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七年)

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七年)

杨建成著

文史哲出版社

 

 

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七年)

著者:杨建成

出版者:文史哲出版社

登记证字号:行政院新闻局局版台业字0七五五号

发行所:文史哲出版社

印刷者:文史哲出版社

台北市罗师福路一段七十二巷四号

邮拨0五一二八八一二彭正堆帐户

电话:三五一一0二八

定价新台币一四0

中华民国六十八年四月初版

中华民园七十七年九月再版

 

 

前言

 

()硏究重心与范围:本论文所有论点都针对着「华人和马来亚之关系」而发。华人在马来亚已有五百年以上历史,由于客观环境的变迁,时局的演变,华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在二次大战前后,马来亚的华人社会由于中国局势逆转,马来亚移民法令日益严紧,使得马来亚的华人社会由流动性的劳工商业集团的性质,渐渐转变为娶妻生子长久定居的形式。华人开始不只是将马来亚视为「打工赚钱」之地,而视马来亚为永久家乡了。适其时,马来亚也开始迈向自治之途,政权逐渐向人民开放,华人也开始参与政治事务,积极成为马来亚公民。本论文之主题即在探讨二次大战后,至独立这一阶段中(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七年),华人如何参与马来亚政治事务,他们所遭遇的困难为何,他们的得失又如何。为了讨论方便,本论文以马来亚半岛内所发生的问题为对象,星加坡因情形特殊将不在本论文讨论范围以内。

 

()名词运用及基本概念:在中文书籍中一向以「华侨」一词来包括所有在海外居住的中国人,意谓着这些中国人祇是暂居海外,总有一天他们会衣锦荣归或落叶归根,返回祖国。「华侨」这个观念毕竟有它的时效性,在二次大战以前,殖民帝国兴盛的当儿,那些尙待开发的殖民地区,是欢迎勤勉刻苦的中国人前往工作经营,殖民帝国唯利是图的殖民政策也的确为中国人创造了大最的工作机会,但是二次大战后,殖民地纷纷独立自主,当地土人一跃为主人,这些掌握经济命脉的「华侨」当然成了他们族视的对象,「排华」更成了这些新兴国家独立自主的必经路径。民族国家兴起之后,「华侨时代」也宣告结束。在当地留居的中国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使自己成为当地国的一份子。在马来亚独立之后,华人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大声呼吁:「华侨时代已经成为陈迹,我们要开始做马来亚人及星加坡人了」(南洋商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一日)。基于以上的观点,作者以「华人」一词代替「华侨」一词,以表明新阶段的来临。「华人」一词除了指出此人有中国人之血统关系之外,并没有含着其他的意义,尤其可避除政治效忠问题的困扰。

 

本论文系围绕着一个基本假设而论述:即在马来亚华人人口为全人口百分之卅七又掌握全马经济命脉,以敎育文化水平而论,华人远超越其他种族,依此推知华人应有足够的能力在马来亚争取到合理的地位,但是事实证明华人在马来亚建国途中不但没有发挥潜力,且最后终于沦为「次等国民」身份。作者尝试从英国政策,马来人之计谋,及华人社会先天性的弱点来解释华人在马来亚失去合理地位的原因。

 

()硏究方法:本论文之写作纯为图书馆式的硏究报吿,作者因环境所限未能作任何实际调查。所幸指导敎授江炳伦先生曾在星加坡大学任敎五年之久,对星马政治问题非常熟悉,且拥有大批有关此问题的珍贵资料,使作者在写作论文期间,在硏究方向及资料搜集方面获得亟大的方便。依江敎授指示,作者以下列态度从事此硏究:

 

(一)每一论点务必注明出处来源,自己的推论和他人之看法应有淸楚的交待。

(二)能索阅第一手资料之处,必详细硏究原始史料,然后参阅他人专著,再作推论。

(三)因此论文系硕士阶段习作,应着重事实之寻求而非理论之推演,以避免泛泛之论。

 

作者在写作本论文第三章时,曾花费大最时间在详阅英国国会纪录及马来亚当时侨报,澄淸许多学者的不正确的断论,并且对英国议员作决策时的心理状态及华入社会的众生百态作了细心的描绘。相信这是本论文唯一値得一提的特点。

 

作者愿再一次在此向江老师致最大的谢忱;在撰写本论文每一阶段,江老师都不厌其详地为作者解决困难,指引作者正确方向。而在成稿之后又细心为作者修改校正,并且尊重作者个人的看法和断论,尽管有些看法江老师并不以为然,但是祇要作者能自圆其说,江老师就准许作者留在论文里,因此,本论文如有任何不合理之处,应由作者负全责的。

