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
暨南大学出版社
主编:庄善裕
副主编:庄锡福、蔡又中、吴端阳
编委:(按姓名笔画)
庄善裕、庄锡福、庄玉树、何秀堂、吴端阳、林蒲田、蔡又中
本文集由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资助出版
图书在版编目(C1P)数据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华侨大学编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12
ISBN 7-81029-551-9
Ⅰ东…
Ⅱ中…
Ⅲ华侨教育
ⅣG74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广州 石牌)
泉州市印刷广告公司印刷
开本:850 X 1168 1/32
印张:10 7/8
字数:26.8万字
1996年12月第1版
1996年12月第1次印刷
印数:1—2000册
定价:16.00元
序
随着中国和海外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华文教育的经济价值日益上升;随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中华民族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财富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华文教育也在各国升温。因而从学习汉语言文字以利于贸易往来,拓展到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以便于了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并且从中吸取有益的经营管理思想和道德精神财富;从海外华裔为认同寻根而学习华文,扩展到非华裔学生也为考虑经济价值或向往中华文化而开始进入华校学习华文。当然,当前华文教育的形势,仅仅预示着华文教育的复兴。在华文教育发展和改革中,从教育思想到教育目标,从课程教材到语言文字,从师资培养到合作交流,都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共同研究,有许多经验值得相互交流。这就是为什么近年来,不论中国大陆或海外,都连续召开了多次华文教育的学术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的原因。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就是继1990年北京的“首届华文教育研讨会"、1994年广州的“海外华文教育交流会”之后,又一次在大陆召开的盛会。承蒙东道主的盛意,我有幸被邀参加,向海内外的华文教育工作者和专家们学习。我认为此次盛会的特点是规模较大、接触的问题较多、学术性较强。
——规模较大。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八个国家与地区从事或研究华文教育的专家学者达90人。由华侨大学、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持,海内外重要传媒单位也派员参加,十分隆重。
——接触的问题较多。有理论问题、政策问题、体制问题、改革问题和具体工作问题。包括华文教育思想、华文教育目标、华文教育课程与教材、华文教育所用语言与文字、华文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华文教育的交流、合作等等。有些是老问题,有些则是新提出的。
——学术性较强。提交会议的论文42篇,包括华文教育理论、华文教学研究、语言与文字比较,以及国别华文教育的历史、现状、发展与改革研究等等。大多数论文是多年研究心得或经验总结,有相当的学术水平和实践意义。会上对论文的评论,观点的争论,各抒己见,甚为热烈。有的取得共识,有的保留自己的意见,求同存异,体现了百家争鸣,切磋琢磨的学术民主精神。
我的预测:华文教育热潮,现时仅仅是开端。随着中国和海外华人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文化的吸收与并容,国际与地区之间信任与合作的加强,华文教育的热潮还会升温。因而还有更多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有待于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专家共同探讨。本次研讨会的论文结集出版,也将起推动华文教育的研究,从而促进华文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起积极的作用。
潘懋元
于厦门大学
1996年7月22日
前言
中国华侨大学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3月1日—5日在华侨大学联合举办了“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新西兰等国和中国大陆、台湾之从事或研究华文教育和对外汉语教学的专家、学者、教师等共90人。会议根据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就共同感兴趣的有关学术问题各抒已见,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并就今后如何加强交流与合作事项进行了有益的磋商。
此次学术研讨会也是华侨大学所承担的中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一一“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研究”的阶段成果及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赞助课题一“华侨、华文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一次有意义的检阅。
为了更广泛地介绍此次会议的成果,推动海内外的学术交流,我们把会议的部分交流论文和有关讲话编辑出版,书名定为《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收入本书的论文和讲话共40篇。由于文章量多面广,为了方便阅读和研究,根据会议文章的内容大致分为若干组,其排列不分主次。限于篇幅,部分论文做了适当的压缩;有的还做了必要的技术处理,敬希作者鉴谅。
本书的出版又一次得到振兴中华教育科学基金会的慷慨资助,并得益于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关心指导和暨南大学出版社、泉州印刷广告公司(泉州彩印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衷心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本书疏漏甚至失误之处,势难完全避免,诚望识者不吝指正。
编者
1996年7月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目录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华侨大学校长庄善裕
泰国教育部特别教育厅厅长阿珑·津达攀博士讲话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陆庭谕副主席讲话
