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华人史的基本资料

 星洲日报/边缘评论2011.02.06

新山华人史的基本资料
安焕然

撰写地方史,搜集资料,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必须结合。

除了一般的论著书本之外,在文献方面,又可分为官方档案和民间文献二部分。后者包括华团内部的档案数据、华社特刊等等。

官方档案数据方面,国家档案局收有柔佛王朝时期港主制度的原始资料,例如J/SUK Keterangan Membuka Kebun Gambir dan Lada Hitam Johor,英国殖民时期的《柔佛政府宪报》(Johore Government Gazette)等等。然而,官方档案的数据甚为零散和杂碎,常常是“可遇不可求”,对新山华人“史料填空”上有一些帮助,但是把握“文化新山”的整体史料,主要还得靠华社“民间资料”的搜集。

华人民间数据部分,有社团内部档案数据,包括社团会议记录、社团公函书信往来、章程等。可惜的是,战前新山华社文献几乎尽毁于日据时期。我手头上掌握到的,主要还是战后以来的社团内部档案数据,其中又以新山福建会馆和新山树胶商会保存的最为齐全。曾组织工作小组协助这两间社团整理、分类、电脑扫描了部分文件,并以战后初期新山福建会馆一批公文信函和会议记录簿的整理,举办了一场“旧纸箱里的故事”展览。

当然,新山社团、学校及文娱活动的纪念特刊数量不少,是基本的新山华社民间资料。而报章剪报资料、活动宣传海报、日据华侨殉难数据、工商指南、文物、牌匾、金石铭文等亦应多加搜集。一些民间私人文件、侨批、书信及个别人士未刊之地方记录和回忆录,也是珍贵的数据。

专著与论文部分,关于柔佛史和港主制度的论著,R.O.Winstedt、A.E.Coope、Carl A.Trocki、Kapt.M.A.Fawzi Basri、许云樵、韩槐准等已有专著,此外,郑良树、吴华、黄建成、舒庆祥及笔者等对新山华人史也多有论述,于此就不再多做说明。而战前的南洋游记以及记实性的人物传记,也有一些零星数据可以参考。

整体说来,官方档案数据过于零散,而且不易查找,甚至往往“有录无文”,仅靠点滴查寻与机缘,加上二战时,大批社团数据毁于战火,残存资料或散落民间,为补史料之不足,口述历史和实地的田野调查,还是必要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