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回顾与展望
《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落实25周年
1998年全国华文独中教育改革交流会
小组讨论,陆庭谕先生提呈
1998年10月
(—)前言
《1961年教育法令》导致华文中学纷纷改制。不接受改制的16所华文中学及改制后重办的华文中学都成为独立中学。
从改制至1973年的十多年间,60所华文独立中学的办学者、支持者,各自努力,惨淡经营。一般而言,办学成绩不理想,华教工作者士气低落,学校面对重重困难,有的甚至面对关闭危机。
1973年,董教总发表了《华文独立中学建议书》(简称《独中建议书》)这份历史性文献,在全国范围内统领首先由霹雳州发起的独中复兴运动。
1975年,董教总发展华文独立中学工作委员会发动筹募百万元独中发展基金,按部就班地落实《独中建议书》的建议。
1973年至1998年的25年间,独中工委会从2、3个职员发展到今天的1百多位职员;华文独中学生人数从2万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近6万人;独中毕业生从当年的被人看不起到今天被许多国内外大学争着录取……
在这个世纪交替之际,董教总创办的新纪元学院,与南方学院一道为实现发展华教为一完整体系的理想与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华教的整体发展至今无疑已经取得重大的成就。
可是在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独中学生总人数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一些独中仍然面对生源、经济、师资、办学路线等问题。此外国内外教育改革思潮的冲击也使独中面对新的挑战。
基于独中持续发展及时代进步的需求,重温一下《独中建议书〉提出的背景及其时代精神,总结它25年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及认识独中办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掀起独中运动另一高潮的到来,相信是完全必要的。
(二)《独中建议书》的时代精神
《独中建议书》提出了以下四大使命与六大办学方针:
四大使命
1.中小学十二年的教育是基本教育,华文独立中学即为完成此种基本教育的母语教育。
2.华文独中下则延续华文小学,上则衔接大专院校,实为一必需之桥梁。
3.华文小学六年不足以维护及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必须以华文独中为堡垒,方能达到目标。
4.华文独中兼授三种语文,吸收国内外的文化精华,融会贯通,实为塑造马来西亚文化的重要熔炉。
六大办学方针
1.坚持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传授与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为创造我国多元种族社会新文化而作出贡献。
2.在不妨碍母语教育的原则下,加强对国文和英文的教学,以配合国内外客观条件的需求。
3.坚决保持华文独立中学一路来数理科目之优越性。
4.课程必须符合我国多元民族的共同利益,且应具备时代精神。
5.华文独立中学不能以政府考试为主要办学目标,若某部分学生主动要求参加,可以补习方式进行辅导。
6.技术和职业课程可按个别学校的需要而增设,但华文独立中学绝不应变为技术或职业学校。
《独中建议书》是在1973年12月16日通过。当时不但华文独中处在改制后困难重重的低潮期,民族语文、教育、文化也在经历过513事件的浩劫后处在空前危机中。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强调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绝对重要性,可说是《独中建议书〉的精神实质。
该建议书在结论部分就明确写道:“由于华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强调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绝对重要性;通过它来维护和发扬华族的固有文化,才能奠定根深蒂固肉g根基以及建立更坚强的信念,致使人人具备一种承接千年文化传统的'文化精神',而不致沦为没有文化根基的马来西亚人。”
四大使命这1、2、3综合起来解读,事实上正是提出以华文独中为桥梁或堡垒,下则延续华文小学,上则衔接大专院校,来维护及发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命4兼授三种语文的建议明显的是照顾到我国多元民族与文化的国情,说明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沙文主义的。
六大办学方针之1、2、4、5具体落实与贯彻了四大使命的精神实质。
如果说强调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绝对重要性是《独中建议书》的精神实质和时代精神的话,那么,虽然经历了25年,《独中建议书》并未过时,在民族尚未平等,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的危机仍旧存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三)25年实践所取得的总体成绩
《独中建议书》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的领导及全国60间独中的配合下,经过25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以下4项重大的总体成绩:
(1)把华文独中发展为有一定规模、具有完整课程、考试,基本上解决经济、师资、学生来源与出路的教育源流;
(2)华文独中的生存与发展,下则延续华文小学,上则衔接华文大专院校(南方学院与新纪元学院),已经初步形成由小学到大专院校的完整母语教育体系;
(3)独中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动员华社,凝聚华社力量以维护母语教育和民族文化,增强了支持多元语文、教育、文化的力量,使单元同化政策不能得逞;
(4)独中运动取得的成绩,增强了我们民族的自信和尊严,有利于今后在各领域争取民族平等与基本人权的努力。
尽管如此,由于当局的单元政策还未改弦易辙,国家教育政策的“最终目标”甚至已在《1996年教育法令》中变成现行目标,民族平等与基本人权的保障也还有待进一步争取,华教工作者仍然任重道远,引用沈慕羽老前辈的话,就是:“华教尚未平等,同道仍须努力!”
(四)独中办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5年的实践证明了《独中建议书》的高瞻远瞩。它是一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性文献。
由于《独中建议书》只是一份宏观的纲领性文献,加上各独中办学者的办学理念、目标等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因此各校只能根据本校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具体的办学方案和措施。经过25年的艰苦奋斗,独中终于取得了重大的整体成绩。
与此同时,由于办学者在主观办学理念、认识与能力,及客观条件的各种局限下,独中出现一些偏差与不足之处,也是在所难免的。目前一些学校开始重视的问题包括:
1.过于偏重语文的教学,语文科的上课时数过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及六育(德、智、体、群、美、劳)并重的有效贯彻。
2.教学工作主要是为准备学生参加考试而进行,考什么就教什么,太过注重考试和学业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育品质的主要标准。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办学者的心目中,也广泛存在于家长和一般社会人士心目中。
4.较侧重于数理科的教学和成绩,对人文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5.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6.较重视少数有能力升学及学术表现优异的学生,而忽略了资质一般或较弱的学生。
7.偏重智育,忽略学生身心、情绪等的均衡发展及正确人生观的建立。
8.缺乏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五)踏上教改之路
正因为独中在办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加上国内外教改思潮的冲击,1996年6月13日至15B,在沙巴神山举行的“全国独中校长研讨会”,才达致独中应踏上教改之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结论。
邓日才校长在总结报告中指出:
“独中一向来注重六育(德、智、体、群、美、劳)均衡发展,也关注'素质教育'的理念,但在落实时,受多种考试的干扰,以致未能全面开展。”
“参照了国家教育理念,考虑到国家2020宏愿的需求,并基于独中发扬华族文化及维护母语教育的特殊使命,经过慎重考虑后,我们认为独中应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作为长期努力的目标,并逐步减低'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为学生做好升学及就业准备,培养跨世纪人才,提升民族素质,积极参与建设国家。”
过后,董教总规划与发展部肩负起落实独中教改的初步准备工作。于1997年5月间组团到中国湖南与台湾考察有关地区学校的教改的情况。接着,进行了一系列的教改理念及个别独中局部教改经验的分享与交流。此外,也积极筹备成立教改小组,以期在今后更加有计划、有步骤的推广独中教改工作。《华教导报》在1998年第4期还出版了'独中教改专辑',对当前独中教改的现状作了汇报。
总之,独中教改已经势在必行。综观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的结论:如果裏有《独中建议书》25年实践所取得的成就,素质教育就没有开展的基础;同样的,独中若不进行教改,推展素质教育,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取得今后持续的发展。
在这世纪之交,独中的办学者应以更大的热诚与气魄,积极参与跨世纪的独中教改运动,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