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报2011.02.09
民间信仰的分类与归纳
郑名烈
福建和广东两地区因受地理与人文因素影响,造成民间信仰远较中国其他地区发达。而我国华人社会的祖先主要是从闽粤两省移居到此,祖籍地的信仰文化也一并的移植到这里。
虽然华人的民间信仰已是这族群的宗教信仰流,但是华社会常将道教和民间信仰混为一谈,事实上华人民间信仰有其源流和类别;从类别来区分,最近中国和台湾的学者就闽南的民间信仰进行有系统的归纳如下(有关例子为本地较为熟悉的神明):一,自然山川信仰:如天公、土地公;二、生育女神信仰:如注生娘娘:三、冥历瘟神信仰:如城埋爷:四、禅道神仙信仰:如清水祖师,法主公:五、忠义圣贤信仰:如关圣帝君、三太子哪吒公,开漳圣王、广泽尊王:六、水神海神信仰:如玄天上帝、二郎神、妈祖:七、医神信仰:如保生大帝:八、财神信仰:如财神爷。
但是,民间信仰到了我国的发展,因应当地社区的不同需求,许多庙宇除了本来的主神之外,所贡奉的副神并未按类别进殿。当然,这与当地人民的行业别、创庙者的个人目的性均有关联。而华社建庙的背景,从移民初期因地缘关系的结合需有聚会场所,因此各籍贯、各帮群均在本身所属庙宇祭祀中国家乡的地方神。
一些业缘团体也有安置行业的神明,某些华人社区庙宇的设置甚至与秘密会社有关联,一些庙宇同时也具有帮会组织的堂口、分坛的机能。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人民在物质要求的压力也无限扩展,华人民间信仰功利世俗化的趋势已加剧。民间信仰的活动有者是透过各种祈福大会、神诞庆典来达到盈利目的。这也是国内的私坛有日趋增加的趋势之原因所在。
按照台湾人类学家李亦园所进行的寺庙分类如下:山、香火庙:指靠香火来维持的庙宇:二、土地庙:小区域的地域神(与本地的拿督公庙相似);三、阴庙:指超自然世界中另一类具破坏力的鬼魅;四、佛寺与斋堂:指佛教的活动场所;五、私坛:为私人所建,以神媒乩童为主要活动。
按照上类神明类别和庙宇分类归纳,我们的华人庙宇似乎有出现混合的发展趋势。不仅不同类别的神明可共处一庙,佛、道,民间信仰神明也有共同在一间庙宇被供奉的案例。而私坛和开放给大众进香的香火庙,多半均有提供扶乩活动,佛道不分的神明信仰不仅在今日福建地区出现,也同时发生在马来西亚的华人社区。
华人民间信仰的源流源自于中国福建和广东两省,也渗透本地的一些元素。各庙宇创庙历史与神明的由来相关文献仍相当匮乏。尤其与地方开发史有很大的关联。这方面具文化价值的相关研究应获得政府和学术机构加以关注。