 

在论文写作期问,作者曾数度请敎李亦园老师,并蒙热心提供资料,指点迷津,获益良多,特此申谢。此外作者还要诚恳地向侨委会的陈学文先生,丘宝畴先生,周应龙先生,叶君强先生,中硏院民族所的何先生,以及外交部的张炳南先生,致最大的谢忱,因为如果没有他们的指点和慷慨借阅资料,作者是不能如此顺利地完成此论文的写作。最后作者要向李薇薇小姐致最衷心的谢忱,因为这本书从收集资料到写作、定稿、校对,每过程都在她亲切的协助下完成的。

 

本书承中国学术著作奖助委员会奖助出版,谨致谢忱。

 

杨建成识于木栅政治大学政治硏究所

民国六十一年二月

 

论文提要

 

本论文的写作系采综合及归纳的方法,将全篇分为三章分别讨论之。每一章几乎可独立成为一个专题硏究,但是,每一章都以其特别的角度来探讨华人和马来亚之关系。

 

第一章:马来亚多元种族社会的构成。本章先从人口的构成,分布状态,及流动的情况来说明马来亚多元种族社会的特性。再就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向马来亚移民之史实,以及英人殖民政策,来解释造成今日马来亚多元种族社会的前因后果。最后,以今日各种族在经济、政治、教育各方面的表现,描述各种族在马来亚社会中所眞正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马来亚华人社会的组织与政治态度。一般学者及政治家都批评中国人之间一向缺乏团结意识,及囿于家族和地域观念难以开诚布公精诚合作。国父孙中山先生以「一盘散沙」形容中国社会,马华公会的创立人陈祯禄先生也同样以此句话描述在马来亚之华人社会。作者在此章内,试以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及中国人一惯的结社方式来解说海外华人社会的结构及其领导,同时辅以好几项实地调査的资料,以左证作者之看法。然后,基于此看法,来剖析华人在马来亚对政治「冷漠」,不肯积极参政的眞象。最后,谈到马来人民族主义勃兴的原因和盛况及其内心的矛盾和恐惧,马来人自知马来亚迈向独立自主是必将面临之事实,而又深怕一旦失去英人的特别保护,根本无力主宰马来亚。所以在马来亚马来人的民族主义自始是一种惊吓无力的呐喊,其中向英人求援乞救的意味比向英人要求独立自主的意味强得多。

 

第三章: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本章其重点在解说二次大战后,英人为迎合世界潮流,如何主动鼓励马来亚逐步迈向自治之途,而各种族心怀异志,使得马来亚成为东南亚最后独立之殖民地。经百余年英人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马来亚在人种上形成马来人、华人、印度大鼎足而三局面,在行政区分上,纷纷纭纭分割为十一个单位,呈现出各自为政互不协调的零乱景象,而又经过三年日本人占领,故意制造种族纠纷,伏下了日后种族失和,流血冲突的危机。英工党政府趁战后混乱的初期,想以快刀斩乱麻的手段,以遣派特使和各邦苏丹缔约的方式,剥夺了各邦实权,成了大一统的「马来亚联邦」。依此设计,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将处于平等地位。不幸的是此一公平合理的计划,在马来人强烈抗议,英殖民官员播弄,及华人忽视的情况下被打消了,代之以马来人为主人,尊重各邦苏丹主权的「马来亚联合邦协议」。接着,百分之九十为华人的马来亚共党展开了全面武装叛乱,企图以武力攫取马来亚。而种族的因素,使得马共得不到马来人及印度人的支持,经济繁荣及锡胶价格偏高,又使一些「富足知礼」的华人努力保持既得利益,不愿支持马共。因此,马共支持者一直限于华人社会中下层以内,其活动方式也限于打家劫舍的抢匪形式,发动「全民」战争以赤化马来亚的梦想终成泡影。

 

英人为平息共祸,博収民众支持,除了加强军事行动之外,逐步推行地方选举,想以渐次缓进的方式在马来亚实行自治。当时,中下层的各族人士,在「紧急状态」的特别法令的束缚下动弹不得,稍带有社会主义的政党很难展开活动(因怕被戴上红帽子),当时祇有代表传统既得权益阶层的两大政党成对峙之势;拿督翁的国民党代表地方苏丹及官员势力,而东姑拉曼的华巫印联盟则代表「官味」较轻的各种族上层富贵人士的力量。拿督翁在高叫延缓独立及反华的口号中失掉了所有的选民,而东姑拉曼在鼓舞独立,及种族共和的呼声中在大选中狂胜,一跃成执政党。在表面上,联盟是全马公开选举中产生的执政然,但实际上,其代表性非常微弱,当时六百万人口中祇有一百二十八万参与投票,二百二十万华人之中祇有十四万参与投票(约占全体的十六分之一)。故当时的联盟并不能眞正代表全马人民的心声,更不能代表华人的心愿。