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颜长城主席讲话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闭幕词——海外华文教育概观及相关问题——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丘进
海外华文教育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厦门大学 潘懋元 张应强
中华文化与东亚现代化进程刍议——中国海外交流协会 丘进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若干宏观问题的探索——华侨大学 林蒲田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发展道路的思考——中国华侨史研究所 李定国
略论当前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若干问题——暨南大学 王本尊
试析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特点和改革——华侨大学 陈颖
海外华文教育初论——北京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孙达先
拓展培育海外华侨、华人子女问题初探——形势、机遇与挑战——华侨大学 庄玉树 刘志强
加强国内华文教育基地建设,更好地为华商青少年服务——华侨大学 林蒲田
试析马、菲、新、柬、泰诸国华文教育的培养目标——华侨大学 吴端阳
略论华文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华侨大学 欧秀云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辨析——华侨大学 张亚群
从经济角度看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兴衰与路向——泉州师范高专 柯其成 苏黎明
试论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优势互补——华侨大学 蔡又中 何秀堂张亚群
东南亚地区华文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厦门大学 林去病
华语教学在华文教育中的地位——华侨大学 蔡振翔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状况——国家教委 赵国成
台湾对外华语文教学的现况——台湾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 董鹏程
华语教学中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问题之我见——厦门大学 吕飞亚
两岸外来词发展的背景与趋势•——高雄师范大学 周虎林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华文的学习——台湾大学 郑昭明
菲律宾闽南话的词汇变异——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 沈文
福建话社区华语语音教学问题——泉州师范高专 林宗德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若干构想——马来西亚董教总 林国安 莫泰熙
华文独立中学的发展路向——马来西亚董教总 吴建成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简史——马来西亚董教总
菲律宾华人、菲律宾华语与菲律宾华文教育——菲律宾侨中学院 邱荣禧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振兴对策初探——华侨大学 吴端阳
菲律宾华校华语课堂教学探讨——厦门大学 王燕燕
泰国华文教育概述——泰华国际文化学院 丁身展
从泰国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特点谈其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王易平
略谈泰国现代汉语拼音教学——集美中国语言文化学校 叶鹏虹
新加坡华文教育省思——华侨大学 庄锡福
浅谈印度尼西亚的华文教育——印度尼西亚 萧频
韩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韩国原州中国语学院 张泰河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华侨大学校长 庄善裕
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泉州市人民政府和华侨大学联合举办的“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今天在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隆重开幕。我代表华侨大学对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印尼、韩国、新西兰和中国大陆、台湾的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人在海外活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唐宋至明朝初期,海外逐步形成华侨社会,而华侨教育的产生,则可追溯到17世纪的1690年荷属东印度首府巴达维亚华侨兴办的义学,至今已有两个多世纪的历史。200多年来,华侨教育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反映了华侨社会的深刻变化。
华侨教育的起源和主体都在国外,它是广大侨胞在各侨居国兴办的教育事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的华侨教育,即旧式私塾教育;第二阶段为近代华侨教育,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堂,华侨在各侨居国兴办新式华侨学校;第三阶段为华文教育的出现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绝大多数华侨加入侨居国国籍而成为华人,再加上华侨教育在部分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当地政府的限制,华侨教育逐步演变为当今的海外华文教育,成为华侨、华人及其他要求学习中文的人士学习中国语言文化课程的教育。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华侨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华侨教育的性质和特色。
目前,海外华文教育的状况大致可归纳为五种情况:(一)少数国家仍可按华侨学校模式办学,基本维持正常的华侨教育;(二)允许开办正规的华文中小学,以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并且构成较完整的中小学华文教育体系,如马来西亚的华文小学和华文独立中学;(三)华文学校为所在国同化并纳入该国教育体系,华文教育仅是学校的一门课程,但仍可称民族语文教育或外语教学;(四)业余课余的华文补习教育,如雨后巻笋般地成长,尤其在美、欧、大洋洲,形式多样,既学华语,又学中华传统文化;(五)许多国家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开办中文系、中文课程和中文班,既接受非华人学习华文,也接受华人学习华文,其发展速度突飞猛进。此外,非华人也办有各种华语培训班。
