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争洗脑,为杀戮编程》:揭露帝国主义战争机器的深层运作
《为战争洗脑,为杀戮编程》,探讨了美国和英国政府,尤其是“犹太复国主义盎格鲁-美国战争集团”,如何利用宣传和虚假信息发动战争。文本详细描述了他们如何通过操纵媒体、经济体系和公众舆论来达到军事和政治目的。作者还强调了心理战、酷刑和秘密行动在这些冲突中的应用,并引用了各种历史文件和官方报告,揭露了其所声称的“反恐战争”的欺骗性本质。最终,该书呼吁读者认识到这些操纵,并通过传播真相来反抗帝国主义议程。
马蒂亚斯·张(Matthias
Chang)的《为战争洗脑,为杀戮编程》(BRAINWASHED FOR WAR PROGRAMMED TO
KILL)是一部极具洞察力且颇具争议性的作品,由THINKER'S LIBRARY SDN. BHD.联合21st CENTURY STRATEGIC STUDIES, MALAYSIA于2005年出版。本书聚焦于战争与军事历史,旨在揭露其背后不为人知的经济、政治和心理机制,并挑战读者对既有叙事的认知。作者马蒂亚斯·张直言不讳地指出,他的撰写动机源于对马来西亚人“为战争洗脑”心态的担忧,希望借此改变人们对“无辜者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必将遭受屠杀”的漠然态度。出版商也明确表示,本书是为了“让人们摆脱权力精英的精神奴役”并“实现真正的自由”。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被“为战争洗脑,为杀戮编程”。作者认为,这并非空穴来风的阴谋论,而是通过报纸、书籍、电影等各种媒介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书中引用了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的著名论断:“市场的‘无形之手’,没有‘隐形之拳’是无法运作的——麦当劳的繁荣离不开F-15战斗机的制造商麦道公司。而为硅谷技术保驾护航的‘隐形之拳’,就是美国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这揭示了全球贸易与军事力量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与官方宣传的“自由”和“民主”形成鲜明对比。
本书通过四个主要部分深入剖析了这一主题:
第一部分:一个世纪的战争与持续… 这一部分探讨了战争的经济驱动力。作者指出,战争是一门大生意,是“为极少数人谋利,牺牲大众的勾当”。他引用了少将斯梅德利·巴特勒(Smedley
Butler)的观点,认为士兵是为了保护银行家的投资而战。书中特别强调了纸币与战争的关系。从早期金匠滥发收据到现代美联储凭空创造货币,纸币的发行使得战争的真实成本(如货币贬值)得以向公众隐瞒,从而让银行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作者还指出,自1971年尼克松政府放弃美元兑换黄金后,美国在技术上已是一个破产国家,但其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尤其是石油贸易以美元计价,使其得以继续发动战争。
本部分还深入探讨了“20世纪的战争宪法”,主要指乔治·凯南的“长电报”和“X文章”以及保罗·亨利·尼采的NSC-68文件。这些文件为冷战提供了意识形态蓝图和军事战略,将苏联描绘成“迫在眉睫的危险”,从而为“军事-工业-金融复合体”的大规模扩军提供了理由。作者认为,这种威胁是被“谎言”所构建的,类似于伊拉克战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谎言。
在讨论“战争贩子的心态”时,作者将其简化为“恃强凌弱者”的心态。他认为,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后,成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恶霸”。书中还引用了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和平的筋骨”(铁幕)演讲,揭示了其利用核垄断来恐吓世界并推行英国殖民野心的意图。
第二部分:未来的战争 作者描绘了一个“永无休止的冲突时代”。军事理论家拉尔夫·彼得斯少将(Major
Ralph Peters)预言,美国武装部队的实际作用将是“确保世界对我们的经济开放,并接受我们的文化侵略”。这包括通过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产品“准备战场”,让“汉堡包先于子弹”。作者强调,美国军事机构的“联合愿景2010”和“联合愿景2020”等蓝图明确规划了“全频谱主宰”(Full Spectrum Dominance),并通过《联合核行动条令》赋予了战区司令官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的权力。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意图将太空军事化,将其视为继陆、海、空之后的“第四种战争介质”,以保护其经济利益。书中甚至提到了美国和俄罗斯在“气象战”领域的发展,即利用气象系统作为潜在武器,引发洪水、干旱和地震。
