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Malaysia)
马来西亚民主与反腐败运动(GERAK)于2007年出版的名为《马来西亚的信息自由》的出版物。Mohamad Ezam
Mohd Nor撰写了题为“寻求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自由——我的经历”的章节,他在其中描述了自己在马来西亚《官方保密法》下面临的法律困境,因为他披露了据称涉及高级部长的腐败信息。Fahda Nur Ahmad Kamar撰写了题为“反对剥夺真相:寻求可执行的权利”的章节,她通过研究英国的《信息自由法》来探讨《信息自由法》在马来西亚的必要性。附录中包含Mohamad Ezam Mohd Nor在被定罪后向八打灵再也地方法院发表的声明“《官方保密法》——腐败者的庇护所”。这些来源共同强调了马来西亚对更透明政府的呼吁,并批评了旨在压制信息披露的现有法律。
《马来西亚的信息自由》(Freedom of Information in
Malaysia) 一书由 Mohamad Ezam Mohd Nor 和 Fahda Nur Ahmad Kamar 合著,并由 Gerakan
Demokrasi dan Anti Korupsi (GERAK) 于 2007 年出版。
《马来西亚的信息自由》一书深刻探讨了信息自由 (Freedom of
Information, FOI) 在马来西亚民主发展和反腐斗争中的核心作用。本书由 Mohamad Ezam Mohd Nor 和 Fahda Nur Ahmad
Kamar 两位作者合著,并由致力于推动民主和反腐的非政府组织 Gerakan Demokrasi dan
Anti Korupsi (GERAK) 出版。全书通过个人经历、法律分析和国际比较,有力地论证了马来西亚颁布信息自由法的迫切性,并对阻碍透明度和问责制的现有法律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内容概述
本书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和一篇附录,各自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信息自由的议题:
- 第一部分:《寻求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自由——我的经历》(In Search for Freedom to
Receive and Impart Information — My Experience) 由 Mohamad Ezam Mohd Nor 撰写。这部分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开端,讲述了他作为一名政治秘书,因披露反腐机构 (Anti-Corruption Agency, ACA) 关于两名高级部长——拿督斯里 Rafidah Aziz 和丹斯里 Abdul Rahim Tamby Chik 的腐败调查报告,而被捕、定罪但最终在 2002 年被判无罪的经历。他揭示了《官方保密法》(Official
Secrets Act, OSA) 1972 如何被用作“腐败的避风港”,阻碍真相浮出水面。Mohamad Ezam 强调,要根除制度性腐败,立法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他呼吁马来西亚效仿英国的《公共利益披露法案》(Public Interest Disclosure Act),保护“吹哨人”,并指出政治意愿对实现这些改革至关重要。
- 第二部分:《反对真相剥夺:寻求可执行的权利》(Against Deprivation of Truth: The Search for an Enforceable
Right) 由 Fahda Nur
Ahmad Kamar 撰写。这部分着重于在马来西亚颁布《信息自由法》(FOIA) 的迫切性。作者阐释了 FOI 的核心理念,即公民的“知情权”并非简单地获取秘密,而是获取“我们理应知道”的信息。她指出,尽管马来西亚人权委员会 (SUHAKAM) 等机构已认识到 FOI 的重要性,但政府在推行 FOI 方面缺乏政治意愿,并且《官方保密法》1972 对“官方秘密”的宽泛且不明确的分类,为滥用权力留下了巨大空间。Fahda Nur 详细论述了 FOI 作为提高公共部门效率、鼓励吹哨人、赋能媒体、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作为一项基本人权的重要性。她还深入剖析了英国《信息自由法》2000 (UK FOIA 2000),尽管该法被视为一个模型,但她指出了其存在的诸多缺陷,包括广泛的豁免条款、关键信息的排除、公共利益测试的严格性、与隐私权的冲突、冗长的处理时间、高昂的申请费用、以及部长否决权 (ministerial veto) 等,为马来西亚的立法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和经验。
- 附录:《OSA——腐败的避风港》(OSA — A Shelter for the
Corrupt) 再次收录了 Mohamad
Ezam Mohd Nor 在其 OSA 案件中的法庭陈述。他再次强调了 OSA 是如何被用来保护腐败领导人,而非维护国家安全。他通过自己的经历,控诉了政府和警方如何利用法律工具来压制真相,并重申了他作为公民和政治领导人揭露腐败的道德义务。
核心主题与论点
本书的核心论点围绕以下几个关键主题展开:
- 信息自由是打击腐败和推动民主的关键工具:作者们坚定地认为,只有通过信息自由,公众才能有效监督政府权力,从而根除制度性腐败。
- 对《官方保密法》(OSA) 1972 的严厉批判:该法案被描绘为一种压制性工具,其对“秘密”的定义过于宽泛,缺乏明确标准,导致随意分类和滥用,有效地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庇护。书中通过 Mohamad Ezam 的亲身经历强调,该法案惩罚“信使”而非揭示的腐败行为。
- 马来西亚政府缺乏政治意愿:书中指出,尽管政府承诺透明和廉洁,但在实际行动上,更倾向于“政治公关”而非实质性的“政治变革”。这种意愿的缺失是 FOI 立法面临的最大障碍。
- 信息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作者强调,FOI 是一项**“根本人权”**,是联合国人权宣言 (UDHR) 所体现的自由表达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反思:本书通过对英国 FOIA 的详细分析,展示了其在执行中遇到的挑战,如广泛的豁免和行政否决权,同时也提及了泰国通过 FOI 成功打击腐败的案例,强调了 FOI 在实践中的潜力。
- 吹哨人机制的重要性:本书呼吁鼓励公民成为“吹哨人”以揭露不法行为,并指出当前法律对“信使”的打击阻碍了这一关键的监督机制。
- GERAK 的倡导作用:作为本书的出版方,GERAK 在马来西亚推广 FOI 运动中扮演了积极角色,组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这一权利的认识。
结论
《马来西亚的信息自由》是一部强有力的倡导性著作,它不仅揭示了马来西亚在信息公开和反腐败方面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也为实现真正的民主和问责制描绘了明确的路线图。Mohamad Ezam Mohd Nor 的个人证词赋予了本书情感上的深度和紧迫性,而
Fahda Nur Ahmad Kamar 的法律分析则提供了严谨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本书的核心在于强调立法改革的迫切性,认为真正的变革必须从制定新的、进步的法律开始,并废除旧的压制性法规。它明确呼吁打破“保密文化”,推行“最大程度的信息披露”原则,以使政府更加透明、负责,从而促进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对于任何关心马来西亚民主进程、反腐败斗争以及信息自由权利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