 

在盟政府领导,英政府的纵容下,马来亚在一九五七年八月卅一日达到了独立的愿望。但从制宪过程中而论,在野的马来人及华人都提出和联盟亟端不兼容的看法和意见,他们的意见并未被尊重和采纳,联盟政府似乎是一意孤行地独自完成了制宪工作。依联盟的看法,如果眞正广纳嘉言,逾从民意,则制宪大业永无完竣之日。

 

但是祇凭一纸宪法并不能促成全马来亚各种族共存共荣,消弭猜忌敌视之心。一九六九年五月十三日华巫种族冲突就说明了这个事实。

 

至于,人口占马来亚百分之卅七,掌握马来亚经济命脉的华人社会,为何一直难以发挥应有的影密力,而终于沦为「次等国民」地位,让马来人占尽了便宜,作者以为应归因于英国殖民官员内心怀有「马来亚将来可能并为中国一省」的恐惧,以及华人社会本身太不团结,缺乏一致的行动所致。

 

 

 

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一九四六年——一九五七年)

 

目次

 

前言

()硏究重心与范围

()名词运用及基本概念

()硏究方法

论文提要

 

第一章 马来亚多元种族社会的构成

第一节 人口

第二节 华人移民马来亚半岛的经过

第三节 马来入及印度人移民马来亚半岛的经过

第四节 在多元种族社会中华人马来人及印度人各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 马来亚华人社会的组织与政治态度

第一节华人社会的结社与领导

甲、二次大战前华人社会概况

乙、华人结社方式与家族制度

丙、战后的华人社会

第二节 华人政治态度与马来人民族主义

甲、华人政治态度

乙、马来人民族主义之兴起

 

第三章 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

第一节 英国殖民官员与「马来亚联邦」计划之撤销

甲、马来亚联邦计划的提出

乙、马来亚联合邦协议之缔定

第二节 华人与马来亚之建国

甲、马共作乱与全国大选

乙、迈向独立之途

 

附录——

(一)梦飞:马来亚的眞主人

(二)(一九四八)运筹委员会之宪法草案

(三)(一九四八)马来亚联合邦公民资格之规定

(四)(一九五七)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之公民权规定

(五)马来亚华人甲必丹史略...........................0

 

附表及附图

 

第一章

(一)马来亚十一邦人口统计表(一九二一——一九六七)

(二)马来亚每千名男性对女性人数此率

(三)马来亚廿一重要市鎭种族构成表

(四)星加坡人口组成表(一八一九一八六0)

(五)马六甲人口组成表(一八一七一八六0)

(六)威士利省人口组成表(一八二0—一八六0)

(七)槟榔屿人口组成表(一八一八一八六0)

(八)一九五七年马来亚从事经济活动各种族统计表

(九)一九四七年马来亚及星加坡各种族所得统计表

(十)一九五七年全马纳税统计表

(十一)马来亚一九五七年十岁以上识字人口比率表

(十二)各种族任高级官员(包括技术性官员)统计表(一九五七一九六二)

(十三)各种族从事必备相当于大学文学院学位资格的公务员统计表

(十四)各种族从事必备科学知识背景(自然科学、物理、工程、医学、数学)的公务员统计表

(十五)各种族卫生官员统计表

(十六)各种族从事必备非自然科学知识背景(如法律、建筑、敎育等)的公务员统计表

(十七)各种族从事吏级(警察、关税、税务、邮政等)公务员统计表

(十八)各种族行政事务员统计表

(十九)各种族警务官员统计表

(廿)各种族敎育官员统计表

 

第二章

(廿一)帝制中国之阶层化与流动图(OOBC——一九OOAD)

(廿二)马来邦联会议构成图(一九0九、一九二O、一九二七)

(廿三)海峡殖民地行政系统图

(廿四)十九世纪末马来亚社会之阶层图

(廿五)今日马来亚华人社会之阶层图

(廿六)马来亚麻坡华人社团关系图

 

第三章

(廿七)一九四六年三月八日英国国会平民院第二读会辩论关于「马来亚联邦计划」,议员发言内容摘要表

(廿八)一九五五年大选各政党得票统计表

(廿九)在草拟宪法阶段华人之宪制意见摘要表

(卅)在草拟宪法阶段马来人之宪制意见摘要

 

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