在这一部分,作者严厉批评了“9/11事件”被布什(Bush)和布莱尔(Blair)政府描绘为“新珍珠港事件”,并被用来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他指出,这场战争被称为“第四次世界大战”,并质疑“谁是受益者?”直指以色列及其右翼利库德集团。作者还对许多马来西亚和穆斯林世界的领导人表达了失望,认为他们对西方权力精英唯命是从,出卖了自己的信仰和人民。
第三部分:战争心理学:战争狂的形成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为战争洗脑”的心理学基础。作者引用思想家如欧内斯特·贝克尔(Ernest Becker)的观点,认为人们并非只因恐惧而侵略,也可能为了“战胜邪恶的英雄主义胜利的崇高喜悦”而杀戮。
书中揭露了国家支持的恐怖主义的残酷现实。作者直言,诸如中情局(CIA)、军情六处(MI6)、摩萨德(Mossad)等情报机构和特种部队才是“法西斯国家”实施恐怖行动的主要工具。他指出,“基地组织”(Al Qaeda)和扎卡维(Al Zarqawi)等概念,实则是占领军的“情报资产”,用于削弱真正的抵抗运动并分化被占领社会。书中详述了“虚假旗帜行动”的案例,如英军在巴士拉被捕的假扮阿拉伯人的特种兵携带炸药的事件,以及马德里火车爆炸案被指控为美国特种部队的虚假旗帜行动。
在酷刑问题上,本书提供了令人不安的细节。作者揭露了医生参与酷刑,并用“非医生功能”来规避医疗伦理的现象。他详细分析了美国白宫顾问阿尔贝托·冈萨雷斯(Alberto Gonzales)的备忘录,认为其通过对“酷刑”的狭隘定义来合法化残忍行为。书中还列举了美军在阿布格莱布监狱(Abu Ghraib)和关塔那摩湾(Guantanamo Bay)实施的酷刑证据,并指出英国在酷刑技术方面是美国的“老师”。更令人震惊的是,书中揭露了美国政府进行人体实验的历史,包括塔斯克基梅毒研究(Tuskeegee Syphilis Study)、曼哈顿计划中未经同意的钚注射,以及对囚犯和精神迟钝儿童进行放射性物质实验等。作者将这些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的行为描述为比律师不当行为“更甚的罪行”。
本部分还深入探讨了心智控制(Mind Control)技术。书中引用了劳尼-莱娜·基尔德博士(Dr.
Rauni-Leena Kilde)的著作《微波心智》(Microwave Mind),揭示了秘密军事和情报机构通过微芯片植入和微波辐射来全面控制人类的身体机能、思维和情感过程。这些技术甚至被分类为“非致命武器”,但却能导致癌症、心脏病等“正常”疾病,并可能通过手机影响人的思维。欧洲议会的一份报告也证实了对“政治控制技术”发展的担忧。作者还探讨了“控制论”(Cybernetics)在军事中的应用,通过植入微芯片将人脑与超级计算机相连,实现对士兵行为和思想的远程监控。此外,他揭露了中情局(CIA)的“MKULTRA”项目,该项目通过药物(如LSD)、催眠和感官剥夺等手段进行心智控制,旨在制造“满洲候选人”。
第四部分:残局:满洲候选人对觉醒的心灵 这一部分主要探讨了战争宣传。作者指出,现代宣传不再仅仅是谎言,而是利用“半真半假、有限的真相、脱离语境的真相”来误导公众。他认为,新保守主义者的宣传策略是纳粹宣传机器的“翻版”。作者详细揭示了英国在宣传战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信息研究部”(IRD)等秘密部门,在印度尼西亚等国制造虚假信息(如伪造文件,煽动种族清洗)来推进其帝国主义议程。书中还提到了美国国防部与好莱坞电影制作的合作,审查和修改剧本以美化军队形象、服务政治议程。
最后,作者呼吁追究战争罪犯的责任,强调必须将那些发动侵略战争、屠杀无辜者、实施酷刑的领导人绳之以法,以期实现真正的和平。他引用了美国军事地理司令部划分世界的地图,直观地展示了美国军队如何将其他国家视为其军事指挥区的一部分,进一步印证了其帝国主义的全球视野。作者还警示读者注意“特许经营革命”的危险,这些革命由美国右翼机构(如国家民主基金会NED)资助,旨在推翻不合作的政府并安装傀儡。
本书献给作者的父母,他们以其“共享的价值观、追求卓越的纪律和克服偏见与狭隘的力量”养育了他。作者鼓励读者“保持开放的心态,通读全书,然后决定相信还是不相信”,并呼吁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包括基督徒和穆斯林,共同努力“阻止战争,我们将能够结束这种酷刑”。
总而言之,《为战争洗脑,为杀戮编程》是一部大胆、直接且充满激情的作品。它挑战了主流叙事,揭示了权力精英如何通过经济、政治、军事和心理操纵来维持其霸权。虽然其论点极具煽动性且可能引起争议,但书中引用的大量历史文献和官方报告(包括附录中的重要文件)为作者的观点提供了支撑。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全球冲突背后深层原因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发人深省且至关重要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