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真言
1-12-07
华教功过谁来定
张树钧
1962年华文中学改制,是我国华文教育风云激荡年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历史记下了事件过程与要角推手,是非功过谁来定,谁应负起主要责任,有待评说论定。
针对中学改制对华教的深远破坏,马华元老李孝友曾痛心忏悔:“我很痛恨欺骗我的人,我很天真地受骗,然后再来骗大家。”
我们不禁揣想,华教一路处境坎坷,是否与某些政党的浮萍主义与双面政客有关。
十年间,全国60所独中苟延残喘,“最终目标”成功在即,华教从此就要折腰前程断,就在此忧心茫茫之际,霹州燃起星星之火,瞬间燎原。
1973年胡万铎先生振臂高呼,独中复兴运动轰轰烈烈,一片赤诚之心股股激流,感染着前贤后进平民百姓,一时间前呼后应,独中浴火重生,华教又一次险滩渡,迂回奔前,胡先生创造了历史。
“513事件”过后,华社创伤犹新,白色阴影笼罩。胡先生一马当先敢把华教重担挑,实有其过人之气概。恩怨与功过分头算,胡先生对华教的重大贡献,无庸置疑。
胡先生在《尊重独中复兴运动史实》一文中(见10月13日《东方日报〈龙虎三十〉》提及两本华教重要刊物《建设与发展》和《崙斗与建设》,均对霹雳独中复兴运动只字不提,怎会是这样?历史的真实始终要还原,谁来定调?是董总?还是其他几个人?
回头想起林晃升先生。1982年“打进国阵纠正国阵”旗号正响,张德常先生与我和一班瓜拉光校友会同人专程到吉隆坡会见林老,坦诚相告我们的关切,并陈情利害。我们无功而返。
尔后林老等人相继加入行动党,效果不彰。从此董教总的超然号召力,甚至能左右选情的“第三势力"逐渐褪色,统领风骚不再。而达“第三势力"正是某些华基政党欲置董教总于死地的主要原因之一。
然而林老与华教探索谋出路造成的深远影响,有人认为乃无心之过,董总仍予林老对华教的牺牲与贡献高度评价,功过谁来定?为何华教发展史上不能记下与肯定胡万铎先生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