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2009.07.09
获新加坡模范华文教师奖 华中超龄生变超级老师
(峇株巴辖7日讯)当年的超龄学生,今天的超级老师。
峇株巴辖华仁中学校友李宜漫(48岁,原名李雅英),23年前在大嫂鼓励及引荐下,以超龄学生身分“插班”进入华中初中三就读,跟一班比她小10岁的同学一起上课。
当时已年届25岁的李宜漫,虽仅有小学程度教育水平,但凭着强烈的求知欲及好学精神,她顺利完成高中教育,过后还负笈台湾深造,取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士学位。
今天,李宣漫是新加坡励仁高中华文教师,在新加坡执教已有11年,她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教学法,成为本年度新加坡“第12届全国模范华文教师奖”得主之一。
新传媒拉队华中拍摄
新传媒中文时事节目《星期二特写》摄影队,昨天特拉队到华仁中学进行拍摄工作,回顾李宣漫当年在华中的求学生涯,并专访当年通融她“插班”的校长黄松奎、副校长谢家敏、班主任苏启淑及其它教过她的老师。
《星期二特写》高级编导吴多炀指出,新传媒是配合9月1日教师节,摄制一系列歌颂教师贡献及描述师生关系的纪录片,准备在8月底节目中播出。
他说,李宣漫的求学过程及人生经历与众不同,因此除重温她在华中求学的画面,摄影队也特地到其兄氏李汉渊律师的住家,回顾她当年求学时在该处住宿的点点滴滴。
摄影队也专访华仁中学现任校长陈蔚波,并安排李宣漫重返旧课室,“捕捉”她当年求学及重返华中执教的镜头。
在场者还有李宣漫当年的英文老师潘德福副校长、其大嫂廖俊莉校长、《星期二特写》摄影师李冠諨、收音师拉祖林等。
小学毕业打工12年 大嫂鼓励重返校园
李宣漫年幼丧父,小学毕业后就出来“打工”长达12年,直到25岁时才在大嫂廖俊莉鼓励下,重返学校上课。
家乡在波德申的李宣漫指出,她在波德申完成小学教育后,就踏出社会谋生,曾先后到马六甲、吉隆坡及新加坡等地,当过餐厅侍应生、加油站服务员、家庭女佣、计算机厂及板厂女工等。
后来,大嫂廖俊莉看她小小年纪失学,就问她想不想继续读书,原以为大嫂要安排她报读“正修夜学”,结果才得悉大嫂已联络华中校长黄松奎及副校长谢家敏,准备让她“插班”进入华中。
“我在开学前3天接获入学通知,记得当时我跟大嫂忙着到处找校鞋,妈妈也特地缝制校服给我穿,让我印象深刻。”
李宣漫说,她就读华中首年的学费及生活费都靠大嫂资助,高中三年则获得学校助学金。印象中,她只在刚入学首次的数学测验不及格(仅考获20分),往后各科成绩都不错,在末留级下完成高中教育。
她感谢当年的班主任兼华文老师苏启淑给她的启发,还有潘德福、胡英兰、苏文忠及黄关龙等多位老师的教学方式,都让她留下深刻印象。
执教期间不断进修 5年前完成硕士课程
在新加坡教书11年的李宣漫仍不断进修,5年前完成硕士课程,目前也进修辅导课程,并参与监狱辅导工作。
李宣漫34岁从台湾大学毕业后,曾回返华仁中学执教两年,1999年到新加坡当时的裕廊高中教华文,一直到裕廊高中和欧南高中合并为现在的励仁高中,迄今在新加坡教书11年。
李宣漫说,当年在台湾修读中文系,她以半工半读方式完成4年课程。记得当时她早上在学生宿舍派报纸,下午在餐厅打工,晚上则担任电话接线生。
“我曾在台北警察局少年辅导会担任义工,期间受过辅导训练,因此2005年看到新加坡监狱招聘义工,我就开始投入监狱辅导工作。”
李宣漫目前在新加坡樟宜女子监狱及加基武吉监狱学校,分别担任义务辅导员及A水准华文教师。
据了解,原名李雅英的李宣漫之所以改名,主要是为了勉励自己要“宣”扬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漫”意喻“长远”),与华中校歌“中华文化无限好,发扬光大永无穷”的歌词含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