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
杨国贤 姚盈丽 编著
21世纪出版社
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
杨国贤 姚盈丽 编著
21世纪出版社
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
编者:杨国贤、姚盈丽
校对:颂平、李华、一凡、阿川、方山
督印:方山
出版:21世纪出版社
PENERBITAN ABAD DUA PULUH SATU
19, JALAN 7/17, TAMAN FADASON,
JIN JANG UTARA, OFF JALAN KEPONG,
52100 W.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MALAYSIA.
H/P:012-6101970,012-2611807
Email: my21cpsb@yahoo.com
承印:Percetakan Advanco Sdn. Bhd.(45169-K)
日期:2015年10月
定价:RM50.00 / SS25.00
ISBN:978-983-3164-46-2
我们的话
2015年9月3日,中国举行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庆。中国的抗日战争,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起算来说,是14年抗成;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来说,是八年抗战。无论如何,中国经历长期抗日找争成火的洗礼加之全民革命觉醒后,终于站了起来,成为东方巨人,向全球发出光芒。
统计资料显示,那年代,在海外华侨华人大力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中,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贡献是首屈一指的。其中,由爱国侨领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号召和动员,以及由马来亚共产党(马共)成立的抗敌后援会配合和组织的“南洋华侨青年司机技工回国服务团”(南桥机工),总共3千2百多名汽车司机和修车技工的庞大队伍(绝大多数来自马来亚各地),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华侨华人多次有组织地前往中国支援抗敌、革命或建设的壮举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饮誉国际。机工们在滇缅公路等运输线上的奋战,为支援抗日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交织着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崇高感情和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有需大加赞颂!
1989年12月2日,马、泰政府与马共签署《合艾和平协议》之后,复员的人民军其中的一部分人员回返马来西亚定居。我们21世纪出版社,由回马定居的一些人员所组成,只是一个小小的出版社,势单力薄,至今仅能着重收集与出版有关马共成立后的文件资料,兼及抗日战争以及抗英战争包括抗英战争延续时期的一些回忆录资料等等,已经很难招架,倍感吃力。今次有老友们提议并希望我们出版社再跨一步,也能尝试出版一部关于以马来亚为主体的“南侨机工”的史料巨册,这让我们不无犹豫再三,深怕力不从心,无法交差。后经老友们一再说服,并表示可以尽力协助包括帮忙筹措出版经费等,盛情难却,我们终于接受了由原马来亚归侨杨国贤、姚盈丽夫妇合编的《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手稿,着手进行出版。
在进行上述工作当儿,为了厘清历史遗留下来的华族身份认同课題,首先,我们试提出以下两个问题谨供探讨和寻求共识:
一、二次大战之前,为什么南洋一带的华人都自称“华侨”,即以“华侨”身份自居?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以前,南洋(今称东南亚)各地包括马来亚(今称马来西亚半岛和新加坡)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保护邦,人民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国籍,各地华人大都不甘愿作为殖民地属民,因而认同于拥万古老文明的中国为祖国,称本身为“华侨”,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
另一方面,因为当年统治中国的,满清及之后的中华民国历届政府,既没有国际主义观念又奉行血缘原则,只允许“华侨”的身份。例如,马来亚是英属殖民地,在本地出生的华人算作是英籍民(宗主国英国的海外二等籍民),中国当局则一概视之为“华侨”;而这些华人并不认为英国是自己的“祖国”,在主观上普遍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中国,自己是中国人,这是名正言顺的,合乎情理的!
