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益美——细述“巴力峇九大屠杀”
苏益美1927年出生在柔佛麻坡。日军入侵马来亚那一年,他与父母及十多个兄弟姐妹一起住在麻坡郊区,以割胶为生。苏益美还记得当时学校里的课本都有抗日内容,甚至唱的都是抗日歌曲,他父亲苏用固也非常支持筹赈活动。
当日军来到麻坡时,大家都把课本和其他各类书籍全数烧毁,因为这些带有抗日成分的书籍若被日军发现,恐怕性命难保。
当时的中华中学有一位通晓日语的来自台湾的老师,在日军入境后即向日军靠拢。为了得到日军的信任,他将记有华侨参与筹赈记录的本子交给日军。于是,日军就按着本子上的名单,捉拿涉及筹赈的抗日人士并加以杀害。
日军在筹赈领袖居住的四马路、五马路插上黑旗。黑旗是日军之间的暗号,意即正于该处进行逮捕屠杀行动,不得干扰。日军在进出口处派军队驻守.任何人只能进入,不得离开。在那两条路上,日军动用了6辆卡车将筹赈会领袖以及他们的家属载往巴力峇九的一个橡胶园“丰兴隆园”进行屠杀。
苏益美的家位于通往丰兴隆园的必经之路上。当时已15岁的他从家中窗户往外看,看到一辆又一辆卡车从他家门前经过,还看到卡车上有位妇人为襁褓中的孩子哺乳。或许那位母亲已预知踏上的是一条不归路,因此喂饱怀中可怜的孩子,让他可以温饱上路。
苏益美有个二十多岁名叫周清的朋友,他到橡胶园买番薯,回来时听到一些不太寻常的声音,便躲在橡胶树后偷看,结果亲眼见证日军如何杀害这一群无辜的百姓。日军用刺刀刺穿他们的背部,再一脚将血流如注的身体踢入遇难者生前自掘的大坑中,然后随便堆土,草率埋葬。这是日军惯用的屠杀手——“自掘坟墓”,省事又不浪费子弹。
躲在树后的周淸还看到日军将小孩抛向空中,再以刺刀刺死。目睹这些血腥场面的他说:“吓得脚都软了。”
那一天原本天色晴朗,但当血溅山头时,天空突然像被黑布笼罩般,漫天昏暗,还下起倾盆大雨。
据苏益美所知,被那6辆卡车载走的人中,只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逃出生天。那时有3个人尝试逃走,但其中2人在逃跑中被日军开枪射死,另一位因以蛇形路线逃跑而成功保命,但腿部还是中了一枪。据说,年轻人腿部的枪伤后来用土方(将公鸡的肚子剖开后连着内脏包住伤口)治好。
那位出卖大家的老师自此平步青云,在日据初期意气风发。他经常向日军借车代步,往返于马六甲与麻坡之间买卖煤油,大发战争财。1943年的某一天,他借了车到马六甲的万里茂(Merlimau)买煤油,但汽车发生故障,无法在日军限定的时间内回到麻坡。这件事情让日军军官勃然大怒,把他给杀了。
巴力峇九山上的尸体在日军投降后移葬到亚依淡的总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