华文教育在今后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分析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世界华侨、华人特别是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将促进华文教育蓬勃发展。世界各国华侨、华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经济地位不断提高,促使他们从经济上资助华文教育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双边贸易、投资、劳务、科技合作的不断加强,加上台湾、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也通用华语,因此,华语华文在国际交往和经济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已不容忽视。近年来,世界性华文热潮的兴起,是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密切相关的',或者说是上述政策的必然结果。
2.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人民的永恒魅力。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优秀文化,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方面,都对世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被认为有利于治国平天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对于军人和商人的作用日益显著,唐诗、宋词、元曲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等等。弘扬中华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进一步繁荣昌盛也具有深远的意义。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华侨、华人承传民族文化,而且有利于人类共享中华文化之精华并促进各民族文化的沟通和融合。
3.东南亚诸国政府对华文教育态度的转变,使该地区华文教育出现转机、复苏。
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华文教育越来越受到我国和海外华侨、华人的重视。1990年于北京召开“首届华文教育研讨会”,1994年在广州召开“海外案文教育交流会",并出版论文集。在此期间各高校华侨、华人研究蒔等研究单位发表了大蛍研究华文教育的论文。1993年,华侨大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八一五”规划国家教委级重点课题一“华侨教育与华文教育研究”,经过三年的立项研究,已取得阶段性学术成果。这些都是很可喜的成绩。
今天,我们又在华侨大学举行“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商振兴华文教育大计。这次会议的宗旨是:探讨共同关心的华文教育和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交流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经验;探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的合作模式;探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协调发展的有关问题。本着这一宗旨,我们期望与会同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友好切磋,求同存异,使本次会议真正开成既热烈祥和,又互启共益的高水平的学术盛会。
“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于今年元宵节在福建泉州召开,还有其特别意义。福建泉州系我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又是全国著名的侨乡,今年又是福建泉州地改市十周年纪念,“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作为庆典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说明泉州市人民对华文教育的发展,寄以殷切的期望。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教委、外交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指导工作。我再一次代表会议主办单位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硏讨会上的讲话
泰国教育部特别教育厅厅长阿珑•津达攀博士
尊敬的各位贵宾:
今天我有机会代表东南亚各国华校校长及专家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上讲话,深感荣幸!
当今国际社会正处于大变革的时期,是科技资讯的时代,是经济竞争的时代。世界经济又将发生一次变化,美国在过去是经济强国,后来日本也赶上来了,而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1994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13%,居亚洲各国之首。这就意味着中国将扩大市场,同时各国也将增加与中国的贸易。这些国家在与中国贸易中必然要更多地使用华文,华文在世界贸易业务中将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对华文的学习及教育应该给予更多关心,必须认真推展华文教育,必须教育学习者使其能赶上时代的要求,学以致用;同时应使学习者对于自己具有华文学识及能力而感到自豪,这种自豪感应不次于懂得英文或其他外国文。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将使与会者有机会交流华文教学的经验;同时集思广益,寻求新的教学方法,推展华文教育,使其更有效益。
参加这次盛会我很受启发,回泰国后想采取五条措施推展华文教育。一、建立华文教育发展中心,像马来西亚董教总那样的机构,以便推展华文教育。制订教学计划,编写课本、练习题及教师手册,发给各华文学校;二、生产教具,如录音带、录影带、电脑软件等,发给各华文学校,为华文教育服务;三、跟踪调查华文教育的进展情况,总结办学经验,提出改进举措;四、培训华文师资,使华文教师从学识到教学方法赶上时代要求;五、开展研究,发展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华文教育。
我谨代表全体与会者感谢中国华侨大学、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及泉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这次研讨会,并在接待等方面给予很好的安排。这次研讨会将在我们心中留下永远而深刻的记忆。
谢谢各位!