二、马来亚的华族是怎样形成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属马来亚已形成了以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为主体以及其他少数人种社区共存的多元社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要求摆脱殖民地地位的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劳工人数众多的“华侨”,是在当年的历史条件下民族独立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与参与者。尽管如此,但绝大多数“华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华人”身份以及“华族”的形成与存在,还处于“自在民族”(in-itself)阶段。
1930年,马来亚最早的现代政党马共成立,它提出了驱逐英帝与争取马来亚独立建国的斗争纲领。马共是由本地无产阶级的先进队伍所组成,而华人工人不仅在无产阶级中,更在先进队伍中占了大多数。由于华人先进分子(马共党员及支持者)的积极宣传教育作用,华人开始从“自在民族”阶段向“自为民族”(for-itself)阶段转变。据悉,早期参加马共的人,原先主观上还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不过,一旦接受了马共的斗争纲领和主张,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确是为争取本地马来亚的独立建国而斗争的“华人”。当然,在经过了二战时期三大民族共同抗日以建国的战火考验下,以及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激荡下,华裔普遍奋起争取并获得公民权,已经不再自称“华侨”而是公认的“华人”了。
有需明确指出,原先的华侨形成为后来的华人或华族的阶段,或者说,马来亚华人作为一个本地民族(华族)从“自在”走向“自为”的阶段,其根据究竟何在?我们认为,就历史发展而言,应以马共的成立作为标志。因为那时华人的数量已接近马来亚人口的一半,而且主要居住在城镇和生产树胶锡的发达地区,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形成了稳定的共同体,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就更不用说了。这已经具备了关于民族形成的基本条件,再伴随着先进思想的武装以达到民族的自觉,是名副其实的华族了。
历史资料显示,以华人为主体的马来亚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把中共设在马来亚的“南洋共产党”加以转变,之后在共产国际的代表胡志明的主持下,于1930年4月30日,正式成立了以本土认同的马来亚共产党(马共),也就成为华族自觉的先决条件。
历史不断发展的结果,现在“华人华侨”已经是耳熟能详的提法。例如,《新华网》就有“海外华人”网页,刊载“海外华侨华人与抗日成争大事年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总理李克强的文告也都有“海外华侨华人”的提法。其实,就法理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允许双重国籍,国务院对华侨和华人的定义是:华侨,即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及其后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中国人及其后代,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者,是“外籍华人”,即“原是华侨或华人后裔,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国国籍者”。
不妨指出,现在也有人把目前马来西亚的“西马半岛”以外地区的抗日斗争,说成是当年根本还不存在的马来西亚的抗日斗争,例如把1942年的“北婆罗洲华侨抗日神山游击队”,说成是“马来西亚华侨抗日神山游击队”。其实,马来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之前,是英属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独立后是马来亚联合邦(不包括新加坡)。1963年9月16日才成立的马来西亚联邦,华文报章简称之为“大马”,不叫“马来”或“大马来”。马来西亚或“大马”由马来亚半岛、新加坡、砂拉越和沙巴(英属北婆罗州)组成。此后,马来亚就称为“马来西亚半岛、或“西马”,位于东面的砂拉越和沙巴称为“东马”。新加坡于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自称新加坡共和国。
其次,在简要探讨了华侨、华人以及华族形成的问题之后,不妨也涉猎关于马来亚华人革命运动及参与中国抗日救亡运动以及南侨机工的密切关系。
从马共成立的过程,不难看出中、马两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那普遍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年代,为逃避国民党政权逮捕而来到马来亚的中共党员,很自然地加入马共,例如曾紹禹、陈夏、杨林等都是原中共党员;而被捕后驱逐出境的马共党员,去到中国也可以成为中共党员,等等。“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后,马来亚华侨华人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声势浩大的支援中国抗战的运动又称“援华抗日”运动。参与运动的一般可以分为国民党人、中共在马的人员和马共人员以及进步开明人士三个部分。但最积极和活跃的是中共和马共人员以及进步开明人士,如陈嘉庚等特出人物。
当年,最著名的援华抗日机构是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賑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马共组织和领导的,有中共人员和进步人士参与的是马来亚“抗敌后援会”。马来亚“抗敌后援会”同中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组织的南洋各界人士的“抗敌后援会”挂钩,积极筹款支援中国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组织南侨机工的工作上,出面牵头的是“南侨总会”,但“抗敌后援会”也是积极参与并大力动员的,南侨机工中也有一些马共党员或同情者。又如,拥有千多人实力的、“保卫星洲”的新加坡“华侨抗日义勇军”,也是马共积极推动组成的,率领这支队伍开往前线抗拒日军进攻的,就是马共的中央干部林江石。
南侨总会和抗敌后援会的抗日宣传也很普遍,在乡村的咖啡店也贴满了各种图文并茂的抗日海报,如东北马占山大刀队,上海八百壮士,等等。马共和抗敌后援会组织的宣传队高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人们高唱“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拿起我们的铁锤刀枪……”o这些抗日宣传和动员南侨机工等活动,对提高广大人民的抗日热情和革命觉悟起着巨大的作用,为日后动员群众进行抗日卫马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侵占马来亚后,日本法西斯初时主要针对华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十万以上华人被杀害。马共负起了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重担,对万恶的法西斯,血战到底。马来亚人民在“武装起来、抗日卫马”的号召下,以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精神,克服千难万险,建立了八个独立队的人民抗日军,通过抗日同盟会组织了数十万的乡村和小市镇的各民族群众。1945年8月15E),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人民抗日军已控制或解放了大部分乡村地区与不少中小城镇。这些成果,也成为日本投降后和平时期各民族的工农群众组织的建立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取得1957年独立的抗英战争的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无论在援华抗日阶段,或者在较后的抗日卫马阶段,马来亚华人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在援华抗日阶段,马来亚华人深深体会到,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是为侵略亚洲,称霸世界东方的序幕,因此,支援中国抗日不仅仅出于本身对主籍国亲人的情结,更是基于人类共同爱好和平、反对侵略和维护正义的崇高原则。在抗日卫马阶段,马来亚华人负起了光荣的历史任务,他们站在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线,做出了最大的牺牲,他们带动其他民族一起,誓死反抗日寇,保卫了家园土地,最后同全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打败了国际法西斯,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成的胜利!
