹雳九所独中筹募百万元运动",用它的利息分配予全州独立中学作为发展基金。
此建议获得大家认同,而且应该由霹雳华校董联会负起这份为民族教育尽一分棉力的责任。于是议决九所独中联名上书予霹雳华校董联会及霹雳教师联合会陈情,尽量早日付诸行动。这一次的会议也改变了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