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副主席 陆庭谕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
马来西亚华教工作者组团参加此次盛会,我们感到非常荣幸。
会上,有专家提出华文教育已发展为华语教育,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因为从整体的华文教育萎缩为单科的华语文教学,长期萎靡不振是可悲的。其实,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所以衰退是被强制同化或英化的结果,把这说成“发展为华语教育”是不确切的!
我们在马来西亚是坚持母语文教育的。华文学校以华族青少年为主要教学对象,以华语华文为主要教学媒介,以承传中华传统文化为办学宗旨。更确切地说,华文学校是根据政府所颁布的共同课程纲要来办理,马来亚语文(马来西亚国语)和英国语文都是必修必考科目,是符合马来西亚国情的华文学校,所以也有几万名马来族和印度族的非华裔子女就读。
马来西亚语文学校是马来民族的母语母文教育,列英国语文为必修必考科目。不过也有几万名华裔和印度商的非马来裔子女就读。这是非马来族家长基于它是统治民族学校而釆取放弃母语教育的“务实”而“短视''的作法。
印度淡米尔族的母语母文学校称淡米尔学校,也是根据共同的课程纲要,列马来亚语文和英国语文为必修必考科。由于它是少数族群的学校,处于劣势,非印度裔学生就读的是凤毛麟角。
当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马来亚之初,志在掠夺财富,是不关心教育的。英文学校是传教士办的,目的在于传教,到英国政府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接过控制权之后,需要人手而开办英校培养人才。以后继续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英国语文体系的教育制度,那不是为当地任何民族提供母语母文的教育体系,事实上是为大英帝国服务的教育。那是一道“龙门”,起先是有选择性收录学生的。
马来亚联合邦(马来西亚前身,今之西马)在1957年独立之时,马来民族中心主义者接受英国的衣钵真传,唱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文,一个宗教,一个教育制度,一个一个到底”的单元化口号;在教育上提出以国语为所有学校的主要教学媒介的“最后目标",这显然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的教育政策。华文教育面对与英国殖民地时代类似的“强制同化”的挑战。马来民族中心主义还提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的论调,同时说他们是马六甲王朝的延续。
对于这些,我们华族是坚决反对的,我们认为,从马来亚到马来西亚,原是一处女地,是外来民族共同开辟的。华族是开天辟地者,建国也是三大民族的合力,华族也是开国功臣,应该共存共荣。我们坚持国家独立是当家作主,绝不是更换主人。
我们坚持母语母文教育是有根据的。联合国人权宣言指出:一个民族的母语教育是不可剥夺的基本人权,发展母语母文教育是基本人权,因而在英殖民地时代,我们就坚持母语文教育了。中华民族是同文的,普通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我们坚持普通话教学。母语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用外语外文为教学媒介是达不到承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的!
马来人提出“语言是民族的灵魂”,独立建国后,建立马来文中学(殖民地时代是只有马来文小学的),进一步建立马来文大学,目前英文小学、英文中学和英文大学已全部改为马来文学校了,并坚持马来民族中心主义。在六十年代提出华文中学要获得政府津贴必须改制,一改为英文中学,最后改成马来文中学,不改制就不给津贴,称为独立中学。在教育法令中明文规定,授权教育部长在适当时期内把英文、华文和淡米尔文小学改为马来文小学,企图取消华文教育。我们坚持民族教育平等路践的斗争,前任教总主席林连玉先生被褫夺公民权,教师注册被吊销;十年前,董教总主席等银铛入狱。几十年来,在董教总领导之下,在全国范围内保住了1289所华小,学生将近60万;发展60所华文独中,学生将近6万。华小是领取津贴的,华文中学则全靠自力更生,每一年为了“维护华小,支持独中,发展华文高等教育,”华社的捐献不少于一亿马币,数十年如一日。二十多年前争取创办华文独立大学,被判“死刑”,目前正致力于争取创办新纪元学院。总的一句,华文教育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以华语为主要教学媒介,但必修英语、马来语。但英语课程从幼儿开始一直到大学,却成效不大,我们一直在研究其教学法。我们想到北京语言学院能对完全不懂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集中教好汉语,这是值得取经的。
谢谢大家!