最后,有需注意到,马来西亚国内出现的一种贬损华人抗日功绩的论调,至今未能完全平息,这其中不排除某方面是有意在挑拨民族间的矛盾。他们利用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与历史方面,以及在认识日本侵略者本质上的差异,大放厥词,说什么华人仇日,那是因为中日战争的缘故;马来人并不仇日等等。
历史事实是,抗日战争初期,日本法西斯进行欺骗宣传,说什么“日本要帮助马来人取得国家独立”、“日本人来了要分胶园给马来人”等等。由于马来群众对英国殖民统治强烈不满,一时为日本的宣传所蒙版,马来农村的抗日工作很难开展。抗日战争中期,原先寄望于日本可以协助马来亚独立的进步团体“马来青年同盟”(KMM),也被日军取缔了,盟员遭受镇压。经过事实的教育,马来群众逐渐看清了日本法西斯的反动凶恶面目,马来农村的抗日工作也就有了进展。到了抗日战争后期,马来群众热情捐献农产品给人民抗日军,在群众运动的基础上,涌现了相当数量的马来先进分子,其中有一部分加入了抗日军,成为我国革命的宝贵力量。这些马来农村也就成为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
显然,不以动态和客观地看待马来人的抗日历史,只有不利于我国多元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我们的话》,意在为《南侨机工英名录》之出版说几句话,澄清一二问题,如此而已。此外,为了方便阅读与收藏,《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是分开出版的,但同时两册又联合成为一部完整套装。望各界垂顾!
21世纪出版社编辑部
2015年8月16日
我们的话
(续)
在编著者杨国贤、姚盈丽贤伉個的全权委托下,我们决定《南侨机工英名录》(上下册)首先在吉隆坡出版并在新马两地同时发行。为了不辜负重托,在马来西亚凤凰友好联谊会、雪隆暨彭亨等州老友联谊会、马来西亚21世纪联谊会、21世纪出版社等等的大力支持,以及不少会馆、乡团及热心人士的提供协助下,我们立即成立了“工委会”,展开联络和筹措经费的工作,成员是——
主席:符昌和
副主席:林裕、杨静来
财政:黄柏森(正)、刘耀宗(副)
此外,也由21世纪出版社成立特别“出版组”,负责全部出版和发行事宜,成员是:方山(组长)、颂平、李华、一凡、阿川。
于校对工作的过程中,在知照了杨国贤老先生之下,我们对某些地名、人名和事件作了约200处修订,也补充了一两位遗漏的机工英名事迹(眷属提供资料)。为此,杨国贤老先生语重心长地指出,南侨机工是个伟大的英雄群体,人人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未能把更多的英雄事迹整理出来,同时也肯定会有遗漏和不足,甚至差错,祈望机工眷属及各界知情者给予补充和斧正。他老人家但愿《南侨机工英名录》增补本不久的将来也能面世,以进一步告慰南侨机工群体之英魂!
本书的成功出版,荣获陈秀英大德、拿督林秋雅暨众多友好联谊会、会馆、乡团以及热心人士的资助和祝贺,谨在此深深致谢!
本书国外版工委会、出版组暨21世纪出版
社2015年11月6日
南侨机工英名录
目录
(上册)
彩色画页
我们的话
图片资料:
一、历史留踪
二、编辑整理
马来亚柔佛士乃华侨司机回国服务团第一、二批名单
槟城机器行回国服务机艺工程队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一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二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三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四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五批机工名单
主要参考目录
南侨机工英名录
目录
(下册)
彩色画页
我们的话
我们的话(续)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六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七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八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九批机工名单
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第九批补充机工名单
通过其他渠道回国参加抗日的南侨机工名单(包括东南亚各地区)
南侨机工队伍里的外族司机
编后话
南侨机工究竞有多少?
附录:各地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及机工眷属联谊会概况
主要依据和参考有关书籍资料
丛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