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田野行脚2011.01.16
产后做月子的保养
李永球
产妇分娩后的一个月里身体虚弱,在家休养不得外出,称为“做月内”或“坐月”。我们华人视做月为妇女之大事,假如保养得好,晚年身体就健康,否则就百病丛生,后患无穷。所以有种种的禁忌和生活饮食观,乃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做月期间,产妇不得以自来水沐浴,必须以栳叶、葱茅及润巴子(rempah,一种香料)煮水来洗浴;不能喝白开水,只喝黑枣龙眼煮成的水或炒米水(米炒了泡热水喝)、面茶(炒面粉,加上油葱猪油泡热水饮用)等,后来为了方便,不再炒米或炒面茶这么麻烦,直接买美禄及阿华田等来冲泡,此外也得喝酒如白兰地、法国廊酒、葡萄酒(红酒)等,喝不起好酒的,就自己酿酒或买民间自制的红酒、米酒等,或买普通白酒泡浸十全中药材,这也是产妇补身子的方法;不能吃生冷的食物,必须吃热补的如麻油、姜、胡椒粉、鸡、鱼、猪、猪肝、猪腰、鸡蛋等物。一百日内严禁吃芋,不然阴户其痒无比。民间认为做月内保养不好,将会患上“月内风”及风湿病,患者关节及腰部等处会酸痛不已,经常发作,甚至在老年时候风湿病痛得厉害。
民间的做月饮食生活规制有一定的道理,比如吃有补血的食物如龙眼、黑枣、葡萄酒、十全酒、麻油、猪肝等等。可是一味煎炒热补食物,反而令产妇身体燥热而患上便秘、发热、咳嗽等疾病。而且不洗澡显得不卫生,西方国家的产妇生产后马上洗澡,而在西方国家生产的中国产妇往往抗拒,经常发生护士拖拉强逼她们洗澡的窘况,就是因为中国人都有产妇洗澡会得风湿病的观念导致。难道一些老男人患上风湿病也是产后洗澡的关系吗?
民间的产后保养观有一定的道理,可是也有一些不正确的东西附会上去了,以及错误的过分热补,这一些就得小心分辨,以免误人误己。
一些产妇有“坐膜”(记自福建音zebbo)的习惯,坐膜就是洗阴户。因为分娩后一段时间内会流出恶露(余血和浊液),阴户会有异味及细菌滋生,这时候产妇坐在面盆里,以白兰地酒洗阴户,可以消除异味及避免细菌感染。做月内时,产妇及婴儿不可外出,除了避免身体虚弱受到感染外,也认为产妇身体污秽不洁。然而,如今的产妇已经不再避讳而到处去了。另外,我国华人受到马来文化影响,尤其北马人会请马来妇女来为产妇按摩腹部,除了可恢复产妇的腹部苗条外,也可避免子宫下垂。子宫下垂出阴户外,则疼痛不已及行动不方便。也有一些人会以火烤热砖块,让产妇站上去踏之,可消除风湿水气。
另有一种叫做“带流霞”的疾病,产妇患上后全身软弱无力,以潮州籍妇女较常患上。治疗方法以火炉在产妇房内起火,放上盐巴烧之,这样可退其疾。(以上专访温华)
台湾的带流霞(霞亦作虾)却不一样,《台湾冠婚葬祭家礼全书》云︰“……占者谓若有妇女在生产时,将脸盆的水看成流动的红水则此孕妇为‘带流虾’之人,会因此而死……首先道士要‘请神’,准备好饭、金纸……和‘带流虾’妇女的衣服和鞋子,另外还要加上二碗生虾,道士带这些东西进入产妇房内,将碗放在床下,并以夹子夹起生虾,用火烧死,再摆上鞋子,让产妇在上面踩,做完以后,就将碗和其他供物丢到门外给煞神吃”。
我国与台湾的带流霞(虾),怎么会是不一样的诠释及习俗呢?的确耐人寻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