在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过去与现在
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主席 颜长城
女士们、先生们、专家们:
此次聚会,菲律宾有11位华教工作者参加,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介绍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过去与现在情况。
菲律宾华文教育从1899年第一所华侨学校创办至今,已有97年的历史。在这97年中,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演变发展可以从1973年侨校菲化作为分水岭,分为菲化前的华侨教育时期及菲化后的华人教育时期。
华侨教育时期,侨校的学生都是华籍,侨校实际上就是中国教育的延伸,因为侨校的课程、教材完全遵照中国的体制。当时学生的中文程度,并不逊于中国学生,侨生回国升学衔接不成问题,华文教育鼎盛一时,程度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各地区的水平。虽然侨校未曾制定过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但显然当时侨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既能适应于华侨社会、中国社会,又能适应于菲律宾社会的中国公民。
至1973年侨校菲化,华文课程大蛍被删减,侨校正式被纳入菲律宾的教育体系,仅准许保留华语课为选修科,每天两小时,每周10小时,华校根据每周10小时授课时间的规定,灵活安排,设置了华语、综合、数学(复习课)三门课程。1975年菲国政府放宽入籍,华人集体转籍,自此华人逐渐融入菲律宾的大社会,成为菲律宾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客观环境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时,华文教育实际上已面临着改变教育目标、政策、制度、内容、方法的新任务。但是由于历史渊源和民族感情的原因,许多华文教育工作者,未能及时认清新的形势,华校的体制、框架,仍然保持着旧时的模式,未能及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对策,使全菲150多所华校,在菲化后毫无目标地在进行华语教学。加上教材及教法陈旧,脱离实际,华文教师队伍素质下降,教师待遇偏低,缺乏华语的自然环境等恶劣的条件,使整个华校华语教学在近20年来冲不出习惯势力和传统教学的障碍。
侨校由原华侨教育转变为华人教育时期,其教育目标本来也应该与华侨教育时期的目标有所不同。实际上在宪法允许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的政策保护下,华校的教育目标一开始就可明确地定为是要培养具有中华文化素质的菲律宾公民。因为这样一个教育目标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又有利于华语教学的开展,应该是在侨校菲化初期就得制定,使正在转型的华文教育能按照新情况顺利地进行改制,但结果这么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一直延误到1993年才被多数华校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
自从华校菲化至90年代初,在近20年的时间,菲律宾华文教育的改革几乎是一段空白的历史,直至1991年5月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成立,才明确地提出历史新时期的华文教育必须转向,同时指出新的华语教学改革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又必须与世界华语教学接轨,主张重新合理设置课程。由于教学对象的改变,华语已不再是华生的第一语言,所以提出华语教学应该走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并以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制定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大纲,着手编写新教材,并已在进行实验中。华教研究中心还于1993年召开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确定华文教育的目标和华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促进了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转机。
五年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围绕着语言教学改革这个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工作。大力进行华文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举办讲习会,组织教师出国进修等多种途径,协助华文教师掌握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心还出版有关华语教学的报刊和书籍、承办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出席国际华语教学研讨会、与国际同行交流,藉以推动华语教学改革。
近几年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的改革举措,带动了菲华社会各界对华文教育改革的重视,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本来有这些有利的因素,加上菲律宾政府对华校华语教学态度的改变,尤其是国际大气候有利于华语教学的开展,按理说菲律宾应该与其他国家一样出现“华语热”,但奇怪的现象是,菲律宾的“华语热”一直未能升温。究其原因,就是菲律宾的经济一直萎缩不前,不能突出华语的经济实用价值。一旦菲律宾象其他周边国家一样经济起飞,我们可以肯定菲律宾华文教育所面临的种种困境,都能一一迎刃而解。在时机尚未到来之前,我们希望本地华商协助菲律宾的经济早日复苏、发展;同时,将继续埋头苦干,进行华语教学改革。期望菲律宾的华文教育早日呈现生机蓬勃的局面,“再度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